新生兒有聽力損失,該怎麼辦?

Cherry215


(耳趙問答190823)所謂新生兒是指出生28天之內的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無法主動配合外界進行聽力檢測,只能是通過孩子對聽力儀器的被動反應來評估聽力狀態。對新生兒的聽力初步檢測主要有兩大類耳聲發射和聽性腦幹誘發電位,前者是評估耳蝸的功能,後者是評估耳蝸之後的聽覺神經系統功能。

耳聲發射的檢測方式簡便、設備方便攜帶,應用最為廣泛,但缺點是很容易受到外耳道栓塞、中耳疾病的干擾,如檢測不通過,並不意味著孩子的耳蝸就一定有問題。聽性腦幹誘發電位的工作原理不同,其檢測結果不受外耳和中耳影響,但檢測結果和實際的聽覺狀態會有一定偏差。除了這兩項檢查以外,對於新生兒還有其它的聽力學檢查,都存在各自的侷限性和誤差。

在新生兒出現聽力檢測結果異常後需要綜合判斷,不能以一項檢查的結果來判定孩子的聽力狀態,要多項檢查聯合,還要綜合孩子的聽覺反應。

就實際情況而言,真正有嚴重聽力下降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感音神經性耳聾,並無藥物可以治療,後續的應對就是採用哪種助聽裝置和什麼時候使用。


耳科趙醫生


菁媽表姐的孩子出生的時候,聽力篩查的時候就沒有過關,當時表姐很著急,以為自己的孩子就是聽不到了。因為我們有一個表侄女就是小時候聽不到,但是在農村生孩子時也不到醫院檢查的,所以也不知道孩子聽不到,一直到孩子快三歲還不會說話去醫院才知道孩子聽不到,但是已經錯過了最佳學說話的時期,孩子已經變得又聾又啞了。

後來我安慰她應該沒有問題的,到時還要去檢查呢,後來果然再去複查就沒有問題了。

新生兒就是出生時會做一次聽力篩查,如果沒過關並不代表孩子的聽力就一定有問題有可能是以下這引起原因引起的:

1、可能耳朵裡面還有羊水,就像我們游泳後耳朵進水後聽不清一樣。

2、出生時可能存在著中耳感染,感覺孩子聽不到。

3、檢查時可能環境中有噪音,或者是新生兒動來動去沒有很好的檢查到。

一般新生兒第一次聽力沒過關也不用擔心,建議媽媽這樣做:

1、如果孩子不但是聽力不過關,還存在著一些影響聽力的高危因素,比較說嚴重要到換血的黃疸,或者是在重症監護室呆了超過一週時間,又或者是孩子早產兒等,再就一引起重視一定要進行再次複查。

2、孩子其他都問題就聽力不過關。出生後產後42天之後再次進行篩查,如果篩查過關了一般問題不大。

3、二次篩查還是不過關,建議出生後3個月內到相關專科醫院進行全面的聽力學和醫學評估。

4、如果醫學評估發現聽力還可以治療那麼就進行治療,不可以治療的永久性聽力損失的要在出生後6月齡內儘快接受人工耳蝸、助聽器等方法干預治療。可以讓孩子就是聽不到也可以學會說話,更有利於孩子的生活和工作。

話題:你身邊有沒有那麼聽力沒過關的孩子,後來都是怎麼樣了?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諮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菁媽育兒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 對於未通過聽力篩查的新生兒,出生後3個月內要接受全面的診斷性聽力檢查,早診斷新生兒聽力損失的程度,病因性質。對確診有聽力損失的新生兒,在出生6個月前應儘快實施醫學行業化的干預治療,爭取做到早日康復。
  • 大量醫學研究表明:對於新生兒聽力損傷,越早診治,效果就越好。要知道影響聽力障礙患兒語言發育水平的,並不是聽力損傷程度,而是醫學治療干預年齡,在出生後6個月以內進行醫學干預治療,所獲得的語言發育效果是其他年齡段醫學干預治療所不能比擬的。早期聽力損傷醫學干預冶療十分有益於減輕患兒對語言發育的損害,對寶寶的健康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浩陽媽媽


你好,寶寶的健康是每位家長特別關注的問題。因為寶寶處於生長髮育快速階段,生病是難免的。但是家長要注意寶寶聽力以及視力方面的問題。一般聽力在新生兒出生時就會做檢測,通常是沒有問題的。那麼若是寶寶聽力損傷怎麼辦?

如果檢測出寶寶聽力損失,家長不必灰心。寶寶聽力損失的問題,通常可以通過醫治增強聽力,包括一些疾病造成的聽力損失的問題也是一樣的。所以家長要及時的到醫院檢查、治療。

寶寶聽力受損,而且較嚴重者可以等到寶寶1歲後,進行電子耳蝸植入。它可以替代耳朵將聲音傳送到大腦。但是需要注意如果佩戴助聽器也沒有幫助,那麼植入電子耳蝸還是需要進行語言治療。


兒科醫生李萍


1.發現新生兒聽力有損失,應該立即去醫院檢查。

2.想想近期帶孩子的時候有沒有特別的事情發生,如洗澡時耳朵有沒有入水,以便於醫生詢問病情時候更好了解寶寶的情況。

3.新生兒聽力受損的原因很多,有時候不是一次兩次就可以通過的,需要家長配合複查。

4.如果確診是先天性發育問題,家長要及時調整好情緒,特別是注意媽媽的情緒,避免產後抑鬱。


霞姐姐看世界


第一,應當去正規的大型醫院檢查,看他聽力還有多少?損壞多少?正常的的說話能否聽得見?

第二,如果說聽力損壞嚴重。沒辦法按正常的聽覺去適應的時候。建議爸爸媽媽就要通過醫學輔助。還要學習特殊語言,儘早對孩子進行聽覺的練習。因為聽覺練習是越早越好,不管是特殊的還是正常的。

第三,如果醫生檢查說只是輕微的。那麼父母就要在孩子聽覺上下功夫。按醫生的要求是否要用什麼藥啊?還有需要什麼儀器?按照醫生的要求去做。

第四,如果醫生說影響不大,只是要求父母平時說話大聲一點。那麼父母平時就要對著孩子的眼睛,看著他慢慢的說話。一個字一個字的吐清楚。

第五,父母要從小把孩子當做成人一樣和他說話。不要說嬰兒語言。任何時候只要孩子沒有睡覺,陪伴孩子的人都要和他交流,並且語速要慢一點。

第六,聽覺的磨練。用錄音機下載國學,從簡單的三字經,弟子規開始。每天除了孩子睡覺的時間,都讓他不斷的聽,磨練他的聽覺。堅持下去,效果非常的好,同時培養他的記憶力及說話的能力。

第七,每天睡前給孩子讀繪本故事。特別是要讀培養孩子做一個堅強,充滿自信,開朗樂觀的故事書。


一樹梅家長教練


不要擔心,勤測著點聽力就行了。我家寶寶出院的時候,醫院就說聽力有問題,測聽力的時候孩子沒反應。要求一個月後複診,後來我們再去測孩子聽力又沒問題了。


智寶寶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一些家長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30d00002b53126e13d9\

江南是陽光



catherinejie


新生兒聽力有損失應該先去正規的兒童醫院做篩查及干預,人的聽覺中樞,言語中樞,概念中樞的發育都有最佳階段,超過這一階段,發育的可塑性就會明顯變小,而這些中樞發育的適宜刺激就是聲音。聾兒助聽器佩戴越早,接受聲音刺激就越早,這些中樞的開發也就越早。實踐證明,早配戴助聽器的聾兒在聽覺能力,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方面的康復效果比晚戴助聽器的聾兒要好的多。幼兒期語言發展關鍵期主要表現在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幼兒出生的8-10個月,它是嬰兒理解語言意義的關鍵期第二階段:1歲半左右,它是嬰兒口語發展的關鍵期第三階段:5歲半左右,是幼兒掌握漢語語法,理解抽象詞彙以及綜合語言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早診斷、早干預(使用助聽產品)、早康復(進行語言訓練)。原則上醫院聽力篩查三次不通過,就可以佩戴助聽器了。但不提倡3個月內就佩戴,幼兒生長修復能力挺強的,醫療手段發展也很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