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教育一直在私有化,疫情過後,私有化還應繼續嗎?你怎麼看?

雲淡風軽692


一個是國人身體的健康一個是國人精神上的健康,做為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民族,遇見問題不去解決,簡單的推向市場化這種方法,不是負責任的做法。


藍色的的喀喀湖


我國的經濟制度一直是公有制為主,發展多有制經濟。醫療資源不是一直在私有化,而是鼓勵私有制醫療的發展,也是為了保障醫療資源,公立醫院也還是一直都存在的。

教育行業也是一樣,有私立學校,也有公立學校,現在私立學校越來越多,公立學校也一直沒有減少。雖然有私立學校,但是大部分地區的重點學校都是公立的。何況有了競爭,也可以促進行業發展。

所以,我覺得這挺好的,沒必要太擔心,當做“百花齊放”,能改善醫療和教育行業未嘗不可。


思理達


我曾經是醫生,只能談談醫院私有化現象。

所有私營醫院指導思想都是把趨利行為放在首位,就是快速賺錢收回投資(個別有洗錢嫌疑),這樣就出現了套取社保基金現象:過度檢查、過度用藥、虛擬病人、病志造假等,降低住院門坎小病大治,廣收患者入院治療,利用醫保政策不完善攫取更大利益。患者的流失又導致普通公立醫院也不得采取類似手段收治病人,公立醫院開始趨利必然使醫患矛盾不斷加深,醫保基金難堪重負。所以對民營醫院要加強約束管理,建立黨組織,加上政治思想教育。各相關管理部門也要強化監督檢查,獎罰分明,不論背景有多大也要敢於處罰(民營醫院背景厚重的嚇人)。只有強化管理才能讓公立醫院為主、民營醫院為輔的醫療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壯大,給老百姓以福祉。


崔蘊星


疫情對私有化當頭一棒,因為疫情,使大家客觀地認識到,只有醫療教育公營,才能集中辦大事。

如果不是疫情,“磚家”們對私有化進程甚囂塵上、喧譁一片,但經過疫情考驗,還是公立的醫務工作者衝在前邊,私營的也有貢獻,但私營的必竟以利益為重,岀工不出力,或者出力較少。

經過疫情阻擊戰,醫療私有化進程雖然不會根絕,但速度肯定會慢下來,甚至反芻。歐美醫療私有化規模大、起步走,在應對疫情措施上,阻礙就大。教育的私有化和“去事業編化”應該還會搞,摸著石頭過河,但步子也不會邁的太大了。


研雪雲窗


本次疫情已經給全國人民上了一場生動的教育課。大家發現,派去武漢的醫療隊,大部分是公立醫院的。這說明在關鍵時候,國有醫院還是國家的生力軍。但私營個體醫院也不能取消。作為公立醫院的競爭對手,同樣發揮不可替代的補充作用。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做大做強國有公立醫院,多建立一些全科醫院,同時也積極鼓勵私營醫院的創建和發展,使二者相互競爭,相互補充,共同發展國家的醫療事業,最終受惠的還是全體國民。


0411無為


一、醫療教育的初心和私有化背道而馳。

社會的兩個基石,一個是救人的醫院,一個是育人的教育,都關係到了國計民生,關係到老百姓最切身的利益,社會效益遠遠重於經濟效益;而私有化就是市場化,市場雖能優化資源配置,但市場的本質是利益最大化,這與這兩個行業的初心背道而馳。

二、醫療教育私有化少的地方,關鍵時刻戰鬥力更強。

大家看下圖,這是30個省援助湖北醫療隊人數:

我們遼寧省之所以高據第4(2019年遼寧省GDP全國排名下滑到了第14位),如果不算解放軍隊的話,我們更是高居第3,一方面是因為我們遼寧省的疫情壓力一般,另一方面,我想更為重要的就是遼寧省醫療私有化程度很低,以我居住的葫蘆島市為例,佔主流的絕對是政府主辦的公立醫院。我們公立醫院比例高,大疫面前,我們才能抽調出大量的醫護工作者支援湖北。私有醫院不可能一聲令下就派出2000餘人的。

三、私有化可以作為補充,但不應該成為主流。

現在公立醫院,公立學校存在諸多問題,大家想必也都知道,這裡我就不贅述了,根本的出路在於改革,改革其中的環節,比如醫院改革要降低藥品價格,實現市場化供應,打破原來的利益鏈條,提供分級服務等等,再如學校教育,我們要改革教師職稱評價體系,提高教學質量等,私立醫院和私立學校的存在,是為了給公立一些壓力,但一定要記住,這只是末節,不能捨本逐末,正如我國是公有制為主體,私有經濟是有益補充一樣,醫療教育也是一樣。


我是教育工作者“A如是我聞”,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有不同意,歡迎留言一起探討。如果認為我說的有道理,請為我點個贊,先行謝過。


A如是我聞


醫療教育私有化是國家改革政府大包大攬社會事務的大政方針,國家會繼續推動改革創新。雖然這次出現了新冠肺炎這樣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在防控病毒方面出現一些臨時的效率問題,但不能因噎廢食,有問題就處理問題,我希望我們國家繼續加大改革力度,把我國的各項社會事業建設成為世界性標杆性的政令暢通、治理系統高效、旨在

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正文71


醫療和教育關乎國計民生,我們國家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目標就是為人民謀幸福,這就決定了中國的教育、醫療應該以公立為主體,私有為補充這樣的政策結構。

大家看到 這次重大疫情面前,不畏生死,勇往直前守衛人民生命健康的都是國家隊,私立醫療隊伍是缺席的,成立私立醫療機構其本質就是一項需要獲得回報的投資,這就決定了它的行事方式。

資本以逐利為目地,無論進入什麼領域,其屬性是不會改變的。但教育、醫療的特殊性決定了,謀利不應該成為這倆個行業的目標。當然,私有性質的教育、醫療機構加以管理、引導還是可以發揮積極的社會效益的。

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這是我們黨的宗旨。這就需要,主要資源掌握在我們黨和人民手裡。國家制定關於教育、醫療政策也一定會根據不斷變化的實際情況,做出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部署。




浮生觀萬物


還私有個毛線!沒看美國抗疫一團糟嗎?還不是國家利益人民利益與私人利益寡頭利益衝突導致。重要領域必須國有為主。就像抗擊新冠疫情,中醫為主,西醫為輔,才是最佳選擇。


行走股票江湖的小船


國家保障的基本的教育體系和基本的醫療體系,沒有因為疫情變得更少,該給大眾的都給了,公有資源從沒有減少。


只是非公立的教育機構,醫療機構在增多,資本在向這一塊彙集。

這產生的效果是: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增多了。

為什麼有的人覺得這是壞事?

因為這部分增多的資源需要花更多的錢才能買到,而他沒有錢或者不想花錢。

想清楚了,公有的基本的教育醫療資源沒有一絲一毫的減少,你偏要選擇非公有的,不出錢怎麼行?

你讓投資者和創業者吃稀飯嗎?他們做這一塊就是為了賺錢。

你想享有公有的資源和非公有的資源,代價能一樣嗎?

不要幻想了。

你沒有消費能力,就不要選非公有的資源,老老實實選國家給你的那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