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書海,哪些書讓我們受益,請各位朋友列書單?

翱翔的考拉


浩瀚書海,汗牛充棟,猶如參天大樹的億萬枝葉,不管從哪一片葉子讀起,都是一葉障目!

從哪裡讀起,一生都只能讀滄海一粟,豈不可惜,豈不悲兮,此生豈不白來一趟?

枝葉年年新,年年百萬千萬地增加,你這一葉書海扁舟,迷途飄零如何知返?

其中不乏枯枝敗葉、病花毒果、殘羹冷炙,哪些有益,哪些又有害?

一、“水有源,木有根,凡事有本。”本立而道生。

“事有本末,物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想要廢力少,而收功多。就要抓住根本,枝葉的營養,層層往下推,很容易知道,參天大樹也就是一個主幹。

二、這個參天大樹,就像是中國文化,枝繁葉茂,卻有其脈絡。文化每個朝代都在翻新,然而主幹永遠不變。為什麼主幹不會變?

因為,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意思是:殷商沿襲夏朝的文化(禮制),主幹是不變的,其增減的枝葉都是可以預見了。西周沿襲夏朝的文化,增減也是可以預見的。未來沿襲西周的文化,百世(就是三千年)永遠都是可以預見的。

文化的主幹和根是不變的,一歲一枯榮的不過是不同的朝代和統治者,以及各個朝代炒剩飯的文人學者,這些枝葉年年有枯榮,每個枝葉不過是主幹的一個小小面向。

不是這樣的嗎?有三五千年曆史淵源的《尚書》、《易經》、《詩經》,不還是現在文化的主幹,開出了中國文化,開出了儒、道、消化吸收了釋。有哪個中國人敢說,自己的骨髓中沒有中國的這三大文化呢?

三、主幹和根乃是天地之道,人性之本。天不變,地不變,道亦不變,人性亦不變,主幹亦不變,根亦不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億萬枝葉”

讀書讀主幹就讀到了根,主幹具有優先性、具有籠罩性、具有涵蓋性、具有散發性、具有包容性、具有生髮性。即“事有本末,物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本立而道生”。

四、近現代白話文沒有太多營養,白話就是白開水式的講話,經過提煉的、精簡的、優美化的文章就是文言文。

中國文化典籍分為經、史、子、集。“集”包括唐詩、宋詞、元曲、古文選,李白、白居易、韓愈等,多如星辰,不過還是枝葉,他們的營養來自更高文化主幹”史“和”子“和”經“。最高最主幹的就是經了,儒、道文化、人性根源的代表著作就是孔子的《論語》和老子的《道德經》,它們屬於“經”部,然而這兩部經典又根源於他們之前二千五百年的文化智慧和積累,孔子之前的二千五百年的文化智慧,由孔子總結記錄在六經裡,即《尚書》《詩經》《禮記》《易經》《春秋》《樂》,其中《樂》已失傳,《春秋》為孔子所作史書。孔子由這些經典再開創出自他至今二千五百年的中國文化,孔子是中國文化五千年承前啟後的聖者。所以,把反孔的人定義為文化的無知愚夫,真不過份。

五、億萬枝葉不過一個“一”,“物物一太極”。中國五千年的智慧不過這幾本經典,只讀枝葉,只學白話,我們就把五千年的智慧永遠關在了門外。何不花幾年時間,把五千年智慧繼承下來。能繼承智慧,不就是人與動物進化的不同?

讀這些經典的方法很簡章,古人會,我們更會。限於篇幅,請關注本頭條號,查閱其它相關文章。

中國文化的參天大樹怎麼這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