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耿胡咧咧:瓷器宋代五大名窯有個哥窯,那有沒有“弟窯”呢?

(1) 哥窯是五大名窯之一,但是關於它的窯址卻是眾說紛紜。傳說啊,南宋年間有倆人,一個叫章生一,一個叫章生二,看名字就知道這是哥倆。這哥倆都燒瓷器,章生一年紀大,他的瓷窯就叫哥窯,章生二年紀小,他的瓷窯就叫弟窯。哥窯燒得瓷器好,有一種青瓷叫紫口鐵足,名滿天下,然後弟窯這章生二不幹了,他嫉妒,就偷著扔了一把雜土在哥哥的瓷窯裡,沒想到因為這個原因,章生二燒出了金絲鐵線,哥窯的名聲就更大了。真是運氣來了,老天都幫你。


老耿胡咧咧:瓷器宋代五大名窯有個哥窯,那有沒有“弟窯”呢?

哥窯:金絲鐵線


(2)大家都知道五大名窯裡有個哥窯,那有沒有弟窯呢?有,弟窯就在浙江省龍泉市,又叫龍泉窯。龍泉窯從三國兩晉的時候就開始燒製青瓷,一直到明清年間,持續了1600多年,可以說是見證了中國整個瓷器文明的發展。。龍泉窯不僅燒製的時間長,產量也很高,據史書記載,公元978年一年,龍泉窯供奉北宋的瓷器就有十幾萬件,可以想象當地燒製瓷器的規模。

老耿胡咧咧:瓷器宋代五大名窯有個哥窯,那有沒有“弟窯”呢?

龍泉窯


(3)宋代瓷器燒製很發達,瓷窯有官窯民窯之分,有些民窯存在感很強,像定窯、鈞窯、哥窯都進了五大名窯,有段時間鈞窯都升級成了官窯,有些民窯存在感就很弱,像河北一帶的磁州窯,燒的白釉黑彩很有特色,但是因為面向的是勞苦大眾,就不受讀書人待見,基本上沒有人記載它,以後幾百年的史書上一個字都沒提,好像磁州窯從來就沒有存在過一樣。對於這種脫離群眾的行為,我們必須狠狠批判。

老耿胡咧咧:瓷器宋代五大名窯有個哥窯,那有沒有“弟窯”呢?

磁州窯


(4) 從字面上看,官窯是一個很寬泛的稱呼,泛指朝廷官府開辦的瓷窯。在唐代以前,沒有官窯,朝廷用的貢瓷一般是民間燒製,“千中選十,百中選一”。到了宋朝,朝廷先後在汴梁和臨安設置瓷窯,才有了官窯的概念,汴梁的官窯叫舊官,臨安的官窯叫新官。雖然汝窯和鈞窯也都曾經作為官窯為朝廷燒製瓷器,但是一般所說的官窯,還是指汴梁官窯和臨安官窯。

老耿胡咧咧:瓷器宋代五大名窯有個哥窯,那有沒有“弟窯”呢?

官窯


(5)景德鎮是我國的瓷都,但是如果我們細加思考,五大名窯沒有一個在景德鎮,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景德鎮成為瓷器中心是從元代開始的,當時朝廷在景德鎮設立浮樑磁局,燒製的青花瓷冠絕一時。雖然之前朝代也燒製過青花瓷,但是品相都沒有元青花好,因為元青花使用的鈷料是從阿拉伯進口的蘇麻離青,所以青花就格外濃豔,完全蓋過了其他瓷窯的風頭,景德鎮也一躍成為瓷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