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考中考“兩考合一”,能真正減輕學生負擔嗎?

據北京市教委消息,隨著中考時間拉近,北京市教委日前制定了《北京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強調2021年北京市畢業會考和中考將首次兩考合一,新方案從2018年入學初一新生開始實施。現在的初二學生按計劃將於本學期末參加地理、生物兩門科目學業水平考試。

畢業考中考“兩考合一”,能真正減輕學生負擔嗎?


“兩考合一”、“全科開考”,是2016年發佈的《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下文簡稱新中考改革意見)的明確要求。北京新中考改革方案,是對教育部新中考改革意見的具體落實。推進“兩考合一”的目的,是通過實行“一考多用”,減輕考生的負擔。而在筆者看來,要真正全面減輕學生的負擔,還需要對中考錄取制度進行改革,結合初中綜合素質評價,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所謂“兩考合一”,就是初中畢業考(也稱為會考)、高中招生考(傳統的中考)合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各地在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中自主確定“4(語數外體4門)+X(在語數外體科目之外選擇不少於4門學科,如物理、化學、歷史、政治等)”門學科考試成績作為高中學校招生的依據。對於新中考的“兩考合一”,曾有媒體錯誤地解讀為取消中考,而其實,中考依舊存在。“兩考合一”也並非全新的做法,多年前我國就有不少地區實行“兩考合一”。教育部發布的新中考改革意見,是要求全國各地都實行“兩考合一”。


在之前,北京學生要先參加初中畢業考,通過之後,初中畢業,初中畢業考由各區縣組織,難度並不大。很多學校、學生把它作為一次模擬考對待。在初中畢業考之後,還有中考,各高中學校按這次中考成績錄取。納入中考的科目,相當於要考兩次,初中畢業考考一次,中考再考一次。

“兩考合一”對於學生來說,無疑減少了一次考試。但“兩考合一”,也有爭議。主要的反對意見集中在初中畢業考試屬於合格評價考試,考生合格就達到畢業要求,而高中招生考屬於選拔性考試,把兩者合在一起,功能比較模糊,可能提高了合格考難度,又降低選拔功能。

畢業考中考“兩考合一”,能真正減輕學生負擔嗎?


從以前已經實行“兩考合一”的地區的具體情況看,對於納入中考錄取的科目,學校和學生都很重視,而對於沒有納入中考錄取的科目,雖有學業水平考試,但學校和學生的重視程度普遍不夠,這些科目的教學存在被邊緣化的問題。因此,教育部要求在實行“兩考合一”的同時,要“全科開考”,即義務教育教學大綱規定的科目,都需要進行考試。這曾被質疑為增加學生的負擔,而“全科開考”的用意是以此要求所有義務教育學校開齊開足所有義務教育課程,給學生完整的義務教育。

“兩考合一”,從學生參加考試的“數量”上看,是減輕學生的負擔的,但是,由於高中學生招生,依舊用納入中考的科目總分排序進行錄取,比如北京新中考是從12門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成績中確定8門,將原始成績計入中招錄取總成績,滿分為660分,因此,這很難扭轉學校和學生的應試傾向,在實行“兩考合一”之後,還會存在“考什麼就教什麼、教什麼才學什麼”、“納入中考錄取的科目受重視,不納入中考錄取的科目就被邊緣”,以及學生的升學競爭壓力依舊沉重的問題。

為此,應該在“兩考合一”基礎上,進一步推進高中招生改革。教育部發布的新中高考改革意見,明確提到要推進初中綜合素質評價,把初中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中招生,同時,允許部分高中學校拿出部分名額進行自主招生改革。推進初中綜合素質評價以及高中自主招生改革,是打破唯分數論的積極探索。這一改革的關鍵在於,要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綜合素質評價和高中自主招生體系,讓考生和家長相信初中學校對學生進行的綜合素質評價,是客觀、準確,能反映學生的真實綜合素質的,而高中學校進行的自主招生評價,也不受非教育因素的干擾。

本文原載:紅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