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又入春秋(三)

战略抉择到底是什么?

基于几种可能的态势,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之策呢?

在明确战略方针之前,其实有两个问题或者概念需要预先搞清楚。

一个是“文明与野蛮”。现代社会号称文明社会,其实未必。一颗子弹难道比一个箭头更文明?核弹又比炮弹更文明?恰恰相反。纵观人类发展史,野蛮从未离去,所谓文明,只不过是野蛮的翅膀,或者让野蛮长上翅膀。有了高度的文明,野蛮就能如虎添翼,野心才会不断滋长。

如果有野蛮这只“虎”,光剩翼了,文明将被野蛮击败。这就是中华历史上常被落后文明击败的重要原因。开国立朝的时候虎虎生威,到了后期,表面上无限繁荣,但关系复杂、文过饰非,虎劲没了,光剩美丽的翅膀,飞上去也没什么威力了。如果我们的孩子们生于温室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早就不知道“野蛮”为何物,小老虎纷纷退化成喜羊羊,见到“狼”都害怕,是我们目前崛起复兴最大的隐忧。

作家郑渊洁很早就看到这一点,忧心忡忡地力主创办儿童刊物《大灰狼画报》,还是有远见的。不过在我们柔性文化的影响下,狠心的狼又慢慢变成温柔的“羊”,与初衷偏离了。老子所说的“柔”,是能克刚的柔,而不是被刚克的“柔”。我们理解有误,总是拘泥于未被读懂的经典,就必然在文明上升、武明下降的怪圈中循环往复。因此,从战略预设角度讲,“野蛮”不能去,“文明”不可无,结合起来,才能“如虎添翼”,对外制胜,达到战略目的。

第二个是“天下很便宜”。这个主要对内而言。纵观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乱世与盛世总是交替出现,盛衰之变虽然各有其因,但总归一条,天下总是得之于“起事者”一无所有之时,失之于“在位者”私囊过饱之日。乱世虽然物资贫乏,但精神富足,夺取天下其实成本并不高,只要克制部分私欲,为上者做到“我苦你服”就行了,天下真的很便宜,而天下贵重之时,世道往往不堪重负,分崩离析。

典型如明末清末,皇室子孙支系越来越庞大,耗尽国家财政不啻半数,导致民不聊生、民怨沸腾,不亡就没有天理了,又哪来的领导力、凝聚力?就像柳传志说的:“再在其公司内部人事矛盾激烈的时期,我就采取了一个办法:让所有人车坐得更好,房子住得比我还大,钱多多地发。我全部给你了,那我剩下什么?我就剩下领导的权力,我就可以领导你。”若是习惯于越往上越“富贵”,生民自觉“贫贱”,则天下危矣。

因而,俯观时局,“内忧”必定大于“外患”,政略必须先于战略,政斗力必然高于战斗力。所谓战略纵深。不是地盘大小,而是民心厚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