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皇帝VS仁德之君——劉邦與劉備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首《大風歌》,心胸壯闊,氣勢雄渾,意境奔放!作者為誰?乃是大漢開國之君漢高祖——劉幫。

“流氓”皇帝VS仁德之君——劉邦與劉備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如此至善至仁的話是誰之言?正是蜀漢先主——劉備。

“流氓”皇帝VS仁德之君——劉邦與劉備


最近有學生在讀《三國演義》和《史記》時,讀到這兩位人物,說有相似之處、混淆之感,要求解釋一二。

閒言少敘,直入主題。劉邦和劉備,這兩位秦末漢初與漢末三國時期的風雲人物,可是有血緣傳承關係的。

從生活的時代來看,劉邦乃是西漢的開國之君,生活在秦末漢初。而劉備,則是生於東漢末年,比劉幫晚四百來年。

從輩分來看,劉備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而這劉勝乃在劉邦面前,卻連個孫子都算不上。

請看以下輩分排序:

劉邦(漢高祖)——劉恆(漢文帝)——劉啟(漢景帝)——劉勝(中山靖王)……劉備(皇叔)

由於劉勝與劉備之間差的輩分太多,只好省略。被劉備掛在嘴上且引以為傲的中山靖王劉勝(河北定州,真正的中山之所在呦),只不過是劉邦的曾孫而已。而劉備則是高祖劉邦的二十一代孫。

有人懷疑劉備是否為劉勝之後,個人覺得這點不用懷疑,中山靖王劉勝“多產”,兒子多達一百二十多個,傳了幾百年,到了劉備時子孫已成千上萬,遍佈天下(劉姓子孫多有向此靠攏者,以顯出身尊貴,就連唐代詩豪劉禹錫也說自已祖籍中山)。劉備雖出身草根,卻有著祖譜傳承,根紅苗正,確有著皇族血統。

從出身來看,劉邦與劉備雖然輩分相差懸殊,但這兩位帝王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是出身卑微,劉邦泗水亭長出身,最多相當於現在的鄉長。而《三國演義》中劉備雖為大漢皇叔,卻家世已衰,淪落到織蓆販履的地步。

“流氓”皇帝VS仁德之君——劉邦與劉備


從發展壯大過程來看,劉邦與劉備的勢力都是由小到大的發展壯大,經過多年征戰拼殺,多次失敗後才最終建立功業。

從自身素質來看,他們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卻都知人善任。

兩人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即使他們手下的人物也有頗多的相似:張良和孔明都是運籌帷幄、神機妙算的奇才,攀噲和張飛都是屠戶出身的猛將……

兩人的不同主要在三個方面。

一、結局不同。劉邦滅秦朝殺項羽,平定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而劉備在”遺恨失吞吳“的夷陵之戰之後,愁病交加死在白帝城,未完成興復漢室的夙願。

二、聲譽不同。

劉邦雖然功成名就,卻被很多人認定為“痞子”皇帝、“流氓”英雄。而劉備雖然功敗垂成,未能興漢,卻給人們留下了聖君仁主的形象。

“流氓”皇帝VS仁德之君——劉邦與劉備


兩人名聲之差別,這關鍵在“德行”二字。劉備是個德高義重的人,而劉邦則處處表現為自私與冷酷。

劉備在新野與曹軍作戰,戰敗而走時還不忘帶著十幾萬百姓,雖然被曹操的軍隊追上已成必然,他仍不肯棄黎民於不顧。劉邦在攻打項羽老巢彭城兵敗後,被追太急,為了加快車速逃命,竟將自己的親生兒女幾次推下車去。劉備為了給兄弟關羽報仇,可以棄帝業於不顧,舍魏攻吳。

而劉邦在其父被捉,項羽要烹煮其父的要挾下,竟然沒有絲毫讓步,且無恥地說出“分我一杯羹”。

“流氓”皇帝VS仁德之君——劉邦與劉備


劉備因重義失了天下,劉邦卻因無情得了天下。難道上天青睞薄情寡義、無德無善的人嗎?當然不是。這就必須講到兩個人第三點不同:人才的發掘、選拔、任用不同。

漢代的各股勢力的相互較量其實是以人才為中心的經濟、軍事實力的綜合比拼。劉邦善於吸引、發掘各個階層、各股勢力的人才。他的手下有治國安邦、補給後勤的治國之才蕭何;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獻計之士張良;有統兵征戰、能攻善戰的三軍統帥韓信;還有出謀劃策、能出奇計的多智參謀陳平。

“流氓”皇帝VS仁德之君——劉邦與劉備


而劉備方的諸葛亮幾乎承擔了這四大人才的全部職責,且孔明為人勤勉,事必恭親,最後吐血而死,分明是活活累死的。關張黃馬趙這五虎上將勇有餘而謀不足,類型單一,為將才而非帥才。況且龐統死,徐庶走,劉備一方人才折損過多。因此客觀的說,在人才的發掘選拔和任用方面劉備確實比其先輩劉邦差了一些。

劉邦在如此多的人才支持下,迅速發展到兵力數倍於項羽,才將其滅掉。而劉備只據巴蜀之地,憑諸葛亮一人之力便想打敗佔據北方實力雄厚、人才濟濟的曹操,顯然是力不從心的。因此他必須連吳抗曹,可關羽之死打亂了蜀國的計劃。劉備並非不識大局,而是重情重義,不忘桃園之情,報仇心切,不聽他人勸諫,自亂了本方陣角,以致被陸遜火燒連營,慘敗而歸。

“流氓”皇帝VS仁德之君——劉邦與劉備


所以有人說,劉邦薄情寡義得了天下,劉備重情重義卻失了天下。不以成敗論英雄,我們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失敗而否定他的一切,也不會因一個人的成功而肯定他的一切。

“流氓”皇帝VS仁德之君——劉邦與劉備


個人認為,正是一些重情重義的有德之士的善行義舉,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並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這些善行仁德是國人值得驕傲自豪並繼承下去的。

而只為勝利著想的自私自利者,只是存在於歷史的書頁中的劣質產物,我們在談及他們醜惡行徑之時,都會忍不住指責一番,罵上幾句……


備註:

1、有一點要先強調,《史記》中的劉邦呈現的是史學形象,《三國演義》中的劉備主要表現為文學形象。劉邦的史學形象明顯,劉備的文學形象被認知更廣,本文為文史形象之對比。

2、有人問劉漢皇族輩分順序中中為什麼沒有漢武帝劉徹,劉徹為劉勝弟,二人並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