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付不起昂貴的醫療費用怎麼辦?

住在大山裡的農村人


先來解決大家的一個困惑:為何以前幾塊錢就能治好的感冒,如今得花費幾百甚至上千才能治療好。小時候感冒的時候,去農村的小診所,他會直接給你那種一塊錢一小罐五十粒的感冒藥,吃了不到兩天就好了。然而那種藥裡面很大一部分都是激素,短時間內確實會讓你的感冒好,但後期對身體的副作用比較大。現在之所以這麼貴,是因為醫生等弄清楚症狀,然後採用對身體傷害最小的藥進行治療。故此:

如今藥價上升是因為你的命相比於以前更值錢,還有現在行醫比以前規範了許多!

當然,新農合確實是一項好措施,使得咱們農民能夠看得起的病是越來越多。不過在農村依舊存在著面臨高昂醫療費用卻無法負擔的問題,我今天就想和大家討論一下。

農村信息的不對稱

現在網絡上互助平臺不少,有真有假,有善有惡,但農民對這方面卻瞭解甚少。我曾經詢問過不少同村之人,他們當中聽說過支付寶裡面有相互寶的不足十分之一,知道水滴籌的也只達到百分之二十左右。其實這些平臺在咱們農民真正需要醫療費時如果能夠合理使用,還是可以起到不小的作用。或許大家對水滴籌之類的平臺失去了信任度,但支付寶的相互寶卻依舊是個不錯的選擇,每月的費用也不會超過十元。

農村觀念的不平衡

很多農民放下不了面子,即使明知道有這麼個平臺,也知道自己家難以承擔如此昂貴的醫療費用,卻依舊不肯使用。不少農民有三個觀念:一是使用這個之後會使得自己在親戚朋友面前丟掉面子,以後人前抬不起頭來;二是就算使用這些互助平臺,錢也不會到自己包裡;三是怕使用之後,難以歸還別人的人情。

對於第一點,“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誰都會得病,不能因此而認為自己會丟掉面子。對於第二點,使用後雖然錢不一定全部到自己的包裡,但不使用肯定是不會到自己包裡的。對於第三點,農村本身就是一個人情世故圈子,互相幫助可以說是很正常的。

農村生活的無保障

在農村,有這麼一個現象令人痛惜:孩子生病,即使十萬、二十萬,父母也會想方設法去醫院治療;但大人和老人生病,即使只需要幾千塊,農民也會忍著不去大醫院,而是在小診所開點藥,最後要麼在痛苦中死去,要麼落下一身的毛病苟活。這歸根到底是農民的生活沒有保障,只能夠權衡輕重,選擇有價值的家人進行治療。

這種現象不可能因為咱們農民的努力而改變,必須得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一方面相關部門得進行兜底,既要減輕農民看大病的負擔和花費,又要使得其看病之後生活質量不會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也得進行宣傳和工作,擴大農民就醫渠道,增加農民的收入。最後當然離不開咱們農民自己的努力,措施和工作都到位,自己啥也不做,得病之後肯定還是隻能等死。

農村措施的不均勻

易地搬遷、精準扶貧這些措施確實不錯,但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少措施到基層就變了味。現在我們村都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懶農民比勤快農民要好過”,他們自己不用出錢就能住進小樓房,生病之後報銷比例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每年還可以拿到一筆補助金。但那些真正得了大病的勤快農民,因為勤快滿足不了貧困戶的要求,只能夠自掏腰包買藥或棺材。


想要完全改善措施的不均勻非一朝一夕之工,“缺婆娘”的貧困戶,其思想也絕非短時間能夠有所改變。歸根到底來說,讓這些人享受措施,只是為了把他們不安穩的心壓抑起來,維持農村生活穩定。但穩定之下,不能涼勤快者之心,也不能寒追夢者之夢。多去農村走走,剔除那些不願意用勤勞來補充貧困的人,還農村農民一個均勻。

總結:我是一個正能量的人,快樂每一天。現在農村生活其實相比於以前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咱們農民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愛茶者九號


與過去相比,進20年來,我國的社會保障機制和體系逐步建立並完善,普通群眾在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但是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社會保障水平是比較低下的,尤其處於社會保障體系大部分群體且處於社會保障體系末端的廣大農村的社保體系,才剛剛建了,保障水平非常低,農民看病貴的問題,依然還有待解決。

鑑於這種情況,我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農村社會保障水平,解決群眾看病貴的問題:

一、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目前農村主要採取新農合的方式,2020年每人需繳納約250的費用。一個父母兒女雙全的農村人家,需要支付六個人的參保費用,對於收入比較少的農村群眾來說,確實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與最開始推行新農合政策的一人10元相比,已經增長了20多倍。但是現在的醫療保障水平,還是不能滿足群眾的看病需求。所以要加大財政傾斜,增加農村社會保障的財政支持,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二、鼓勵生產平價藥物。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產成本的增加,現在一盒藥的價錢與原來相比,貴了不知道幾倍。拿常用的清火片來說,過去是5毛錢100顆。現在這種廉價的藥物已經沒有,廠家更換了包裝以後,一盒漲到了3塊5以上,而且還是隻有20顆。這裡面不乏經濟增長和生產成本的增加。很多生產企業為了追逐高利潤,不得不想發設法提高藥品的價格。原本看病只需要幾塊錢,現在看病則需要幾十塊錢。而群眾看病貴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藥品的價格居高不下。醫院為了多掙錢,必須多使用昂貴的藥,而這些昂貴的藥品,往往都是不列入醫保報銷目錄的。醫院再從藥商 處,以低進高出的價格,賣給了患者。最終患者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只好了原來只需要幾塊錢治好的疾病。

三、將醫院的運營和發展成本列入財政預算。在教育領域,過去農村的小學破爛不堪,很多地方的孩子連一張課桌都沒有。上世紀90年代,開始興建希望小學,通過政府撥款、社會捐贈、眾籌等方式,每個村都建立了至少一所小學。2010年以後,國家實施義務均衡教育發展戰略,逐步完善農村學校的音樂室、美術室、體育室、圖書室等,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通過這兩項舉措,農村教育的現狀已有較大改善,與幾十年前的破爛不堪相比,不可同日而語。而醫院大多數是由醫院自己籌建的。每年政府會下撥一定的資金,支持醫院發展,但是基本上只能滿足有編制人員的工資和福利待,至於醫院引進先進設備,興建土木工程的資金,大部分還是由醫院自己解決。為此,醫院為了提升自己的醫療技術水平,需要引進大量的先進設備,興建土木擴充病床。而財政支持的力度比較小,醫院不得不想方設法從患者身上賺取資金,滿足醫院發展的需要。所以要改變醫院的窘境,必須將醫院的運營模式進行改造,把以盈利性為主,改為以公益性為主,參照農村小學校的建設模式,列入政府預算,由政府負責建設和發展,醫院負責運營,徹底切斷醫院現有的商業模式。

所以,群眾看病貴的根本問題,不僅僅是群眾沒錢,社會保障水平低下等問題造成的,出現群眾看不起病的問題,關鍵還是在醫院的商業運營模式。只要真正切斷醫院的這個商業鏈條,才能真正還醫於民,還藥於民,還利於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才會真正解除。


壯鄉新農


農民付不起昂貴的醫療費用怎麼辦?

這個問題現在是不存在的,將一去不復返了,成為歷史。因為我國農村從2000年以後,逐漸實現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以後,又推行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以外的農村大保險以及大病救助,能使廣大農村的農民,發生大病後能夠住得進醫院,住得起醫院,能夠看得起病,治得起病,付得起醫療費用。這樣改變了過去“小病靠挨,大病等死”的局面,從而使農民能夠享受與城市人一樣的醫療待遇,生病能就醫,大病能住院,做到小病不出村,生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



第一,有農村新型醫療保險能使農民有病可醫。從2000年以後,各地農村為了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等等實際問題,全面推行了新型農村醫療保險,即新農合,農村醫療制度,結束了農村人口無醫療保險的歷史,開創了農村新型醫療保險制度,滿足了農民就醫治病的費用需要,保障了農民身體健康。目前農村新型醫療保險是按照村、鄉鎮和縣市等不同醫療機構,醫療費用報銷比例是不相同的。這樣保障了一般農民都能看病就醫,是農民醫療的基本性醫療保險制度。



第二,有農村新型大病保險為農民健康保駕護航。因為農村新型醫療保險對農民醫療保險費用報銷上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是一種除農村基本的醫療保險以處的大病所產生的高昂經濟費用的補充再次報銷。一般各地農村報銷標準是大不相同的。如某地是農民在住院就醫過程中所產生的醫療總費用,通過新型農村醫療保險報銷後,所剩餘額超過5000元的醫療費用,再次進行大病報銷。這樣解決了大病農民因付不起醫療費用而產生的一種新型大病保險制度,為廣大農民出現大病的一種醫療保險。



第三,有農村貧困人口大病救助解決後顧之憂。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民,當生大病後,所產生的醫療費用,除去新型農村醫療保險報銷費用和農村新型大病保險以外的一種地方性救助方法。這種大病救助方法,具體執行標準是依據家庭貧困程度和大病所產生的醫療費用報銷後剩餘經額的多少來決定的。這樣的農村貧困人口大病救助,非常有效地解決了農民因病返貧的基本現狀,從而解決了農民生大病所產生的後顧之憂。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鄂東三農


在診所,治療感冒只需要100——200元左右,難道連200元都不願意岀?那也就只能在家等死了!我母親意外摔傷骨折了,住院2個月,總醫療費20000元,醫保報銷14000元,個人自付6000元,在社區“二次報銷”300元,實際個人自付5700元還不到,我2019年也意外骨折了,住院治療費用2萬多,報銷1萬多,個人自付只有幾千元。我們當地居民都有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看門診都能報銷一部分醫療費,只要在定點藥房、定點醫院治療、購藥都能報銷一部分,說農民人付不起醫療費,簡直就是睜眼說瞎話,唯恐天下不亂的言論!農村人現在大部分人已經脫貧致富了,過上小康生活了,看病的錢大部分人還是付得起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腦洞大開幻想看病不花錢是不現實的。醫院不是慈善機構,也需要養活醫務人員,需要盈利。讓你光幹活不拿錢,你願意嗎?


我不否認農村患上疑難雜症的病人一時拿不出幾十萬醫療費的,但可以解決的嘛,我們當地有幾個尿毒症患者,每禮拜都需要透析,辦理了大病保險,透析費用報銷95%,個人只掏5%費用。另外我們還為他們捐款,僅我們社區40個農戶,捐款2萬元給一位尿素症患者。我表弟患上白血病,個人付費40萬元,我家兄弟們捐助2萬元,表兄表弟們(其兄弟姐妹們)也連捐帶借20萬元,自己積累20萬元,基本上夠做骨髓幹細胞移植,回家在社區“二次報銷”4萬元。去年臘月,我們當地一位診所醫生患上肝癌,在網上醫務人員圈、家族親戚朋友群,朋友圈裡發起捐款了,具體數字不得而知。農村人淳樸、善良、熱情熱心腸、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真要付不起醫療費,左鄰右舍、親戚朋友不會坐視不管的,農村基層組織也不會熟視無睹,沒有人會袖手旁觀的。當然,我們應該有未雨綢繆的意識,參加醫療保險,儲存一筆醫療基金。


看病不花錢是無法做到的,因為治病需要成本的。這醫藥錢誰出呢?醫院承擔,醫院會倒閉,製藥廠承擔,製藥廠關停歇業,藥農承擔藥農會餓死的。只能靠大家建一個平臺來支付一點,個人自付一點,農村醫療保險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大家都繳一點錢到醫療保險這個平臺,患病了可以從這個平臺拿一點錢出來治病。也是眾籌一樣,今天我繳費幫別人治病,明天別人繳費幫助我看病。過去農村老合作醫療保險為什麼辦不下去了,是因為不用繳費,沒有人繳費沒有錢給報銷了,最後崩盤了。農民還是湧躍繳費,看病才有保障。目前,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基本上解決了,我們應該鞏固醫療保險基金盤,本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不要捨不得繳費參保。

思路決定出路。農村人意識形態必須要改變了,貧窮可恥,吃“免費的午餐”不光榮,當貧困戶、吃低保抬不起頭來的!財富是創造出來的,守株待兔,只能是坐以待斃。吃救濟不能吃出理直氣壯,理所當然來!


長江三農


對於農民來講,現在看病難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儘管大部分農民已經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如果患凍病的話,能夠報銷一部分,減輕一部分醫療費用支出,但是由於農民整體收入狀況並不是特別好,很多家庭仍然比較貧窮,一旦有家庭成員生病,就相當於是滅頂之災。我們看到很多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那就是因為農民付不起昂貴的醫療費。

說實話,現在農民如果要是生大病,動輒就需要十幾二十萬甚至更多的醫療費,哪怕是報銷50%,甚至70%,仍然還需要自己繳納剩下的30%~50%。在醫療費用如此昂貴的情況下,這就是一筆不小的生活開支,有不少農民是看不起病的。在我們老家就有這樣的案例,有一個家庭本來就比較貧困,結果家中的老人得了癌症,但是家裡卻沒有錢治病,老人知道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之後就偷偷的喝農藥自殺了。雖然他沒有留下任何遺言,但是大家都知道,這就是為了減輕家庭的醫療費用開支,不想讓本來就很貧困的家庭在雪上加霜。

其實這樣的事情,在很多農村地區都會上演,只不過是形式不同而已。那麼農民該如何面對龐大的醫療費用支出呢?從我個人的觀點來看,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可以考慮。

第一,新農合一定要交。很多人覺得新農合不用交,因為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身體健康,不會有問題,如果不得病的話就白交了,其實這樣的心理是不對的,新農合的費用其實還是應該交,因為如果家庭成員一旦生病,他至少可以解決一半以上的醫療費用。如果一年交200多塊錢能夠保障一個家庭成員一年的健康,其實還是划得來的。

第二,想方設法提高收入。要想解決農民看病難看不起病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那就是要想盡辦法脫貧致富,不管是外出打工還是在家裡發展特色農業種植養殖,其歸根結底都是要提高收入。只有農民的收入增加了,有錢了,才不至於等到突然發生疾病的時候手忙腳亂看不起病,甚至出現前面所講的那樣悲劇。

第三,藉助社會力量幫助。現在社會是一個網絡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不像過去,即使農民生病了,除了周邊的親戚朋友鄰居之外,根本沒有人知道,而這些人也無從幫助,因為他們都不會太富裕。但是現在不同通過網絡的方式,我們可以向社會向媒體向有善心的朋友尋求幫助。然後我們也看到現在這樣的事情有很多,雖然可能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畢竟有一些農民因為向別人求助而獲得了幫助,解決了醫療費用問題。有些人覺得向別人祈求是很丟面子的事情,但是在生命面前不要顧及自己的面子。如果真要這樣想的話,等生病治好了以後,我們也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幫助別人,將善心回饋給社會。

第四,從國家層面降低醫療費用。其實很多農村人都在講,幹什麼都不能生病,一旦進了醫院,沒有人跟你討價還價。而現在的醫療費用確實很貴,這就要求應該從國家的層面出發,通過合理的醫療制度改革,不斷的降低費用,或者通過一定的財政補貼方式來實現醫療費用的降低。因為單靠個人的力量可能很難解決,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國家的層面。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您在下面留言說說您的觀點,感謝您的閱讀。您覺得現在農村高昂的醫療費用該怎麼解決呢?


三農有理


農民付不起昂貴的醫療費用怎麼辦?

在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非常多,有句話說“一病回到解放前”,就反映了這一社會現實。但是,在現有政策下,只要農民做好打算,未雨綢繆,大部分人還是可以看得起病治得起病的。

俗話說人有旦夕禍福,都是吃五穀雜糧的血肉之軀體,誰也不能打個鐵箍箍著,不定啥時候出點意外。而現在醫療費用確實非常昂貴,如果全靠個人負擔,有時候忙活一兩年不夠病一場的。國家為了解決農民看病難治病難的問題,出臺了新農合政策,每年每人拿出二三百元來交納保險費用,成為一種互助型的保障政策,只要你按照政策交納了新農合的費用,真得病住院,報銷的比例還是非常可觀的,可以保證大多數人能夠治得起病。

但是,一旦得的疾病花錢太多,新農合報銷後個人還負擔不起,這時候可以向民政部門申請救濟。各地民政部門都有這一政策,就是大病救濟,新農合報銷後個人仍然承受太大的(一般數額有統一規定),可以在年底向民政部門申請救濟,民政部門會根據情況再給予一定的補助,確保降低農民個人負擔。

如果農民因病失去勞動能力,這時候也可提出申請,根據具體情況,或者納入低保範圍,或者納入貧困戶範圍,有財政部門給予生活補助,有關部門給予生產和生活上的扶助。國家實施精準扶貧,確保不讓每一個人掉隊,基本政策是非常好的。

問題是,農民朋友不要算小賬,平時不捨得交納新農合的保險費用,到了得病住院又後悔沒參保。新農合是以年度為範圍的,年底交納費用,轉過年去享受保障。現在報銷比例越來越高,報銷範圍越來越寬,報銷手續越來越簡單。建議廣大農民朋友們積極參加新農合。如果年內不得病,三百二百的,權當趕了人情,贊助給其他得病的農民朋友。而一旦得病,就可以享受的報銷保障。要知道,新農合參保,自己只是交納一部分錢,國家會為每一個參保者補貼在部分費用,很划算的。

另外,農民如果真得了難以負擔的大病,一時沒有錢治病,建議大家利用水滴籌等平臺,向好心人籌集一定的治療費用。前提是家裡確實沒有勞力沒有財力,無法負擔高額的醫療費用。總之,老天爺餓不死瞎眼的家雀,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平日做好打算,遇事不必荒亂,辦法是人想出來的,大家說是吧?


齊東晏子


導讀:農民由於從事著重體力的勞作,有時候播種,收割。為了搶抓好的時間點,或多或少飲食不平衡。加上經濟收入相對單位,公務員來說,又累,開支又大,一年忙到頭,幾乎存不到多少錢。還要為自己的子女上學,幫襯著孩子買房,結婚,操碎了心。慢慢的老了,上了年紀,身體上或多或少出現毛病,風溼腿,肩周炎都出來了。



對於農民都不起昂貴的醫療費,怎麼辦?我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首先,現在進醫院簡直怕了。一個頭疼都要開100多塊的藥費,感冒也要開50多塊錢的費用。其實,開的這麼多的藥,根本喝不完。往往喝3頓就差不多了。像種地的人,除了合作醫療可以報銷點,又沒有其他什麼途經可以報銷。能報銷的也是小病,好多病都不在報銷範圍的。所以說,農村人要管的住自己的嘴,加強鍛鍊,適量抽菸,喝酒,少熬夜,不要不要過度勞作,形成有規律的作息。

其次,我家今不想參加醫療保險了。現在的醫療保險,一年比一年貴,一家人的醫療保險要好幾百塊錢。



決定參加個互助寶,把醫療保險的費用用來檢查身體,一年檢查一個部位。

互助寶年齡大的,最高賠付10萬,年齡小的可以賠付30萬元。

最後,我覺得生命可貴,最好的醫療就是通過自己的鍛鍊提高免疫力,形成合理的飲食習慣,不過度勞累,科學的作息規律,才是正確的做法。
輔助吃藥打針。國家也要加強醫療整改,在提高醫療水平的同時,也要提高農村鄉鎮醫護人員的素質,開好藥。


荊山朵朵


在農村生活的農民最怕什麼?可能大多數的人會認為是生病,農民和城裡人相比,醫療保障措施沒有那麼完善,很少人會去買商業保險。他們收入普遍較低,沒有更多的收入去買保險,就算是每年交一百多塊錢的新農合也覺得貴。

如果是農民患了疾病,需要支付昂貴的醫療費用,再怎麼說都要湊錢去治療,有病還得治,健康比起金錢來說,哪個重要大多數人都明白。即使是窮苦的農民,砸鍋賣鐵賣房子都會湊錢,實在湊不到,找親戚借錢也要去治,錢沒了以後可以再掙。現在農村有些老人,生病以後,支付不起治療費用,為了不給子女增加負擔,往往會選擇放棄治療。這樣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同時也會給子女留下遺憾,花錢能治好的疾病,還是儘量想辦法去治療,能活著比什麼都強。

如今大力發展農村,有關農村新型的醫療保險也在逐步完善中,解決了窮苦農民看病難,看不起病的一些突出問題。在我們村裡,有一箇中年男人在城裡的工地上打工,粉刷外牆時,上面突然掉下來一塊木板,砸到了他的頭上,當場就暈倒在鐵架上。工友把他送到醫院後進行搶救,總算是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後續的醫療費還需要20萬元,他老婆之前已找包工頭賠了5萬,後面就不肯再交醫療費,經過再三協調,包工頭又交了5萬元費用。由於前期做手術家裡已經付了手續費,還有10萬元的醫療費缺口實在是沒辦法,醫院馬上就快斷藥了。最後總算是之前交的新農合救了他的命,拿著診斷結果和住院的一些單據費用,將近報銷了6萬元的費用,剩下一部分尾數,找親戚借了點總算接上了,能夠在醫院繼續住院治療。

農民付不起醫療費用,在以前的確是一個社會問題,自從有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以後,這樣的局面得到了改善,使農村的村民看得起病,解決了農民的後顧之憂。


農事隨談


農民付不起昂貴的醫療費用怎麼辦?

這就說明,身體建康是多麼重要,農民生不起病。

農民,一個對生病極大害怕的一個群體,主要還是因為農民沒有錢,怕生病沒有錢治療。特別是需要住院的疾病,農民更希望買點藥吃算了,就這樣拖延,就這樣耗著,不到萬不得已才去醫院,去醫院又陷入了困境,治療費用怎麼辦?

農民非常害怕身體檢查,就是普通的建康體檢也很害怕,怕自己沒病檢查出來一個大病出來,所以,農民寧願不體檢,只要不發病,就認為自己身體是好的。

農民付不起昂貴的醫療費用,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醫療改革始終在朝著這個方向走,為農民看病減負,讓農民看得起病。現在農民自願繳納的農村合作醫療,我認為是解決昂貴醫療費用的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所以,農民最好每個家庭成員都要購買,現在購買標準是250元一個人,這樣就可以保護一年的期限。每年都要自主繳納,沒有強制性。這也就是很多農民自認為自己身體很建康,就沒有購買新農合,生病住院就沒有報銷,自己會出全部費用。



當然,農民對於大的疾病,新農合還是不夠用的,主要還是需要自己拿出幾十萬現金出來,也因此,很多農民得了大病後就選擇出院,採取保守治療。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請關注我,我們一起進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農村有句順口溜叫做“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農民最怕的就是這兩個事,一個是有病,一個是沒錢。雖然農村有合作醫療,但重點是生了病住院,有很大一部分的醫療費用都是自費的,報銷的部分並沒有那麼多。

農民付不起昂貴的醫療費用怎麼辦?

1、小病挺著

農民都比較堅強,尤其農村裡那些支撐家庭收入來源的人,掙錢不容易啊,所以有個小病小災的就挺著,靠身體的自愈能力,過幾天就好了。

實在不行,就吃兩片藥,或者幹活的時候出點汗就好了,在我們東北農村,一般來說小毛病也就是感冒發燒,拉肚子而已,這些小病也都能挺好。

像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這些病,農村人也不是很在乎,治也治不好,索性就挺著,該吃啥吃啥,平時注意點,聽天由命吧。


2、稍微嚴重點就去村衛生所打一針

要是實在挺不了的,有很多村裡有那種村衛生所,就到村醫那裡打一針,開點藥,要是打一針不好就打兩針,小毛病,農村大夫也能看。

可不敢去城裡的醫院,我們村老劉太太去年感冒了,閨女領著去的醫院,就一個小感冒就花了1000多,老劉太太天天嚷嚷著上當了。

3、很嚴重的住幾天院,根據家庭條件再決定治不治

在我們農村有個順口溜,叫做“小病不要命,大病跑不了”,說的就是小病不用在乎,真得了大病,你也逃脫不了。所以農村人的心態都比較平和,也不會感覺疾病有多恐懼。

如果病的比較嚴重,只好去醫院住院,農村人住院不像城裡人考慮是不是完全治好,農村人經濟條件不好,只能先住幾天,看看能不能確診,能不能快速解決病患,要是需要養病,那一般也就都回家了,不會在醫院住著多花錢了。

對於那種住十天半個月還沒喝結果的病,農民通常都耐不住性子,都會選擇出院。



4、有的農民能掙錢就多掙點錢,攢著應急

農村條件不好,農民也知道自己一定有個大病小災的,所以農民都很勤勞,拼了命的幹活掙錢,多掙錢一方面是為了家人生活的更好一些,另一方面就是攢出一些積蓄,萬一生了病好能花的起錢看病。

5、借錢治

農民得了病,付不起醫藥費的,就要考慮年齡問題,年輕一些的,沒錢的話,就借錢也得治,要是年齡大的,救過來也活不了多久的,基本也就放棄了。

6、不治了

有的農民家庭確實困難,因為窮,所以借錢也借不到,沒人敢借他們錢,因為怕還不上,這種人基本就放棄了,沒辦法。

以上也就是在農村,農民付不起昂貴的醫藥費的一些狀態,雖然有農合,但高額的醫藥費也確實有很多農村家庭看不起病。

對於這件事,大家怎麼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