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圩“三河”7月底前完成11公里排汙管網建設

惠陽以入河排汙口治理等為突破口,“一河一策”精準治汙,集中力量殲滅劣Ⅴ類支流

新圩“三河”7月底前完成11公里排汙管網建設

新圩屯梓河汙水處理廠收集處理屯梓河流域的生活汙水,今年將補齊短板確保排放達標。

惠陽區古屋水、橫嶺水、丁山河、黃沙河、屯梓河等11條支流河涌水質不達標,存在區域性治汙能力不足、個別治汙設施未完成調試、支次管網不完善、雨汙分流不完全、入河排汙口治理不夠到位等問題。針對這些不達標的支流,惠陽科學制定“一河一策”,以補齊能力建設、推進重點點位雨汙分流改造和入河排汙口治理為關鍵突破口,集中人力、財力、物力徹底殲滅劣Ⅴ類支流,以實現今年底淡水河干流、支流水質全部達標。這是記者日前從惠陽區不達標河涌整治工作推進會上了解到的。

去年水汙染防治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

去年初,惠陽區召開“1號工程”水汙染防治攻堅戰誓師大會,攻堅淡水河紫溪斷面劣Ⅴ類水質成為全區的核心工作之一。到了去年底,惠陽“3+2+1”行動得到了推進落實,汙水管網建設完成約217公里,汙水處理工程計劃全面完成,實現了全區生活汙水全處理,水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成果初顯,全區干支流河涌水質大幅改善,淡水河紫溪斷面自2019年11月至今實現達地表水V類標準的目標。但全區仍有11條支流河涌水質未消除劣Ⅴ類,分別是淡水河流域古屋水、橫嶺水、坪山河、丁山河、屯梓河、黃沙河、馬蹄瀝等7條未穩定達標,潼湖流域高田水、聯溪河、甘陂河3條支流不達標,以及排洪渠的淡澳河水質也不能穩定達標。

這些不達標的河涌,主要是部分管網收集汙水不徹底、雨汙分流不完全、部分治汙工程進度滯後、部分入河排汙口的治理不到位、河涌綜合治理效果不理想等問題。惠陽將以不達標支流為重點,針對不達標河涌存在的具體問題,對症下藥,科學制定“一河一策”,以補齊能力建設、推進入河排汙口治理和重點點位雨汙分流改造為關鍵突破口,集中人力、財力、物力徹底殲滅劣Ⅴ類支流。

堅持問題導向推進精準治汙

丁山河、屯梓河、黃沙河位於新圩鎮,均存在治汙設施未穩定運行、支次管不夠完善、入河排汙口治理不到位等問題,工業農業面源一定程度存在。

惠陽將加快推進支次管網建設,丁山河、屯梓河、黃沙河力爭7月底前分別完成5公里、2公里和3.85公里的管網建設,全面解決入河排汙口汙水直排河道汙染問題。

同時,加快汙水處理廠的調試運行進度,強化治汙設施運行管理,特別是丁山河汙水處理廠,4月底前要達標排放,並將分散式汙水處理設施運營工作抓起來,解決農村末梢汙水治理問題。

惠陽還將強化工業農業面源管控,在2019年“散亂汙”清理整治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第三方輔助執法力量,全面開展“掃樓”行動,清理整治汙染嚴重的“散亂汙”企業,嚴厲打擊違法排汙行為。在截汙控源的前提上,開展精準清淤,切實消除河道底泥汙染,提升水質修復能力。

“治汙要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科學實施精準治汙。”惠陽區委副書記、代區長譚星海說,每一條不達標河涌都制訂了具體整治方案,重點要加快工程項目的推進落實,科學制訂施工計劃,倒排工期,壓實責任,確保按期完成各項治理工程,年底前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

為有效推進工作,惠陽區政府根據需要每週都可以召開專題會議,涉及到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相關工程建設的審批,建立綠色通道加快審批流程,以確保相關工程在3月底動起來。譚星海說,區委、區政府督辦會定期或不定期明察暗訪,加大督查督辦力度,對未能按時完成工作任務的部門和個人進行問責。

相關鏈接

“3+2+1”行動

“3+2+1”行動,即三大工程: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配套管網建設、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兩個管控:工業企業管控、面源汙染源管控;一個治理:河涌綜合治理。

(惠州日報記者黃尉宏 通訊員李燕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