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買保險才最“保險”微易經紀的這些建議你一定要知道!

很多人會想到保險,認為保險可以承擔我們的重大醫療費用,的確咱們可以利用保險公司來轉嫁風險,但是買保險時候的雷區特別多。以下是微易經紀總結的【買保險的十大迷惑行為,你中招了嗎】,我強烈建議你一定要知道:

誤區六:買保險是儲蓄

常有客戶打電話到保險公司諮詢:“我想買保險,就是儲蓄型的那種,請問哪種保險好?”其實,保險的內涵遠比儲蓄豐富得多。它除了所謂的儲蓄功能外,最主要的是保障,是防守型產品,也是財富規劃的大事;是一份責任,更是化解生老病死殘風險的工具。一個人應統籌好一生的風險防禦,做好防止生活被改變的規劃可能更加重要。

誤區七:買消費型保險很吃虧

很多人認為買了保險,如平安無事,就應返還保費,如果沒有保費返還,總有一種吃虧的感覺。一份保險的保費支出可以從幾元到幾十上百萬元不等,買保險不能盲目跟風及攀比,不同時期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的保險,確保各種保險的支出符合自己或家庭當前的需求。

其實這世上沒有最好的險種,只有最適合的險種。所以,大可不必去計算怎樣買保險不吃虧、最“合算”,只有購買的險種適合自己了,對你來說才是最好的。

誤區八:投資型保險人人都可以買

投資型保險是保險與投資產品之間的產品,主要指投連險產品和萬能險產品。需要強調的是,投連險產品把所繳保費做了分配,一部分錢做保障基礎,一部分做投資理財,在消費者與保險公司之間存在委託與受託的關係,這種保險已經改變了傳統的保險關係,演變成一種類似信託的關係。因此,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購買投資型保險產品。

買投資型保險產品的客戶必須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備這方面的基本知識,對自己的需求很清晰,有一定抗風險能力,最好是中高端消費者。

誤區九:有社保不需要商業保險

社保的特點是低水平、廣覆蓋,一旦患病就醫發生醫療費用,個人也需要承擔一部分。如果患上重大疾病或發生意外,其龐大的費用支出就會對正常生活產生較大的影響,這個時候,商業保險就是社保的必要補充。

而且我們國家的社會養老保險保障的程度比較低,退休後從社保領取的養老金僅僅夠日常基本生活需要,而有了商業保險,就可以從保險公司領取更多的養老金,提高生活品質。

誤區十:給孩子買保險卻忘記大人

很多家長會選擇為子女買保險,偏偏忽略了為自己買保險。實際上,保險的原則應該是“先大人、後小該”。大人是家庭的經濟支柱,也是孩子的依靠。大人所承擔的責任和可能遭受意外和疾病傷害的幾率都比孩子大,一旦出現不利狀況,家庭生活都有可能出現問題,更何談支付孩子的保費。所以,大人給自己投份保險比給孩子投保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