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漢縣市管局高壓整治農資市場秩序

2020年是宣漢縣脫貧摘帽後的第一年,如何穩定脫貧成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目標,宣漢縣市場監管局借力“春雷行動”,以強化農資農產品監管為突破口,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農資、坑害農民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助推全縣春耕生產,確保貧困戶和廣大農民朋友增產增收,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

形式多樣 宣傳到位

一是發揮農村“一會兩站”(“一會”是消費者協會分會,“兩站”是消費者投訴站和 12315聯絡站。)陣地堡壘作用,宣傳農資農產品識假方法,發放宣傳材料宣傳惠農政策,深入田間地頭搭設假劣農資展臺,向農民朋友現場講解農資商品的識別知識,瞭解農民群眾的所想、所需、所盼,期間我局“一會兩站”累計組織宣傳活動30多場次。

二是利用LED顯示屏、橫幅、宣傳單、微信、網絡等多種形式在全縣開展有關農資市場管理法律法規和農資農產品質量基本知識的宣傳,提高農民的維權的意識和能力,引導農民自覺從正規渠道購買農資,期間累計印發各類宣傳資料3000餘份。

三是積極引導商場、超市、農貿市場通過正規渠道採購使用農產品,主動了解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源頭信息,並索取食用農產品質量合格證明。採用群眾易學易懂的方式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提高質量思識,營造良好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氛圍,以保證廣大群眾吃上放心農產品,目前已宣傳指導大中型商場、超市、農貿市場共117家。

嚴格執法 檢查到位

一是嚴把農資農產品市場主體准入關。在春耕之前,結合企業註冊、年報和檔案清查等工作,我局集中人力物力對農資市場進行了全面檢查。重點檢查經營資格是否合法,對營業執照或行政許可過期的限期辦理;對未取得營業執照的堅決予以取締。

二是採取日常巡查與專項行動相結合,執法打假與廠家聯手打假相結合,消費者投訴與抽檢結果應用相結合,單個部門辦部門案與多部門協調辦案相結合等多項措施,加大農資案件查處力度,促進農資農產品市場監管到位。重點對無照從事農資經營,經營主體資格超期、超出經營範圍,銷售假農藥、假種子等涉農違法經營行為,以及虛假宣傳、虛假標識等誤導農民消費的行為,絕不姑息,堅決查處,以高壓態勢遏制和杜絕製假售假、坑農害農的惡劣事件及現象發生。

三是堅持問題導向,對畜禽肉類,重點加大對經營病死肉、獸藥殘留超標、來源不明肉及摻雜摻假行為的查處力度。對水產品,重點加大對藥物殘留超標及鮮活水產品暫養過程添加使用違禁物質或濫用食品添加劑等行為的查處力度。對時令果蔬,重點加大對農藥殘留超標及銷售過程添加使用違禁物質或濫用食品添加劑等行為的查處力度。

制度健全 落實到位

一是網格化監管制度落實到位。按屬地管理的原則,明確各市場監管所所長為轄區農資農產品市場監管的第一責任人,各所按照網格化管理責任區的分工,將農資農產品經營單位的監管責任落到具體責任人,做到了職責明確,責任清晰,追責到位。

二是經營者主體責任落實到位。農資農產品經營主體堅持“兩票兩帳,一書一卡“制度、種子留樣備查制度。各市場監管所責任人結合市場巡查,督導檢查經營戶“兩票兩賬一書一卡“的執行情況,採集市場主體農資商品信息。

三是“一會兩站”制度。利用一會兩站及時瞭解農資農產品市場各種信息,迅速處理消費者糾紛,提供案件線索,降低農民選購農資商品的風險。

自“春雷行動2020”開展以來,全局共出動執法車輛650臺次,執法人員1980人次,檢查農資經營戶230戶次,農產品生產及經營戶908戶次,檢測商場、超市、農貿市場等各類市場1362家次,整治重點區域5個。聯合查辦農資案件3件,結案1件,處罰沒款5000元,查封涉嫌農資產品10餘噸;查處農產品案件9件,案值0.32萬元,罰沒6.1萬元;抽檢農資產品2批次,農產品50批次。(本文作者:楊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