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博覽】紅二十六軍第二團的南下

【黨史博覽】紅二十六軍第二團的南下

紅二十六軍第二團的南下

01北梁會議與二臺子會議

在紅二團返回照金蘇區之際,杜衡根據中共陝西省委的指示,回到照金,重新擔任紅二十六軍政委兼第二團政委。

1933年6月17日,中共陝甘邊特委與紅二團黨委在照金北梁召開聯席會議,研究陝甘邊根據地的工作和紅二團行動計劃。參加會議的有杜衡、金理科、李妙齋、黃子文、劉志丹、李傑夫、汪鋒等人。

北梁會議的中心內容是紅二十六軍如何發展,如何擴大根據地的問題,會上主要出現了三種意見:一是李傑夫提出,紅二十六軍應向北發展,具體是離開陝甘邊,到內蒙古去建立組織和革命政權;二是劉志丹提出,應當以橋山山脈為依託,堅持並擴大陝甘邊根據地,廣泛開展游擊戰爭;三是杜衡提出,紅二團應當南下渭華,在渭華地區建立根據地。他認為那裡黨團組織力量強,群眾覺悟高,又有秦嶺天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會議圍繞這三種意見進行了討論。邊區特委書記金理科等人反對南下,贊成劉志丹的意見。習仲勳養傷未參加會議,但他委託金理科在會上轉達了堅持陝甘邊鬥爭的意見。

由於杜衡不顧劉志丹等人的反對,採取個人專斷的壓制手段,北梁會議強行通過了杜衡提出的紅二十六軍第二團南下的錯誤決定。

6月21日,紅二團離開照金地區,開始南下。第二天,紅二團在三原縣心字區嵯峨山二臺子與渭北游擊隊會合。由於南下渭華的決定是杜衡採用政治高壓手段下做出的,所以,紅二團大多數指揮員思想不通,普通戰士更是茫然不知。在這種情況下,杜衡只得又在二臺子召開紅二團與渭北游擊隊聯席會議,繼續討論南下問題。出席會議的有杜衡、劉志丹、王世泰、汪鋒、李傑夫、黃子文和渭北游擊隊總指揮黃子祥、政委張秀山等。王世泰回憶說:“會上杜衡繼續奢談紅二團南下渭華的‘政治意義和四大有利條件’。渭北游擊隊的領導同志對此表示異議,勸阻不要冒此風險。杜衡一意孤行,拒不接受勸阻,強令紅二團儘快南渡渭河。”

【黨史博覽】紅二十六軍第二團的南下

三原縣嵯峨山

關於二臺子會議,張秀山回憶說:“會上,我和黃子祥提出,紅二團不應南下。理由是:紅二團留下,可以幫助渭北游擊隊發展渭北蘇區,壯大革命力量。當時,我沒有也不可能從路線的高度上認識南下的危害性,也預料不到南下會遭慘敗,只是直覺地認為紅二團留在渭北比南下更有利,更能把陝西的革命形勢向前推進。但是,杜衡否定了我們的意見,繼續強迫紅二團南下,致使二臺子會議未能取得任何積極成果。”

6月22日,紅二團進入三原武字區,受到了黃子祥、張秀山率領的渭北游擊隊第一大隊的歡迎。23日拂曉,紅二團在三原長坳堡配合渭北游擊隊第一大隊襲擊了富平淡村張德潤民團,準備營救被捕的渭北革命委員會財政部長孫平章。戰鬥開始後,張德潤民團緊閉城門不出,戰鬥進行到黃昏。因紅二團急於執行南下命令,撤出戰鬥,前往南原口外村。長坳堡沒有攻下,孫平章第二天即被民團殺害。紅二團撤出後,在口外村外場上休息吃飯。此時,杜衡突然提出要去西安給省委彙報工作。王世泰回憶說:“杜衡聲稱待彙報完工作後,再沿大路追趕部隊。志丹和我感到意外,剛剛南下,怎麼就要離開部隊?但又不好說什麼,只得表示同意。於是,把部隊集合起來,由杜衡講話。杜衡向大家重新說了一遍他要回西安的理由,當場宣佈,在他離隊期間由汪鋒同志代理紅二團政委。杜衡臨走時,從經理處長劉約三那裡要了一頭毛驢和一些錢,隻身離隊。事後得知,杜衡並沒有直接去西安,而是到了三原縣境內。

02紅二團南下失敗

中共陝西省委得知紅二團離開照金南下的消息後,派省委書記袁嶽棟從西安急赴三原,準備阻止紅二團南下。袁嶽棟到達三原後,恰巧碰見隻身離隊的杜衡,遂在三原縣民眾教育館,與中共三原中心縣委書記趙伯平、渭北游擊隊總指揮部原政委劉映勝以及黃子文等人召開緊急會議,會議首先對杜衡的錯誤進行了批評及鬥爭,杜衡本人承認了錯誤。會議一直開到深夜,最後決定由趙伯平安排通知高陵特別支部在境內攔截部隊,趙伯平一面向高陵傳達省委阻截紅二團南下的決定,一面安排黃子文前往高陵阻止紅二團南下。

當黃子文到達高陵時,紅二團已於6月24日拂曉渡過渭河。黃子文將這一情況彙報給袁嶽棟、趙伯平後,立即化裝成木匠隻身進入秦嶺。山裡有人請他解木板,他卻把工錢要的很高,老實的山民對這位不解木板、不做活的木匠難以理解,但對他也並未產生惡意,對他打聽的事,總是誠實地給予回答。

6月25日,紅二團與奉命追擊的國民黨軍一個團展開激戰,打退了敵人的進攻,然後向東轉移。進軍途中,紅二團又連續四次衝破國民黨地方民團的層層堵截,經過一天一夜的行軍,到達藍田縣流峪口。

7月中旬,紅二團與陝西警備第三旅及地方民團在藍田激戰整整一天,部隊傷亡嚴重。劉志丹、汪鋒、王世泰率領餘部分路突圍,在秦嶺山中進行艱苦的鬥爭。

黃子文幾經周折,聯繫上了渭華縣委書記趙應魁(富平人,曾在渭北武字區任過職),趙應魁派數名黨員和黃子文跑遍了渭華高塘、箭峪、宋家斜、彎子、黃口等地的山溝老林。為尋找劉志丹和紅二團餘部,黃子文風餐露宿,翻山越嶺,穿林過溝,尋找被衝散的紅二團生存者的蹤跡,與渭華黨組織派的同志一起,歷盡艱苦,終於在澗峪間找到了飢寒交加、病魔纏身的劉志丹同志。黃子文當年化裝成木匠,用過的錛子至今還被華縣文管所收藏在展覽館裡。

03王世泰、李盛雲假扮夫妻巧渡渭河

黃子文在找到劉志丹後,又找到了紅二團團長王世泰等人,在渭華地下黨員王傑、李凌雲、陳居義、宋金昌等協助下輾轉回到華縣,1933年7月下旬又轉到渭南地下黨員張文華、張我公、白思堂家“廕庇”,以待時機過渭河回照金。

七八月份,正是渭河河水暴漲的季節。大橋被敵人封鎖,渡口也被敵人控制。

【黨史博覽】紅二十六軍第二團的南下

渭河渡口

黃子文、劉志丹、王世泰等聚集在張文華家,為北渡發愁,特別是團長王世泰不識水性,除從大橋上過,別無辦法。大家的槍支也不能各自帶在身上。黃子文出主意說:“槍讓我老婆帶上,與世泰從橋上過,其餘的人分頭泅水過河。”劉志丹擔心李盛雲年輕,又有孩子,不願讓其冒險。黃子文笑道:“咱這老婆,坐過牢,造過手榴彈,會打槍,膽子大著哩,你放心吧!”黃子文望了望王世泰,又望了望抱著孩子的李盛雲補充道:“至於他倆如何帶槍過橋,我自有錦囊妙計,大家不必擔心!”

8月上旬的一天,王世泰抱著李盛雲兩歲多的兒子,李盛雲身著孝服提著一隻籃子,裡面盛著香裱紙錢、獻食,兩人扮成小兩口過河去孃家弔孝。哨兵也未發現疑端,順利過了河。當王世泰、李盛雲到達約定的地下黨員李毓章家裡時,黃子文、劉志丹、黃羅斌已由渭南地下黨員分頭護送到了這裡。李盛雲從籃子裡取出手槍交給了大家,便抱著孩子帶著劉志丹的囑託,去西安向省委彙報。

王世泰、李盛雲假扮夫妻巧渡渭河已成為革命佳話,在渭北地區廣為傳頌。

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劉志丹、王世泰、黃子文、吳岱峰、高錦純、劉約三、朱子休、王兆相、康健民、黃羅斌、楊林、曹士榮、牛鋼、王有福、譚生彬、韓志成、王安民、趙清傑、魏武、芮四、趙鐵娃、師八牛等20多名紅二團南下失敗後倖存的指戰員,歷經千難萬險,在渭華地區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幫助下,先後輾轉回到照金蘇區。

紅二團南下失敗,是“左”傾錯誤路線給革命造成的嚴重惡果,延緩了西北地區革命根據地的發展進程。

在紅二團南下渭華、陷入絕境之際,杜衡和中共陝西省委書記袁嶽棟於7月28日在西安被國民黨陝西當局逮捕。杜衡和袁嶽棟被捕後叛變,使中共陝西省委和關中地區及甘肅境內的中共組織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破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