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萬億投向“新基建”,普通人如何把握投資機會?

40 萬億投向“新基建”,普通人如何把握投資機會?

新基建的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一夜之間,無人不識新基建。

抗疫的戰鬥仍在持續,但疫情之後如何復甦經濟建設,一場更嚴酷的考驗已經開始了。最近,中央多次提及“新基建”。一場規模超過40萬億,影響、覆蓋更為寬泛的新型基礎建設已經到來。

40 萬億投向“新基建”,普通人如何把握投資機會?

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建及應用、光伏電網及特高壓、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車及充電樁、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中心等7大領域歸類。

40 萬億投向“新基建”,普通人如何把握投資機會?

通過梳理多省發改委官網可知,隨著各地重點工程的復工、以及部分2020年省級重點項目名單的下發,新基建超過40萬億元的投資體量,已經浮出水面。

新基建,不僅僅是應對疫情的應急之策,更是過去政策的延續,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首次提出了新型基礎設施的概念,指出要“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40 萬億投向“新基建”,普通人如何把握投資機會?

接下來,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領域都將成為大家更專注的風口,但如何抓住風口產業的真正機會,才是“新基建”發揮作用的核心。

那麼,國家為什麼如此重視新基建的發展?看似高大上的新基建,和廣大投資者有哪些關係?該如何應對新形勢?

5G冠以新基建之名,甚至被網友稱為“新基建之首”,5G已經火熱了整個2019年,在2020年,新基建將給5G產業帶來什麼變化?5G又在“新基建”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等等疑問不一而足。

40 萬億投向“新基建”,普通人如何把握投資機會?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北斗研究 債市觀察。感謝原作者和機構的辛苦付出與創作, 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轉載涉及版權、標註有錯漏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立即刪除或及時更改,並表示歉意。文章出於行業分享交流之需發佈,僅供參考,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不代表本機構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非常感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