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需要的中臺是什麼?


企業需要的中臺是什麼?

1 什麼是中臺?

中臺是企業的作戰指揮體系,中臺是企業的“指揮官體系”。

中臺是怎麼熱起來的,是企業在遇到大環境變差、競爭激烈並且希望有新技術幫助自己贏得市場的背景下提出的。大家看到很多文章都說我們現在處在一個VUCA時代,VUCA是指組織將處於"不穩定"(Volatile)、"不確定"(Uncertain)、"複雜"(Complex)、和"模糊"(Ambiguous)狀態之中。

  而VUCA的概念最早就是美軍在20世紀90年代,引用來描述冷戰結束後的越發不穩定的、不確定的、複雜、模稜兩可和多邊的世界。在2001年9月11日恐怖襲擊發生之後,這一概念和首字母縮寫才真正被確定。隨後,“VUCA”被戰略性商業領袖用來描述已成為“新常態”的、混亂的和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

基於中臺概念提出時面對的的VUCA環境, 首先我這裡要把從技術、架構的角度定義的中臺要徹底排除出去。 為什麼要這樣? 取決於你用中臺幹什麼: 是要一個架構?技術?還是要企業的成功? 我的回答很明確: 是助力企業的成功,就是在VUCA時代贏得市場。

在中國,從架構技術落實中臺的第一個公司是蘇寧。當年蘇寧建設中臺的出發點是解決後端的SAP、前端的WCS性能差,不能很好支持業務快速發展的問題,目標明確。在這個目的驅動下,將功能從SAP、WCS中解耦出來,同時在建設過程中考慮了融合線上線下的架構、服務的重用。

蘇寧從12年開始啟動中臺建設,13年上半年就初步建設完成,這一過程投入巨大。中國有這種決心的企業並不多,或者有這決心也沒有這資金實力。這個建設成功的中臺有什麼作用呢?舉一個例子:在2015年阿里蘇寧相互入股,蘇寧中臺系統接入天貓的過程只用了7個工作日。 當時蘇寧中臺研發中心的小夥伴們連續工作7天,就完成了對接天貓的工作。

從這裡可以看出中臺在架構、技術方面的價值。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參考我在16年在QCon分享的文章: 傳統企業如何轉型互聯網?蘇寧六年技術架構的演進總結

所以中臺要建設成為一個面向市場競爭,連接、協同企業內部能力的作戰指揮體系,也就是指揮官體系,從而幫助企業快速響應市場變化,贏得市場

大家如果關心,可以瞭解一下美軍的C4ISR系統(https://url.cn/5C2ivT3?sf=uri)。

指揮官體系的核心能力包含兩點:

1 由用戶體驗驅動內部運營管理不斷完善;

2 由數據驅動內部運營管理不斷完善。

在這種指揮官體系的管理下,企業會越來越體現出這兩個特點:協同、進化。


企業需要的中臺是什麼?

在明確定義了中臺是什麼之後,我們進入下一個問題。

2 中臺是否適合自己,如何決策?

首先中臺是用來開源的,不是用來節流的,所有出於省錢目的的需求都不應該建設中臺。對比美軍的C4ISR系統,它的目的是打贏戰爭,不是節省成本。以開源為目的,我的觀點是:企業到了一定規模,還是要投資未來、建設中臺的,但不需要一上來就從架構視角去整合服務。而且,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說,是一定不能這樣,因為這不是建設中臺的根本目的。

我們常聽到的一些關鍵詞:消除煙囪、架構解耦、統一中臺、服務重用, 只是從架構師、技術人員的視角出發的,與贏得市場沒有直接關係。例如下面這張圖,畫的是從架構師的視角看到的中臺。從架構角度講沒有錯,但是不能達到我們建設中臺的根本目的。


企業需要的中臺是什麼?

Q: 中臺建設要消除煙囪嗎?

A:不一定。中臺建設的目的是從業務視角出發,建設能夠快速響應市場的指揮官體系。如果從架構視角出發的消除煙囪和上面的目標匹配, 就可以做;如果不匹配,就不需要做。

Q:中臺能完全交給乙方做嗎

A: 不能。你聽說過僱傭軍主導一個帝國戰役的嗎?中臺建設註定是甲方主導的。甲方自己沒有想清楚,千萬別啟動,否則就是勞民傷財。具體的平臺和工具可以交給乙方公司做,前提是適合自己的公司。美軍也沒有什麼都自己建設,照樣全世界打勝仗。

3 建設節奏

建設的節奏是至關重要的決策,節奏對了中臺就是助力企業發展、讓企業上一個臺階的平臺;不對,就是把企業拉下水的大坑。

上面提到了,中臺是企業的指揮官體系,這是一個由用戶體驗和數據來驅動內部運營管理不斷完善的體系,所以具體建設節奏應該從這裡入手。

首先要搭建一套關注用戶體驗的數據體系,這非常重要。如果管理者看不到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各個環節用戶的體驗數據,何談指揮決策?有了這些數據,內部管理才能升級為不僅僅管控,還能實時指導經營決策,基於用戶體驗數據驅動內部管理持續完善。

然後, 在單個業務單元(事業部)內,由用戶體驗數據驅動內部經營體系更完善,讓協同更順暢,這是建設事業部級別的指揮官體系。這可以類比軍隊裡一個軍種(比如陸軍)的作戰指揮體系更完善了。

最後,如果企業已經升級到下一個階段,開始建設企業級別的指揮官體系。就如同美軍現在的水平,擁有能夠支持多軍種實時協同作戰的C4ISR體系。在這個階段,可以並行考慮企業級別的架構解耦、服務重用。不過千萬不要本末倒置了,完全奔著架構優化去做了,最後一定是一地雞毛。

還要提醒一點:一定要找到中臺建設的金主。要算清楚財務賬:投入多少?回報多少?回報週期多長?

企業級別的中臺建設投入一定不會小,不要有花小錢辦大事的不切實際的想法。 更好的方式是整體規劃、長期投入、 從小處著手,看清楚產出價值的時候堅決大手筆投入

從業務發展的視角看:天下無“中臺”,只有“指揮官體系”; 從架構技術的視角看:架構解耦、服務重用,要大談中臺。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在面對具體的問題時分清這兩個視角, 選擇正確的視角解決問題。用架構技術視角建設專業的技術平臺支持指揮官體系;用業務視角建設“指揮官體系”,幫助企業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

作者:喬新亮 環球易購CTO,TGO鯤鵬會榮譽導師,前蘇寧科技集團副總裁,曾任 IBM GBS副合夥人,AOT成員。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超大型規模研發團隊管理、雲計算等領域實戰經驗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