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耳根:四川人舌尖上的叛逆

折耳根跟香菜一樣,喜歡的人獨好這口,不喜歡的提及名字就皺眉頭。

喜歡吃的人,就喜歡那股腥味和爽脆。吃到它就是吃到了家鄉味道!

不喜歡吃的人,覺得很大魚腥味,像吃生魚鱗片,口感有點粉,超噁心的。

當代作家汪曾祺曾在《五味》中寫道:“有一個貴州的年輕演員上我們團學戲,她的媽媽不遠迢迢給她寄來一包東西,是‘擇耳根’,或名‘則爾根’,即魚腥草。她讓我嚐了幾根。這是什麼東西?苦,倒不要緊,它有一股強烈的生魚腥味,實在招架不了!”

但四川人對摺耳根卻是愛得深沉,還取了許多愛稱豬鼻拱、狗蠅草、臭菜、臭豬巢等等。

折耳根:四川人舌尖上的叛逆


01

四川人的春天,從田埂邊挖折耳根開始

在四川春天,值得全家出動的項目,除了賞油菜花花,桃花等,挖折耳根算一個。

過去,折耳根這味野菜在菜市場是沒有售賣的。只有在立春前後,田埂邊,水溝旁,山坡上,到處都有折耳根的身影時,拿著小鏟子或者小鋤頭,幾個人蹲在地上慢慢挖、慢慢淘,花上幾個小時收集這個野味。

折耳根通常都是成片生長,挖的時候要極其小心,要根葉齊全,所以需要極大的耐心,家長喜歡帶著娃娃一起去,算是最早的親子郊遊項目咯。

挖折耳根前,大人總是會反覆叮囑孩子:“莫忘了把土埋回切喲。”野生的折耳根,挖完後掩埋起來,來年還能繼續生長。這是挖折耳根要守的規矩。

折耳根:四川人舌尖上的叛逆

找折耳根也是要有技巧,不是隨便看看,在帶水的田埂邊最易生長,看到顏色暗紅,背面呈綠色,形如“豬鼻孔”的葉子,基本就能確定是野生折耳根了。

蹲下身,用手輕輕撥開周圍的雜草或泥土,就能看到從紅漸白的根部。

用小鏟子從根莖往外和深了挖,小心地保護折耳根的每一處,當挖到有叉根時,就截斷扯出,這是四川人心照不宣的“取材之道”。

折耳根:四川人舌尖上的叛逆


02

四川人最愛的吃法,莫過於涼拌折耳根

折耳根吃法多樣,但是四川人優選的吃法是涼拌。吃起來是乾乾脆脆、滿口生津。那叫一個爽利下飯!

無論是白皙細長飽滿的根部,還是香氣馥郁的葉片,涼拌都各有各的妙處。

折耳根:四川人舌尖上的叛逆

四川人的涼拌菜,靈魂都在家家戶戶秘製的辣椒油上。涼拌折耳根的除了必備的紅油海椒外,還要再撒上些許小米椒增加新鮮的辣氣;生抽和鹽、醋作為基本的調味,懂吃的人,還會加入少許白砂糖。

白砂糖的用量最為考究,放少了達不到提脆提鮮的效果,放多了又太甜。而其中的評判沒有標準,只有經驗。

現在,若是想吃折耳根了,去菜市場就能隨時買到新鮮的。菜攤上擺好了洗乾淨的白白胖胖的折耳根,捆成整整齊齊的樣子被偏放在一隅,十分惹眼,也能解解一時之饞。

但還是會時常想起兒時跟隨表姐在田埂邊玩耍的日子,享受大自然的帶來的野趣,認認真真地蹲上幾小時,自己付出勞動所得來的美食才更美味吧~

折耳根:四川人舌尖上的叛逆


03

四川人另類養生,折耳根下火鍋!

在中醫理論裡,折耳根是可以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幫助消化、清肺熱的天然良藥。尤其在潮溼氣候的西南地區,食用折耳根正應了“食補”的概念。總之,折耳根自古以來就是藥食兩用,還被認為“渾身是寶”。

所以在四川,折耳根不止可以涼拌。

老一輩喜歡養生,老一點的折耳根,葉子可以曬乾了泡水喝,根莖與山藥或鮮藕一起用來燉排骨或者豬蹄湯,是比較常見的一份家常養生湯。

年輕人也愛養生,不過更“朋克”,將能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折耳根挽成小捆拿來燙火鍋,煮好的折耳根變耙、變軟,入口粉粉綿綿,和涼拌有著截然不同的口感。

折耳根:四川人舌尖上的叛逆

網絡

除了燙火鍋,吃狼牙土豆、包漿豆腐、串串,烤茄子……一定要加折耳根,不然多半是是外地人

還有折耳根烤魚、折耳根炒回鍋肉、折耳根炒臘肉、折耳根拌米豆腐……四川人對於折耳根的運用以及爐火純青,既作主食,又是輔食,還當調料。

折耳根:四川人舌尖上的叛逆

網絡

折耳根除了口味喜好之爭外,網上據傳折耳根具有腎毒性?

折耳根含有馬兜鈴內酰胺,這種物質會導致不可逆的腎臟損害,但是這一說法也尚待考證。

對於喜愛折耳根的四川人來說,“毒性說”並不會停止他們對於折耳根的喜愛,折耳根,就是家鄉的味道。


——The end——

文|Bigg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