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農民打藥必犯的13大誤區,無一倖免!


在作物種植過程中,打藥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有些種植戶反饋說:

為啥有人打藥效果好,而有的人打藥效果不好還有藥害呢?下面就來看大多數人打藥必犯的13大誤區!

九成農民打藥必犯的13大誤區,無一倖免!


一、隨意加大用藥濃度或用藥量


農藥配置時不按比例,不用專門量具,只用瓶蓋和其他非標準器皿;沒有數量概念,一般都超過規定濃度,不僅造成浪費,而且易發生藥害,同時也加快了病蟲的抗藥性。有的農民朋友甚至本身就存在著誤解,認為農藥濃度越大,對病蟲的防效越高。然而在農藥使用中,充足的用水量十分重要,因為蟲卵、細菌多集中於葉背面、臨近根系的土壤中,施藥時用水量少,很難做到整株噴施,死角中的殘卵、殘菌很容易再次爆發,加大使用濃度還能強化病菌,害蟲耐藥性,超過安全濃度有可能發生藥害。


九成農民打藥必犯的13大誤區,無一倖免!


葉面肥在高濃度使用時,不但不能被作物吸收,還使作物體液外滲,造成生理乾旱。激素類農藥過高時,起反作用或使作物畸形。因此,單純提高藥液濃度,往往適得其反。


植物生長調節劑就屬於微量濃度用藥。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藥液的有效成分濃度通常是以百萬份之幾來計算。隨意更改濃度,產生的效果往往差距極大。還有些農民朋友過量施用農藥,用量是常用藥量的幾倍甚至十幾倍,常造成藥害,同時也加快了病蟲抗藥性的產生。


九成農民打藥必犯的13大誤區,無一倖免!


二、發病初不用藥,不見蟲子不用藥


絕大多數病蟲害在發病初期,症狀很輕,此時用藥效果好,等大面積爆發後,用藥再多也難以扼住。還有不分防治對象,見藥就用,有的用殺蟲劑防治植物病害,有的把殺菌劑用於防治害蟲,甚至將除草劑用來防治病蟲,特別是在農藥價格高漲的情況下,此類情況尤為嚴重,這樣不問青紅皂白,盲目用藥,輕則貽誤時機,影響效果,重則造成藥害,甚至農作物絕收。


九成農民打藥必犯的13大誤區,無一倖免!


三、盲目追求速效性


很多農民在選擇農藥時,總是喜歡選擇速效性的,原因是速效性的農藥使用後很快便表現出效果。


儘管有些生物農藥效果不錯,但由於效果緩慢,而不為農民朋友所認同。如使用殺蟲農藥時追求速效性,希望噴藥後立即殺死害蟲。


九成農民打藥必犯的13大誤區,無一倖免!


但某些生物農藥如Bt或阿維菌素類殺蟲劑等,由於只是殺死蟲卵或抑制昆蟲蛻皮或見效慢等,不易表現出效果,而被農民朋友忽視。農民朋友追求速效性最嚴重的後果是,某些地方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的現象仍然存在,生產出的產品農藥殘留量超標


四、農藥常識欠缺


農藥市場已經開放,農藥經營者的素質良莠不齊,往往利用農民對農藥知識的欠缺,誤導農民。因此,在使用農藥前,最好到當地農資店進行諮詢,或諮詢公眾號:植保家,力求農藥的對症使用。植保家提醒您對於過期或標識不清楚的農藥堅決不用。


五、長期使用單一農藥品種


在農藥使用中認定某種農藥效果好,就長期使用,即使發現了該藥對病蟲防治效果下降,也不更換品種,二是採取加大用藥量的方法,認識不到病蟲已經產生抗藥性,結果藥量越大,病蟲抗性越高,造成惡性循環


九成農民打藥必犯的13大誤區,無一倖免!


六、不能對症下藥


這是生產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很多農民由於缺乏必要的植保知識,出現病狀後不能正確診斷,二是盲目用藥,從而貽誤防治時機。病當蟲打,蟲當病殺,草做蟲除,判別不清,導致錯誤用藥,防治不佳甚至產生藥害。


如棉花現蕾後發生的紅葉枯死病,葉脈變綠,葉肉紫紅,呈豬肝色,葉片向下反捲,最終焦枯脫落,人們容易誤認為是紅蜘蛛危害;大豆田雜草菟絲子危害,導致大豆生長停滯,發育不良,誤當成根結線蟲病來治等等,當然是越治越嚴重


七、過多農藥混合使用


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不少農民用幾種殺菌劑與微肥、殺蟲劑、病毒劑等5-8種混用,不僅影響藥效,甚至會產生藥害,影響作物生長


八、防治一次,一勞永逸


殺蟲、殺菌劑在病蟲害發生盛期,防治一次雖能有明顯效果,但隨著農藥的流失和分解失效,仍有發生的隱患,應間隔7-15天,連續用藥數次,才能達到最佳防效。葉面肥、激素類農藥噴施後,植物只能從葉面微量吸收,宜“少量多次”噴施,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九成農民打藥必犯的13大誤區,無一倖免!


九、棚裡各處管理用藥一樣


拉棚後立即進棚觀察,此時棚內溼度大,最有利於喜溼型病害的發現。植保家提醒您一旦發現葉片上有水浸狀小點、黴毛等發生,就可以確定病害開始侵染,要注意做好提前防治。此時用藥,病原菌數量少,防治效果好,只需要噴灑1-2次保護性藥劑就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尤其要抓住棚前臉和放風口下兩個關鍵地點。入冬後,霜黴病、灰黴病、蔓枯病等均為喜溼型病害,開始發生時多在棚前臉處,觀察葉片情況。菜農要特別注意棚前臉處,棚膜流下來的露水儘量引流到棚外,避免棚前臉處積水,造成溼度一直超標,容易誘發喜溼型病害。


白粉病、病毒病以及部分害蟲多在溼度變化較大或乾燥的地方率先發生,也就是放風口下,一定要重點監控及時用藥。


十、缺乏保護和利用天敵意識


當害蟲較少而天敵較多時,可不噴藥,害蟲較多,非噴藥不可的,儘可能用高效低毒對天敵影響不大的農藥。而有的農民朋友從來就沒有考慮過保護和利用天敵,在治蟲的同時也殺死了天敵。


九成農民打藥必犯的13大誤區,無一倖免!


十一、打藥勤,病害少


還有很多菜農在蔬菜生長中後期,隔2-3天打1次藥,認為藥打得勤就可以防止病害蔓延。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一是認準病害,對症噴藥,最好是和1000倍液橙皮精油混用,既能殺菌,又能增強植株抵抗病菌侵入能力,還能促進作物生長。二是改善生態環境,枝繁葉茂,通風不良,天天打藥效果也不見得好,應疏葉降溫。三是對土傳菌引起的死秧,應在苗期注重帶藥預防,可用護根護莖+惡黴靈1000倍液蘸根,淋根灌根。如果忽視病源,苗期染病,後期發作,病菌已侵入植株體,勤打藥效果也不好。


十二、茬次多,收入多


很多農戶朋友認為,投資建造溫室大棚,不能讓地閒著,所以副茬跟主茬,主茬套副茬,栽植茬次多,結果往往效果差,效益更低。越冬一大茬,一年種一茬為好,春秋茬以一年兩作為宜。茄子、辣椒、番茄和黃瓜老株再生可續收一茬,價格低時拔秧晾地。每年在夏季留一段時間深翻、雨淋壓鹽,暴曬殺菌,悶棚滅蟲,熟化土壤,效果更好,收益也更高。


九成農民打藥必犯的13大誤區,無一倖免!


十三、混淆高效與高毒概念,缺乏安全觀念


優質農藥正向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方向發展,而不少農民錯誤地認為毒性高效果就好,只認購高毒農藥,對低毒而對病蟲高效的農藥缺乏認識。在使用農藥時也不按農藥安全標準使用,將禁止在果樹、蔬菜及生食作物上使用的農藥用於這些作物,嚴重的造成人畜中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