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足球不可能起源於中國古代的蹴鞠


現代足球不可能起源於中國古代的蹴鞠

現代足球不可能起源於中國古代的蹴鞠。

今天是3月22日,1888年的今天,英格蘭足協創立世界上最早的職業足球聯賽。

足球是今天世界第一大體育運動。據某些專家研究,其起源是中國古代的蹴鞠。

這個研究當然是胡說八道。跟韓國某些人把端午節說成是他們的傳統文化一樣的胡扯。

蹴鞠所用之“鞠”,可上溯到石球。約十萬年前的丁村文化遺址就有出土。原始社會後期出現了用腳踢的石球及鏤空的陶球。

蹴鞠一詞最早見於《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安陵坂裡公乘項處病,……臣意謂之:“慎毋為勞力事,為勞力事則必嘔血死。”處後蹴踘,要蹶寒,汗出多,即嘔血。

漢朝時,蹴鞠開始用於軍中練兵。班固把蹴鞠列入兵家技巧類,並稱:“以立攻守之勝者也。”

最遲到唐代開始出現充氣球和球門。

唐代仲無頗的《氣毬賦》:“氣之為球,合而成質。俾騰躍而攸利,在吹噓而取實。”

馬端臨在《文獻通考·樂考二十》中說:“蹴毬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毬。毬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用球門的蹴鞠比賽一般是單球門。在球場中央豎立兩根高三丈的球杆,上部的球門直徑約一尺,叫“風流眼”。衣服顏色不同的左右軍(兩隊)分站兩邊,每隊12或16人,分別稱為球頭、驍球、正挾、頭挾、左竿網、右竿網、散立等。球頭與隊員的帽子亦稍有區別。比賽時鳴笛擊鼓為號,左軍隊員先開球,互相顛球數次然後傳給副隊長,副隊長顛數待球端正穩當,再傳給隊長,由隊長將球踢向風流眼,過者為勝。右軍得球亦如此。結束時按過球的多少決定勝負,勝者有賞,負方受罰,隊長要吃鞭子,臉上塗白粉。

清代中葉以後,隨著西方現代足球的傳入,中國傳統的蹴鞠活動基本上被歐洲的現代足球所取代,而踢毽子作為“蹴鞠之遺事”(宋高承《事物紀原》),而得以繼承與發展。

足球起源地是在英格蘭。最早是用牛膀胱吹氣當球——這就是足球的誕生。

12世紀初,英格蘭開始有了足球賽。

1848年,足球運動的第一個文字形式的規則《劍橋規則》誕生了。1888年3月22日,英格蘭足球聯賽誕生。

可以說,除了都是用腳踢球相同之外,蹴鞠和在英格蘭誕生的足球沒有任何血緣上的關係。

這就跟人類的起源是一個道理。今天我們發現的最早的人類是南非的南方古猿。但你不可能承認南方古猿是中國人的祖先。畢竟,除了都是人類以外,在基因上,南方古猿與中國人沒有任何關係。

說實在的,我真心不知道把蹴鞠跟足球扯到一起有什麼意思。無非就是能說一句“想當年老子怎麼樣怎麼樣”。但是,一個人,一個國家,要發展,要進步,“想當年”是沒有用的,還是腳踏實地,做好當下的實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