澆灌青春與夢想,父子兩代人的環衛“接力”跑

行走在深圳,茂密的綠化帶簇擁在建築與道路周圍,映入眼簾的是美輪美奐的花園式城市,讓心靈暫時遠離城市的喧囂。長久以來,有這樣一群人選擇了街頭的那一抹橙色,成為一名“城市守護者”。他們用辛勤的汗水營造了這樣清新、潔淨、美麗的城市環境,用敬業和奉獻譜寫了偉大的勞動之歌,也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變遷和環衛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澆灌青春與夢想,父子兩代人的環衛“接力”跑

最年輕的90後“城市守護者” 夢想是開一家車行

在寶安西鄉街道的各個路段,不管是日出晨曦的清晨,還是華燈初上的夜晚,人們總能看到一個瘦高身材、幹活利索的年輕人忙碌的身影,他就是最年輕的“城市守護者”——林和平。作為一名垃圾清運車的司機,他與一群50、60後跟車輔工一起,負責清理小區、街道上的大件傢俱。

“自打工作之後,我再也沒睡過懶覺。”每天4:30從家出門,之後的五個半小時,他都要與清運車為伴,將一車又一車的大件垃圾運往收集點。“開清運車並不輕鬆,永遠是第一個出去最後一個回來的,只要是握住方向盤,就得一直繃緊神經……”

澆灌青春與夢想,父子兩代人的環衛“接力”跑

作為一座移民城市,每到月底,深圳搬家的人總是特別多,這也意味著林和平的工作量會加大。環衛清潔作業必須當天完成清理工作,有時他一天就得在收集點和街區之間往返八九趟。林和平最怕遇到下雨天,大半個人高的沙發,裡面的海綿吸了水,重量超過以往,需要好幾個人一起協作才能把垃圾搬運上車。他一邊擦汗一邊說:“遇到雨季每天回家連襪子都是溼的,不知道是汗水還是雨水。”林和平坦言,這種苦是很多“90後”吃不了的,因為怕吃苦且待遇低,身邊不少年輕人都打了退堂鼓。

澆灌青春與夢想,父子兩代人的環衛“接力”跑

在每天穿梭於站點與垃圾場的路上,林和平也有自己的夢想,說起夢想,他的嘴角洋溢著滿滿的幸福——他希望著能用做環衛工攢下的錢,有天能開一家自己的車行。

澆灌青春與夢想,父子兩代人的環衛“接力”跑

父母是榜樣:堅守環衛崗位二十載

在大眾的普遍印象裡,環衛工常常因其薪資待遇和社會地位,被人們打上“卑微”的標籤。種種原因,使這一崗位難以吸引青壯年勞動力,環衛工人的年齡構成越來越趨向老齡化,年輕人甚至很抗拒這份工作。而20歲的林和平之所以選擇環衛事業,很大程度是受了父母的影響。

澆灌青春與夢想,父子兩代人的環衛“接力”跑

林和平的父母都是環衛工人。1996年,他的父親林學佩和母親譚秀碧來到深圳,他們在工廠打過工、工地搬過磚,2000年夫妻倆一同成為環衛工。本著“幹一行愛一行”的信念,夫妻倆由衷地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林學佩最初參與清掃工作時,就毅然選擇了清掃難度大且垃圾量多的西鄉立交橋底進行工作,他和妻子總是雞鳴赴去,戴月而歸,工作二十年,從未讓他們生出絲毫倦怠。

如今,45歲的夫妻倆已將青絲熬成白髮,勤懇工作的林學佩還被評為了“西鄉街道環衛之星”。雖然林學佩已經是小組長,但乾的比組員還多,不怕髒也不怕累。除了清掃地面,還要清理小廣告、高空垃圾。夫妻二人總在閒暇之餘,跟兒子講述工作中發生的種種故事。

澆灌青春與夢想,父子兩代人的環衛“接力”跑

父母把青春和激情都奉獻給了環衛事業,林和平從小就耳濡目染,深諳這種精神的可貴之處。父親經常告訴他:“靠自己的雙手賺錢,不丟人。”在父母的影響下,林和平對環衛工這份事業的觀念逐漸潛移默化。他內心中曾因父母工作而滋生出的自卑感,早已被自豪和敬意所取代。

澆灌青春與夢想,父子兩代人的環衛“接力”跑

艱苦拼搏精神代代接力,如今,新一代的“林和平”們又賦予這身橙紅色工作服新的時代內涵。今年9月,20歲的林和平接過了父母手中的接力棒,成為一名一線環衛工作者。回憶起上崗第一天父親的教誨,林和平恍如昨日:“爸爸告訴我,環衛工作沒有任何竅門,唯有踏踏實實做好每一個環節。”這句簡短卻有力的教導,林和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進行了詮釋——自上崗以來,從未發生過任何安全事故。每天起早摸黑,還常常幫助跟車輔工裝卸大件雜物。

澆灌青春與夢想,父子兩代人的環衛“接力”跑

2019年春節,一家三口回到重慶老家歡度春節,這是這些年來,他們第一次一起回老家過年。一家三口,身體力行地投入到這份工作中,他們希望能儘自己的力量,為自己、也為社會發揮出自我價值。

澆灌青春與夢想,父子兩代人的環衛“接力”跑

一座城市的發展和生態文明的建設,離不開這群“城市美容師”的辛勤付出,他們的存在,既維持了城市的文明衛生,更是城市發展,必不可少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