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什麼能駕馭很多比自己厲害的人?

細談砸評


劉邦為何能夠駕馭比自己厲害的人?

因為劉邦是一個有目標,以及對大方向把握比較準的人,這樣的人他往往都自己要求很高,而且進取心很強,一個領導的野心和胸懷往往能夠讓自己和團隊走的很遠!

韓信用兵天下無雙,蕭何後勤保障也是非常的到位,張良深謀遠慮,但他們都沒有強大的進取心,以及對未來方向的掌控!

所謂領導一定是一個對未來有想法和野心的人,這樣的人一定有強烈的進取心,一個在任何情況都不放棄,以及加倍努力的人,劉邦的想法就是一統天下,任何人不管何種想法,都必須以這個目標為準。

他的手下有很多有才好和能力的人,也有很多是才華橫溢的人,但一個人欠缺了進取心和堅持奮鬥的能力,再有才華也沒有用!

大丈夫當如期,透漏了劉邦的格局,一幫是一個有志想要一統天下的人。

他的眼中在彭城之敗後,要麼是他的敵人,要麼是他的朋友,沒有中間派,所以蕭何張良韓信為代表的人,他們都是劉邦的朋友,任何站在項羽那一邊的人,都是劉邦的消滅對象!

劉邦的進取心太強了,能從給陳平四萬金,就可見一斑,一個志在統一天下的人,這樣的人註定是要成功的,其它的人只能做他的幫手。

領導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確定目標,所有人為一個目標而奮鬥,堅定而不動搖!

不是劉邦能夠駕馭有能力的人,而是劉邦是一個有目標,又堅定不動搖的人,唐僧為什麼沒有孫悟空的能力,還能成為孫悟空的師傅,在於他有堅定的目標,繼續足夠努力,只有堅定的目標和足夠的努力,才能建立大漢王朝!

韓信蕭何張良他們在一個有目標感和足夠努力的人的領導下,自然能夠收穫成功!



當下最美Lak


劉邦作為一個無賴居然能笑到最後統一了天下,這就看出劉邦的高明之處了,劉邦是一個很會駕馭人和管理人才的老闆,一個好老闆加上手下眾多能幹的人才,發揮出了極大的能量,所以能贏到最後!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就算懷疑,我現在不說,把你價值榨乾了才收拾你,這就是劉邦管理人才的特點!劉邦大字不識幾個,學識比張良,蕭何等人差遠了,武力比樊噲,韓信等人也是差遠了,可劉邦有一點好就是我雖然不行,可我能夠提供人才發揮價值的平臺,只要你行,我就重用你,不管你是什麼出身,能幹就行,就給你職位。劉邦就是能放權,什麼人有什麼才幹就放到適合的位置上,張良謀略厲害就當軍師,蕭何管理計算好,就管後勤,韓信,樊噲等人軍事強,就領兵打仗。劉邦是個好領導,你是人才就用,平時也不干涉你,把事辦好就行,有功了,劉邦不會小氣,大大獎賞你,反正劉邦就一個意思,跟著我有酒有肉有富貴享,所以他手下的人都願意跟著劉邦幹,而且乾的開心舒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韓信了,韓信在項羽那邊不重用,去到劉邦那裡開始也不重用,後來蕭何把韓信追回來了,讓劉邦知道韓信是個軍神,然後劉邦二話不說,就封韓信為大將軍,韓信由一個無名小卒到人生巔峰,這是多大的信任啊,能不死命效忠劉邦啊,所以後來項羽許諾了多少好處,韓信就是不背叛劉邦,劉邦除了給人利益和官職外,還給了手下誠信和尊嚴,反正跟著劉邦混的人最後都封了爵位,有利益有尊嚴和榮耀,這就是很多人才都服從劉邦這個無賴!



劉邦能聽人勸告,你只要真的是好建議,你罵劉邦,他也不計較你,能聽的進別人的建議,這也是一個好領導所具備的素質。劉邦打進了咸陽,劉邦一個土包子面對咸陽花花世界,被迷住了雙眼,天天喝酒玩女人,樂不思蜀。張良就指責劉邦這樣做遲早會完蛋,劉邦聽完後,主動認錯,也按照張良的指示退出了咸陽,把珠寶和女人留給項羽,自己在郊外駐紮,如果劉邦當初不聽張良的話,就沒有後來的鴻門宴了,項羽早幹掉了劉邦了!劉邦是很能聽從手下的建議的,只要你說的有道理我就聽,沒有像項羽那樣剛愎自用,這樣的領導大家也自然相處融洽啦!劉邦不僅聽的進勸告,也挺闊達,有一次他跟周昌玩鬧,劉邦就問周昌自己像哪個帝王啊,周昌就說你就是夏朝的紂王,紂王可是暴君啊,你這樣說不就是得罪了劉邦嗎,劉邦聽了毫不在意哈哈大笑而去,也沒有計較周昌出口不遜,這就是闊達的劉邦啊,是人都會跟著一個闊達好說的領導吧!



當然劉邦也有狠的一面,當年打天下,什麼都可以給,統一了天下,人才榨乾了價值也就要收拾了,劉邦把異姓王個個都剷除了乾淨,這就是一個政治家該有的素質,該軟時就軟該心狠手辣就毫不手軟,恩威並施,劉邦做的很溜!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毛主席曾經說過“劉邦是一個大政治家”,而政治家的首要能力就是將自己人搞的多多的,將敵人搞的少少的,這一點劉邦的確不簡單,他在自己的生變籠絡了一幫人,這幫人最後幫他打下江山。

劉邦為什麼能籠絡這麼多人在身邊呢?首先就是劉邦能聽得進別人的意見。張良一直是韓王的人,在留遇到劉邦之後,給劉邦講解兵法,劉邦全部能聽懂,且能聽的進去,所以張良就次就跟著劉邦了。相比之下相遇就是剛愎自用,韓信曾經說過他在項羽帳下的情況,項羽是“言不聽、計不從”,兩者一對比,自然跟著劉邦的人就多些。

其次劉邦豁達,劉邦不喜歡讀書人,曾經騎在周昌身上,和周昌開玩笑,然後問周昌他是一個怎麼樣的君主,周昌說他是和夏桀商紂一樣的人。這在古代就是對帝王島侮辱,但是劉邦哈哈大笑就走了,後面就沒提過這方面的事。

劉邦還比較豪爽,跟著劉邦的都不擔心劉邦不會給他們富貴,尤其是他從沛縣帶過來的那一批人。劉邦對跟著自己的人都是封賞比較多,韓信作為大將軍,最後封齊王、盧館也也被封王,張良是自擇齊地三萬戶,還有帶出來的那一批將軍,都有封侯,這一點讓那個跟著他的人知道劉邦不會虧待自己。

最主要的事劉邦能看人,知道哪些人這麼用,是他將將的特殊能力,這一點在他對後世的安排可謂體現咋淋漓盡致。

劉邦不愧於一個大政治家的身份,他是中國歷史在的重要節點的領導者。漢初的“三傑”都是大才,但是他們都願意被劉邦帶領,可見劉邦獨特的魅力。


帝國烽火


於亂世中誅暴秦、定天下的一介布衣劉邦,最終成功在亂世中脫穎而出,創立了中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漢王朝。然而,在反抗秦王朝暴政的起義中,才能並不怎麼出眾,身份更是低微的劉邦,運籌帷幄他不是張良的對手,帶兵打仗更難以匹敵兵仙韓信,圍繞在劉邦身邊的有才之人,更是一抓一大把。這就不禁讓人感到疑惑,既然劉邦既無出身,又無才能,他為何又能駕馭很多比自己厲害的人呢?

劉邦劇照

劉邦之所以能夠建立漢王朝,成功一統天下,將各路英才團結在自己周圍,這與他的用人之道有關。

第一:劉邦懂得知人善任。在一個團隊中,只有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這些人才能夠發揮自己的最大優勢。劉邦也許沒有他手下的專才,可是,他能夠準確地掌握每位下屬的能力素質,比如在攻打魏國之前,劉邦會特地打聽魏國大將的名字、能力,隨後他得出結論,這些人都比不上他所向的韓信、曹參等人,漢軍攻打魏國必然能夠獲勝。還有流傳於世的“蕭規曹隨”的佳話,就是因為劉邦在臨死前叮囑呂后,讓曹參接任丞相必然能夠延續蕭何調養生息的政策。從這些事上,能夠看到劉邦“知人善任”的特點。

韓信劇照

第二:劉邦用人不拘一格,敢於放權。在劉邦的這支人才隊伍中,有身為貴族的張良,也有當過縣吏的蕭何,還有屠夫樊噲、車伕婁敬、強盜彭越,這樣的一支人才隊伍,在外人眼裡看來似乎就是一隻雜牌軍。可是,本來就是草根出身的劉邦,卻毫不在乎這些人的出身地位,反而對這些人才加以重用,敢於放權。劉邦不拘一格找到這一些合適的下屬以後,他會給自己的部下足夠的權力、空間,讓他們獨立完成工作,他自己只需要做一個決策者。長此以往,劉備屬下的能力水平既得到了極大發揮,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蕭何劇照

第三:劉邦用人做到了坦誠相待和用人不疑。劉邦的身邊能夠彙集如此多的人才,他們也心甘情願為劉邦賣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劉邦這裡得到了尊重和坦誠相待。有些團隊的領導者會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對於下屬動輒打罵,絲毫不尊重他們,甚至對下屬多加猜忌,這樣的人才隊伍遲早都要面臨解散的問題。

但是,在劉邦的身上卻看不到這種領導架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陳平,他從項羽麾下轉投劉邦,他一來就獲取了劉邦的信任,這讓劉邦手底下其他老人不滿意,有人甚至還編排出了陳平“盜嫂受金”的緋聞,經過劉邦對於此人的觀察,還是決定信任陳平,將他留在了軍中,這才有了陳平後來的六出奇計,幫助劉邦統一天下。

劉邦劇照

最重要的是,雖然劉邦曾說過:“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劉邦沒有才華,更不代表劉邦平庸,相反,劉邦最重要的才華其實是善於用人,具有高超的領導天賦,正如韓信所說,雖然以劉邦的軍事才華,只能夠領十萬兵,但是,“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

而劉邦也深知自己的優缺點,將自己善於用人的這一點發展到極致,他憑藉著高超的領導藝術,將當時天下傑出的人才聚攏在自己身旁,充分調動屬下的積極性,建立了漢朝天下。就連劉邦自己都說過:“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由此可見,劉邦善於識人、用人的才華,才是他能夠駕馭這些在專業領域比自己厲害百倍之人的原因所在。


鳶飛九天2018


劉邦最大的本事就是搭了一個平臺,讓這些有本事的人在這個平臺上盡情的發揮!

劉邦原先就是一個小混混,整天在鄉里橫行霸道,吃喝玩樂,幾乎不幹什麼正事,以至於四十來歲了,還沒有娶上媳婦。

唯一的好處就是有一幫兄弟跟著他混,不管是老實的周勃還是霸道的樊噲。並且所有人都尊他為大哥。

這也是在芒碭山起義時為什麼劉邦能夠當主公的原因,因為下邊有一票兄弟支持。

劉邦在取得天下以後,曾經說過: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關鍵在於劉邦會識人、會用人、敢用人。

韓信在項羽帳下,不過是一個執戟郎中而已,到了劉邦這裡,因為蕭何的推薦,從一個無名小卒一下子變成了統領三軍的大將軍。

試問,誰有這樣的魄力?

恐怕只有劉邦有,所以他打敗了項羽成了漢高祖。

敢放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捨得。

手下這些將領,想要個什麼封賞啊,直接留給,從不墨跡。

比如韓信放出去以後,勢力大了,想要一個假齊王,劉邦很生氣,但是在張良一個一個暗示馬上就改了主意,直接給了一個齊王。要知道,現在劉邦也僅僅是漢王而已,韓信相當於和他平起平坐了。

但是劉邦捨得,只要你幫我打仗就可以。

項羽正是因為做不到,所以兵敗亥下。

再一點,劉邦有信心。

在楚漢之爭的戰爭中,劉邦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基本沒有贏的時候。

但是這個人頑皮,打不死。

在所有人都認為不是項羽的對手的時候,劉邦沒有放棄。

劉邦可以什麼都不會,但是隻要他在,就可以凝聚人心,這些人就有主心骨,這就是領袖的特質。

劉邦絕對具有領袖的本事,什麼都不會不要緊,會用人就可以了。

劉邦的成功可以總結為:搭平臺、知人善用、捨得放權等等,所以才有了這麼多的文臣武將跟隨劉邦,進而取得天下!


觀復一鑑


都別搶,我來答。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問:像張良、諸葛亮、劉伯溫這些厲害的人才,幹嘛不自己組織幾支軍隊出來搶江山,反而給劉邦、朱元璋這些沒有什麼能力的人打工呢?

說深一點,這裡牽扯到一個管理和執行力的問題,這麼說吧,會打鐵的不一定會武功,會唱歌的不一定會寫歌詞,那些縱橫捭闔天下局勢的謀士不一定就會管人,再說簡單點,千里馬雖然跑得快,沒有主人,也只是瞎跑,再好的跑車沒有人去開,也只是一堆破銅爛鐵。

論能力,劉邦確實就是一個弱雞,沒文化,沒有武力值,一個樊噲輕輕鬆鬆就把他給拿翻了,所以項羽要和他單挑,劉邦壓根不敢。但劉邦有一個優勢是什麼呢?就是知人善用,這就是管理學的核心所在,所謂管理管理,不僅僅只是管什麼東西,管什麼人,你還得把這些東西,這些人都給理順咯。

就像超市的貨架一樣,什麼東西該擺在什麼地方,什麼人該待在什麼崗位上。所以管理才能很好的人,他管起事情來肯定是很條理通順的,把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把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崗位上,就像《紅樓夢》裡秦可卿去世以後。

王熙鳳跑到寧國府去當主事人,原本亂的一鍋粥的寧國府在她的管理下,三五下功夫就給你安排的明明白白,關鍵大家還服氣,這就是高手了。所以一般管理才能不好的人,就是不僅事情做的不好,關鍵下面的人還一肚子怨氣。

但說簡單一點,劉邦之所以成功,項羽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一個會用人,一個不會用人,所以厲害的謀士人才都跑到他那邊去了。

就拿項羽來說吧,號稱兵仙的韓信幾次給他出謀劃策,嘿,他就是不聽,畢竟他就是這麼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不聽不看就是他的處事原則,結果韓信跑到劉邦那裡以後,他是怎麼對待韓信的呢?其實最初劉邦也沒有發現韓信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

歸根結底來說,劉邦不是什麼識人能力很厲害的人,但是他還有一個優勢就是能夠聽從別人的建議。蕭何一聽韓信跑了,急的不得了,就把韓信給追了回來,然後在劉邦面前對韓信是一頓誇,說要打天下,沒有這個人不行。

劉邦一聽最親密的戰友蕭何說的這麼天花亂墜,心想就給韓信一個機會吧,於是大手一揮,就把韓信給封了一個大將軍,全軍都受他管理,而且還來了一出拜將的戲碼,可以說讓初出茅廬的韓信出盡風頭。

所以你看劉邦在用人這方面還是很大膽,不拘一格,雖然這也可能帶來不好的後果,萬一韓信是個水貨,那估計劉邦就倒黴了。壞處肯定是有的,但好在劉邦還是用對了人。這些人能夠為劉邦所用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劉邦能夠採納他們的策略和建議。

這很重要,因為對於這些人才來說,我來你這裡就是出謀劃策的,你不用我的策略,那我還待在你這裡幹嘛?給你陪葬啊。所以肯定是要跑的,劉邦入主咸陽以後,窮苦出身的他哪裡看到過那麼豪華壯麗的咸陽宮。

各種金銀珠寶,各種漂亮年輕的宮女,真真是死在那裡都值得。

但張良一頓“忠言逆耳”就讓劉邦及時清醒,壓下心裡燒的心口癢的慾望,硬是沒有受到誘惑。當時他要是沒有聽從張良的建議,估計就是李自成,洪秀全了。縱觀古代農民起義之所以會失敗,往往都是沒有經受住這些誘惑。

瞎折騰一番後,本來無限接近成功了,但就是因為沒有忍住心中這股慾望,最後在糜爛中失敗。

項羽和劉邦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不會用人,也不喜歡聽別人的建議。范增在鴻門宴上三番五次的暗示他殺了劉邦,他就是不聽,氣的范增是心口子疼。所以你看在項羽手底下謀士是很少的,他基本就是一個孤家寡人。

憑他一個人的力量,怎麼可能是謀士如雲的劉邦的對手,這就是項羽不會用人導致的失敗了。雖然劉邦的用人能力也不是很厲害,但人家能夠讓這些謀士的能力得到施展,大家自然願意為他出謀劃策了。

所以,劉邦之所以能夠駕馭這些謀士,其實並不是因為他的管理能力有多麼出色,主要還是因為他給這些謀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這些人才覺得有讓自己發揮才能的舞臺,那幹嘛不去劉邦那裡。

因此才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些都是劉邦的優勢。


圍爐談史


劉邦為什麼能夠駕馭這麼多比自已歷害的人?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分析有以下幾種理由:

第一點劉邦身上有強烈的吸引人的人格魅力。

先講一則小故事,劉邦和張良在一同投奔景駒的路上相逢,兩個人彼此交談,一見如故,於是張良放棄投奔景駒的念頭,轉頭投入了劉邦的陣營。張良作為漢朝三傑,也是滿腹經倫,胸懷大志,當初在亂世投奔,也希望找一個好老闆,以便展示自已的才華,但他與劉邦初次相遇就成為至交,你不得不承認,劉邦身上確實有迷人的人格魅力,這種魅力吸引著甘願投之門下,為之犧牲和奉獻一切,張良就是貢獻了自已所有才能,最後功成身退了。

劉邦年青時候喜歡遊手好閒,被人慣以無賴之閒,但他以布衣之身提三尺之劍,取得天下建立大漢的祖業,他身上還是具備很多吸引的人格魅力,與人為善,心胸開闊,為人大度,行俠仗義,勇於承擔責任等等優秀的品質,吸引更多人聚集他周圍。

第二點劉邦善用人才,恩威並用,寬猛相濟。

再講一則小故事,季布和丁公都是項羽手下的將領,季布幾次都把劉邦打敗了,而丁公追擊過劉邦但又最後放了他。劉邦做了皇帝后,把季布抓了起來,隨後又把季布放了,並封他為郎中,因為劉邦知道自己做天下需要這樣忠臣來輔佐。丁公和季布是親戚,他說季布給過劉邦難堪都做官了,我有恩於劉邦應該給我更好待遇,而他做夢沒有想到是,劉邦把丁公抓起來並對大家說:丁公做項羽將領時不忠,就是他這種人使項王失去了天下。劉邦把丁公殺了,並且在軍中示眾,警示大家要做忠臣,不要當丁公。

劉邦這一招絕對拍案叫絕,恩威並用,讓人心生敬畏,死心塌地效忠漢朝。作為漢朝最大老闆要管理好一個國家,要做出令出必行,指揮若定,必須保持一定的威嚴,沒有令下屬感到畏懼的威懾力,是難以盡職盡責的,僅靠一張慈相的面孔,美麗動聽的言辭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唯有恩猛並用,寬猛相濟才是上策,而劉邦掌握的恰到好處,沒有打人沒有罵人,就教育了朝中每一位大臣,難到你不敬佩!

第三點劉邦公正豁達,用人沒有門戶之見,沒有門弟之分,正確建議虛心吸納。

再來一則故事,婁敬是一介平民,他從山東趕來見劉邦,他分析了目前天下形勢,建議劉邦定都關中,因為秦地固守險要,這樣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張良也同意此建議,因為關中: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攻守自如。劉邦採納了建議,很快遷都關中長安。

從這一件事可以看出劉邦此人高超之處,一個皇帝聽從一個老百姓的意見,這得有多大的胸襟。一個人想要幹一番事業,是離不開朋友幫忙的,一個好漢三個幫,劉邦還找來了漢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創立了大漢朝。一個人要想成功,和諧的人際關係是成功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有人總以為有本事,有見識,有閱歷就能成功,其實不然,人的成功很大因素來自於人際關係。

第四點劉邦有高超的用人、馭人的領導能力。

大漢建立,在慶功宴會上,劉邦總結自已勝利的原因: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馳騁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可是,我做到了知人善用,發揮他們的才幹,這才是我取得勝利的真正原因。至於項羽,他只有一個范增可用,但對他還心生猜忌。

這一段話說得很精彩,也很坦蕩,道出劉邦取得天下的原因,以及他高超用人、知人的領導才能,作為一個領導指揮全局,知人善任,人盡其用,各盡其職,處理好他們之間的關係,你就是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劉邦高超的用人之術,正是他傑出政治的表現。

總而言之,正是劉邦能夠駕馭這麼多歷害的人,他才有足夠能力建立了大漢王朝,為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劉邦說過這麼一段話,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不禁疑惑,這個“不事生產”的潑皮無賴究竟何德何能,竟能駕馭的住這麼多人傑呢?

毛主席評價劉邦為“大政治家”。

七鬥以為,劉邦還是一個大陰謀家。

他的嫡系子孫劉備就得到了他的真傳,玩得一手好詭計,以桃園結義之義字當頭,把關羽張飛綁到自己的戰車之上,三顧茅廬,禮賢下士,也用“欲伸大義”為幌子,又把諸葛孔明籠絡麾下,一個販席織履之輩,耍劍不如關張,使計不及諸葛,卻也分得天下一碗羹,建立了蜀漢政權。



劉備玩的是“仁義”。

那劉邦玩的又是什麼?

劉邦玩的應該是人格魅力。

首先在長相上,《史記·高祖本紀》說他“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高鼻樑,帥臉堂,美鬍鬚,大腿上還有七十二個黑痣,這在殺狗的樊噲,吹笙的周勃,泥腿子盧綰等一批狐朋狗友面前,劉邦就是鶴立雞群,羊群裡面的駱駝。



以貌取人,古代尤甚,劉備大耳垂肩,周瑜見之,讚歎他“非池中之物”。

長一副好相貌,特別重要,樊噲周勃之流為什麼俯首帖耳,自甘其下?自慚形穢耳,長得沒人家帥,當然就矮半截。

呂太公把閨女嫁給劉邦,也是因為劉邦的長相,呂太公會看相,其實也就是以貌取人。

有一副好皮囊,在人格魅力上就增光添彩。

但好皮囊僅僅只是一個招牌,太初級,吸引的人也不過是一些狐朋狗友。劉邦的人格魅力還有“三大”,志氣大,度量大,格局大,沒有這“三大”,怕張良蕭何韓信等人傑們也不跟他玩。

在咸陽初見始皇車馬儀仗,劉邦有感而發,“大丈夫當如是”!可見劉邦胸有鴻鵠之志,這是大志氣。

征夫芒碭,逾期當斬,劉邦乾脆任人去留自便,這是大度量,凡人莫可為之,所以當時就有百十號人,自願隨之,這就是火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項羽好大喜功,每攻城略地,必居功自傲,這都是自己的功勞,分手下一碗湯喝,也不捨得。

劉邦則不然,弟兄們放心幹,誰打下了地盤就歸誰,他要的不是一城一地,他要的是天下,這就是大格局。

有相貌,有志氣,有度量,有格局,這妥妥的四有新人,就是人中龍鳳啊,當然可以駕馭那麼多人傑了!


七鬥


韓信曾經評價劉邦"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那麼劉邦為何能駕馭很多比自己厲害的人呢?

人要想成大事,靠的不是能力,而是野心;靠的不是小聰明,而是大智慧。劉邦之所以能駕馭韓信、張良、蕭何這樣的人,至少在野心和智慧兩方面,他們肯定是不如劉邦的。

劉邦雖然文不能書,武不能戰,聰明比不過張良,勇敢不如韓信,但他有城府啊!他狡猾啊!他能在該大方的時候大方,在該斷舍離的時候比誰都狠心,該裝糊塗的時候他絕不逞聰明,該逃跑保命的時候,又絕對不會逞匹夫之勇,這些就是劉邦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沛縣窮哥們集團

秦二世胡亥元年(前209),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劉邦身邊的哥們集團有蕭何、曹參,偏偏當時沛縣的縣令是個忠於上級的榆木疙瘩,他對秦朝特別忠誠,一看還有人造反,就將蕭何、曹參和他們的家人扔進大獄,幸虧劉邦是個痞子,從不按規矩辦事,直接找人殺了縣令,把鐵哥們從大獄裡救了出來。於是沛縣就完成了權力重組,劉邦成了小集團的領導。


不擇手段招攬人才,能忍辱

識人,是劉邦是一種能力,這體現了劉邦的高情商。

劉邦在沛縣成立自己的班底之後,漸漸的做大做強,他以豐邑為據點,人數發展到三千左右,但後來卻遭到雍齒的反叛,又變成光桿司令了。不過劉邦能高能低,這也是他的一個優點。

劉邦苦苦要求張良留下,張良本打算投奔景駒,看到劉邦對他這麼熱情,決定先留下看看,但心思不定,張良也有野心,但他的野心是輔佐明君的野心,跟劉邦直接想自立門戶不一樣。


張良是儒家的書讀太多了,而劉邦不讀書,不讀書就不會被道義所拘束,所以劉邦比張良、韓信他們更無恥、更沒底線。

張良開始離開劉邦投奔項梁,當時劉邦暗戳戳籠絡人才,手下有酈食其、灌嬰、酈商等人才,隊伍也擴大到好幾萬人。項梁在這個時候死了,張良又回頭找劉邦,覺得劉邦有出息了。

後來項羽又把劉邦掉到窮山惡水的巴蜀,張良一看這不對啊,劉邦落魄了,還沒文化,還是換老闆吧,於是又投奔了韓王成。

好景不長韓王成又掛了,巴蜀劉邦卻通過短時間的運作,人員又狀態起來,還滅了項羽分封的三個諸侯王。此時張良又回到劉邦身邊,劉邦再一次接納了他,沒有記仇。

劉邦不記仇嗎?不是,是他知道自己形式不如人,他深諳人性。此時他除了忍辱,別無選擇。而張良也被他的愛才的誠意所打動,“士為知己者死”讀書人都信這一套,這也是劉邦善於籠絡人心的證明。

出手大方,深諳人性

人性就是利益,要想別人對你忠誠,知遇之恩只能騙騙張良、陳平等飽讀詩書的人,你要想騙韓信這種,具有投機倒把心理的市井小人,恐怕很難。當然英布、彭越之流更是唯利是圖,樊噲還好些,他是江湖義氣,但也需要給錢,否則人家憑啥跟你玩?

劉邦要地給地,要錢給錢,要王…封韓信為齊王,但是他很不高興,這也為韓信被殺埋下了悲劇的伏筆,你還想當齊王,你還想當皇帝呢?你咋不上天呢?

但是在大局未定之際,劉邦能滿足每一個人的利益要求,而且未曾開口,劉邦就已經把錢和地準備好了,他的手下如何能不死心塌地,誓死效忠呢?項羽失敗在他實在太摳,不如劉邦大方。先給出去,再收回來,這才是劉邦真正的城府所在。

至於劉邦說的那句話——"夫運籌策帷帳之中,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他是半真半假,是自謙,自我貶低,他真的不如嗎?恐怕是籠絡任心,巧舌如簧的口蜜腹劍罷了,能夠坐到皇帝之位,絕非一般人,他的聰明一定超過張良韓信和蕭何他們。


靜說歷史


劉邦手下張良、蕭何、韓信各有千秋,他們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生命中的那份精華。張良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智慧,簫何有統籌落實後勤之功能,韓信智勇雙全有統領大軍的本領,雖然他們都是各領域的佼佼者,並且他們也都願意為劉邦效犬馬之勞,這足以說明劉邦善於使用權謀之道,有大的胸懷和格局,用人之道在於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敢於放權和重視人才,不吝嗇錢財能做到論功行賞,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怎樣的管人、用人、識人,管理下屬要做到賞罰分明,要大度、包容、無私,要想駕馭人才,首先自己要有大的智慧,善謀還要善斷,要嚴於律己,好的管理不如有好的制度,劉邦之所以能夠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就是做到了禮賢下士、收買人心,更能做到集思廣益、兼聽則明,沒有胸懷天下大志、大勇,沒有考慮民眾的疾苦,沒有服眾的本領和韜略就掌握不了國家的政權,得民心者得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