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說家中藏書超500本孩子更易成功:書和錢到底哪個更重要?


俞敏洪說家中藏書超500本孩子更易成功:書和錢到底哪個更重要?

3月17日,俞敏洪在直播中說,一個孩子的學業成就跟父母學歷沒有關係,而是跟家裡藏書有關。他認為,“如果你家裡藏書超過500本,孩子的讀書習慣就更容易養成,一旦容易養成,他的學業就會更加高,那麼在社會上就更容易取得成功”。

俞敏洪說家中藏書超500本孩子更易成功:書和錢到底哪個更重要?

對於這種說法,很多父母都覺得扎心。難道自己期待孩子出人頭地就僅僅靠500本書就能實現了嗎?興趣班不用上?學區房不用買?其他物質支持都不需要?

自己辛苦工作,努力賺錢,甚至犧牲了陪伴孩子的時間,就是為了能為孩子提供優渥的物質環境,讓孩子能夠考上名校,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現在看來,似乎是做了無用功。

俞敏洪說家中藏書超500本孩子更易成功:書和錢到底哪個更重要?

父母們覺得俞敏洪的說法完全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畢竟作為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201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俞敏洪排名第1008位,財富值23億美元,在2019年胡潤百富榜排名第172位,財富值200億元人民幣。

對於一個已經不缺錢的人來說,他當然會說,錢不是最重要的。實際上,俞敏洪說的的確是有道理的,他的這段話不是在說錢不重要,更不是說養孩子不需要用錢,而是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又應該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01 決定一個人成就的不僅僅是財富,而在於思維

我有個朋友,父親是做生意的,最輝煌的時候,全村的人都在給他們家打工,所以,父親從小對他的教育就是人一定要有錢。

而我的朋友也真的是對錢非常執著,無論什麼事情都以錢作為衡量標準。能賺一塊錢,絕對不會賺五毛錢。

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把時間都浪費在斤斤計較上,而沒有獲得更大的成功。

俞敏洪說家中藏書超500本孩子更易成功:書和錢到底哪個更重要?

從這一點來看,哪怕他擁有的財富比普通人都多,但是本質上來看,他也是一個“窮人”,因為他的窮人思維。

其實,富人和窮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思維方式,對於窮人來說,他們總是喜歡用時間來換,他們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值錢。還有就是窮人習慣於將注意力放在自己本身擁有的東西上面,擔心自己會因為已擁有變成已失去,從而讓日子過不下去。

但是富人則不同,他們在乎的是自己的目標。而想要自己升值,我們更應該關注的不僅僅是已經擁有的,而應該用已經擁有作為投資來實現未來想要實現的目標。

俞敏洪說家中藏書超500本孩子更易成功:書和錢到底哪個更重要?

長久這樣下去,窮人就真的會越來越窮,甚至會把一輩子都搭進去,而富人的財富則會呈指數地往上漲。

道光帝就是一位以摳門聞名的皇帝。皇后過生日的時候,不僅沒有賞賜金銀珠寶、綾羅綢緞,他甚至都摳到了吃飯,一人一碗打滷麵,而且吃完了還不準添。

而在建自己的陵寢的時候,也因為他不捨得花銀子,導致建設了豆腐渣工程,不得不一再地返工,最終反倒花費是最多的。

但是他也並沒有從中吸取到經驗教訓,他繼續“節儉”,把主意還打到了駐守新疆的軍隊上,想要撤了他們,只是為了節省開支。結果,大臣們不同意,不過,皇帝就是皇帝,撤不撤我不管,我不給你錢了,這總可以吧。大臣沒有辦法,把駐守其他要塞的軍隊撤掉一些,把省下來的錢撥給新疆。

可是等到鴉片戰爭的時候,他們就明白了,自己當初錯的有多離譜,僅僅是想把士兵從外地運到天津,仗都打完了。

俞敏洪說家中藏書超500本孩子更易成功:書和錢到底哪個更重要?

這就是窮人思維刨的大坑,你省了點兒軍餉,最後失去了整個戰場。

有的人可能會說,這完全是矯情。道理我都懂,我之所以窮,就是因為沒有辦法。我也想把錢用在刀刃上,我也知道有些房子買完會升值,可是,我連付首付的錢都沒有,銀行會讓我零首付嗎?就算我拿出了首付的錢,我兜裡一分錢都沒有,我的孩子要怎麼吃飯呢?

你說我們不應該關注錢,但是錢從哪來呢?

02 養成閱讀習慣,讀書才是通往財務自由的捷徑

生活中,很多人都想實現財務自由,於是,大家想盡辦法去嘗試,在朋友圈做微商,當網紅直播賣貨,但是到頭來,收入似乎卻並沒有增加多少。

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樣,我們希望孩子以後可以過上富裕的生活,那我們應該如何讓孩子們擁有賺錢的能力呢?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能力。為什麼這麼說呢?

俞敏洪說家中藏書超500本孩子更易成功:書和錢到底哪個更重要?

曾經有人問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成功的關鍵是什麼,他指著桌上的書堆回答:“每天從這堆書裡讀500頁。知識在於積累,就像複利一樣——每個人都能做的事,但卻沒有幾個人能做到。”

不僅是巴菲特這樣,馬克·庫班、比爾·蓋茨都酷愛讀書,他們每天都會拿出時間來進行閱讀。

真正想成為富有的人,不是隨便找人問一下,“我怎麼能成功,怎麼能賺錢,就可以實現的”,又或者出去擺個攤就算是創業了,真正想要成功,最需要的其實是思維,是眼界,是知識。而想要獲得這一切,就應該從閱讀中來。

俞敏洪說家中藏書超500本孩子更易成功:書和錢到底哪個更重要?

03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財富就是孩子的眼界

新聞曾經報道過一個爺爺,他在20年前,把1萬塊錢放在一個小袋子裡,然後放進了瓦罐裡,挖了個坑,就這麼藏起來了。

在當時,1萬塊錢還是一筆鉅款,但是,爺爺直到去世之前,才告訴家裡人他藏了1萬塊錢。可是,子孫挖出來之後,卻發現其中5千塊的錢面孔都模糊了。

如果當初爺爺用這1萬塊錢來投資呢?也許一切都會不一樣。

俞敏洪說家中藏書超500本孩子更易成功:書和錢到底哪個更重要?

很多父母都說,自己拼命努力,就是希望自己死以後可以給孩子留下些什麼,讓孩子依舊能好好生活。

但是,我們總是覺得要留下的財富是物質,但實際上,無論多少錢,對於孩子而言,都未必能保障他的生活。如果我們真的想讓孩子能夠“衣食無憂”,給孩子留下的應該是一筆豐厚的“精神遺產”。

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首先,要多多陪伴孩子。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是最愛你的人?”

一個高贊回答就是:“願意你為你花時間的人。”

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就是時間,尤其是對孩子而言。孩子成長的速度太快了,稍不留神,就會錯過他長大的時光。等到我們再想要陪伴他的時候,就會發現,孩子已經有了新的圈子,不再需要我們了。而我們錯過的那些本該教給他的知識,教會他的技能,告訴他的做人道理,也許他得用一輩子的時間才能在反覆嘗試錯誤的過程中學會。

三毛就曾說過:“沒有理解和陪伴,談什麼感情。”

俞敏洪說家中藏書超500本孩子更易成功:書和錢到底哪個更重要?

儘可能地找出時間去陪伴我們的孩子,給他們最好的愛與理解,別用本該陪孩子的時間只是用來賺錢。那樣就算有一天你家財萬貫,才會發現本該與你一起分享生活喜悅的孩子,卻已不願意在你身邊了。

就像有人說過的那樣:“原來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有‘有效期’,小孩兒是老天爺給我們的禮物,當你不珍惜的時候,老天爺就把這份甜蜜的禮物收回了。”

其次,要成為孩子的榜樣。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會對孩子有期待,但是,這種期待不應該僅僅是放在孩子身上,我們更應該將這種期待也放在自己身上,甚至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先要求自己,再去影響孩子,讓自己成為孩子榜樣。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媽媽因為自己的孩子不聽話,終日愁眉不展,她想了好多辦法,但是都無濟於事。

於是,她向星雲大師求助。

她問大師:“我小孩不聽話、不愛學習怎麼辦?”

星雲大師問:“您影印過文件嗎?”

媽媽答:“影印過。”

星雲大師問:“如果影印件上有錯字,您是改影印件還是改原稿?”

媽媽答:“當然改原稿。”

星雲大師說:“這就對了。孩子的積習,一般都是從父母那裡‘影印’過來的。”

孩子的行為都是從父母那裡複製而來的,所以當我們要求孩子做到的時候,應該先要求自己,自己先做到,然後孩子才有機會做到。

俞敏洪說家中藏書超500本孩子更易成功:書和錢到底哪個更重要?

最後,與孩子一起成長。

沒有一種想法是永遠對的,哪怕父母見過了很多事情,有了很多知識,但是我們以為對的事情,也未必完全適合孩子。

所以,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與孩子一起成長,瞭解孩子的生活,瞭解孩子的喜好,一家人在一起面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困難,分享每一次快樂,一起製造屬於你們獨有的特殊記憶。

楊絳曾經在《我們仨》裡面寫道: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我們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而這才是我們給孩子最好的愛。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寶媽一枚,多平臺簽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講述,讓父母瞭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