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大理因蒼洱聞名,大理因古城誘人,大理古城多是新的,很多人千里迢迢跑到大理,卻常忽略了在大理南部60多公里處隱匿的一座小城——巍山。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遊遍雲南古鎮,還是巍山古城,因為它是古城中的真品。至今,古城依然市井味十足,那些只有在小說中才能看到的市井民俗;老街,老巷,老宅,老鋪子,老吃貨,老牌坊,老城門,老城樓,以及泡茶鋪的,打牌的,閒遊的,看熱鬧的,做小買賣的,待打零工的,旅遊的……構成一幅難得一見的世象百態,市儈風情的古城傳統風貌圖。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巍山古城建於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當你走入古城,映入眼簾的是青瓦白牆、木雕大門、黑底鎏金的招牌、舒適清新的石板路。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雖然號稱南詔古城,但現在巍山的城市格局、民居建築基本都是明代遺留下來的,1000多年前的南詔國遺蹟已很難找尋了。明清之際,彝族左氏土官對巍山進行了長達500多年的經營管理,並使其文風蔚起,成為清政府御封的雲南四個“文獻名邦”之一。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明代的巍山城如同方印,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城中央建文筆樓,恰似印柄。直到今天,整座巍山城依舊完好地保持了600餘年前建城時的棋盤式格局,以文筆樓為中心,東西南北四條主街道伸向四門,大街小巷則縱橫交錯。可惜的是當年忠武、威遠、迎燻、拱辰四門如今只剩下拱辰門和星拱樓,不免讓人感到遺憾。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安靜的街道,這是中午的巍山古鎮街道,石板路,藍天。要不是路邊上的自行車和屋頂上顯眼的太陽能,你會有種不知步入哪個年代的感覺!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街道上的房子,底層一律是店鋪,臨街的門面都是木質的。小店的主人,悠悠地坐在草墩上,也不在乎身邊的鋪子是否有生意。三五成群的老人們悠閒地坐著,圍著小方桌吃茶下棋吹牛,看街上的熱鬧。古街上,背著書包的、挑著蔬菜的、提著鳥籠的、甩著空手的……人們從古樓的門洞穿梭而過,來來往往行走於古街上。歲歲年年,熱鬧的景象似乎在這古街上定格。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華燈初上的夜晚,慢步渡過古街,隨意走進一家夜宵店,點上一份美食,就著三兩杯啤酒,一人也好,三五成群也好,安然地在這古城一隅,度過一個閒暇而又輕鬆的夜晚。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悠悠古城情,緩緩歲月流。巍山古城曾經是茶馬古道滇藏段中重要的樞紐之地,這座曾經被歲月的塵埃遮蔽了的高原小鎮,充滿了無可複製的性格、保留著傳統的生活方式。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在雲南同樣作為古城,她不如大理古城、麗江古城出名,但絕對不似大理古城的暄鬧和麗江古城的浮化,她帶給我的是真正的小城故事……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漫步在本色天然的古城,撲面而來的是難得的祥和、寧靜與溫馨,彷彿故都時光從未遠去……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在巍山可以尋覓到其它地方難見蹤影了的一些民間手工藝品和風物特產,例如:草編生活用品、竹編生活用品、繩編、煙花炮仗、金銀器加工、兒童玩具、泥塑、面具等,均可在巍山古城的南詔古街上購買到。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草墩就是用稻草編成的墩子,巍山草墩獨特之處在於其造型、色彩。巍山草墩形狀多樣、大小不一,色彩則是由纏在稻草上的布的顏色決定,因而也就色彩斑斕,且還能呈現各種圖形,如:八卦、心形等。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作為“文獻名邦”,古城的氣質表現在人們的文風中,也表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上。偶然朝小巷裡某個門洞大開的小院一瞥,深處全是蘭花、文竹、奇石。隨便進入一家,中堂必然擺著供桌,供奉著神靈祖先的牌位,文房四寶是必備的日常傢什。巍山古城最讓人著迷的就是這些古城人,純樸善良,帶著文化賦予他們自然華麗的氣質過著與世無爭的簡單生活。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在大理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玩在大理,吃在巍山。這話一點也沒錯,作為南詔古國的發祥地、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豐富的飲食文化也是巍山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不僅小吃眾多,而且風味獨到,有著與眾不同的地方。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對這個小城的喜愛,從一碗涼粉開始。餓著肚子坐班車到達巍山,還穿著短袖被吹了半路冷風之後,這碗豌豆粉、卷粉、米線、涼麵的MIX版本涼粉,讓我對巍山的好感倍增。這一切全是因為攤主大嬸為了讓我這個外鄉人吃到一碗地道的當地小吃。依次是卷粉、涼麵、豌豆粉、米線,最後加了六七種調料,包括黃芥末,配成一大碗涼粉,3元。吃光之後,再舀一勺子酸湯喝喝,真是爽快極了。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巍山人對吃非常重視,巍山人的早餐就很幸福。在大理州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粑肉餌絲的牌子,它的老家就在巍山。熱騰騰的一大碗餌絲端上桌,一眼望去黃白分明、紅黃相映,湯白而稠,肉入口即化,餌絲又白又細膩,根據個人喜好佐以草果、胡椒、芝麻、辣椒油等調味品,一口下去,香噴噴的滋味覆蓋所有味蕾。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青豆小糕是到巍山的第二天早晨才吃到的。青豆小糕蓬鬆綿滑,散發著青豆隱約的芳甜。如今的小糕攤上還多了各種色澤的小糕,潔白的大米糕,金黃的玉米糕,褐紅的高粱米糕,應季的青豆小糕,一合合色香味形樣樣俱全的小甄糕,成為古城小吃裡一道精美溫潤的風景。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城樓附近有阿婆在賣冰粉和涼蝦,蝌蚪大小的米涼蝦拌上玫瑰糖,那冰爽甜涼頓時讓人神清氣爽。比喝茶水,飲料要愜意得多,既便宜、又健康。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雲南十八怪中有一怪“大理粑粑叫餌塊”,其實粑粑和餌塊是兩種不同的小吃。在巍山,餌塊因為製作的精細,味道的軟糯筋道,口感合適攜帶方便,成為古城溫情小吃裡一份不可或缺的美味。把薄薄的餌塊放到炭火上烤,裡面夾的空氣受熱膨脹,不一會兒工夫表皮微焦的餌塊鼓起來,抹上調料捲起來就可以吃了,可真是讓人慾罷不能。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一碗麵是一根/一鍋麵是一根/一家人吃的是一根/一千個人吃的還是一根......”在巍山古城,名氣排在粑肉餌絲之後的就應該數長壽拉麵了。巍山的一根頭長壽拉麵,獨具特色,既好吃又好看,而且具有深刻的含意。吃麵時,一邊生面不停地被拉下鍋,一邊撈起熟面,連根不斷。地道的拉麵手藝,再加上本地新鮮的蔬菜臘肉火腿炒制的帽子,巍山拉麵,既保留了北方拉麵的勁道順滑,又有了自己獨特的鮮香。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巍山蜜餞相傳為大理南詔古國的宮廷藥膳食品,具有悠久的生產歷史,早在清朝年間就曾做貢品,入京上奉朝廷。以巍寶山野生植物野沙參為主料,輔以名貴中藥材三七,加入上等蜂蜜、白糖精製而成,具有滋陰補腎、調節氣血、平肝清火、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的功能。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吃的文化在數千年的積澱裡,已是博大精深,任意遨遊也永遠探不到底似的。所以,文化越豐富、越深厚的地方,定有美食!這不,巍山又印證了這樣的結論。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我驚歎巍山的處世不驚,生活在巍山的人們幸運地保持著最真實的狀態,不粉飾,不設防。如此活色生香的地方,怎能錯過?當然除了古城還可以去魏寶山和大小寺看下,尋訪大寺的路頗有些“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的意境。

巍山是大理近鄰的隱匿小城,不僅有古城傳統風貌,小吃更風味獨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