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歌劇的創作

小光音樂帶你走進音樂殿堂,瞭解音樂起源,成就你的音樂夢想;


1、初步繁榮期(1949-195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歌劇的創作

小二黑結婚

此時影響較大的歌劇有《王貴與李香香》(於村據李季原詩編劇,梁寒光曲),《小二黑結婚》(田川、楊蘭村據趙樹理同名小說編劇,馬可、喬谷等作曲),《劉胡蘭》(於村、海嘯等編劇,陳紫、茅沅等曲),《草原之歌》(任萍編劇,羅宗賢、卓明理等曲),《紅霞》(石漢編劇、張銳曲),《竇娥冤》(侶朋據關漢卿原著改編,陳紫、杜宇曲),《望夫雲》(徐嘉瑞編劇,鄭律成曲)。

2、豐收期(1957-1965)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歌劇的創作

洪湖赤衛隊

此時出現了一批成熟的、有影響的歌劇,它們是《洪湖赤衛隊》(朱本和、楊會召等編劇,張敬安、歐陽謙叔曲),《春雷》(海嘯編劇,陳紫、杜宇曲),《紅珊瑚》(趙忠、鍾藝兵等編劇,王錫仁、胡士平曲),《江姐》(閆肅據小說《紅巖》改編,羊鳴、姜春陽、金砂曲),《阿依古麗》(海嘯編劇、石夫、烏斯滿江曲)。

3、空寂期(1966-1976)

“文化大革命”期間只有八個樣板戲,例外的是新疆產生了維吾爾歌劇《紅燈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歌劇的創作

紅燈記


4、恢復期(1977-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歌劇的創作

憶娘

“文化大革命”後,歌劇作品數量空前(大約有200種),但觀眾少,創新少,演出次數不多,成活率低。重要的有《啟明星》(王韋民編劇,李井然曲),《壯麗的婚禮》(任萍、向陽編劇,呂遠曲),《星光啊星光》(張思凱等編劇,傅庚辰、扈邑曲),《憶娘》(閻肅、劍兵編劇,羊鳴、朱正本曲),《曼蘇爾》(張宗燦編劇,王華兇曲),《艾裡甫-賽乃姆》(艾力艾則孜編劇,則克力-黑牙司丁曲),民間歌舞劇《蘭花花》(劉藝編劇,賀藝曲),《護花神》(歐陽逸冰、李樹盛等編劇,黃安倫曲),喜歌劇《第一百個新娘》(胡獻廷、徐學達等編劇,王世光、蔡克翔曲),抒情歌劇《傷逝》(王泉、韓偉據魯迅同名小說編劇,施光南曲),《原野》(萬方據曹禺同名話劇改編,金湘曲),《火把節》(陸啟編劇,金午、楊寶智曲),《蜻蜓》(馮柏銘編劇,劉振球曲),《深宮慾海》(馮柏銘編劇,劉振球曲),《公寓-13》(舒柯、馮之編劇,劉振球、周明生等曲),《仰天長恨》(鬱文編劇,蕭白曲),輕歌劇《芳草心》(據評劇和話劇《真情假意》改編,向彤、何兆華執筆,王祖皆、張卓婭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歌劇的創作

音樂劇

80年代出現了“音樂劇”,代表作有《現代的年輕人》(盛和煜、汪蕩平編劇,劉振球曲),《友誼與愛情的傳說》(劉嵐、嘉鵬改編,徐克等編曲),《風流年華》(王仁杰等編劇,商易曲),《冰湖上的篝火》(劉傳銘、任國棟編劇,於爾毅、謝國華曲),《小巷歌聲》(楊國斌編劇,李執中曲),《時髦青年與怪味雞》(杜濱曲),《歌仙-小野小町》(呂遠編劇作曲),《請與我同行》(舒柯編劇,左煥妽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