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歌剧的创作

小光音乐带你走进音乐殿堂,了解音乐起源,成就你的音乐梦想;


1、初步繁荣期(1949-195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歌剧的创作

小二黑结婚

此时影响较大的歌剧有《王贵与李香香》(于村据李季原诗编剧,梁寒光曲),《小二黑结婚》(田川、杨兰村据赵树理同名小说编剧,马可、乔谷等作曲),《刘胡兰》(于村、海啸等编剧,陈紫、茅沅等曲),《草原之歌》(任萍编剧,罗宗贤、卓明理等曲),《红霞》(石汉编剧、张锐曲),《窦娥冤》(侣朋据关汉卿原著改编,陈紫、杜宇曲),《望夫云》(徐嘉瑞编剧,郑律成曲)。

2、丰收期(1957-19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歌剧的创作

洪湖赤卫队

此时出现了一批成熟的、有影响的歌剧,它们是《洪湖赤卫队》(朱本和、杨会召等编剧,张敬安、欧阳谦叔曲),《春雷》(海啸编剧,陈紫、杜宇曲),《红珊瑚》(赵忠、钟艺兵等编剧,王锡仁、胡士平曲),《江姐》(闫肃据小说《红岩》改编,羊鸣、姜春阳、金砂曲),《阿依古丽》(海啸编剧、石夫、乌斯满江曲)。

3、空寂期(1966-1976)

“文化大革命”期间只有八个样板戏,例外的是新疆产生了维吾尔歌剧《红灯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歌剧的创作

红灯记


4、恢复期(1977-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歌剧的创作

忆娘

“文化大革命”后,歌剧作品数量空前(大约有200种),但观众少,创新少,演出次数不多,成活率低。重要的有《启明星》(王韦民编剧,李井然曲),《壮丽的婚礼》(任萍、向阳编剧,吕远曲),《星光啊星光》(张思凯等编剧,傅庚辰、扈邑曲),《忆娘》(阎肃、剑兵编剧,羊鸣、朱正本曲),《曼苏尔》(张宗灿编剧,王华凶曲),《艾里甫-赛乃姆》(艾力艾则孜编剧,则克力-黑牙司丁曲),民间歌舞剧《兰花花》(刘艺编剧,贺艺曲),《护花神》(欧阳逸冰、李树盛等编剧,黄安伦曲),喜歌剧《第一百个新娘》(胡献廷、徐学达等编剧,王世光、蔡克翔曲),抒情歌剧《伤逝》(王泉、韩伟据鲁迅同名小说编剧,施光南曲),《原野》(万方据曹禺同名话剧改编,金湘曲),《火把节》(陆啓编剧,金午、杨宝智曲),《蜻蜓》(冯柏铭编剧,刘振球曲),《深宫欲海》(冯柏铭编剧,刘振球曲),《公寓-13》(舒柯、冯之编剧,刘振球、周明生等曲),《仰天长恨》(郁文编剧,萧白曲),轻歌剧《芳草心》(据评剧和话剧《真情假意》改编,向彤、何兆华执笔,王祖皆、张卓娅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歌剧的创作

音乐剧

80年代出现了“音乐剧”,代表作有《现代的年轻人》(盛和煜、汪荡平编剧,刘振球曲),《友谊与爱情的传说》(刘岚、嘉鹏改编,徐克等编曲),《风流年华》(王仁杰等编剧,商易曲),《冰湖上的篝火》(刘传铭、任国栋编剧,于尔毅、谢国华曲),《小巷歌声》(杨国斌编剧,李执中曲),《时髦青年与怪味鸡》(杜滨曲),《歌仙-小野小町》(吕远编剧作曲),《请与我同行》(舒柯编剧,左焕妽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