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屆X籍華人怎麼就不行了呢?

​眼下,新冠疫情蔓延到了全世界。海外華僑與留學生有點焦慮了,很多地方都上演了《戰狼2》裡面于謙老師所飾演的那個角色。沒事的時候說自己不是中國人,出事了又跑出來大聲說自己是中國人。


前幾天,網上有一個小視頻,是一個澳籍華人女性,不遵守國內的防疫規定,不戴口罩出去跑步。面對防疫工作人員的勸告,以很誇張的反應,大聲呼救和稱騷擾。最後,防疫人員無可奈何,選擇了報警。


這一屆X籍華人怎麼就不行了呢?

這一屆X籍華人怎麼就不行了呢?

那位運動改變命運的澳籍華人


據網上公佈資料顯示,這位澳籍華人女性14日回國,15日出門跑步,16日視頻曝光,17日被公司開除,18日被北京警方要求限期離境,19日被房東解約,她被迫搬走,之後她訂了回澳大利亞的機票,但是3月20日,澳洲官宣封國。

網上還傳出了很多類似的事件,這類人被網友們稱作“巨嬰”。他們帶著海外華僑的身份優越感,回到國內後處處刻意表現得與眾不同。那種幼稚的傲慢,成為一個又一個笑柄。


這一屆X籍華人怎麼就不行了呢?

泰國女子大鬧重慶機場


突然想起,那首《我的中國心》好像已經是一首很老的歌了,這一代華僑沒有那種民族情感的烙印。當年那個為了謀生出海的華工群體,在異國他鄉打拼,結成了一個又一個以故土為身份標籤的社群。在他們的資助下,推動了國內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啟動了國民革命北伐,在抗日戰爭爆發以後,有很多華僑同胞毀家紓難,出錢出力,共赴國難。


春節前,在整理民國華僑檔案時收集了不少資料。日本在發動侵華戰爭之後也著重研究了海外華僑群體,研究他們的收入水平,與國民政府和延安的關係。20世紀,30年代中後期,以東南亞華僑為主體的社群,籌集了大量的資金,開始在中國抗戰的大後方興辦實業。


日本人在摧毀國民政府的很多經濟支柱之後,重點監測到了僑匯,這裡麵包括給生活在國內的僑眷生活匯款,在大後方的直接投資,公債投資,乃至救國捐款。日軍在進攻東南亞的時候,軍部給前方指揮官單獨製作了一個華僑名單,裡面有關於這位華僑的細節信息,包括他對於日本的態度,資產規模,從事什麼生意。這是給日軍佔領該地之後,對於應該如何統治當地,提供信息參考。


這一屆X籍華人怎麼就不行了呢?

日本20世紀30年代對東南亞華僑的調查名冊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以來,華僑的救國捐款,以及直接向西南地區的投資,購買國債等豪舉,有力的支撐著戰時中國財政。20世紀30年代,中國新建的很多茶廠也與華僑資本有千絲萬縷的關聯。1939年,範和鈞去了雲南佛海,籌建茶廠;彭先澤抵達湖南安化,籌建茶廠;孫明經考察川藏茶馬古道,尋找新的財稅來源。華僑實業基金通過國民政府的銀行,以實業貸款的形式,在那些年創辦了涉及砂糖、茶葉、咖啡等特產實體經濟。


這一屆X籍華人怎麼就不行了呢?

抗戰時期,華僑捐款合影


除此之外,海外華僑社群還通過只購買國內特產的舉動,以消費來刺激實體經濟。喝國內過來的茶葉,等於支援抗戰,成為一代老華僑的味覺記憶。解放以後,雲南普洱茶和廣西六堡茶涉及的僑銷份額,其實就是這一代華僑的訴求。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國內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營老茶廠在組織生產這些產品的時候,只知道是在僑銷創匯,但是並不明白這其中的歷史淵源。


這一屆X籍華人怎麼就不行了呢?

抗戰時期,南僑籌賑總會僑工回國服務團登記表


日本人留下的調查報告,似乎向我們揭示了很多問題。難怪每一年春節慰問的時候,總會加上“海外僑胞”。事實上這次武漢疫情,海外僑胞也依然慷慨解囊,捐款捐物。但是一些極個別的X籍華人的舉動引發了眾怒。老輩華僑,返鄉祭祖,以蒼顏白髮之軀,走進兒時的記憶,之後慷慨解囊,捐資助學的不在少數。暢敘同胞情誼的時候,留給我們的多是一幅幅感動的畫面。


這幾年,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出國讀書的門檻也越來越低了。“海歸”,這個曾經備受尊重的身份,如今彷彿又回到了《圍城》的劇情之中。我上大學那會兒,記得我的一個高中校友,在國內讀了一年書就出國了,去的是西班牙,每天看著她朋友圈都是在歐洲各地旅遊,等我碩士研究生都畢業了,她本科文憑都還沒拿到。幾年下來,疏於聯絡,也不知道她現在在幹嘛。


-End-


圖片攝影:洪漠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