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寺廟發現稀世寶藏:日軍瘋狂搶奪,方丈拼死守護

山西寺廟發現稀世寶藏:日軍瘋狂搶奪,方丈拼死守護


《趙城金藏》誕生在女真族統治時期的金朝,是一部由民女崔法珍在山西、陝西部分地區斷臂化緣,募資所修的《大藏經》刻本。它共有6980卷,六千多萬字,留存下來的有4000餘卷,整個世界只有這一部,被譽為稀世瑰寶。

《趙城金藏》的歷史充滿了奇幻的色彩,能夠保存至今實屬不易,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瞭解一下這個千古藏經背後的故事!

美麗傳說

山西寺廟發現稀世寶藏:日軍瘋狂搶奪,方丈拼死守護

關於《趙城金藏》,有一個美麗的傳說。12世紀的中國被劃分成了兩個不同的國家,北方是由女真族建立的金王朝,而南方則是漢人統治的南宋王朝。大金統治範圍內有一個小縣城叫做趙城,趙城有一名少女名叫崔法珍,自出生起就無法張口說話,父母帶著她四處求醫未果。

山西寺廟發現稀世寶藏:日軍瘋狂搶奪,方丈拼死守護

崔法珍十七歲那年,趙城來了一位四處化緣的老僧,因為巧合途經此地,看到她的狀況後感到有緣,於是從藥葫中掏出了上百顆的藥丸,叮囑完後續事宜,留下了一個再次會面的時間就匆匆離開了。本已萬念俱灰的崔法珍和她的父母重新燃起希望,每日都遵照僧人的囑咐按時服藥。沒過多久,崔法珍竟能開口說話了。為了履行約定,次年三月,崔法珍在父母的陪伴下,來到了僧人的修行之地廣勝寺。

山西寺廟發現稀世寶藏:日軍瘋狂搶奪,方丈拼死守護

見到僧人的崔法珍連聲道謝,並表示是僧人給了她新生,她願意為他做任何事情。年邁的僧人便透露他還有一個未了的心願,那就是刻一部藏經,但無奈於崔法珍是一個柔弱的姑娘家,並不能完成此大任。崔法珍見此狀後,拿來一把菜刀砍下了自己的左手臂,以表決心。

自此以後,崔法珍便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化緣道路,不論路途多麼遙遠,路上多少困難,她都時刻提醒自己記住承諾。正是她日復一日的堅持,最終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在他們的幫助下,藏經得以誕生,“斷臂募資”的典故由此而來。

金王朝以後,藏經的事蹟以及藏經的地點逐漸被隱藏,一直都不為外界知曉。

佛經現世

山西寺廟發現稀世寶藏:日軍瘋狂搶奪,方丈拼死守護

1933年的一天,山西平勝府趙城縣的廣勝寺迎來一位風塵僕僕的高僧。來人在佛教界素有名望,人稱範成法師。範成法師不辭辛勞徒步行腳,是受了上海的影印藏經會所託查訪藏經舊本,好為即將付梓開印的宋版藏經補全殘卷。

在地僻人稀的廣勝寺,範成法師意外地找到了12個藏經櫃,裡面竟然珍藏著五千多卷漢文經卷。雖然紙卷泛黃、塵穢封積,但字跡古樸、清晰可辨,其中印有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的跋文。範成法師喜出望外,他精通佛家典籍,但這種版本卻從未見過。

山西寺廟發現稀世寶藏:日軍瘋狂搶奪,方丈拼死守護

經查閱史書,範成法師得知該經卷正是我國第一部木刻大藏經,刻印於北宋開寶時期。我國曆代流傳下來的大藏經多有殘缺,難窺原貌。廣勝寺保存的這部大藏經便成了稀世孤本,異常珍貴。在廣勝寺呆了5個多月,範成法師終於將所存經卷基本整理完畢。因佛經雕刻於金代,藏於山西省趙城縣廣勝寺內,世人稱為《趙城金藏》。

日寇覬覦

沒過多久,《趙城金藏》被發現的消息傳了出去,震驚了國內學術界,也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他們十分眼紅,想據為己有。日本東方文化研究所派人到廣勝寺考察,許以22萬銀元收藏此經遭拒。

山西寺廟發現稀世寶藏:日軍瘋狂搶奪,方丈拼死守護

《趙城金藏》(資料圖)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半年後,日軍已經佔領了趙城、洪洞等縣,廣勝寺正處於日軍佔領區。就在廣勝寺的住持力空法師為日軍包圍下《趙城金藏》的安危而憂心忡忡時,趙城縣一位頗有名望的紳士張奇玉跑來給他傳了一個口訊:希望力空法師把經卷交給正奉命駐防晉南的國民黨軍第14軍軍長李默庵。

力空法師不好正面拒絕李默庵,只能說經卷屬於趙城縣保存的中華瑰寶、佛教經典,不是某個人私物,不能作主。

山西寺廟發現稀世寶藏:日軍瘋狂搶奪,方丈拼死守護

李默庵不甘心,召集了趙城地方官員、當地紳士、寺院住持等人再次商議經卷轉運事宜。誰知,眾人並不配合,反而直言不諱地提出了一個讓李軍長難於回答的難題——如果西安淪陷,能確保經卷無虞嗎?面對守護國寶的重任,李默庵不敢信口開河亂拍胸脯,此事只好作罷。

第二天,力空法師立刻將經卷全部轉移到上寺塔院的飛虹塔內,並用磚將上塔通道門砌死,然後對外宣稱《趙城金藏》已經被李默庵軍長運走了。

安全轉移

山西寺廟發現稀世寶藏:日軍瘋狂搶奪,方丈拼死守護

《趙城金藏》經文

此後兩三年,力空法師一步也不敢離開廣勝寺。

1942年春天,日軍通知力空法師,說日本東方文化考察團要到廣勝寺考察,並特意提出要上飛虹塔觀光遊覽。

山西寺廟發現稀世寶藏:日軍瘋狂搶奪,方丈拼死守護

日本出的大正《大藏經》

危機時刻,心急如焚的力空法師想到了一個常來寺中的熟人楊澤生,他是趙城抗日縣政府縣長。力空法師覺得只有請八路軍運走此經,方有保存之望。事不宜遲,力空法師連夜趕往10多里以外的趙城抗日縣政府所在地興旺峪,詳細報告了日本人要上飛虹塔意在奪經的情況。

山西寺廟發現稀世寶藏:日軍瘋狂搶奪,方丈拼死守護

收藏《趙城金藏》的廣勝寺飛虹塔

事關重大,楊澤生立即向上彙報,太嶽區黨委又迅速將此事上報中央,黨中央回電指示全力搶救《趙城金藏》,並要求嚴格保密。後來,《趙城金藏》由一支叫太嶽軍區的八路軍隊伍護送,安全地從廣勝寺飛虹塔轉移了出去。

拼死護送

按照原計劃,《趙城金藏》將馬上轉送沁源縣太嶽區黨委駐地保存。然而,還沒來得及轉移,敵人就發動了“五一”大掃蕩,地委機關被迫轉移。出發之前,每個人都背上幾卷經卷,同時還得記住一條紀律:“人在經卷在,要與經卷共存亡;人在而經卷不在者,回來要受紀律處分。”

山西寺廟發現稀世寶藏:日軍瘋狂搶奪,方丈拼死守護

就這樣,地委機關的同志們揹著經卷在太嶽山區的崇山峻嶺中與敵人周旋,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大家把經卷當自己的生命一樣地呵護著。7月初,“反掃蕩”戰鬥結束後,經卷才終於送到沁源縣太嶽區黨委駐地。

敵人的大規模“掃蕩”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但對根據地的騷擾仍然非常頻繁。太嶽區行署主任牛佩琮考慮到沁源縣是太嶽區黨委和軍區領導機關所在地,容易受到敵人的騷擾,於是又秘密地把全部經卷運到山勢更為險峻的棉上縣,藏在一座廢棄的煤窯裡。

山西寺廟發現稀世寶藏:日軍瘋狂搶奪,方丈拼死守護

《趙城金藏》就這樣在棉上縣的煤窯裡存放了三年之久,抗日戰爭勝利後,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決定將經卷交北方大學保存。因為北方大學西遷,經卷運到太行山區涉縣溫村後,就地存放在該村的天主教堂內,北方大學派歷史學教師張文教負責看管。

山西寺廟發現稀世寶藏:日軍瘋狂搶奪,方丈拼死守護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根據中央政府指令,《趙城金藏》被運至北平,交北平圖書館收藏。如今,《趙城金藏》已與《永樂大典》、《四庫全書》、《敦煌遺書》並稱國家圖書館“四大鎮館之寶”。

山西寺廟發現稀世寶藏:日軍瘋狂搶奪,方丈拼死守護

《趙城金藏》的現代版本

縱觀《趙城金藏》的歷史,充滿了奇幻的色彩,能夠保存至今實屬不易。因為藏經被發現的年代正是中國最動盪的時期,在那個年代藏經還能得以保存,離不開許許多多人的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