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你還敢提辭職嗎?為什麼?

別太過分我沒辦法起名


看個人情況吧,如果你能夠離開現有的崗位還擁有更好得工作那你就可以。


閒雲青煙


剛畢業半年,在杭州做運營,因為錯過大四考出國的時機,沒拿到切實可行的成果,決定gap year工作試試,加上家裡經濟其他問題,我想一邊工作一邊準備考試。因為杭州有人才補貼政策,所以我想拿到補貼作為考試和學習的經費。但等到自己開始工作後,發現根本沒時間學習,每天加不完的班壓的我喘不過氣,我們公司不僅996還沒有一點加班費,這期間公司離職了2個運營人員,她們所有工作內容全壓在了我身上,我默默接受後連唯一休息的週日也經常在工作。因為我以為只要快點做,熬夜做,專心的做就一定能完成,是自己效率太差才導致這個結果。結果現在自己全身充滿負能量,不知道偷偷哭了多少次,看著其他同學都在默默努力,覺得自己過的真失敗,甚至不配抱怨,不配說一句我很難過,但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真的好累好累······其實打下這段字的時候我也不爭氣的哭了···現在想辭職,但手上還有很多沒做完的任務,想做完它們再走,又覺得拖得越久會積攢新的任務。疫情期間,我覺得自己基本沒有懈怠,甚至晚上10點半接到任務依舊會完成,終於今天病倒了,很可笑吧甚至對生病感到開心,因為有逃避現實的原因了。這幾天老闆寫信告訴大家要共克時艱,一起努力,但我卻越發討厭這種宣傳和關心。之前計劃2月底3月初辭職,但因為疫情計劃被打亂,討好型人格和過於負責導致自己覺得應該在疫情結束穩定後再辭職,但有時覺得自己這種想法就是在自我感動,公司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所以疫情過後,立刻或過10天左右辭職合適嗎?如果被公司教育是自己能力不強,不夠堅持,是所有應屆生中辭職最快的,該怎樣調整心理


小星哥呀


敢!

因為我身邊有兩個例子,一個是老闆在他們入職7個月一直沒有簽署勞動合同,且做的項目或者為人都很有問題(且概括為人品有問題吧),然後忍無可忍我朋友提了離職,並訴訟了;

二個是單位朝八晚八單休,還沒加班費,最主要她自己乾的不開心,那就離職了。


拾貳易學風水


個人建議,有合適的機會我覺著你還是辭職好。這種事情我經歷過很多,吃了很多所謂的對你好的老闆或者說情懷的虧,但實際上工資什麼的一點沒長。出去工作首要還是錢和事,既然又是你親戚又比以前那地兒輕鬆工資還過得去,何不果斷點放棄呢,在親戚這邊的機會我想會比你在那邊應該會好很多。


名字二十畫


疫情打消了辭職的念頭,反而堅定了工作的信念。

不知從何時起,2020年疫情徹底改變了我對當前工作的看法,不再抱怨它的枯燥乏味,不再埋怨無休止的加班,也不再厭煩領導的批評,都轉變成對工作的熱愛,渴望,每天都迫切地希望收到一條“做好準備,明天覆工”的通知。

家庭生活開支是無法避免的“金錢消耗器”。

2020年,對自己來說是一個將要到來的而立之年。同時,也是一名獨生子,雖然還未結婚,但生活的壓力一點也不小。每個月要還房貸,花唄,購買日常生活用品,吃飯……,還要給父母一定的生活費,。基本上每個月很難攢下來錢,抗生活危機能力十分的低弱。此次疫情狠狠地打擊了自己,已經連續兩個月未開工,很難支撐家庭的生活開支。彷彿斷了線的風箏,生活不再受支配。意識到穩定持續的收入是多麼的重要。

朋友的遭遇給了我深刻的“工作反思”。

小飛是我最好的朋友,做服務行業,能力強,收入還算可以。但平時花錢大手大腳,基本上月月光,甚至還會透支下個月的花銷。此次疫情讓服務行業遭受到很大的影響,特別是酒店,旅遊,餐飲等。難免會出現一定的裁員,而小飛就是被裁掉的一員,主要原因是他個人經常跳槽,工作不穩定。沒了工作收入的他,開始了借錢度日,來維持日常的生活,還要還貸款,過的很是艱辛。通過朋友的遭遇,讓我感受到珍惜好現在的工作,工作也會珍惜你。

我相信疫情後,很多人會很更加珍惜現在的工作,會想說“能工作真好”。


少年田野


每份工作都有想離職的時候,離職的時候要想清楚離職的理由是什麼?在你的下個工作中會不會有同樣的問題?

當然這個是一般情況下辭職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問題;現在疫情這種特殊情況下,其實很多人考慮的不是辭職不辭職,而是會不會被裁員,或者之前上班的公司能不能撐過這次疫情;前段時間好多大的公司相繼宣佈 繼續聽過,將撐不過一週/一個月等;這次疫情導致全世界各行各業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好多一部分中小企業面臨著破產或者裁員;本身很多人不會主動辭職的;及時年前已經做好了過完年就換工作的那些人,相信這次疫情的影響,也會讓他重新考慮;

三月份開始很多省份開啟了復工復產的節奏,很多人開始上班了,當然也有很多人也開始找工作了。這幾天我無意中發現,去年在某平臺發佈的招聘信息,一直未更新,居然有10人投了簡歷。這讓我很意外,點開一看,發現他們之前在原單位裡都曾任職過高管,有的任職過業務主任,銷售經理,行政總監等等,工作經驗都是5年以上。公司還沒有復工,簡歷就先到了,可見求職者的內心是很迫切的。

這些人 其中大部分都是原先的企業首疫情影響不好做了;要麼裁員,要麼降薪,所以不得不出來找工作了;

其實,求職者們現在非常想的,就是有一份工作,很想工作了,年底輕易離職,年初又遇到疫情,加上長時間宅在家裡,現在巴不得馬上有一份工作,要養家餬口呢。


一經正本


辭不辭職不單單跟疫情有關係

如果你年前就已經準備離開了,那疫情對你沒影響,如果公司因為遭受疫情而解散了,那辭不辭職都沒多大意義

往大了說,一間公司如果給不了你歸屬感和目標,那上班只是機械化工作

往下了說,一間公司發的工資不能滿足你溫飽房車貸的,待著也沒有意義

但現實是,一間給不了的歸屬感的公司,往往也提供不了有競爭力的薪資

不可否認,疫情影響下很多公司都撐不住,倒閉的很多,發不出工資很多,但如果這間公司只是暫時遇到挫折,那我建議你還是咬咬牙堅持一下,畢竟有一群可以和你同甘苦共奮鬥的夥伴很難得,況且疫情的影響在慢慢退去,企業也會慢慢走出泥沼,這個時候應該沉住氣,思考業務轉型或者升級變通

相反,如果你在原公司待不下去,每天感受到的是煎熬,那麼揮揮手拜拜吧,疫不疫情不重要,當然這是在你個人有一技之長能在別的單位活下的前提下,揮揮手說再見,去找下家,疫情對傳統行業的影響很大,餐飲旅遊等行業至今還沒緩過來,但是新興行業卻愈挫愈勇

2月初,智聯招聘發佈了一份調查報告,讓大家頗有些驚訝。節後復工第一週全國38個核心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為9311元/月,比去年同期(8311元/月)提高14.52%

疫情就像在洗牌,有些倒下了,有些更強大

如果要找下家還是要擦亮眼,不要容易被淘汰找夕陽產業

還有也不要太頻繁跳槽,

你自己折騰累不說,

需要耗費的隱形成本也不小,

而且沒有老闆喜歡1個月換3個工作的員工


匹代


我覺得這個不是敢不敢的問題。

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很多朋友面臨被迫辭職,降薪的情況,也打亂了找工作的節奏。年前辭職的朋友,往往面臨著更大的經濟壓力和就 業壓力,也會有人後悔,覺得年前不辭職就好了。有的沒有辭職的朋友,會產生僥倖心理,覺得幸虧沒有辭職。但是這些都不是敢不敢或者能不能辭職的理由。


因為辭職是經過慎重考慮後,對自己職業生涯路線的調整。既然選擇辭職,說明上家單位已不適合自己發展,不如重新求職,尋找更適合的崗位。


我認為在職場中,決定一個人是否能辭職、敢辭職的核心要素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個人能力、人脈資源、見識和思維。

1、個人能力。

個人能力肯定是第一位的,有能力的人,才能在職場立足。從公司的角度來說,聘請員工是來解決問題的,我們必須滿足公司所需要的能力,才可能被錄用。如果沒有能力,就不會有公司聘請。而這個能力,就是個人能力,也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2、人脈資源

這個人脈資源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是找工作時,有沒有人推薦。因為對很多人來說,找工作已經不是網上投簡歷了,主要是靠內部推薦、獵頭等。我朋友從事會展工作,他剛換的工作就是靠推薦內部推薦得到的。另一方面是手裡握有的資源。很多行業其實說到底拼的都是人脈資源,手裡的人脈資源決定了薪酬的多少,也決定了辭職的能力和勇氣。

3、見識

有了見識,才能看到更好的發展機會、前景,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在面對職業瓶頸時,敢於爭取自己的未來。如果沒有見識,就如井底之蛙,只能坐井觀天。

4、思維

有了良好的思維,才能更加客觀、準確的分析形勢,看清未來的路。

簡單的說,職場中的辭職和膽量無關,還是需要“自身硬”。擁有了這幾個方面,有什麼“不敢”。


京魚兒兒


非常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盛京任我行觀點】:今年新冠疫情來勢洶洶,各地紛紛出臺嚴厲管控措施。截止到三月中旬,基本控制了疫情的發展,目前各地援助湖北的醫療隊已經陸續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

我覺得可以選擇辭職,但在辭職前要想清楚一件事情,為什麼辭職?

辭職的原因歸納起來一般有幾種:

1.接觸陌生人多,出於保護自己和家人

2.對工作不滿意,打算換新工作

3.徹底不工作,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

4.進入學校深造

您遇到的情況比較特殊。

打算去親戚那修車,又不捨得原來工作,陷入兩難。

這時候就要看自己是不是已經對修車非常精通了,您是去老闆那學車帶幹活,所以一定要把手藝學到手,再去外面闖。

哪怕有一天跟親戚鬧僵了,幹不下去了,自己也可以單獨開一個修車廠,不用受制於人。

剛開始學習摸索的時候,不要把工資看得太重,學到本領是最重要的。

試著跟親戚溝通下,等學業有成就來他這幹活,錢多錢少無所謂。我相信親戚肯定能理解您的處境。

張吉磊 【盛京任我行】創始人,分享職場經驗和成長故事!歡迎關注


盛京任我行


找工作拖太久,待業時間太長,心態、生活都會受影響。

在職想換工作的人:穩住發育,別浪

由於大環境整體的問題,你必須更謹慎的尋找工作機會。

通常來說,在這種環境下,你能尋找到的工作,很難有特別好的工作機會,往往是一些邊緣業務,或是沒有那麼重要的部門。(因為核心部門的員工在這種環境都傾向於追求穩定,不會隨意跳槽)

所以你必須比平時多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新工作產生風險,你還能不能找到下一份工作機會?

在繁榮時期,這並不是太難的事情,大多數企業願意為業務的增長招募更多的人,只要你能力差不多,企業就會願意給你機會試一試。

但現在則不同,探索性業務、邊緣業務這類企業核心崗位的人員,被裁撤的風險更大。

再加上你是個新員工,那麼只要發生變動,很難自保。

現在這種情況,企業給了你offer,後面被砍掉,或者你沒過試用期被優化,都是有可能的。

我不能說這種情況有多普遍,但萬一發生在你身上,你就會非常的被動。

很有可能出現,越折騰越差,甚至還不如那些在企業裡渾水摸魚的人收益高。

所以,如果不是極端情況,不要裸辭,不要在2020上半年換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