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位列“五子良將”,深受諸葛亮忌憚,為何宕渠之戰中被張飛完虐?

矯瑞


張飛能否擊敗張郃 一直以來就是一個爭議點

現在就來還原和分析張飛和張郃直接交戰的宕渠之戰,試試看能否得出張飛、張郃軍事能力更高的結論

先來看《三國志》的記錄。

《張郃傳》:

“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為備將張飛所拒,引還南鄭。”

這裡記錄可以看出:

曹操給張郃的任務是降伏巴東、巴西二郡,遷徙二郡民眾到漢中。

《張飛傳》:

“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矇頭、蕩石,與飛相拒五十餘日。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

《張飛傳》說得就很比較詳細了,和《張郃傳》說法也基本一致,應當是真實情況。


地理分析

宕渠,就是今天的四川渠縣,當時是屬於巴西郡。張飛是當時的巴西太守。

巴西郡是201年劉璋將墊江縣以北的舊巴郡改名為巴西郡;劉備入蜀後,一都把成立宕渠郡,但很快又取消,重新歸為巴西郡。

巴西郡郡治在閬中縣,晉朝時1.2萬戶,管轄9縣:

閬中縣、西充國、蒼溪縣、岐愜縣、南充國、漢昌縣、宕渠縣、安漢縣、平州縣。

但今天的渠縣並非《張飛傳》所說的“山道迮狹”,而是平原地帶,不存在山道狹隘的情況,因此張飛和張郃作戰的地方不會是在今天的渠縣一帶。應該是下圖藍色圓圈處,即今天的巴中市一帶。

因此宕渠之戰的性質就很明瞭:

曹操派張郃去劉備的巴東、巴西郡抓人到漢中,巴西郡太守張飛自然就在在漢中南下的山路上把張郃給堵住了,相互對峙50天之後,張飛抄小路前後前後夾擊張郃。


張郃戰敗的原因

1、張飛擁有善於山地作戰的巴人,即“精卒萬餘人”,熟悉當地環境;張郃初來乍到,況且主力還是騎兵;

2、張飛是靠走小路抄張郃後路,夾擊張郃;

但張郃善於利用地理的能力得到發揮,立即下令部隊棄馬爬山撤退。張郃的這個變動,讓張郃軍損失並不大。無論是《張郃傳》,還是《張飛傳》,張郃都能“引軍回南鄭”,而不是潰敗而逃,張飛並無全殲張郃軍的大量斬殺或者俘虜記錄。


綜述

宕渠之戰中,張飛提前堵住張郃的戰術並非高明,若是放張郃進入巴西,然後重兵把守山路,斷絕張郃歸路,關門打狗,張郃必敗無疑,想逃都沒有路,只能投降劉備。

張飛雖然通過小路夾擊張郃,但也是在相距50天之後才進行的,何況張郃臨場應變,棄馬上山,脫離張飛的夾擊,從而能夠率軍回南鄭,沒有全軍覆滅。

張郃率軍從漢中進入巴蜀盆地搶人,最大的威脅就是被人斷絕漢中到巴蜀的山路。顯然張飛沒有利用到這一點。

張郃能夠在被夾擊時,立馬變換,通過棄馬上山,逃脫夾擊圈,避免“前後不得相救”境地,無大損失的率軍撤回。

因此結論:

張飛在謀略上不足,張郃善變,從困局中逃離,全身而回,更勝張飛一籌。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張郃,字儁乂,冀州河間國鄚縣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早年宦官當權,黃巾四起,張郃以軍司馬的身份,投靠在韓馥的麾下,參與了鎮壓黃巾叛亂。韓馥死後,效力於袁紹,在剿滅公孫瓚的一系列戰役中,由於戰果頗豐,被升任為寧國中郎將。官渡之戰中,由於袁紹屢屢不聽張郃、高覽的苦諫,又得狗頭軍師郭圖的幾番迫害,二人被迫轉投了曹魏。

之後得逢真主,如魚得水,一路披荊斬棘,戰功無數,成長為一代名將,功績名垂千古。陳壽在三國志中,將張郃定義為曹魏集團最善戰的“五子良將”之一。

張郃的活躍期,大概在東漢三國亂世的中期階段。由於加入曹營的時間比較晚,所以在前期的表現,相比張遼、徐晃等人並不亮眼。在此期間,他的頭上總有一個頂頭上司夏侯淵。直到夏侯淵死後,張郃搖身一變,變成了曹魏集團的中堅力量,甚至一度成長為了曹魏中後期的最強戰神。

他是劉備入駐漢中的頭號大敵,是諸葛亮數次北伐的終極障礙。對此,劉備常常“憚郃而易淵”,諸葛亮也非常忌憚張郃。

淵雖為都督,劉備憚郃而易淵。及殺淵,備曰:“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郃識變數,善處陳營,料戰事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陳壽對他的評價同樣很高:張郃以巧變著稱……


張郃,是一員儒將,是一員帥才,戰略上,善於統觀全局,戰術上善於臨敵應變。雖然他在軍事上有自己的超凡見解,不過我常說的一句話“各時代的名將很多,但常勝將軍鮮有”人無完人,將無完將。張飛、關羽雖貴為一代名將,卻也吃過不少的敗仗。張郃也不例外,在宕渠之戰的時候,同樣有被蜀將張飛擊敗的記錄。

——然而!並不是題主所說的完虐

我不止一次說過,宕渠之戰,絕對不是一場遭遇的小型戰役。相反,他是張郃的一次大戰略進攻,目的是蠶食劉備的益州。而且已經成功了三分之一。

接下來!

簡單的分析一下,宕渠之戰的戰役經過……

曹操吞併張魯之後,引軍北還,留夏侯淵、張郃等人駐守漢中,與劉備遙想對峙。期間,夏侯淵、張郃二將,對益州發起了一次大戰略進攻。

由夏侯淵駐守漢中,張郃親自領兵,逐漸蠶食劉備的益州本土。張郃的第一戰略目標,直指巴西、巴東二郡,併成功將其拿下。張郃的第二戰略目標,借入巴東、巴西郡徙民之際,秘密進攻宕渠。

張郃拿下巴西郡,拿下巴東郡,進攻宕渠,他的下一步戰略目標,不用多說,一定是圖謀江洲(巴郡)。如果拿下了江洲,即意味著,張郃已經掌握了嘉陵江以東,長江以北的整個疆域。

——換句話說,成都危矣,益州危矣,蜀漢必亡。

且看下圖:


最重要的是,在這一戰中,張郃居然成功拿下了巴西、巴東二郡;而巴西郡恰恰是蜀將張飛的封地,張飛當時是巴西太守。

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參考,《三國志·張郃傳》

如果劉備在失去巴西、巴東二郡之後,沒有及時調整應對策略,沒有猜到張郃的下一個攻擊目標是宕渠的話。那麼!益州就會非常危險。

——對此,蜀中官員廖立曾發表過言論

廖立這個人,可以說非常有才能。諸葛亮對其評價很高“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事業者也”!廖立的失敗,絕對不是因為他的才能不足,而是因為他喜歡直來直去,不喜歡阿諛奉承,不懂得人情變通所致。

其言論如下:

昔先帝不取漢中,走與吳人爭南三郡,卒以三郡與吳人,徒勞役吏士,無益而還。既亡漢中,使夏侯淵、張郃深入於巴,幾喪一州。——參考《三國志·廖立傳》

廖立說的一點沒錯,劉備當初,不辭千里去與東吳爭奪荊南三郡。結果無功而返。反倒給了曹操足夠的時間拔取漢中。而當劉備回到益州之後,曹操雖然走了,但仍然留有夏侯淵、張郃二員悍將。張郃的蠶食戰術,幾乎使劉備喪失了整個益州。



可以說!張郃此次面對的對手,並不是張飛一人,而是蜀漢的謀臣武將團隊。張飛只不過是一個先鋒將領,劉備分析了全局之後,讓他去宕渠阻擊張郃。

而宕渠的交戰中,張飛是依城堅守,張郃是大戰略下的進攻方。而且,在張郃的身後,沒有所謂的城池,只有崇山峻嶺,灌木叢林。在相拒五十餘日之後,張郃終究沒能拿下宕渠城。

而正當張郃大軍久攻城池不下,疲憊不堪之際,張飛瞅準戰機,領萬餘精兵,從他道邀張郃激戰,也就是突襲,最終將張郃擊敗。倉惶奔走。

與飛相拒五十餘日,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參考,《三國志·張飛傳》

很多人喜歡講三萬對一萬的故事。不過那是演義,正史中不存在的。在正史中,張郃的兵力不詳,不光如此,張飛的宕渠守軍,兵力仍然不詳。張飛的這萬餘精卒,只是他帶出城突襲張郃的總人數。

總的來說,張飛對張郃,還沒有達到完虐的地步;只能說彼此彼此,張郃拿下了張飛的巴西郡,而且還拿下了巴東郡,同樣也是不爭的事實。二將一勝一負,都是一代名將。


愛尚文史


首先第一點,勝敗兵家常事。

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打仗不是比大小,沒有誰能包輸不贏。就連足球、棋牌還可能爆冷呢。所謂名將良將,也就是勝多敗少。曹操可稱三國最會打仗的,不照樣在汴水、濮陽吃敗仗,在赤壁、漢中吃敗仗,何況張郃呢。

其次第二點,張飛軍事才能在張郃之上。

我知道這個有人會不同意,但我認為如此。蜀漢沒有史官,張飛戰績記載有限,但最拿得出手的就是揍張郃。

而張郃雖然位列五子良將,個人對他的評價,在五子中位於中下,不如張遼、徐晃、于禁,也就是比大老粗樂進強些。參看張郃的所有戰例,早期都是跟著其他人一起虐菜,最輝煌的就是228年在街亭揍了書呆子馬謖。揍完之後,王平帶著千餘人敲鼓,就讓張郃不敢進逼,反而讓王平蒐羅了不少潰兵退回。231年司馬懿派他進攻王平鎮守的南圍,張郃拿王平一點辦法都沒有。

當然,以上並不是說張郃弱。張郃位居五子良將,肯定也是當世一流,是曹魏少有的人才,所以劉備、諸葛亮忌憚他也不奇怪。但張郃並沒有牛到所向無敵的程度,在實力勝過他的張飛面前吃個敗仗太正常了。

接下來咱們再分析下215年宕渠之戰的具體態勢。214年劉備全取益州,215年曹操攻克漢中,兩個對手在西線相逢,接下來就發生了張郃進兵三巴,遭遇張飛的戰事。史料記載如下:

劉備傳:

曹公使夏侯淵、張郃屯漢中,數數犯暴巴界。先主令張飛進兵宕渠,與郃等戰於瓦口,破郃等,收兵還南鄭。

張飛傳:

曹公破張魯,留夏侯淵、張郃守漢川。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矇頭、蕩石,與飛相拒五十餘日。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

夏侯淵傳:

會魯降,漢中平,以淵行都護將軍,督張郃、徐晃等平巴郡。

張郃傳:

太祖還,留郃與夏侯淵等守漢中,拒劉備。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為備將張飛所拒,引還南鄭。


從這幾條史料記載(存在一定出入,和為傳主避諱),我們可以大致還原出此戰的過程和勝敗因素。

第一,三巴之戰並非曹操決策的大舉入侵(相反,曹操還拒絕了劉曄大舉攻蜀的建議),而是留屯漢中的夏侯淵、張郃自作主張,大約準備撿個便宜。當然,張郃“別督諸軍”,來的聲勢還是不小的,而且竟然一舉攻佔了巴東、巴西二郡,眼看要把蜀漢切成兩半了。

第二,蜀漢方面對此非常重視,劉備下令張飛反擊。雙方在宕渠、矇頭、蕩石對峙了五十餘日,戰況還是比較激烈的。

第三,張飛率領萬餘精兵,從小路襲擊曹軍。由於地理不利,張郃所部前後不能救應,張郃只得棄馬帶著十餘人翻山而走,撤回南鄭。不過,這裡並不是是說張郃所部全軍覆沒,否則不會有“引還南鄭”“收兵還南鄭”的說法。大概是張飛通過突襲,截斷了張郃所在一部(前鋒或中軍)的退路,而張郃果斷丟車保帥,自個溜走。最終被殲滅或者擊潰的只是其一部兵力。當然,輸是肯定輸的了。

由上面的過程,大致分析張郃輸給張飛的原因:

從戰略上,夏侯淵、張郃明顯有些輕敵,在未得到曹操授意的情況下以漢中兵力大舉入侵益州腹心地帶,等於用偏師進犯蜀漢主力。這大概和他們之前揍馬超、張魯都太順利有關。此後張郃接連奪取巴東、巴西,進一步加強了這種驕兵的心態。

從地理上,張郃所部長驅數百里深入三巴,師老兵疲;張飛所部則是以主迎客,以逸待勞,佔據主場優勢。主場優勢包括補給充足、士力休養、道路熟悉等。張飛突襲的精兵就有萬餘,則整體兵力不應低於二萬。張郃所部兵力不明,但夏侯淵鎮守漢中總兵力大概率不會超過三五萬,所以張郃兵力不佔優勢(甚至可能劣勢),又遭到張飛的分割截斷,敗之不足為怪。

至於有人說夏侯淵張郃的目的只是為了移民,這個顯然屬於兵敗後的文過飾非,就跟曹操漢中之戰後也搬遷了漢中之民數萬戶,諸葛亮在街亭之敗後也搬遷了西城之民千餘戶。都是打了敗仗,不能白死人,好歹搬遷一些民眾走。但如果因此就否認戰敗,那是沒有必要了。


巴山夜雨涮鍋


勝敗乃兵家常事,一場戰鬥的勝敗說明不了某將的優劣,就是曹操諸葛亮不也被完虐過嗎?

張頜原為袁紹部下,與顏良文丑高覽併成為“河北四柱”,後遭遇郭圖陷害,轉投曹操,受到曹操重用,征戰四方,逐漸成為曹操非宗室將領以外的五個最重要的軍事統帥之一,也就是常說的“五子良將”。

張飛與張頜之間的宕渠之戰,歷史俗稱“巴西之戰”,215年曹操徵張魯,佔領漢中之後,留夏侯淵、張頜、徐晃等將留守,同年張頜進攻巴西地區,同時劉備派張飛前往巴西郡據守張頜。《三國志》記載:

“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為備將張飛所拒,引還南鄭。”——《三國志張頜傳》

這就是宕渠之戰,按照小說《三國演義》描述,張頜此戰與張飛正面硬槓,被張飛完虐,實際上在正史上並非那麼簡單,張頜此時職位為雜牌將軍,夏侯淵部直屬,按照編制來說,張頜統領軍隊數量不會高於5000人。而張飛增援巴西史書明確記載“精卒萬餘”,就這樣,雙方膠著五十餘日互有勝敗,導致張頜全軍覆滅的關鍵事件就是,“徙其民於漢中。”,張頜見短時間內無法擊敗張飛,因此不搶地盤,而搶百姓,來充實國力,就是這個時候,張飛利用張頜軍士路過山道狹窄,首尾不能相救之時,以眾擊寡,大敗張頜,回到南鄭。這就是宕渠之戰的過程。

張飛正面對抗張頜,在兵力優勢的情況下,與張頜膠著五十餘日互有勝敗,實際上可以說張頜要強於張飛的,而張飛的獲勝,是依靠張頜運送百姓,備戰不足,加上地勢不利,以眾擊寡才取得勝利的,要說完勝,不僅不準確,而且不客觀,並且張飛勝的也不容易。

隨後,漢中之戰爆發,劉備數萬人援軍趕到漢中,夜間猛攻張郃,張郃率殘部與蜀軍進行對抗,劉備不能攻克張郃,《三國志》記載:

“備以精卒萬餘,分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親兵搏戰,備不能克。”

這足夠說明張頜確實是個帥才,不久,劉備放火焚燒曹營鹿角,由於張頜軍事吃緊,夏侯淵分兵於張頜,獨自領輕騎前往修補鹿角,遭遇埋伏,夏侯淵陣亡。張郃同敗軍一同退守陽平關東,隨後郭淮與杜襲收斂散卒,同推張頜為西線主帥,指揮士兵,佈置營寨,軍心安定,又抵禦劉備大軍將近一年,直至曹操援軍到來。

再次說明張頜確實是個帥才。所以我說一次的勝敗並不能說明什麼,難道就證明張飛能力比張頜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