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社會性--《動物王朝》書評

【品·鑑】

關於講解動物的書有很多,不過那些書大多圍繞著動物的習性闡述的,今天會有一本書另闢蹊徑,從社會性角度去上講述動物的故事,這本書就是來自於中信出版社的《動物王朝》。

動物的社會性--《動物王朝》書評

這本書的作者是冉浩,他在書中坦言自己研究的對象是真社會性昆蟲。那麼什麼叫做真社會性昆蟲?按照百科的解釋是:指由不同世代個體組成、營高級群體生活、成員間分工協作,共同完成群體各項工作的社會性昆蟲。

簡單一點理解,像白蟻這類群聚類的昆蟲,它們會共同育幼、有專門負責生殖的,也有專門負責勞動的,同時有兩個以上世代生活重迭共同為群落工作的,叫做真社會性動物。之所以作者會對這個角度感興趣,我覺得可能和他的生長環境有關:他作為家裡的獨生子,幾乎整個成長過程中都是在動物陪伴下長大的,所以和動物有關的事情都很感興趣,而動物社會性的興趣,在他寫第一本書時候就有了,後來在編輯劉小鷗的鼓勵下,終於完成了目前的這本《動物王朝》。

動物的社會性--《動物王朝》書評

這本書總計14.2萬字左右,分為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概括性的講述了動物是以什麼樣的形式生活在一起,以及有哪些生存的優劣勢,第二部分講的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動物社會性故事,從主題也可以看出,第二部分是整本書的重點章節。

而在第二部分裡,排序也很有意思,作者將社會化程度高的動物放到了偏後的位置,用了大量的篇幅去介紹。這讓第一章的各種動物生活文章,顯得短小精悍。所以如果想要具體的瞭解動物的社會化表現,可以重點看後面的內容。

接著來說一下這類書的寫作難度,從社會性角度去講解動物,需要對整個動物界從宏觀上有整體的把控,同時也需要隨時通過最新的研究成果來推翻舊觀念。在這本書裡,作者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而且寫書態度非常嚴謹,比如蜜蜂對距離的判斷,早期研究認為,蜜蜂是通過體內能量的消耗來判斷距離,但最新的研究發現“光流”才是最有可能的因素。作為一個動物觀察者,必然對動物抱有深深的熱愛之情,這一點從字裡行間就可以感受到,但最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可以用科學家的嚴謹態度來正確認知熱愛和科學的界限,比如作者認為雖然有一部分動物非常聰明,但是不能將人的情感和理念帶入到動物的行為中,否則會引起極度的危險。這一點是其他很多動物類書籍很少見到的。

書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內容,這裡簡單的聊一個印象深刻的話題。

作者認為,動物世界裡,為了繁衍而導致的奇特行為。比如雌性動物的偏好,會塑造雄性的行為和外貌。書中列舉了一種薩克森風鳥,這種鳥雄性的頭上有兩根常常的羽毛,類似於齊天大聖頭上帶的翎羽,這種鳥自己的身體只有20釐米,但是頭上的翎羽足足有50釐米長。

之所以出現這麼奇特的現象,是因為這種羽毛可以吸引雌性的薩克森風鳥,而且雄鳥會故意在雌鳥面前表演羽毛舞蹈,以此展現自己性感的一面。

其他鳥類也有很多類似的行為,有的時候這些傾向性會帶來生命的危險,比如雄性的尾巴太大了、羽毛太豔麗了,很可能導致自己暴露在捕食者視野裡。但是對於雌性來說,她們的邏輯是:他的羽毛那麼顯眼,而且還活下來了,一定足夠的優秀,今晚就翻他的牌了!

隨著有顯眼特徵的雄性獲得更多的交配機會,最後導致後代也有了同樣的特徵,於是沒有這類特徵的同類逐步的退出了生態圈。

動物的社會性--《動物王朝》書評

而另一種有意思的現象,是來自於杜鵑鳥的案例。在義務教育課本上,曾經提到杜鵑鳥將自己的蛋下在別人家巢裡的故事,書中對這個案例補充的更加詳細:杜鵑可以將蛋偷偷的塞到125種以上的鳥類巢穴裡。但最重要的是,要完成寄生的目標,杜鵑需要先確認目標鳥類的卵會和自己的娃差不多同時孵化出來,至少不能比杜鵑孵化出來的早。接著小杜鵑孵化出來後,大杜鵑還需要親自餵食一段時間,這是杜鵑鳥的必經階段,也挑戰了大杜鵑的特工能力。最後,寄生鳥的食性要和小杜鵑差不多,這樣才不至於因為食譜不同而餓死小杜鵑。

當小杜鵑長大到一定階段之後,就會展現生存的殘忍:將其他正主的鳥兒推出巢穴摔死。

和杜鵑有類似行徑的還有很多鳥類,其中有一種非洲鳥類更加的狡猾,雛鳥的鳥嘴部位帶有尖銳的鉤子,直接將養父母家的後代啄死,然後鉤子會脫落掉。

從這裡可以看出,在動物世界裡,為了繁衍生息,每個動物都在竭盡所能,他們的行為和道德無關,體內只存在生存的本能。

書裡面還有很多有趣的動物行為,比如動物界的霸凌者虎鯨如何欺負幼小的鳥類,而座頭鯨又是如何從虎鯨的魔抓下拯救弱小的海豹、海獅,感興趣的朋友不妨翻翻看這本《動物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