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無人敢動諸葛亮墓?原因只有一個

東漢末年的三國,誕生出了許多聞名一時的文臣武將,他們或因為謀計,或因為武藝留名於後世。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人生的最後也得到了體面的安葬。

而三國文臣當中名聲最響的諸葛亮,他薄葬於定軍山,就此安穩沉睡了千年。

為何無人敢動諸葛亮墓?原因只有一個

要是說沒有人打諸葛亮墓的主意,那肯定是不信的。雖然諸葛亮在去世前明確告訴身邊的親信:“葬漢中定軍山”,並且“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但還是有很多以此為生的人不相信這點,諸葛亮好歹是蜀漢的重臣,沒有值錢陪葬物品明顯不符合中國古代社會的風俗。

但很明顯他們沒有成功,因為直到現在,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我們都不清楚在哪。

有人可能就會問了,你前面不是說了諸葛亮葬在定軍山嗎?

誠然,不光《三國志》裡明確說了諸葛亮葬在定軍山,現在的陝西省漢中市的一個縣城裡的定軍山下還有武侯墓,但嚴格意義上來講,這座武侯墓只是衣冠冢,諸葛亮的遺體並不安葬在這。

為何無人敢動諸葛亮墓?原因只有一個

所以,關於諸葛亮遺體的安葬之處,一直是眾說紛紜 。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諸葛亮下葬的方式和地點都相當特別。在酈道元所著的《水注經》裡是這樣描述定軍山的地勢:“因即地勢,不起墳壟。”就是不立墓碑,不挖地宮,沒有墳丘,與普通的山地無異。再加上定軍山的佔地面積,想要在如此廣袤的地形上找到一座毫不起眼的墳丘,那可是相當困難。也難怪曹魏的摸金校尉對此一無所獲。

當然,剛下葬的時候因為要挖土,那時候的土質肯定要比一般的土質要來的鬆軟。如果那時有人前去祭奠的話,應該是會很容易發現諸葛亮真正的下葬之地。

為何無人敢動諸葛亮墓?原因只有一個

但很遺憾的是,埋葬諸葛亮的那四位大漢估計也記不得真正的安葬之地。因為根據諸葛亮生前的要求,除了薄葬以外,還採用了隨機安葬的辦法。讓四位壯年男子用麻繩抬著棺材,麻繩所斷之處就是安葬之地。

當四位大漢在定軍山上輾轉了大半天后,早已轉的不知所云,等麻繩磨斷以後,連忙埋葬了諸葛亮,匆匆下山,連標記都沒有做。

當然,以諸葛亮在蜀國的聲望,想必人們是不會違揹他的遺願。所以,除了現在在定軍山的衣冠冢,諸葛亮真正的埋骨之處就成了歷史遺留的謎題。

而武侯墓,成為了後人們祭拜諸葛亮的主要地點。明朝重臣劉伯溫也曾到過武侯寺,眾所周知,有不少人斷言他為“諸葛亮之流”,這可以說是對一個文人最高的評價了。

為何無人敢動諸葛亮墓?原因只有一個

可能是文人相輕,或許也因為不甘居於人下,劉伯溫竟挖了武侯墓。

這個行為於情於理都不合適,中國所講究入土為安,哪怕是遷墳也是大家心中的頭等大事。劉伯溫竟敢公然挖諸葛亮的墓,他難道沒有想到會冒犯到別人嗎?

有人認為,諸葛亮一生小心謹慎,料事如神,事事都會留後手,即便墓裡沒有值錢的文物,但會藏有治國之道。想到劉伯溫是明朝開創的重要大臣之一,他會對諸葛亮墓感興趣也是很正常的事。

為何無人敢動諸葛亮墓?原因只有一個

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劉伯溫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不輸於諸葛亮,要是他能做到曹魏都做不到的事,那麼誰能力更強就一目瞭然。

而劉伯溫性格正直,是不會做出這種有悖道德的事情。因此,劉伯溫挖諸葛亮墓,雖然有一定的可信性,但並不能完全就這樣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