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為什麼一覺醒來,國外的數據增長得那麼快?

幾天前,一段未戴口罩女子因不服從隔離管理規定,與防疫工作人員發生爭執的視頻在網絡上熱傳。

「全球疫情」為什麼一覺醒來,國外的數據增長得那麼快?

她的行為在網上曝光後,其就職公司拜耳醫藥也作出辭退處理。

怎麼跑個步還被炒魷魚了呢?

在疫情如此嚴峻的時期,將個體需求凌駕於公眾安危之上,顯然是“嚴重破壞了社會規則”。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依據相關法律規定,也進行了處理。

「全球疫情」為什麼一覺醒來,國外的數據增長得那麼快?

隨著疫情的發展,人們開始聚焦全球;

大批海外華人齊刷刷地回來擁抱祖國媽媽;

世上只有媽媽好

當媽的太難了!

「全球疫情」為什麼一覺醒來,國外的數據增長得那麼快?

這次疫情在全球的流行,

看到了各國在不同社會制度背景下采取的差異化措施。


類似這種“中國巨嬰”的瓜,大家應該吃了不少吧!

網友也紛紛表示:

想看國外的直播,都要在北京時間的夜晚進行。

「全球疫情」為什麼一覺醒來,國外的數據增長得那麼快?

明明身在東八區,竟然給我整成了西八區的作息。

夜晚已經過半,西八區的聖地亞哥人民可能剛開始享用午餐。


全球共分為24個時區,

我是不是還得設置24個鬧鐘?


當然,想要成為一名專業的吃瓜選手,

瞭解“時區”才是基本功。


1. 什麼是時區


時區是根據世界各國家與地區不同的經度而劃分的。

經度,地理學名詞,一般指球面座標系的橫座標,具體來說就是地球上一個地點離本初子午線的南北方向走線以東或以西的度數。

「全球疫情」為什麼一覺醒來,國外的數據增長得那麼快?

從本初子午線(0度經線)開始,向東向西各跨7.5度,定為中時區(零時區),再向東每隔15度劃分一個時區,東一區一直到東十一區,向西同理。

東西12區,各跨經度7.5度,以180°經線為界,180°經線為國際日期變更線也稱日界線,日界線兩側日期差一天,即西十二區的日期是東十二區日期的昨天。

然而,時區並不是一直都存在的。


2.時區產生之前


在沒有時區的時候,人們通常通常根據太陽的位置來判斷時間。

『日上三竿』就是一個很好的時間描述。

後來隨著城市逐漸形成且規模越來越大,人與人之間的協作更加緊密,對時間這個座標軸做了更精細的劃分;

在中國,最好的例證就是我們有了鐘鼓樓,有了專門負責打更的,有了子醜寅卯等十二時。

「全球疫情」為什麼一覺醒來,國外的數據增長得那麼快?

北京鐘鼓樓老照片

3.時區的由來


真正帶來時區概念的,是1850年左右的火車。

隨著一款叫『克萊姆普頓火車頭』的發明,火車的時速達到了110km/h,意味著一列火車全速跑一整天已經能夠達到1.5小時的時差。

為了更好的把握火車時間表,1847年,英國的鐵路公司首先發明瞭時區的概念,在當年時區也叫做『鐵路時間』,他們以格林威治天文臺作為子午線,確定了零時區。

「全球疫情」為什麼一覺醒來,國外的數據增長得那麼快?

格林威治天文臺子午線

最早的時區概念建立在英國,所以後續全球的時區也全部以格林威治時間(GMT)為基準。隨著鐵路交通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接受時區的概念。

1879年,開始有人提出在全球建立統一時區標準的提議;

1929年,絕大多數國家都已接受使用 GMT 偏移時間來作為時間標準;

1986年,最後一個接受 GMT 的國家,尼泊爾,開始使用 UTC+5:45 的時間。


4. GMT和UTC


GMT 和 UTC 在很多場合會被混用, GMT 表示的格林威治當地的時間,而 UTC 表示一準時間標準。

GMT - Greenwitch Mean Time

UTC -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早期,大家都用 GMT,但後來同樣三個字母的 GMT,在不同場合,被設定為不同的基準:

普羅大眾用格林威治當地午夜零時作為基準;

天文學使用的 GMT 和英國海員們使用的 GMT 確以一天中的正午作為起始;

之後大家就更傾向於使用 UT 來表示原來的午夜基準的 GMT;

剩下的那個單詞, Coordinated 表示協調校準,說的是,使用 UTC 時間,都是經過原子鐘校準後的時間。


5. 法定時區


由於國家之間的邊界是按照地理環境或歷史原因進行劃分的,而並非按照經度,這就導致了生活在地球各個角落的人們,有很多都並不是按照其所在經度,來找到對應的時區。

國家為了更好地協調時間,會按照需要劃分時區。


美國大陸地區有四個時區:

UTC-5 UTC-6 UTC-7 UTC-8

新年夜當天,看電視裡時代廣場一群紐約人開始歡蹦亂跳的時候,你在芝加哥打開手機一看時間,11:00 pm,別提有多尷尬了。

中國和印度,雖然橫跨的經度也遠超過一個時區,但全國都只使用一個標準時間。

「全球疫情」為什麼一覺醒來,國外的數據增長得那麼快?

南極沒有專門的時區,因為所有的經線就彙集在這裡;位於南極的科考站用的都是所屬國的時區,也就是說相鄰的兩個科考站可能用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時區。


腦補一下


東八區(凌晨1點)的我們早已進入夢鄉時;

東十二區(凌晨5點),新西蘭居民即將甦醒;

西八區(早上9點),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居民上班了;

西五區(中午12點),古巴人民吃午飯了;

西三區(下午3點),巴西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群島的漁民們在捕蝦;

東一區(下午6點),挪威人民早就下班了,這裡的人每天僅需工作7個小時;

東四區(晚上9點),阿聯酋居民癱在沙發上看著電視。


地球看似很大,又彷彿很小。

歐美國家爆發期的混亂似曾相識,比如搶購,接下來是逃亡。

我們應該記得,武漢封城是留了窗口時間的,成千上萬人湧向了機場、車站和高速公路。但是到了上午10點,瞬間就全部關閉了,一隻鳥都飛不出來,這就是中國人的效率。

「全球疫情」為什麼一覺醒來,國外的數據增長得那麼快?

歐美的爆發期來臨時,總統們顯然還沒有準備好迎接那麼多人回家,所以前幾天幾大中轉機場人滿為患。

他們將同我國相差的8到12小時時差,擴大到了兩個月。

截止至2020年3月23日8:00, 共有186個國家出現確診病例,海外累計確診病例253023例,死亡人數11250例,累計治癒人數25605例。


我們可以發現,各個國家採取的措施截然不同。

這說明,意識形態並非人類的根本分歧,更有高於其上的價值存在。

在沒有發生疫情的時候,人和人並不是願意真正地去了解對方,你聽懂了對方的語言,只是多了加固偏見的證據。

「全球疫情」為什麼一覺醒來,國外的數據增長得那麼快?

很多人不能理解在隔離酒店內高喊“我要人權”、“我要礦泉水”的巨嬰行為,你會發現歐美和中國產生兩個月的時差,是有根本原因的。

接下來,就看歐美能否從中國抗疫經驗中學到什麼,放棄什麼,這決定了“時差”只有兩個月,還是更長。


最後,

無論你身在哪個時區,面臨的疫情都是相同的。

當然,疫情過後,大概率還是回到過去的狀態,時差回到8小時和12小時,可是因偏見而產生的時差到底多長,就不得而知了。


#題外話#

近日,有一些關於“中國製造的產品攜帶病毒,呼籲抵制中國製造”的論調。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如果有人說“中國製造有毒”,那麼請說這種話的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不要戴中國製造的口罩,不要穿中國生產的防護服,不要用中國出口的呼吸機,以免染上病毒。

在這場國際社會與新冠病毒的鬥爭中,請尊重事實、尊重科學、尊重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