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學生製作“防騷擾7條例”,網友:希望全人類都看到!

不論是在學習、生活或是職場中,我們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受到過各種各樣的奇葩“騷擾”,性騷擾、道德騷擾、權利騷擾……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自己只是開個玩笑、沒有惡意,但卻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到對方,怎麼做才能防止這樣的狀況發生呢?

日本大學生製作“防騷擾7條例”,網友:希望全人類都看到!

對這個問題,日本京都大學的學生們製作了“防騷擾的7條條例”,在推特上引起了熱議,有網友表示“社會人士也應該推行”。

發在推特上的是京都大學的學生宿舍“熊野宿舍”入住者手冊上的一頁,標題是“為了不成為騷擾加害者”的這一頁上,寫著大家應該注意的7大事項。

日本大學生製作“防騷擾7條例”,網友:希望全人類都看到!

一、不要觸摸別人的身體

你是否認為“同性之間的身體接觸是友情的證明”、“對異性若無其事的身體接觸是受歡迎的訣竅”?那是騷擾,停止吧。

這一條可能是很多人(尤其是女性)的心聲吧!

不論是生活中還是職場上,總有些不熟的人,說話間突然就靠近你、觸碰你一下試圖套近乎,不管對方是什麼意圖,這種方式真的很沒有禮貌並且會讓人十分不快。

日本大學生製作“防騷擾7條例”,網友:希望全人類都看到!

二、在公共場所不要講黃段子

公共場合講黃段子會讓人感到不快,另外,會把某種“男性情緒”強求給在場的全體人。

其實很多人私底下都會用黃段子來開開玩笑,但是在公共場合做這樣的事情,其實是很沒品的行為。

在不熟悉在場其他人的時候,講黃段子會讓人對你的印象瞬間low到谷底。

三、不隨便評價別人的外貌和私生活

說別人“醜女”、“胖子”等行為全部都不要做了。別人的身體是他/她自己的,不是讓你說三道四或隨意評價的。

平常生活中,許多人會不自覺地評價別人的身材、相貌,或是揪住別人生活中的私事進行言語上的攻擊,有人還會起一些自認為搞笑的“外號”強加給別人!

對開玩笑的人來說也許覺得這樣逗悶子很有意思,但其實並沒有考慮到被開玩笑的人內心的想法。

日本大學生製作“防騷擾7條例”,網友:希望全人類都看到!

四、不要根據性別來決定“女性/男性應該是這樣的”

你有說過或想過“明明是女孩子卻不化妝”、“男性必須請客”這些話嗎?但是不管性別,自己的生活方式是自己決定的,別人無權干預。

在性別上的歧視和騷擾可能是人類經久不衰的一個話題。人們對性別的刻板印象,會讓他們覺得女生就應該是怎樣的,男生就應該是怎樣的,背離了這些印象的人就是“怪咖”,要被他們抨擊。

但事實上,每個人有權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女生也可以剪短髮,男生也可以化妝,只要沒有違法和傷害到別人,別人也無權進行干涉。

五、不要以為自己很會搞氣氛

在和朋友的對話中,即使因為說了些gay、胖子或是其他不謹慎的段子而讓朋友發笑了,也絕對不要得意忘形。

周圍的人可能是心裡有討厭的想法,但為了迎合場合而不得不微笑著。

在朋友或同事聚會上,有人說了個一點都不好笑還很惡俗的段子,自己卻不得不迎合著笑出來的感受,我想可能大家都有過吧?

當看到那人以為自己很受歡迎、得意洋洋的樣子時,我真的會很想“嘔”一聲吐出來!

日本大學生製作“防騷擾7條例”,網友:希望全人類都看到!

六、不要覺得大學生有男朋友/女朋友是理所當然的

“想要戀人!”這樣想著就去跟在意的人發脾氣的話,對方可能會很無語。特別是我們的大學宿舍是生活、學習場所,不是讓你搞相遇戀愛的地方。

工作、生活中的確會遇到這樣的人,天天喊著“我要談戀愛”、“不想做單身狗”,可能還會不斷騷擾你讓你給介紹朋友,這樣真的很讓人煩躁,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當紅娘,我是來學習、工作的,為什麼要去管你的戀愛問題呢?

七、被指出問題請先仔細聽

不要想著以“意圖”來反駁,說著“我原本沒想過……”這樣的話,如果傷害了對方或者讓對方不快,那和你有什麼意圖完全沒有關係。自己的行動中有什麼問題被指出了,首先要仔細聽。

所有被言語傷害了的人都很怕對方說:“你怎麼開不起玩笑啊”、“我又不是認真的”、“我沒想到會傷害到你啊”……對說話不經大腦思考的人來說,即使別人表示自己很不愉快,他們也不會反思自己,只覺得是你承受能力太差了!

如果認真的要求對方道歉的話,對方可能比你還委屈,反而讓你變成了壞人,其他人甚至也會覺得你小題大做、過於敏感。

希望受到指責的人,以後第一時間請反思下自己的言語和行為吧!

日本大學生製作“防騷擾7條例”,網友:希望全人類都看到!

以上條例的執筆者小林將悟和井上彼方表示,這些條例不僅是讓人們審視自己的行為,同時也是為了“給受害者帶來勇氣”。

“在實際遇到騷擾卻無法發聲的時候,希望大家可以明白這就是騷擾,不要責怪自己。”

井上還認為,“不要以為加害者是與自己不同的壞人”,每個人都有可能不經意對別人做出這些騷擾行為。

“對於那些懷著惡意進行騷擾的人,即使看了條例也不會改變自己的行為。但是,通過擴大這樣的認識,如果能創造出讓受害者和有心人容易發聲的氛圍的話,我們也許就能減少周圍環繞的各種騷擾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