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吃苦,是對他最高級的保護”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讓孩子多吃點苦,對他有好處。俗話說得好,劍不磨不鋒利,人不磨不成器。要告訴孩子,懂得吃苦是一種精神。具有了吃苦精神,長大後才能對抗挫折,克服所有的困難,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成就,而不會成為社會和別人的犧牲品。吃苦就是對他最好的教育,讓孩子吃一次苦勝過你對他1萬次教育。有一個故事說一個小孩不願去上學,後來他爸爸就帶他去地裡幹活,6月的太陽很大,曬的它汗流浹背。沒過幾天他就自己提出要去上學了,而且上學很認真很刻苦。


劉達明ldm


這個問題我比較贊同。尤其是男孩子。就拿我兒子來說,在家裡上學的時候,孩子不知道吃苦。因為心疼他,所以也就沒讓他吃什麼苦。

後來他大學畢業,去了工廠。這個時候我就想,作為男孩子,如果我一直慣著他,那他就不會成長,於是,我就斷了他的經濟條件,讓他自己養活自己。兒子到工作的第1個單位,非常苦。經常值夜班不說,也比較累,但是為了養活自己,他也挺過來了,我心裡雖然心疼他,但是我不得不硬著心這樣做。(其實我心裡一直在關心他,如果兒子需要我的時候,我肯定還是要管。)

現在的兒子非常的懂事,雖然他是獨生子,成了家,是一個非常有責任的男人。


jixiangankang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因為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可以說從他(她)的一出生就被一大家子的愛包圍著,就像溫室的花朵一樣被保護的很好,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她(他)們都是過著公主王子般的生活,衣食無憂談何吃苦,甚至有的孩子能把麥苗說成韭菜,他(她)都是爸爸媽媽手心裡的的寶貝,爺爺奶奶的心肝,都把她(他)們照顧的無微不至,那還捨得讓他們去吃苦。

這樣的孩子從小嬌生慣養,一不順心就拿父母當出氣筒,導致了很多的孩子出現了叛逆和父母大吵大鬧,不把父母的話當成一回事,他們認為什麼都是父母應該做,好吃懶惰,嬌生慣養如果他們沒有生活在這麼優越的環境裡,就不會有這麼多的毛病,我記得我家女兒初中班主任說過一句話,什麼是叛逆我們生活的那個年代哪來叛逆,這就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的結果,因為你是把太多的愛都放在了他身上,總之現在的孩子不讓他吃點苦將來走進社會會吃更多的苦會面臨更大的困難,他有可能接受不了這個社會。

吃得苦上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很有道理,吃苦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毅力的磨練,在吃苦的年齡不能讓他學會享受,現在吃點苦將來受益一輩子,現在的孩子生活的太安逸了,沒有經歷生活的磨難不知道吃苦是怎麼回事,從幹家務開始讓他們慢慢接受,不能讓他們認為什麼都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家的兩個孩子每天吃過午飯就是姐姐洗碗洗鍋弟弟擦桌子掃地,一開始的兒子說這都是媽媽的活,現在幹了一段時間就沒有了這種錯誤的概念,現在都很自覺得去幹,兒子有時候早上也要自己刷碗,這是習慣的養成適當的讓孩子參與家庭勞動對他們的生活學習都有一定的好處。

這就是我的回答,純屬個人觀點有不同意見評論留言謝謝。


一個全職和媽媽兒子


現在的孩子大都很聰明,但他們大部分最後都沒能獲得意料中的成功,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意志力,缺乏堅持到底的精神。

過度保護會壓制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積極性。

過度保護會使孩子依賴性太強、人際交往能力差、缺乏自信心、自理能力差、膽小、肢體靈活度差等等。看似小事的“不會自己吃飯”、“不參與小朋友的各種活動”,都會使孩子產生心理負擔,覺得自己處處比別人差,不能融入同齡人中,漸漸失去自信心,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來。

“吃苦”教育是要喚醒孩子內心的需要,讓他們在接受磨鍊和挑戰的同時,感受到美好和難忘。

過度保護會導致孩子不懂感恩,缺乏同情心

現在的很多孩子出人意料的冷漠,鐵石心腸,他們看到別人深陷痛苦,常常無動於衷;對自己擁有幸福不知珍惜,對他們給予的關愛認為理所當然。這些現象告訴我們孩子缺乏柔軟的內心。人世間的樂總是相似,而苦各有不同,樂可以獨享,苦則希望分擔,體會他們的苦尤其需要一種柔軟的心靈,一種對苦有過切身感受的心靈。吃過苦的孩子知道陷在困苦中的感受,知道從困苦中走出來需要什麼樣的努力,也體驗過走出困苦後內心的愉悅。


小謝生活記錄


小時候,老人家們跟我們說:“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就是說,孩子在小時候,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是好事,如果我們怕孩子吃苦,而承擔孩子的責任,雖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鬧和糾纏,但卻剝奪了孩子培養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我們總在說現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卻不知道是因為我們保護的太好了,不讓他們懂事。

要想讓孩子從小明事理能為他

人著想體諒父母,就應該從小讓孩子吃點苦,讓他們識得人間疾苦,懂得珍惜懂得體諒。

現在的孩子大都很聰明,但他們大部分最後都沒能獲得意料中的成功,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意志力,缺乏堅持到底的精

神。兒童和少年時期是人生的基礎階段,父母有意識地創造一些條件,對孩子開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

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在家裡,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掃自己的房間,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學習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心理上要獨立。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後的成功打下基礎。所以父母可以與孩子參加晨跑,參加體育運動,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遊,這樣可以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樣讓孩子得到了鍛鍊。

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

比如,天氣很冷,孩子今天不打算去幼兒

園。父母不遷就孩子,頂著寒風帶著孩子去幼兒園。烈日炎炎,晚上回家很累了,父母會和孩子像平常一樣去沖涼,而

不是倒頭便睡。孩子和父母跑步,再有十幾米就要到達預定的終點了,孩子喘著氣不想再跑。父母鼓勵著孩子,一起奔

到終點。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在鍛鍊磨礪著著孩子,使他們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使他們能吃苦。越是愛護孩子,就越要加強他的“吃苦”教育。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罪,才是真正的愛護與負責。

、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

其實,讓孩子吃苦應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父母抓住一點一滴,不在一件件小事上讓步,這都是必要的。

比如,當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願起床的時候;當孩子難以完成一件手工製作的時候;當孩子跳繩跳到最後筋疲力盡的時

刻;當孩子正在完成份內的家務活,小夥伴來找他出去玩的時候;當孩子感冒發燒的時候;

這些都是鍛鍊吃苦的場合。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勵、誘導和鞭策。要求孩子堅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堅持與困難作鬥爭。實際上,吃苦的精神就來自這最後的咬牙堅持之中。



橫店小閃電


在風雨中礪練,進行吃苦教育,這是對孩子的愛。因為社會是複雜多變的,一個成長中一帆風順的孩子,踏上社會稍微有一點點磋折就受不了,一蹶不振,萎靡頹廢,那就是害了這個孩子。只有在大風大浪中礪練的到了社會才能遇事不慌,從容不迫,才能做好事情,成為人生的贏家。


大海與泰山


我是認同的。孩子在小時候,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是好事。我們總在說現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卻不知道是因為我們保護得太好了,不讓他們懂事。要想讓孩子從小明事理能為他人著想體諒父母,就應該從小讓孩子吃點苦,讓他們識得人間疾苦,懂得珍惜懂得體諒。




為明天而戰防禦塔


本著對孩子認真負責的態度,這句話的準確解釋應該分兩個層面解讀:


一、正向挫折對孩子有利:

讓孩子吃苦,如果是讓孩子在必經的經歷中,經受磨練,也就是說給到孩子的苦是水到渠成,那麼這樣的苦將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相當大的推動作用!


所謂正向的挫折,就好像孩子在剛剛學會走路之際,當孩子顫顫巍巍的舉著雙手,慢慢的挪動腳步向你走來,這是孩子在嘗試邁出人生的第一步,也是他能順利行走的第一步,這個時候孩子一定是會經歷內心的掙扎、糾結甚至是恐懼,那這樣的苦就值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體驗體會,因為只有放手,孩子才能通過自我的努力克服障礙,獲得更高層次的成長!


不光是學走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在,他註定會經歷很多挫折,但是這些挫折又是他今後能夠把握人生必備的,比如:

1、從幼兒園進入小學:

孩子要開始學會生活上的自理,要開始逐步建構起積極學習的能力,要開始學會嘗試跟不同的人打交道;

2、從小學進入初中:

孩子要開始經歷競爭中的挫敗,要能學會在挫敗當中重新崛起;

3、面對高考:

要有勝不驕敗不餒的心態,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盡頭與學習態度!


等等所有這些苦都是孩子必須自己去經歷的正向挫折,所有這些挫折,一旦孩子經歷了,且成功克服了,那麼未來孩子的發展定會一帆風順!

二、過度挫折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過度的、人為設置的、超出了孩子年齡階段和承受範圍的挫折對孩子的發展極為不利!


這些年媒體上接連曝光的未成年人傷害或自殘案件,無一不是在給我們提出警醒:

僅僅是2018年3到4月份,報道的學生自殺案例就有十幾例之多:

2018年3月19日,蘆溪縣某中學高三學生跳樓身亡;2018年3月28日,湖北省某中學16歲學生跳樓身亡;2018年3月29日,山西某學校初二學生墜樓身亡;2018年3月31日,常州某中學16歲學生跳樓身亡;2018年4月2日,山東某小學13歲學生跳樓身亡2018年4月3日,江油市一名高三學生跳樓2018年4月12日,定州某中學高一學生髮生學生墜樓2018年4月19日,溧陽市某初中一名14歲男生跳樓身亡2018年4月26日,南京市某小學五年級學生跳樓身亡2018年4月25日,吉林長春第103中學兩名女學生墜樓身亡。

歸納中小學生自殺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為:家庭矛盾(72例,33%)、學業壓力(55例,26%)、師生矛盾(35例,16%)、心理問題(21例,10%)、情感糾紛(11例,5%)、校園欺凌(9例,4%),其他問題(12例,6%)。


這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家庭、學校、學業、心理方面的壓力佔到了其中絕大部分的比例,也就是說我們的孩子壓力過大,有些超負荷了!看看現在的孩子還有哪個沒有上過輔導班,有多少中小學生能在晚上九點前上床睡覺,又有多少孩子週末假期能夠自主決定,自由選擇和支配自己的時間呢?太少太少了,多數的孩子每天都是生活在重重壓力之下,喘不過氣來!


這些所謂的挫折,都是家長、老師、社會人為給孩子創造出來的,很多是超出了孩子心理承受範圍的,也許有人會說為什麼別人不自殺,偏偏是他自殺呢?這就好比因為道路安全設施不健全,某人遭遇車禍我們說他倒黴是一個道理,真的是他倒黴嗎,不是,根源在於交通設施不健全;同樣是那個孩子自身有問題嗎?不是,是我們的教育大環境有問題,這值得所有人反思!

總而言之,愛要有度,嚴要有度,壓力更要適度,適當的壓力會激起孩子的上進心與進取心,對孩子的成長是好事,但是如果不考慮孩子彼此間的差異,一味的施加壓力,不顧及孩子內心裡所思所想,那麼超出了孩子承受範圍的壓力,必將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葛老師教育新智匯


首先我認同這個說法

1.因為我本人就是從小吃苦走出來的,生長在農村,從曉開始一個人,吃喝都是最普通普通的,而我現在卻可以在很堅持苦點條件下生活,換做現在的孩子,首先吃喝上,必須好的,假如長大了,肯定接受不了普通吃喝,身邊家庭好的,從小就生活條件好的,現在跟我在一起,明顯是有差距,吃不了查的飯菜,上午點菜,下午就不吃,所以這一點就是有差距的,算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

2.人們都說吃過苦才能成功,吃不了苦,只能吃土,換位想想讓孩子吃點苦,這就是對孩子的保護!

3.既然你這麼問,肯定你的家庭是富裕的,建議你,多教育孩子,簡約一點,道理說給孩子聽,肯定會聽,從你做起,給孩子一個好點榜樣,加油💪




你的需要


我雖認同這個觀點,但不能盲目應用。

讓孩子吃苦,是在生活中順應環境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刻意給孩子營造吃苦的環境。

每一個孩子都有獨立的人格,孩子也不是家長的附屬品,在任何一段關係中,尊重都尤為重要。刻意的吃苦環境是對孩子的傷害,不是保護,讓孩子感受到的還有負面的心理壓力,久而久之會造成孩子不能自主解決的心理疾病。在這裡,家長的認知和思路就是孩子成長的關鍵。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應該起引導作用,而不是處處擁有決策權。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哪怕孩子會錯,也儘可能不幫助他做決定,錯了讓孩子接受結果,讓他體會。對了給孩子鼓勵,讓孩子享受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久而久之,這個在路上的孩子會在不斷地踉蹌摔跤中,學會跨過一個又一個坑窪的方法,從而長成一個不需要家長注視和懷抱的大人。所以說,真正的保護並不是一味的給予和幫助,而是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在生活中不斷體會,孩子就會學會感悟,學會了感悟就會逐漸形成自主思考的能力,有了自主思考能力就會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成為一直長不大,遇到事情先找爸爸媽媽的小寶貝。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也是對孩子真正的也是最高級的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