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攻擊步兵像電影裡那樣直接撞上去嗎?

不會打洞的白鼠


我們必須承認,有時候騎兵突擊就是像電影裡那樣直接撞上去的。不過,騎兵其實除了充當“坦克”,它還是個相當多功能的兵種,是否“撞”上去,這需要看騎兵的種類和作戰的時機,有些騎兵是不會輕易“撞”的。


比如馬穆魯克騎兵,他們屬於全能型的戰士,裝備的武器非常齊全,接受的訓練也是多樣化的。早期馬穆魯克的主要武器是一支硬木杆的“拜占庭式長矛”,每個人都配備了彎刀或長劍、弓箭、盾牌等等武具。

開戰以後,馬穆魯克騎兵通過發揮這種“全能性”來取得戰場優勢,他們可以在遠方弓箭襲擾,可以在馬上與對方騎兵對沖,可以用長矛去挑殺被分割的敵人,甚至直接下馬組成步兵陣型與敵人對戰。馬穆魯克是種相當靈活的騎兵,許多打法也受中西亞地區的影響極大,沒有迫切的需求根本不會硬衝軍陣。

波蘭翼騎兵倒是個硬碰硬的典型,翼騎兵使用了相當長的長矛,也準備了騎兵用刀劍。增大了長度的長矛被視為“消耗彈藥”,採用硬木挖空製作,主要用來對付敵方騎兵以及衝陣。靠著“一寸長一寸強”的理念,翼騎兵的長矛總能先扎中目標。

翼騎兵在作戰中會選擇一種獨特的騎兵密集陣,這種陣法讓騎士們在快速衝鋒過程中距離近到膝蓋貼膝蓋。當對方的步兵陣型遇到這種長槍如林、銅牆鐵壁似的情景時,不崩潰就不錯了。

當然,翼騎兵一般不會攻打太厚的陣型,突擊的方向選擇非常重要。他們自身最大的弱點是距離過密造成的轉向問題,而且脆脆的長矛很容易損壞,需要尋找空隙更換矛頭。所以他們的硬衝對象主要還是對方薄弱的環節,以求不斷撕碎敵人,製造混亂,待對方崩潰後再追殺為主。

蒙古騎兵也比較有代表性,他們是最不喜歡硬碰硬,但又最喜歡硬碰硬的隊伍。蒙古騎兵分為輕騎兵和重騎兵兩種,有一些資料稱重騎兵佔其中四成,他們與身著皮甲,靠騎射為主的輕騎兵不同,普遍裝備了多層絲綢內衣,外穿鱗甲、鎖子甲,對弓箭的防禦能力非常出色。

戰鬥開始後,對陣大隊步兵的蒙古騎兵不會直接上去,相反他們會撒開自己的人馬,不斷的從各方襲擾和試探對手。騎兵的機動力成為戰略主導,步兵無法去追逐和攻擊任何一支騎兵,而騎兵卻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蒙古騎兵甚至有閒心搶佔順風頭,通過下馬射擊來獲得更遠的弓箭射程。步兵吃不得、睡不得、歇不得,時刻需要維持陣型,最後往往被拖到士氣崩潰而亡。蒙古人靠這種搞法,能幹掉比自己多許多倍的大軍。

後期西征階段,打出了威風的蒙古騎兵已經成為銳不可當的強軍,所以打法也多半更加直接而高效。通常兩翼輕騎兵前出包抄襲擾,用弓箭消滅和牽制敵方騎兵。拖到敵方出現破綻時,己方重騎再直搗對方中軍,比的就是誰更狠更惡,而那個時代能擋住蒙古騎兵的也真沒幾個。

金國騎兵也很具代表性,按《大金國志》的說法,金國早期騎兵五十人一隊,其中三十人操弓,二十人重甲持槍。遇到敵人以後,會有兩騎躍馬而出探敵虛實,如果能打,則會選擇多個方向結隊猛攻。這種打擊以衝到百步之內齊射箭矢為主,對方在這種攻擊下中箭著相當多。

通過不斷射箭壓迫的方式,金軍騎兵要麼自己不敵敗退,再重新整隊想辦法打或者跑。要麼敵人被連綿的打擊搞到崩潰,他們也是繼續整隊,不著急追殺敵人。作戰時主要以聚散自如的配合為主。不過隨著金王朝的漸漸發達,金國騎兵也逐漸變成了重騎兵,在與宋人對戰的過程中動輒就是鐵甲衝陣,逼得缺馬的宋人開發出神臂弓+步人甲的組合。

再早一些的秦軍騎兵則是另一種騎兵,根據《復活的軍團》描述,那個年代沒有優良的馬鞍和能把人穩固的馬鐙,秦軍的騎兵主要通過自己的弓弩遠程襲敵,是一支“弓箭遊騎兵”。

其實唐代的“陌刀陣”也能側面反映出騎兵的衝陣行為,否則陌刀陣是做不到“人馬俱碎”的。

著名的亞歷山大對陣大流士的高加米拉戰役中,雙方都採用了大規模的騎兵進行襲擾、牽制和衝陣,波斯人在戰車的幫助下撕開了馬其頓的密集軍陣,隨後騎兵一鼓作氣直取了亞歷山大的本陣大營。

不過波斯人之後一系列莫名其妙的指揮反倒給了亞歷山大機會,他的近衛騎兵採用楔形陣突擊了波斯人的側翼,隨後在跟進步兵的幫助下反而直擊波斯中軍。亞歷山大帶著近衛騎兵硬透軍陣,一路殺到大流士身前三十米,雙方還爆發了投槍戰。

這場騎兵衝陣的血戰結果是大流士的車伕被亞歷山大擲死,這直接導致了大流士的逃竄和波斯人的整體潰敗,果然是使用了對軍寶具。

拿破崙時期的騎兵將衝陣和踐踏敵人步兵的戰術執行的非常出色,雖然火槍和大炮已經裝備的非常成熟,但騎兵仍是重要的主戰兵種。而且這個時代因為步兵戰術的改變,大多數陣型採取的都是“線列式”,火槍的發射時間也不算快,這就給了騎兵伺機衝陣的理由。

看過《戰爭與和平》的小夥伴,應該對那時代騎兵衝陣的場面更有概念,這完全是一種拼速度、搶時間差的硬性衝擊,騎兵傷亡慘烈,但一旦入陣,步兵線就完了。比起用步兵線進擊步兵線,騎兵們具備著速度和突擊殺傷力強的優勢。

到一戰時期,騎兵仍然因為機動力優勢充當過主力,衝向那些馬克沁和栓動式步槍組成的陣地。但隨著越來越變態的塹壕戰出現,騎兵對這樣的戰場也越來越無可奈何。

不過,到二戰時期,仍然有哥薩克騎兵突擊德國鬼子的戰例,這幫人能兇狠的頂著MG42機槍衝鋒,然後一頭扎進敵陣,連帶著德國人高舉投降的手一起剁下來。

總的來說,騎兵的作戰並不是電影中表現的那麼傻,刀子以抽就敢往人堆裡扎,他們還擁有著各個時期各種不同的戰法,有的騎兵甚至根本不會衝陣。但不可否認,硬衝敵陣也確實是許多騎兵們都能做到的行為,這種騎馬破陣也正是騎兵千百年來的魅力所在。


王司徒軍武百科


不是所有騎兵都能直接衝撞步兵的,這是重騎兵才會使用的方法,但是往往一支部隊不會有超過200名的重騎兵,太累贅了沒啥用處,也就是衝鋒時候衝撞對方盾牌陣的時候能用得上,其他時候根本就沒用。

以宋朝裝備為例,騎士穿的盔甲重70斤,馬甲重80斤,累計就150斤了,機動非常的不方便,往往需要4個人做他做後勤保障,平時不打仗的時候這四個人要幫他抬盔甲馬甲跟兵器,打仗的時候這四個人則需要幫他穿盔甲扶他上馬,非常拖拉。而且因為負荷太重,這使得戰馬也無法長時間作戰,一般也就衝鋒兩三次就累得不行了。

在正規的騎兵戰法裡,騎兵對陣步兵的作戰方法就是兩翼包抄,即從步兵方陣的兩側快速奔跑過去,然後在行進中用弓箭去射擊步兵的兩翼,也就是常說的奔射或者飛射(取決於騎兵的熟練程度)。這是因為步兵方陣的主要弓弩手都是往正面去射擊的,騎兵如果跑到兩翼去射擊的話恰恰就是步兵弓弩手的射擊盲區。騎兵從兩翼發起攻擊很安全,這也是騎兵很少陣亡的主因。騎兵絕對不可能跟步兵正面去交戰,否則會死很慘!

雖然步兵跟騎兵的主要武器都是刀槍弓箭,但是步兵使用的弓箭威力卻比騎兵的打得多,因為是步兵的站立射擊會比騎兵在快速騎行時的射擊射程更遠。以古代弓箭的射程標準來看,步兵弓箭的射程大約是160~230米左右,而騎兵的射程往往只有80~120米左右,也就是步兵的一半左右,所以如果雙方正面對正面直接對射的話騎兵就會很吃虧。而且騎兵目標那麼大,亂射被射中的概率也會大得多。

其次,步兵戰陣裡除了弓箭對騎兵會有威脅之外,長槍兵也是一種威脅,步兵戰陣往往會在第一排的盾牌兵之後再立一排長槍兵,這就是一隻大刺蝟,根本無法靠近,騎兵也辦不到。


優己


知道戰場上面是必然出現的一件事情,只不過作為一個優秀的軍事將領,必須得控制這個場面出現的時間控制的好,你當然大獲全勝,控制的不好,能夠讓你輸個底掉。

騎兵一旦失去了速度,那他就是活靶子,這一點贊,每個戰爭裡面最有體現的,大家都知道三國時期趙雲是來自於公孫瓚,公孫瓚手底下都是白色的馬匹,也因此演繹裡面趙雲是騎了一匹白馬,這個形象來自於哪裡?(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就是來自於公孫瓚的白馬義從,3000白馬義從,踏碎了整個幽州,北方,讓當時的北方遊牧民族沒有一個敢去招惹公孫攢,也正是因為這3000白馬義從讓公孫攢在北方得以稱雄稱霸,接著去挑戰已經奪取冀州的袁紹。

但是這3000白馬義從卻在界碑之戰裡面全軍覆沒,為什麼?因為,這一支部隊遇上了一個死離照做,先登死士,這一支部隊的名字很奇怪。他的名字叫做死侍,也就是說這些人一旦上了戰場,就是敢死隊的角色。

其實他們作戰的方法也特別簡單,就是等到騎兵靠近他們,並且衝撞上來以後,將騎兵的速度優勢徹底消化掉,然後將其並一個一個宰死在自己的陣營裡面,每一個人都是趕死隊,騎兵衝上的那一刻,誰都說不好誰,到底死還是活。

一旦騎兵的速度優勢沒有了,那這一支騎兵在步兵的陣營裡面就是活靶子,由於騎兵是要坐在馬匹上面進行作戰的,馬匹的承重能力有限,所以騎兵所攜帶的武器種類也是有限的,包括防具也不如步兵,速度降下來以後,騎兵方陣的作戰能力是不如步兵方陣的。

那為什麼在電影橋段裡面,還是無論在其他的各種各樣的實戰裡面,都會有騎兵去衝擊步兵這樣一個場面呢?

在古羅馬重步兵方陣遠征至安息帝國的時候,古羅馬重步兵方陣擁有完善的作戰體系,但是面臨安息帝國的騎兵的騷擾仍然還是不堪其擾。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古羅馬重步兵方陣仍然沒有喪失戰鬥力。真正完成最後雷霆一擊的就是顧安息帝國的重騎兵方正正是這些種裝坦克最終沖垮了古羅馬重步兵方陣,讓古羅馬的三巨頭之一的克拉蘇死在了安息帝國。

時間進入到了工業革命以後,當時由於火氣出現在了戰場上面,加上刺刀,步兵幾乎成為了奇兵天然的剋星,只要起步並結成戰陣,統一防禦,騎兵的優勢幾乎就發揮不了!但是這並沒有因此削減了騎兵的作戰地位,騎兵在戰場上面的作用仍然十分重要,對於最後發動雷霆一擊的任務,必須要有騎兵來完成。

在滑鐵盧戰役裡面,拿破崙的部將,也正是因為搞錯了,英國不對,是否處於潰退的狀態,所以擅自的派出騎兵部隊完成最後一擊,結果反倒中了別人的圈套,對方的步兵結陣,騎兵部隊徹底被圍殲。

從不同的戰役裡面,我們就可以發現,騎兵最後是肯定是要來完成追殺和圍殲敵人這兩個任務的,這也就出現了大家在電視劇裡面喜聞樂見的,最後騎兵以蕩氣迴腸的精神衝進敵方的步兵方陣,就好像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情況,但說實話,出現這種情況,只能夠說當時的指揮官太蠢!


漩渦鳴人yy


騎兵對步兵主要是發揮其機動性的優勢,穿插分割,追殺潰散的敵人。如果面對訓練有素軍容嚴整的步兵方陣,那樣衝上去就是送死。


朔風飛揚鐵甲依然在


怎麼可能,衝上去是找死。騎兵對付步兵的最有效方法是騎射,不斷繞著騎射,把對方陣型打亂,而對方又拿自己沒辦法,你上來我就走開,你回收,我就壓上,直接到你崩潰,然後就是屠殺。沒有速度的騎兵不如步兵。


NIE57330714


確實啊,騎兵尤其是重騎兵,就是靠撞。

馬槍都是一次性武器,衝鋒中的騎兵,人馬甲三者加起來何止千斤,這麼大的力通過馬槍直接傳到手腕,你要是不鬆手就等著骨折吧


皇家騎士16


絕大多數時候,騎兵多半都是迂迴突擊,像電影裡面的都是為了突出騎兵的威武或者步兵的頑強。只有少部分由於地形影響,使得正面突擊優勢最大的時候,指揮官才會選擇正面突擊。所以再見了各位,我可真是個小機靈鬼,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寧城院的小朋友


🌝正面直衝是想被串成烤串嗎(*゚∀゚)つ―{}@{}@{}- 來吃燒烤♪。騎兵突入的理想地點是敵軍側面或者後方。


盪漾的可樂


撞與不撞不重要!騎兵的主要目的是快,以最快的速度為步兵打開突破口!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因為喜歡才牽掛


重騎兵一般是 ,輕騎兵的話會迂迴。弓騎兵的話直接就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