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森梧夜話之六 慈母手中線

狄森梧夜話之六 慈母手中線

中式衣裳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過去人們的穿著打扮分中式和西式兩種。西式並非專指西裝,象軍裝、學生裝、中山裝這些縫紉機上製作出來的衣服,村裡人統稱為西式衣裳。民間自家裁剪,純手工製作,用針線一針一線連綴在一起的衣服,則稱中式衣裳。


狄森梧夜話之六 慈母手中線


中式上衣


過去的上衣和現在的上衣形狀差不多,只是單層布料的叫單衫,雙層布料的叫夾襖。如果夾襖裡面絮上棉花,就是棉襖。中式上衣與西裝最大的不同就是釦子,叫紐扣、扣門或盤扣。紐扣一般是用些細布條做成絛,再將其挽成重疊的核桃圪瘩,綴在衣服兩邊,一邊的做成圓球形,一邊的做得環形,到時候,把圓球往環裡一套,就扣住了。巧媳婦往往還會把釦子做成各種好看的形狀,有的像桃花,有的像琵琶,有的像鳳尾,有的像小蒜,各種各樣。現在時興中國結,而紐扣其實就是中國結的一種。“捏捏你的,摸摸我的;搬開你的,放進我的”,葷詩素解,倒也能唬住那些自以為是的女人。 棉腰腰沒棉,凍得哭攣(踡縮之意)。在過去,沒有秋衣秋褲,更沒有保暖內衣,一到冬天,全憑棉腰抗凍。為了保暖,娃娃們穿的棉腰通常是筒狀的,上邊肩膀頭各綴兩顆紐扣,穿也利索。大人們的則要繁雜些。為不至於影響幹活、做營生,下面中間要開口,且全用扣門扣著。上邊脖頸處,左右兩分開,由後身搭前來,再跟前面的連掛扣住。還有,如逢九年,還將究用紅布料縫製,以圖吉利。 褲子男式女式一個樣,前邊都不開口。為穿著方便,褲腰部位都很肥大,襠部右壓左打個大褶子,外邊用紅布腰帶一系,倒也暖和,即使冬天,裡面也再不用套其它。問題是,當年也沒有其他內衣可套!


家做鞋(hai)


先用漿糊將鋪遲(碎布料)一層層粘在一起晾乾,後裁成略大於腳掌狀的若干層(以小指厚為宜),上下蒙層布面,用早搓好的細麻繩,將鞋底密密麻麻、千針萬線的納好。再用雙層布料做鞋面。漢子們通常就是黑藍兩種顏色;婦女和娃娃們就要豔麗許多,有大紅大綠的,也有素淡些的。給一搭裡連綴則需用針錐(一專用工具)先將底幫錐出孔來,再將線繩穿過去。四遭不大點針腳由前到後爬滿,鞋也就做成了。娃娃們一般是正底鞋(即不按腳型取樣),左右腳可以換著穿,為的是這樣耐穿。

狄森梧夜話之六 慈母手中線

狄森梧夜話之七 忘不了的味道

豆餡兒吃法


辛苦一年的莊戸人家,年根總要曲點豆沙出來。當然,上好的原料就數豇豆了。蓮豆小豆也能湊乎。將這些豆類盛在小鐵鍋裡,倒些水漫過,捏少許鹼面在裡邊,再放在爐子上,任其慢火加溫、煮沸,個把鐘頭後,鍋裡的水就將豆子煮爛了。挖出豆沙,用勺子搗爛,包在發好的玉茭面裡,蒸出來的吃法就叫蛋蛋,以備臘月後半月和正月破五後的吃食。要是給白麵登沙裡包,則還要加進些紅糖拌勻,且要將它放進餄餎床和抿床裡擠壓下去。暄騰騰的登沙,表面可不能少了用篦梳在上頭扎幾排印記,正頭少月要靠它招待細戚人呀。

狄森梧夜話之六 慈母手中線

稀罕的莜麵


莜麥產量低,種得少,在咱水地一帶不象西山上,算是稀罕吃食了。當家的先將莜麥炒熟。一聞到炒莜麥的香味,家裡娃娃們便迫不及待地抓起來給嘴裡塞,就象吃炒榆皮豆,咯嘣咯嘣的。但奇怪的是,一經磨成面,它就又變成生的了。大人們將莜麵搓成魚魚、推成窩窩卷兒,放到鍋裡蒸。要是莜麥面窩兒,卻要把握好火候,工夫稍長,出鍋的窩兒便軟塌塌的,耷拉著直不起腰來。頭頓吃不了,放下頓冷拌著吃也行。有句話叫:莜麵窩窩熱吃也香,冷吃也好。莜麵不僅好吃,還耐飢。有說道:三十里莜麵四十里糕,十里外豆麵餓折腰。

狄森梧夜話之六 慈母手中線

會染色的水堅果


常用滄海桑田來形容世亊的變遷。但遺憾的是再難領略桑田的丰姿,只有形單影隻的桑樹依稀可見。桑葉娃娃們用來喂蠶寶寶,終也能吐出些許絲來絮個棉兜肚,護在肚臍眼的位置。熟透的桑椹,有股沁人心脾的甜香味。當初文人們發明的“紅的發紫”是不是受它的啟發也未可知,只是那貨偷吃不得,終要將你的唇瞼染成紫色。還有樹上剛打著漿的核桃,摘下來搗外皮時終也會變了你手的色調。不過,女娃娃們將它搗碎,配上海娜花,用蓮豆葉包紮到手指甲上,一兩天後,指甲蓋就紅努努的,好看極了。

狄森梧夜話之六 慈母手中線

忘不了的野菜香


一到春起,萬物復甦,地裡頭的各種野菜也蓬蓬勃勃起來。甜苣、苦苣、環環菜(蒲公英),挑回來滾水鍋裡淖一淖,拌些調料、倒股鹽醋。要有香油滴幾滴,那股香呀,趕跑了一冬天積攢的臊氣。還有楊桃稍、灰菜等,這些也類同。二月半,挑小蒜。要是瞅端見地圪塄上一窩一窩的小蒜苗,你就趕緊用小钁刨回家,包席囤囤吃,豈不美哉!還有墳不攤上、梁頭頂上的麻麻花,有閒工夫扯些晾乾,一年也香不完。只是注意不要扯亥子,那東西莖粗點花也大點。不過也不打緊,只是香味不濃,也不礙事。

狄森梧夜話之六 慈母手中線

真正的野味


過去農藥不怎麼用,一到春末,莊稼地裡便一片噪雜聲。不管是麥田,還是玉茭地裡,到處都是秋良(蝗蟲)。伸手即是一抓一個,找根麥箭箭(小麥莖)或是白草杆,由它腦後的甲殼穿過去,要不多大工夫,便成串成串的。扒摟一把穰柴柴點著,將這些小傢伙擱到柴火上嗶嗶剝剝的烤。翅兒早燒得光光,周身硬梆挷,打中央一掰,將腹內肚腸扔掉,餘者盡數扔入口中。顧不得細嚼慢嚥,簡直就是狼吞虎嚥,硬是勝過任何山珍海味。秋後蹦達不了幾天的螞蚱,亦可如此效仿。還有房簷頭的小鶉(麻雀),捂上幾隻,扯去毛,用泥巴周身一糊,放入柴火。泥巴乾結了,裡邊的肉亦散發出香味了。捉的黃鼠、犵狸,耍膩了,亦不放過,同此下場。(未完待續)

狄森梧夜話之六 慈母手中線

狄森梧夜話之六 慈母手中線


狄森梧簡介:生在陽武村,長在戲臺底,結緣大神山,虛度幾十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