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健康文明“一米線”

疫情是對國家治理能力的大考,又何嘗不是對公眾規則意識、社會公共文明的大考。在這場突如其來的考試中,你我都是答卷人。

守住健康文明“一米線”

一米間,是平安健康的心境。對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醫護工作者來說,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是阻隔他們與病毒的堅實防線。而對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來說,這一米的距離就是精準隔離,既保證了經濟社會的運轉需求,又實現了疫情防抗的重要價值。

守住健康文明“一米線”

3月的北京,暖了又冷,冷了又暖,一陣大風過後,便換了一種模樣。但無論如何,陽光總是一種希冀;明媚,亦成一種追尋。一米就夠了,只消能籠罩住潮溼了多時的身與心。

​疫情當前,其實,我們身邊已經有了很多這樣的“一米”。它是各大火車站、寫字樓、醫療機構設置的“一米線”,也是商場、超市、個體小店地面上的黃色等待線。它透射進微光,照射進日常,讓人們感受到希望。

守住健康文明“一米線”

又何止這些“一米”。一支支醫療隊簽下馳援武漢的請戰書、“90後”列車長因村封路步行6個小時逆行而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志願服務的行列……當城市不再喧囂,當腳步被迫放慢,有一群人卻迎難而上,拉近了與“疫”線的距離。保障運輸不停的鐵路夫妻檔,在同一站臺相見卻不能相擁;奮戰在一線的火神山醫院護士,只能面向家的方向三鞠躬悼念去世的母親……

守住健康文明“一米線”

“一米線”像一面鏡子,折射著人們的規則意識;也是一把尺子,丈量著個人的文明水平。只是,很遺憾,疫情之前,一些人選擇對“一米線”視而不見。車站售票窗口前人擠人、辦證中心櫃檯被多人包圍、醫院取藥窗口並排站著陌生人……漠視規則、不講文明的身影硬生生擠進“一米”之間,擋住了光的路徑。

守住健康文明“一米線”

漠視規則、不講文明就是其中一種病症。公共空間的規則日用而不覺,關鍵時刻更凸顯其意義。抗擊疫情之下,“一米線”的規則被重申、被重視。但這只是第一步,歸根結底要把規則要求化為每一個人的行為習慣。

守住健康文明“一米線”

“在那個新的世界裡,逃生倖存的人們,最終的救贖,是愛、責任和希望,是善、坦誠和成長。”付出更多行動,懂得敬畏規則、遵守規則,才是成長。

一米就夠了,透射進微光,照射進日常。要相信並堅信,讓這個世界變好的,是一群追光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