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健康文明“一米线”

疫情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大考,又何尝不是对公众规则意识、社会公共文明的大考。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考试中,你我都是答卷人。

守住健康文明“一米线”

一米间,是平安健康的心境。对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来说,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是阻隔他们与病毒的坚实防线。而对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这一米的距离就是精准隔离,既保证了经济社会的运转需求,又实现了疫情防抗的重要价值。

守住健康文明“一米线”

3月的北京,暖了又冷,冷了又暖,一阵大风过后,便换了一种模样。但无论如何,阳光总是一种希冀;明媚,亦成一种追寻。一米就够了,只消能笼罩住潮湿了多时的身与心。

​疫情当前,其实,我们身边已经有了很多这样的“一米”。它是各大火车站、写字楼、医疗机构设置的“一米线”,也是商场、超市、个体小店地面上的黄色等待线。它透射进微光,照射进日常,让人们感受到希望。

守住健康文明“一米线”

又何止这些“一米”。一支支医疗队签下驰援武汉的请战书、“90后”列车长因村封路步行6个小时逆行而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当城市不再喧嚣,当脚步被迫放慢,有一群人却迎难而上,拉近了与“疫”线的距离。保障运输不停的铁路夫妻档,在同一站台相见却不能相拥;奋战在一线的火神山医院护士,只能面向家的方向三鞠躬悼念去世的母亲……

守住健康文明“一米线”

“一米线”像一面镜子,折射着人们的规则意识;也是一把尺子,丈量着个人的文明水平。只是,很遗憾,疫情之前,一些人选择对“一米线”视而不见。车站售票窗口前人挤人、办证中心柜台被多人包围、医院取药窗口并排站着陌生人……漠视规则、不讲文明的身影硬生生挤进“一米”之间,挡住了光的路径。

守住健康文明“一米线”

漠视规则、不讲文明就是其中一种病症。公共空间的规则日用而不觉,关键时刻更凸显其意义。抗击疫情之下,“一米线”的规则被重申、被重视。但这只是第一步,归根结底要把规则要求化为每一个人的行为习惯。

守住健康文明“一米线”

“在那个新的世界里,逃生幸存的人们,最终的救赎,是爱、责任和希望,是善、坦诚和成长。”付出更多行动,懂得敬畏规则、遵守规则,才是成长。

一米就够了,透射进微光,照射进日常。要相信并坚信,让这个世界变好的,是一群追光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