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轉債可以無腦申購嗎?有什麼風險?

貧民窟的大富翁


目前還是無腦申購的時候,看不到風險,畢竟目前這麼火爆,破發是不可能破發的,中一簽那麼難,怎麼可能破發呢,即使破發了,也無所謂,上市公司有保底回購。你看字面的意思就知道了,可轉債,意思就是可以轉讓的債務,既然是債務,就是別人借你的錢,有撒風險。


股海任我行


根據現在行情還是可以的,我中了6簽收益率10%以上!



老徐基金定投


可轉債打新的事我默認大家都知道了,我就不廢話了。我想說的是最近可轉債打新收益越來越少,甚至有變負的可能,大家別再無腦打了。

今天上市的濟川轉債開盤漲了6.3%,然後就一路下跌。中一簽才賺十幾塊,還不夠吃一頓沙縣大酒店。

27號上市的嘉澳轉債都快破發了:

總之現在上市交易的可轉債勢頭都比較弱,有14只已經跌破100了。所以可轉債打新並不是無風險的,如果你100元中了籤,漲了沒賣,然後破發了,你就虧了。

如果你還想打,最好先看看正股的質地。如果正股本身就不是什麼好鳥,也別想中籤後能飛上枝頭變鳳凰。

可轉債跟打新股有本質上的區別,新股上市一律20幾倍市盈率,然後大家憑想象力隨便炒。但可轉債是有轉股價的,可以算出價值的,不可能炒得太離譜。

這就像是,一幅畢加索可以炒到上億,但一幅對聯只能在春節的時候賣得出去。

望各位周知啊!(敲黑板)

----------

比特幣已經晉升為萬元戶了——1萬美金1個。

先刺激你們一下:我7月13號在文章裡說過,當時是比特幣中期買點。那天比特幣2408美元。

就這麼賤你能把我咋滴?

現在地球人對比特幣的分歧很大,一個極端認為它是史上最大泡沫;另一個極端認為它會顛覆世界貨幣體系,價值永恆。

我覺得兩個都對。

它也許真能顛覆現在的貨幣體系,但也只是扮演一個誘因,比特幣本身不可能成為貨幣。很簡單的理由:貨幣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流通,你會用現金買個肉夾饃,但你會用比特幣買肉夾饃嗎?

而且,絕對的去中心化,也導致很多不可能解決的問題,比如轉賬速度慢、沒有權威維護秩序、沒辦法釋放流動性等等。

但你要問我還能不能漲,我覺得能,而且還能漲很多,翻倍也不是不可能。只不過中間的回調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氣球吹的不夠大,它是不會破的。

美股裡有個場外交易的基金,代碼是GBTC,它是專門持有比特幣的基金,很多人直接在美股裡買它,來模擬比特幣的漲幅。

但它畢竟不是ETF,現在有巨大的溢價,因為市場上沒有其他競爭品種。

然鵝,想買它的人要小心,因為CME和CBOE(兩大期貨交易所)就要推出比特幣期貨了,賭徒們又增加了一項虧錢技能。期貨出來後很快也會出現基於期貨的ETF,隨便展望一下也肯定會有槓桿比特幣ETF等等……玩法層出不窮,想要什麼姿勢都有。

到那時,GBTC就多了很多競爭品種,溢價也會逐漸縮小。所以現在買GBTC並不合適。

---------

A股今天唱的這出“老鄉別走”還是蠻精彩的。本來盤中我看上證50都破20日均線了,心想這下趨勢要破。結果下午還是被銀行和各路週期股拉回來,有驚無險。

老鄉你走了沒?


黃金鳩摩智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可轉債真的可以“無腦申請”,因為其兼具了“股債”特性,收益下有保底,上不封頂,要是中了可轉債,我們可以賺三方面的錢。

一、保底的利息

如下圖可知道,如果我們中了振德轉債,那麼每年是可以獲得一定的利息的。第一年0.5%、第二年0.8%,第三年1.2%,第四年1.8%,第五年2.5%,第六年3.00%。另外,我們不用擔心發行可轉債的公司到期不對付,因為證監會對發行可轉債的企業要求是相當高的,至今為止都沒有一家企業出現違約情況。

二、通過轉股獲取超額收益

當我們持有可轉債的時候,如果發現溢價率為負數,那麼我們就可以把可轉債轉換為所對應的股票從而獲取超額的收益。

還是以振德醫療為例,其轉股價是20.04元,對應的正股價格為30.12元,那麼該可轉債轉股後的價值是100/20.04*30.12=150.3元,比可轉債價格高出5.5%。

三、獲取可轉債上漲帶來的價差收益

由於可轉債具備看漲期權屬性,因此正股未來上漲將帶動可轉債上漲。例如:截至1月23日休市,振德轉債的價格為138.5元,而剛上市時其價格為100元,累計已上漲38.5%。


綜上,只要我們中籤可轉債,那麼只存在賺多賺少的問題,基本上是不會出現虧損的。


欣奇理財師


一般發可轉債的公司都不會超級超級優秀,要是超級優秀找銀行借錢就可以了。當然浦發銀行這種也發過可轉債,總的來說問題是不大的。

風險就是:萬一企業真的菜的可以。股價暴跌不說,債錢也不還了!就像那些暴雷的白馬股一樣,那你就全完了!



第一週目我妻由乃


2019年,參與可轉債打新的朋友,如果能每個月中一簽,那麼年底的臘肉香腸,基本是足夠負擔了,可以說是很吃香的,且市場規模也逐漸放大了,換言之,這雖然賺不到什麼大錢,但是蚊子肉也是肉,你說呢……

那麼可轉債能夠無腦申購嗎?明確的說,這是不可以的,因為可轉債同樣面臨三個風險:上市破發、價格波動、無法兌現。

首先是破發,這個比較簡單,就如同新股破發是一個道理,可以想象,當你中籤了10張可轉債,每張100元,那就需要繳納1000元,結果上市當天就跌到了96元,那麼你就虧損了每張4元,也就虧損40元,這就是所謂的破發。

其次是價格波動,這跟新股也是一樣的,比方說我們中籤上市後都是賺錢的狀態,然而幾個交易日後,價格突然大幅下跌,可能跌回發行價,也可能跌破發行價,從而出現所謂的價格波動風險。

最後是無法兌現,一般來說,無法兌現有兩種形式,一是上市公司到期無法還本付息,二是可轉債無法進行債轉股,這兩種細分風險又略有不同。

比方說無法轉股,這基本是很難看到的,所以,我們通常忽略這個的確客觀存在的風險,除非是上市公司將要退市;而無法還本付息,這個還是可能看到的,往往就是因為公司的流動性出現了問題,比方說曾經的大白馬康得新,就是因為債券糾紛問題而暴雷,看似賬上有著充足的現金,卻無法兌現到期債券。

所以,可轉債能夠無腦申購嗎?顯然是不可以的,破發及價格波動風險我們無法把控,但是公司現金流卻可以通過深入分析上市公司財報而找出蛛絲馬跡,記住一點,但凡上市公司的財報讓你產生疑惑卻又沒找到原因的,那就別去,這樣一來,可轉債的風險也就降低了……



易論招財圈


可轉債不可以無腦申購。

無腦申購除非你盈虧無所謂,要不就是對自己財產無腦管理,股市行情對債券影響極大,是不是不知道新債破發啊?股票套人,可轉債申購一樣套人的。可轉債不但有風險而且風險挺高。

風險一:在於發行可轉債的股票標的到底如何,股票遭爆炒,估值過高隨時有調整風險,那麼債券就隨時有調整破發風險。

最大風險二:大盤大幅度調整,股票標的調整,導致債券估值過高,上市破發。

所以無論何種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切不可兒戲,無腦操作。





股海沉浮要低調


  以目前的市場來看,可以無腦申購,只要中籤基本能賺10%以上(根據同花順的大數據,近三個月平均收益13.9%,首日平均收益率13.6%,首日破發率3.33%,如下圖)。

  有可轉債申購,我都會進行申購,而今年大盤大幅上拉以後,凡是中籤的基本都是在漲幅10%以上賣出。總體而言,在大盤上漲的時候,對可轉債進行無腦申購都可以獲得可觀收益,破發的可能性極低,即收益遠大於風險。

  而最高額度申購中籤率大概對半分,申購兩隻可轉債中一簽左右,這種零成本的事兒(中籤之後繳費)對於有證券賬戶的都可以嘗試一下,最高額度的申購通常中籤也就是一簽或兩籤,資金準備只需要1000元到2000元。

  但是如果大盤大幅下跌,並不建議進行申購,以此同時,中籤率100%,甚至會中三籤(因此大盤下跌的時候要參考可轉債的具體溢價率)。顯而易見,大家對可轉債的認同感基本是一致的,大盤上漲積極申購,大盤下跌消極申購。

  可轉債顧名思義,它是在未來時間要轉成股票的,即債券轉成股票。那麼為什麼要轉成股票呢?因為股票融資是零成本的,以後不用歸還本金;而債權融資(債券)它是有成本的,到期要還本付息。也因此,上市企業會不擇手段的將可轉債轉成股票。

  比如股價一路下跌,那麼對於持有可轉債的投資者是不會把可轉債轉成股票的,畢竟是虧損的事兒。於是乎可轉債附帶相應的規定,當股票下跌到一定程度,可轉債轉成股票的價格也會隨著股票的下跌向下調整,直到幾乎所有的可轉債持有者發生盈利願意將可轉債轉成股票為止。

  而一般而言,這種折算會被折算30%左右,即在某個時候可轉換為股票的價格通常會低於30%左右,在可轉債(一般期限為6年)未強行轉股之前,都能獲得30%左右的收益(時間可能是流通的首日,也可能是6年內未來的某段時間)。

  既然大家都知道可轉債有30%的收益率,於是乎它通常會出現溢價,即可轉債二級市場的成交價格高於可轉換價格。那麼作為可轉債的申購中籤者,只要股價不遠低於可轉換價格,中籤者都能獲得可觀的收益。

  而在大盤上漲的時候,可轉債申購價格已經大幅度折價,對於本身溢價的產品,其收益空間更大。也因此,對目前的市場可以無腦申購,即使申請到破發的,只要耐心持有都有較為可觀的收益。

  那麼什麼是可轉債的風險呢?可轉債可以說是零風險產品,即使持有到期不發生溢價被強行贖回或強行轉換也可拿回本金和相應的可轉債利息,幾乎可以說零風險。但其最大的風險就是上市企業退市,甚至是破產倒閉,即是我們所說的信用風險,除此之外並沒有其他明顯的風險。


三人聚眾


可轉債是一種低風險投資證券品種,但是並非無風險,所以不能無腦申購。在證券市場越來越成熟的時候,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無腦的人,往往就是被人收割的韭菜。


根據思考A股多年的實盤經驗,總結可轉債的風險主要有如下三種。


一是上市後破發的風險。從技術面看,這是短期的風險。這種風險,主要來自於可轉債的轉股價和正股現價的高低比較。如果轉股價低於正股現價,那麼可轉債可能有盈利。如果轉股價高於正股現價,那麼可能存在破發風險。當然,正股股價走勢和大盤背景也是影響可轉債上市價格高低的因素,但是這個因素不好定量,只能主觀判定,有一定的主觀性,容易有誤判。


第二個風險,是上市後可轉債價格波動的風險,這個風險是中長期的,在可轉債為兌現前會一直存在。影響這個風險的因素,比影響股價的因素還多,限於篇幅關係,這裡就不展開分析了。大家大概知道即可。一句話:可轉債的中長期風險,和正股股價波動風險一樣,影響因素很多,需要謹慎對待。


第三個風險,是可轉債不能兌現的風險。這個不能兌現,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發債公司不能兌現本息;一層意思是不能兌現轉股。不能兌現本息,是現金流出現問題;不能兌現轉股,則看是退市。一般來說,不能兌現本息的機會多於不能轉股。因為經營不佳比退市的機會要多多了。不過,目前出現第三個風險的很少。因為能夠發可轉債的,都是需要一定的前提條件的,這樣可以適度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以上三點,就是可轉債常見的風險。投資者可以有針對性得到研究發債公司的技術面和基本面,這樣就可以適當降低可轉債投資的風險。


思考A股


可轉債,名義是債,其實是股票,所以,買可轉債相當於買股票,大框架是這樣。

具體操作上,要看具體公司和轉股後的價值。首先,發行可轉債的公司經營過得去或者很好,如果估計轉股後,價值高於轉股前,適合申購,做點差價,操作也簡單,不需要很費力,值得申購。如果公司很差,即使可轉債轉股後價值高於轉股前價值,也不值得申購,因為申購很差公司的可轉債等同於買很差的公司的股票,風險會很大。

所以,不能無腦申請可轉債,需要做兩個分析,分析公司和轉股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