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詩話:以荔枝命名的城市莆田

談到莆田荔枝,都會想起郭沫若當年來莆田時留下的“荔城無處不荔枝”的詩句。荔枝是福建莆田名果。

清末,福建興化府的一個大門口,曾經掛著一副這樣的對聯:“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梅妃名江采蘋,是唐明皇的愛妃,福建莆田人,愛梅,善詩。而莆仙(原莆田縣和仙遊縣)的荔枝素有“南方佳人”之稱。所以,當時興化府就把荔子和梅妃兩者相媲美,引為“文獻名邦”而驕傲。

莆仙荔枝於魏晉時代從我國南部傳來,後來逐漸在莆田木蘭溪兩岸平原,發展為一個個果園。莆田城曾是“煙火萬家,荔枝十里”,因而稱為“荔城”。

荔枝詩話:以荔枝命名的城市莆田


莆仙荔枝早已列為貢品,據明弘治年間的資料記載,有一年,興化府上貢朝廷荔枝達一千四百四十斤。蔡襄在公元1059年寫的《荔支譜》,其中的三十二種荔枝品種,多半產在莆仙。從此,莆仙荔枝名揚四海。

南宋詩人戴復古為答謝友人贈荔,寫了一首五言律詩,後四句是:“大嚼思千樹,分甘僅一籠;嘗觀蔡公譜,夢想到莆中。”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莆陽餉荔子》一詩中,有“江驛山程日夜馳,筠籠初析露猶滋”的句子,對從莆田遠道運來的鮮荔枝讚羨不已。

荔枝詩話:以荔枝命名的城市莆田


多少年來,莆仙籍的詩人雅士詠荔之詩甚多,佳作連篇。唐乾寧元年進士、授秘書省正字的徐寅,對莆田家鄉荔枝的香、色、味品嚐有數,觀察入微,關於果枝、果粒、果皮和果肉都有形象而生動的描述。原詩的頭四句是:“朱彈星丸燦日光,綠瓊枝散小香囊;龍綃殼綻紅紋慄,魚目珠含白膜漿”。

古代莆仙文人吟詠荔枝的詩,多半有鄉土氣息,洋溢著懷鄉戀土之情。蔡襄的詠荔詩篇中有這麼兩句:“閩州縱有千千樹,未抵家園氣味長”,認為閩州的荔枝再多也比不上莆仙家鄉的荔枝好。他在“淨化院”嘗荔時,想起這些得天獨厚的佳果是植根於故鄉的木蘭溪畔,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一首詩:“霞樹珠林暑後新,直疑天意別留春;京華百卉爭鮮貴,誰識芳根著海濱。”

荔枝詩話:以荔枝命名的城市莆田


在宋代當吏部尚書的莆田人陳俊卿,有一首詩生動地描繪了一片荔林擁翠,千戶紅果低垂的荔鄉風光,讀了令人神往。其詩云“共樂庭前花木深,登臨當暑豁衣襟;紅垂荔子幹家熟,翠擁篔簹十畝陰。”

莆仙荔枝品種以“宋家香”、“陳紫”和“狀元紅”為最佳。歷代有不少名人騷客以此為題,即興賦詩。

“宋家香”在唐代已成樹,品種極佳,生長已一千三百多年了,仍然枝葉茂盛,香甜如故。明代宋珏編的《荔枝譜》記載了朱季和詠“宋家香”的七言古詩。朱季和稱道“宋家香”香濃似全麝,果紅若珊瑚,肉白如雪膚,而且還寫了有關這株古荔的,一段民間故事。開頭八句寫道:“蔡公譜,張老圖,宋香品第世絕殊;亭亭嘉植榮且敷,巢兵斧砍欲糾廚;王媼抱樹死與俱,尤物幸耳留根株;宋氏老人八十餘,得之即此營世居……”

荔枝詩話:以荔枝命名的城市莆田


這故事說的是,黃巢在公元878年8月帶兵入閩。相傳,義軍路過莆田時,軍中缺薪火,有個伙伕見到一株荔枝樹大枝繁,要把它砍下當柴燒。女主人王氏抱樹痛哭,說她生活無依靠,賴這株荔枝維持生計,感動了黃巢。這位義軍首領立即下令禁伐。黃巢愛民佳話,流傳千載。

“陳紫”亦稱“陳家紫”,果皮為紫紅色,果肉甜而香。它在蔡襄的《荔枝譜》中名列第一,所以南宋詩人陳與義有“中郎裁品三十二,陳紫方紅冠儔匹”的詩句。

荔枝詩話:以荔枝命名的城市莆田


“狀元紅”原名“延壽紅”,是宋元豐年間莆田延壽村人徐鐸所植。徐鐸與仙遊楓亭薛奕結為兒女姻親。薛家後來也移植了這名種荔枝。徐、薛是當時的文武雙狀元,因此“延壽紅”改名為“狀元紅”。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從閩海凱旋歸來,曾駐紮楓亭的塔山,嚐到汁甜如蜜的“狀元紅’’時,稱它為果中之王,閩中果子無一可與媲美。其詩云:“累累荔子狀元紅,占斷君謨譜法工;百果相逢皆北面,入閩回首許誰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