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百刀檳榔,一個大如棗堅如石的檳榔,竟然能切出100多片嗎

中醫對藥性的認識有個漫長的過程,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體會、慢慢總結,然後口傳心授積累起來的,是中國幾千年無數代人的智慧結晶。


中藥的百刀檳榔,一個大如棗堅如石的檳榔,竟然能切出100多片嗎

藥都安國

安國藥業歷史悠久,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是我國著名的中藥材集散地,素有“藥都”、“天下第一藥市”之稱,享有“草到安國方成藥,藥經祁州始生香”之美譽。我們在拍攝《神奇的中醫》時真切地感受到了這種藥都的氛圍,在安國市大街上你不經意間就可以看到一處掛著“**中藥飲片廠”的牌子,而用車拉著的整捆草藥也可以不時看到,就連空氣中瀰漫著的也是藥味,這裡的人從小就是生長在中草藥的環境中,是真正在中藥的浸泡下長大的,什麼草藥什麼藥性,能治什麼病熟悉得都賽過中醫了。


中藥的百刀檳榔,一個大如棗堅如石的檳榔,竟然能切出100多片嗎

安國中藥材市場

安國藥業源遠流長。安國藥業發端於宋代,據安國縣誌記載:相傳,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太宗弟秦王趙廷美患病,邀遍名醫,皆未能治,便貼皇榜尋醫。一日一醫揭榜進宮,自稱祁州南關人氏,取藥丸數粒,讓秦王喝下,秦王用藥後病癒。便派人追醫致謝。醫以為惹禍,自縊身亡。宋廷就說是祁州南關的“皮王神閣”神顯靈治癒了秦王的病,重建廟宇,廣為宣揚。從此“皮王神閣”香火漸盛,逐步形成藥材交易廟會。至明朝中葉,其規模漸成“大江以北發兌藥材之總彙”。明清兩代安國藥業獨居華夏藥業之鰲頭。“新疆的藏紅花,寧夏的枸杞子,河北的蜂蜜……”,能夠說出名目的中藥,在安國藥市都能見到,甚至還有一些百年不遇的珍奇藥材。隨著藥市的發展,安國開始每年舉辦兩次藥材交流會,春會時間持續5個月,秋會則持續7個月,全年藥材交易不斷。交易場所位於安國縣城南關的大小兩毗藥市。這就是所謂的“年年兩會,春五秋七”。明永樂年間,成祖朱棣敕修藥王廟;成化年間憲宗遣人到藥王廟為藥王樹碑,使藥王的影響越來越大,藥王廟名聲大噪,藥材交易量日漸增大。明末清初,藥材的交易範圍向全國擴大,每年春秋舉辦兩次。京漢、京浦鐵路通車後,俄國、印度、日本、朝鮮、越南等國的藥商也來參加貿易。藥材貿易的繁榮,促進了藥材加工、種植的發展。明萬曆年間,藥材加工炮製工藝日趨完善,藥業體系初步形成,使安國贏得了“藥都”和“天下第一藥市”的美譽。安國藥市最鼎盛的時候是清末民初時期,即便到了現在,全國各地的醫藥行業中一些技術崗位上都有安國人。今天,安國的老百姓幾乎家家都在經營藥材,靠投資藥材來獲利,可以說是“全民皆藥”。

安國藥王廟

安國藥王廟是安國藥業興盛的標誌。

安國藥市的興盛,就不能不提及與之有著淵源關係的藥王廟。記得電視連續劇《大宅門》裡就有這樣一個鏡頭:同仁堂的七少爺白景琦第一次隨家裡師爺外出採購藥材,一到安國,師爺就按老規矩,帶白景琦來到藥王廟,舉行了一個莊重的祭祀儀式。


中藥的百刀檳榔,一個大如棗堅如石的檳榔,竟然能切出100多片嗎

安國藥王廟始建於東漢初, 距今已有二千餘年的歷史,廟內所供之神為藥王邳彤。據傳西漢末年,王莽篡政,天下大亂。農民起義軍風起雲湧,各政治集團乘機起事。作為皇室子孫的荊州大地主劉秀是其中最強大的力量。他佔據中原地區,打敗各地勢力,終登皇帝寶座。為懷念與之風雨同舟,立下汗毛功勞的二十八員大將之一的邳彤,便在其南北征戰而得以發祥之地安國“立祠祀之”。當地民眾亦尊其為“本地土神”常年祭祀,香火不斷。有趣的是,邳彤是武將軍,他生前雖通醫術,但聲望遠不比扁鵲、華佗等名醫。而他死後千年得以皇封“藥王”,是因死後“顯靈”為人治病的神奇故事。在眾多傳說中,以“藥王顯靈醫秦王”的故事流傳最廣。相傳宋朝秦王趙德芳不幸得了重病,皇上派去御醫也治不了。一天夜裡,秦王在昏睡之中,忽見一和顏悅色的老者端坐榻前,為他把脈診治。秦王問老者何方人氏,老者回答說,祁州(安國)南門外人也。秦王問所患何病,能否醫治,老者淡然一笑說道:“有一病就有一治,哪有不治之理。”說罷從揹包裡取出丸藥數粒,讓秦王服下後便飄然而去。秦王一覺醒來頓感心神俱爽,疾症全消。遂上殿奏明皇上,皇上大悅,連說:“祁州人真神也!”於是下詔在祁州南門外邳彤王廟南側新建藥王廟一座,供天下人祭祀祈禱,以保平安。自此,邳彤幾乎成為人神合一的偶像而受人尊崇,享人祭祀。自此,以邳彤為“藥王”的祁州藥王廟以其神奇的靈氣,在全國傳播開來,朝拜者日眾,經藥者愈多,廟宇建設恆昌,“祁州藥王廟,藥王在祁州”的聲名在民眾中深深紮下根基。

傳說中邳彤治病技藝驚人,別人久治不愈的疾病,經他治療能奇蹟般地康復,名聲大振,三里五鄉誰人不曉。

有一老漢,身患足痿,欲行必手持重物方可緩慢移步,服進許多藥皆無效。他久慕邳彤大名,讓人抬來求治。邳彤見他六脈調和斷定這是心病,非藥物所能醫治,決定施計醫治。

邳彤先在病人住的房間裡擺上一些古物,並特意在病人坐凳上放一瓷瓶。他向病人介紹:“這是我的古董收藏室,所藏之物皆屬珍品。”他指著瓷瓶說:“這是我的傳世之寶,千金難求。”

病人在屋裡悶坐了兩天,見邳彤既不開處方,也不噓寒問暖,甚至迴避見他,憋得心慌。

第三天,他決定出去走走。因離開重物難以邁步,他只好就近抱著瓷瓶小心翼翼地起步,豈知邳彤在旁邊窺視已久,待病人舉步欲走時,邳彤突然出現,猛喝道:“你好大的膽子,竟敢偷我家的寶瓶!”病人一驚,手一軟,“當”的一聲,瓷瓶從手中滑落在地上,摔得粉碎。這下病人大驚失色,痴立在那裡。

邳彤見病人不靠支物已能站立,心裡十分高興,暗自思忖:這病已去幾分,應該趁熱打鐵。於是,他向病人招呼道:“你跟我來!”那人跟著邳彤身後走出屋外。他舉步平穩,行走如常,多年頑疾,一下子好了。

邳彤這才告訴病人,他摔碎的瓷瓶並不是什麼稀世之寶。是為了解除他心理上的壓力,轉移注意力而設的計謀。病人恍然大悟,連聲讚揚邳彤的高明醫術。

中藥炮製有三個程序

安慶昌,從16歲就開始接觸藥材,和父親學習藥材的炮製,後來專門進行中藥材的研究,一直到現在,曾參加編輯《河北中藥材炮製規範》,現正主編新編的《河北中藥材炮製規範》近60萬字。對藥膳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受到香港及韓國、日本、美國等地人士的重視,接待過多次國外訪問團的訪問。日本NHK電視臺做過紀錄片在日本播放,美國《紐約時報》曾做過專訪。


中藥的百刀檳榔,一個大如棗堅如石的檳榔,竟然能切出100多片嗎

安慶昌

安國的藥材加工大約是從明朝永樂年間開始,那時僅是一些比較簡單的產地加工,包括整理、去雜、去粗等加工辦法。到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年)開始出現切片加工,並迅速發展起來。當時,安國已是中國北方藥材集散地,各路藥商雲集,加工技術得到廣泛交流。到清朝中期,安國藥業達到鼎盛時期,藥材加工也因藥材市場的繁榮發展到一個嶄新階段。藥市上專門切片的“片子棚”和經營飲片的“熟藥鋪”到處可見,而且飲片加工技術較高,質量較好。切藥工人根據多種藥材的特性,圍繞提高藥效這個中心,切成段、塊、絲、片、咀等規格。炮製方法有悶、潤、浸、泡、切片、鎊片、剁、劈、水飛、礬制等。中藥從藥材到藥房用藥有一個重要的過程就是熬製、切制、炮製。

中藥的炮製是為了改變藥性,增強藥力,適應配方治病的需要,因為許多藥材炮製前後藥性可能完全相反。例如,桃仁生用興奮神經中樞,吃了後精神,但經過炒制後,改變了藥性,變成了鎮靜效果,達到安然的作用。有些藥物因含有毒性,不經炮製則不能入藥。如清半夏、南星等,安國藥工經過礬制、浸泡去毒後再用刀切成飲片。

中藥炮製有三個程序,第一先熬製,把藥材本身的塵土、雜物等非藥用部分都刷洗乾淨,去掉了這些以後再切制,切制有一個要求,就是“藥用透,水吃盡”,不剩水,保護藥效不受損失,這是一個基本要求,也是一個切制的標準。至於具體切成什麼規格,大體分這麼幾個形式,一是片,一個是段,一個是絲,一個是塊。這片也有厚片薄片之分,段也有長段短段之分,絲也有寬絲和窄絲的區別,塊也有大塊小塊,還有不具形狀的快,也有按規格和要求切成的大塊和小塊。

這樣經過熬製、切制以後才進行炮製。炮製主要是蒸、煮、炒、燉若干個程序。比方說炒,炒有清炒、伴副料炒。清炒是把原來的藥材在鍋裡頭清炒一下,清炒需要有微炒或者重炒。

燉,把藥材用黃酒浸泡以後,然後等藥材把黃酒完全浸透吸收,然後再上鍋燉。

也有一些堅硬的藥材經過清炒才能軟化,這是一種形式。另一種形式就是炮。炮就是用火來重炒,使它變成碳。炒到什麼標準呢?即變成了碳,還得保存了藥性,不能受到損失,保留藥材這叫存性。藥材如果沒有藥性,那就不成藥材了,那就不能起到治病的作用了。

熬製、切制、炮製,經過這三大程序,才能成為炮製的飲片,作為醫生開方用藥的一種原料。

不經過炮製的藥,有的藥性在治病上不適合,有的藥性太猛。比方說大黃號稱叫川軍,產地是四川,所以這個川是代表了產地,這個軍是表示了藥性的勇猛。經過炮仗,經過酒制的大黃,藥性受到緩解,適合老年人使用。

有的一物多性,一種藥物它存著多種性能,比方說棗仁。如果清炒,它可以變成鎮靜藥。如果不炒,它就是一種興奮藥。興奮中樞神經,使人更精神,不但不能安睡鎮靜,還更興奮。這樣一物多性的藥物經過炮製以後,才能適合中醫開方用藥的需要。

炮製的種類按照中國藥典的規定,炮製的方法分為兩大類,有的是從古代古方上延傳下來的。現在經過實驗有效的就保留了。也有的經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有的是新發現,有的是新辦法實行的炮製。現在中藥的標準以藥典為標準。


中藥的百刀檳榔,一個大如棗堅如石的檳榔,竟然能切出100多片嗎

百刀檳榔

各個地方也有它自己的特色。比方安國,安國藥都1000多年的歷史,它積累了好多製藥炮製藥的技術,所以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特色技術,安國許多炮製技術和切制工藝在全國是比較著名的。質地堅硬藥物,如烏藥、檳榔等,則經過浸潤後再切製成薄片。有些藥物的切制非常講究刀法,不然,藥效不能充分發揮,如貴重藥材羚羊角、犀牛角、鹿茸等加工技術與其他品種不同。因這些藥材昂貴,片子切的厚,不但造成經濟損失,而且會降低藥效。為此,安國藥工研製成特製藥刀解決了這一技術難題。數百年來,安國的切藥工人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掌握了較高的技術,形成了獨特的技藝,刀法為全國之冠。其“百刀檳榔、蟬翼清夏、雲片鹿茸、鎊制犀角”被譽為“祁州四絕”。所謂“百刀檳榔”,就是一個大如棗,堅如石的檳榔,經潤制後,可切出100多片,片薄如錦紙,微風吹來,可隨風飄揚;所謂“蟬翼清夏”,就是蠶豆粒般大的清半夏,經用白礬蒸煮後,刀切成片,薄如蟬翼,輕似雪花,放在手心輕輕一吹,飄然升空;所謂“雲片鹿茸”,就是將鹿茸加熱後切成的片子,狀如雲片,薄如絹帛,放在舌尖,即刻融化;所謂“鎊制犀角”,就是把堅硬如鐵的犀牛角用特製的鋼銼排刀鎊成薄片,形似刨花。所以安國號稱藥都,也是天下第一藥市,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