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篇文章,幫你瞭解中國現代設計的三大先行者

談到中國現代設計必然有一些先行者,史太濃總結了三位突出貢獻者。這三位先生對中國設計的影響在於實踐、教育及著書立說,他們分別是龐薰琹、雷圭元及陳之佛。有趣但也合理的是這三位先生都是一名畫家,其中龐薰琹擅長白描與水彩,雷圭元擅長漆畫,陳之佛擅長工筆畫,這也是符合歷史上設計師首先從藝術家中剝離的規律。

中西融合的先驅——龐薰琹

龐薰琹生於 1906 年,祖籍江蘇常熟,10 歲時候因為家庭環境甚好,父母聘請了老師教授繪畫,剛剛開始畫中國的山水花鳥為主,隨後學習水彩。15 歲時候他考入了一所教會學校開始醫學,龐薰琹最初是學習醫術的,因為教會學校是外籍老師,期間他一併學習法文,並且也開始以興趣為主修習西方油畫,某天發生了一件事情促使了他決定棄醫從畫。

用一篇文章,幫你瞭解中國現代設計的三大先行者

△ 江蘇常熟

因為對繪畫的熱愛龐薰琹在預科三年級(相當於初中三年級)時候開始萌生放棄學醫的念頭,他將此想法跟平時最為關心他的神父特·拉·泰葉說了,不料還沒說完就被打斷,神父用斬釘截鐵的口吻跟他說:「你們中國人成不了大藝術家。」這句話讓龐薰琹感到莫大的刺激與侮辱,但他並沒有爭論,只回復了一句「先生你等著瞧吧。」然後便堅決了學畫的決心,離開了這所教會學校。

1925 年,19 歲的龐薰琹踏上了去往法國巴黎的修習之旅,當時剛好 10 月,正是巴黎世界裝飾博覽會開展期間,走進展覽館後的龐薰琹被眼前諸般現代主義作品深深打動,決定去裝飾美術學院學習,但這個學校不收中國學生,後經徐悲鴻妻子蔣碧薇介紹,他進了敘利恩繪畫研究所。

用一篇文章,幫你瞭解中國現代設計的三大先行者

△ 巴黎世界裝飾博覽會開幕

在法國巴黎龐薰琹接觸到不同的藝術家與繪畫流派,他也在努力修習西方體系的素描、速寫與油畫,1927 年時候他離開了敘利恩繪畫研究所,轉入巴黎第六區蒙巴爾那斯著名的格朗特歇米歐爾研究所學習。

龐薰琹在法國一共學習了 5 年,1930 年時候回國,有了對現代主義藝術及設計充分認識的他,歸國後成為當時新興美術啟蒙運動組織者之一。1931 年在上海昌明美術學校任教。第二年便與倪貽德等人創建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第一個自覺吸收借鑑西方現代派美術成果的、有宣言的有綱領的學術性社團──「決瀾社」,並參與到不同的現代藝術繪畫、設計與裝飾的實踐與推動當中。

用一篇文章,幫你瞭解中國現代設計的三大先行者

△ 龐薰琹作品

1939 年開始他做了一件極為有意義的事情,就是著手研究中國古代裝飾紋樣,併為此深入到貴州鄉土進行民間裝飾資料的蒐集,他認為來自民間與民族的藝術才是最具生命力,最能代表中國的藝術,最後合計蒐集到 600 多種豐富多樣的花邊紋樣。並且他開始著書立說,闡述自身對現代主義藝術及設計的理解,先後出版了《中國曆代裝飾畫研究》、《工藝美術設計》、《圖案問題的研究》和《龐薰琹畫輯》等書,其中除了一部分來自研究成果,更多則來自教學過程中與創作過程中的心得積累,成為當時為數不多可以讓中國一窺現代主義面貌的寶貴資料。

用一篇文章,幫你瞭解中國現代設計的三大先行者

△ 中國古代裝飾紋樣

因為成長與學習經歷,龐薰琹在創作上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做到中西融合,在吸收國外技法與觀念的同時不忘中國傳統藝術中的精粹,將兩者結合進行創作不但讓其作品呈現出當代的進步性,同時又能具備中國文化中的意識形態。代表作品分別有《地之子》、《路》、《貴州山民圖卷》、《瓶花》、《時代的女兒》等。

用一篇文章,幫你瞭解中國現代設計的三大先行者

△ 龐薰琹(中間)與學生

中國現代設計之父——雷圭元

雷圭元先生是另一位對中國現代主義設計有突出貢獻及影響的人,2018 年 11 月,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為其舉辦了作品回顧展「中國現代設計巨匠:雷圭元特展」。

雷圭元先生是上海松江人,與龐薰琹先生同歲,1906 年出生於北京西河沿,但童年仍上海度過,因為家境甚好,自小在家塾學習四書五經,因為授課老師教學之餘喜歡習畫,也影響了他,讓其自小便對美術充滿熱情。

十五歲時候雷圭元便北上考入北平美術學院,結識了許多具有新文化意識的朋友,而且當時的北京美術學校師資雄厚,擁有林風眠、聞一多、郁達夫等教師,所以讓雷圭元對文學藝術也產生濃厚興趣。

1927 年畢業後的雷圭元因為成績優異畢業後便留校任教,1929 年到法國留學學習設計,三年後回國,去了杭州藝術學校擔任圖案系主任。在這裡他寫下了他的第一本著作《工藝美術技法講話》以及《新圖案學》,成為中國現代設計理論的典籍之作。

用一篇文章,幫你瞭解中國現代設計的三大先行者

△ 雷圭元素描像

《新圖案學》在中國現代設計萌芽之初是極具代表性的一本書,開創圖案教學和圖案學理論研究方面卓越的貢獻,這本書在抗戰勝利後也被教育部定為大學設計藝術類教學用書。

這本書可以說是雷圭元在圖案學理論中「自成一派」的作品,比如其在書中有針對圖案構成形式的基本分析,結合他熟悉的案例,闡明圖案的基本概念,即「圖案是基於某種構思對形狀、色彩、圖形等加以處理,為引起觀者的美感,而進行有意識創造的表現」。

而且因為其幼兒熟習中國古籍,所以經常會引用中國古書詩詞來表達圖案方面的見解。比如借鑑《易經》的辯證思想,寫道:「柔者有柔性,剛者有剛性,清清楚楚,各有獨特之美,應審視物性,作精到之考慮,不可圖醉心時髦,競尚外表……這主要是考慮圖案設計上常遇的幾種材料之特性其用途之必要。」

用一篇文章,幫你瞭解中國現代設計的三大先行者

△ 雷圭元設計作品

而且在《新圖案學》一書裡,雷圭元始終強調「我們學習圖案是為了生產,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生活的需要,必須注意到經濟、適應、美觀」這一綜合原則,這跟包豪斯現代主義思想中,重視實際、考慮成本、讓設計服務大眾的進步思想是如出一轍的。

雷圭元除了教學還是一名重要的裝飾設計實踐家,從 1929 年西湖博覽會會徽的設計,到建國後作為組長帶領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師生參與北京首都十大建築的裝飾與室內設計,一方面繼承傳統,另一方面又融合西方古典建築與現代建築的元素,創造出簡潔明快、樸素大方的形式感,奠定了新中國設計的美學風格。同時他也是現代漆藝發展的奠基人和推動者,創作了大量漆畫,漆畫的形式感與圖案設計非常接近,具備很強的設計感與裝飾性。

用一篇文章,幫你瞭解中國現代設計的三大先行者

△ 雷圭元作品

所以多數人也將雷圭元視為「中國現代設計之父」。

中國第一間設計事務所創立人——陳之佛

其實在輩分上來說,陳之佛先生比雷圭元先生及龐薰琹先生要更高一些,因為在後兩者還在求學階段的 1917 年,陳之佛便已寫出中國第一部圖案教學的講義,並且他也是最早將圖案這個概念釐定清晰者。但因為他在工筆畫當中的成就太高,所以大家更習慣首先將他定義為一名畫家及藝術家,而非一名設計工作者。

用一篇文章,幫你瞭解中國現代設計的三大先行者

△ 陳之佛

陳之佛先生生於 1896 年,所以比雷圭元及龐薰琹要大上 10 歲,其家境出身並不優越,6 歲時候跟隨二伯父學習,1908 年 12 歲的陳之佛以最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縣立的高小,在這裡他認識了一名酷愛繪畫的同學胡長庚而愛上了繪畫,1912 年時候,陳之佛父親的友人拜訪,看了陳之佛的成績單後建議其報考浙江工業學校(浙江大學前身)學習一門實用技能,陳之佛最後竟以全省第六的名次考取,成為染織科機織專業的學生。

一直都是學霸的陳之佛畢業後因為成績優異被留學任教,當時學校有一位日本籍教員,是一名圖案專家(設計師),還擅長照相術,這些技術在當時國內都是幾近一片空白,所以引起陳之佛莫大的興趣,決定轉而學習研究圖案。

用一篇文章,幫你瞭解中國現代設計的三大先行者

△ 陳之佛作品局部

憑藉優異的學習能力及過去對繪畫的認識,學習圖案相關知識一年之後他便編寫出第一本圖案教科書,而且他慢慢開始認識到一個民族圖案(工藝美術)的優劣決定了其工藝上的瓶頸,所以他希望可以到國外修習更多相關知識。於是 1918 年在校長許炳堃先生資助下,於 1918 年東渡日本,首先學繪畫,翌年考入東京美術學校的工藝圖案科,正式更為系統的學習圖案,併成為在其學校學習工藝圖案的第一個中國人。

1923 年,在日本學習了五年的陳之佛開始回國,變創立了中國第一間設計師事務所——「尚美圖案館」,嘗試進行「設計服務」的提供,一開始以為生產廠家和出版單位做產品、書籍等設計為主。

陳之佛對中西藝術兼收幷蓄,古埃及壁畫、希臘陶瓶的裝飾、印度和波斯的裝飾畫以及中國彩陶的紋飾、商周的鼎彝、漢代的瓦當和瓦象磚、敦煌歷代的壁畫、藻井,以至明、清的雲錦、刺繡,他都進行過深入研究並且能融化到自己的圖案設計中。

用一篇文章,幫你瞭解中國現代設計的三大先行者

△ 陳之佛作品局部

《東方雜誌》就極為欣賞陳之佛的圖案與裝飾畫的設計風格,邀其作裝幀設計。陳之佛根據《東方雜誌》的特點,力求在設計中加強藝術效果,在變化多彩的形式中,保持統一風格,突出民族氣派。

有此案例後,不少刊物和出版發行單位都前來請他作裝幀設計,因為當時單純依靠承接設計並不能帶來穩定的收入,陳之佛同時承擔學校的教學工作,所以只答應為鄭振鐸主編的大型文學刊物《小說月報》和開明、天馬兩家書店作裝幀設計,比如《魯迅自選集》的裝幀都出於他手,成為其時具有代表性的圖案設計實踐家。

用一篇文章,幫你瞭解中國現代設計的三大先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