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控制不住自己跟孩子發脾氣,事後又很後悔怎麼辦?

網絡騙局揭穿


這種感覺我是深有體會。

因為我是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有一些底子差的學生,一個知識點講過很多遍之後,仍是掌握不了。

在剛開始上班的頭兩年,經常因為這樣的事情,或是學生調皮不聽話而心情鬱悶,偶爾控制不住還會發火。

後來因為考駕照,我理解了學生,也解放了自己。

在練車過程中,在教練的臉上,我看到了,面對學生的時候的自己。

教練上一秒說的注意事項,下一秒,我就是注意不到,一個是自己真的不擅長,另外一方面是腦子知道的東西,和實踐起來是由延遲的。

我們需要在反覆的實踐中,才能將一些動作化為下意識的東西。

人和人擅長的東西不一樣,才華橫溢的歌手可能不會做飯,天才數學家可能是個白痴。

或許換位思考一下,想想自己也有不擅長,能夠氣死師傅的弱項,這樣對待別人,我們會有耐心一點。


另外,對自己寬容些,對外界期待少一些。

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是很正常的事,自己不要有太大的負罪感。

或許小時候,我們的一些聲音,沒有得到大人的回應,也或許其他原因,導致了我們現在容易急躁的性格。我們不是惡意去發怒,而是控制不住。

那我們我們現在瞭解一下會有脾氣的原因。

其實不管是孩子學不會還是調皮,導致我們憤怒的根本原因,是外界的人或事沒有按照我們想的去發展,超出我們的控制範圍,導致我們的無力感。

在生活中,不如我們意的事情有很多,如果每次我們都著急上火,一個是自己身體吃不消,對人際關係也不太好。

所以,對人對事對自己都要寬容一點,我們只管做好自己,結果隨意。


瞭解了自己的情緒之後,我們再根據對方的特點,改變自己的方法,因材施教。

每朵花的花期不同,只要我們有耐心,相信就會有進步。

因為改變結果的是行動,不是情緒。

當然,道理知道後,我們的性格肯定不會立馬改掉。

但只要我們在每次中,覺知到自己的不對,一點點的改,我們肯定會變成自己喜歡的自己。


最後,人在生氣的時候,肚子裡是真的有氣的。

在想要發火的時候,先深呼一口氣,會很好很多。

另外每天堅持一件小事,會讓自己的心慢慢靜下來。

比如,每天抄一首小詩,每天讀幾頁書,都是很不錯的的選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可以通過多接近一些有耐心的人,來慢慢改變一下性格。


我是東坡谷,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謝謝!


東坡谷


我小時候的原生家庭裡,大家解決問題的方式基本靠吵的,以至於很多時候我的性格脾氣也很急。而現在很多朋友會問我:“果媽,像你這樣從容淡定的媽媽是怎麼養成的?你好耐心好溫柔啊。”


做媽媽最重要的一個修行就是:如何不做一個像自己媽媽的媽媽,如何做一個自己也想要的媽媽。還有,有時候媽媽忍不住發脾氣,也是因為太疲倦了。要找到自己的精力節奏和休息方式,疲憊的時候,喝杯茶,看會書,聽會音樂,哪怕是眯個十分鐘,給自己補充點能量,讓精力恢復過來。

1.覺察自己

親愛的們,覺察到自己的性格,覺察到自己的脾氣是最好的事情,覺察就是改進的第一步。

2.爆發前努力跳出來

第二步就是,遇到脾氣要發作時,自己要立刻跳離發脾氣的這個自己,跳出現場觀察自己,先做到隨時的觀察,尤其在“爆發前夕”。


3.停止爆發,給自己一個鎮定的方法

比如你也可以有一個固定的出氣裝死兔,一旦覺得自己要發火,要著急,就緊緊的攥住它,疏導自己的脾氣。

4.慢一點反應

對孩子發生的任何事情,不立刻做反應,給自己一個思考時間,怎麼反應會效果最好。試著將“做反應”本身,也展現給孩子學習。要知道孩子不僅會被我們管理,我們管理他們的方式,也是他們最快學到的。

5.每一次自我控制,都要給自己獎勵

可以坦誠直接的和老公溝通,說自己如何自我控制了,求獎勵,讓老公也加入幫助自己的行列。就是這樣,一步步堅持,讓家人不斷給自己正反饋。還可以畫一個情緒圖譜,如果發火了,就在當天標上紅點,發幾次火,標幾次紅點,紅點少的就獎勵自己,沒有紅點就和老公約會慶祝。

就這樣,慢慢地磨自己,會越來越有成就感。

媽媽是為愛才改變的。愛的力量,水滴石穿,媽媽溫柔下來就是對孩子愛的最好證明。

我是育兒達人果媽,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交流共同成長。

果媽閱讀


我之前也是控制不住對孩子發脾氣,每次看著孩子那委屈的眼神,我都會在心裡默默的跟自己說,下次一定要控制住脾氣,不能再輕易的去吼他。小孩子心裡其實很敏感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對他們來說都很重要。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去說教,而不是採用傳統的教育方法:棍棒下面出孝子。新生代的孩子因為社會原因,都比較敏感。


教育孩子看似小事,其實是一件很大的事,我之前都不懂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後來偶爾看到朋友圈發的一堂課程,我點進去試聽了下,感覺很受益,這是一名10歲孩子以他親身經歷講述的課程,從中我學會了很多與孩子溝通的方法,後來我也不再對孩子發脾氣,而是採用課程裡的方法,很受益。


誰能168


總是控制不住自己跟孩子發脾氣,事後又後悔?

這是自己的情緒不穩定導致的,事後又後悔這說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想改正,這是很不錯的方向!

我們來分析一下,情緒不穩定的原因吧!



1、認知觀念不同

同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這就是思維和認知觀念的差異,然而每個人的性格脾氣都是不一樣的,這些差異會引發比較暴躁的情緒發生,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愛生氣!”

比如:看到孩子寫作業慢慢吞吞,心不在焉而非常著急,這就非常容易引發暴躁的情緒,導致“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種情況的發生。我想這應該是比較常見的事情吧!

如果同樣的問題,我們靜下心來慢慢尋找孩子進步的一面,並且提出表揚,效果會截然不同。

比如:“孩子,我看到你今天寫的作業比昨天工整了很多,這是你的進步,看到你的努力媽媽非常高興!只是如果能夠寫的快一點的話,一定會更優秀!媽媽相信你,完全可以做的更好!……”

認知觀念的不同,是導致愛發脾氣的重要原因。我們應該多發現事情中美好的一面,並且學會用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同時多學習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和眼界。



2、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感覺自己快要發火的時候,先要冷靜思考,深呼吸三分鐘,或者多想一下可以另自己高興的事,然後再來處理。對待事情要分清主次,哪類的事是重要的,哪類的是次要的,比如:孩子不小心摔了個碗,是出於不小心造成的,那就屬於小事不應該發洩情緒,而是應該父母關懷一下,“受傷了嗎?注意安全,以後要注意喔!……”

這樣孩子也會感到很暖心,感覺到自己在媽媽心裡的重要位置。

然而如果是比較大一點的原則性錯誤呢,比如:不尊敬長輩,偷東西,撒謊……等等比較嚴重的原則性錯誤,就應該適當的給予懲罰,但這個懲罰不是發洩情緒。

懲罰一定要在沒有第三者的情況下進行,為孩子維護好尊嚴,同時還要把握好尺度,既能讓孩子產生敬畏之心,還不能傷害到孩子。

事後一定要跟孩子深度溝通,用愛的方式跟孩子坦誠溝通,並講明這種錯誤的重要性!



懲罰錯誤而不是發洩情緒。學會用逆向思維考慮問題,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評判問題,就會發現很多問題其實都是有好的一面。

我是兩個孩子的寶爸一枚,一邊賺錢養家,一邊陪娃長大,記錄著育兒路上的點點滴滴,即便腳下的路泥濘不堪,也堅信會有美好的明天,只要堅持,未來的路不再遙遠!

親子教育文化


碰到事情了,有時候自己確實也控制不住脾氣,尤其是陪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前不久,大兒子凱凱在美國的一堂自控力的課,給了我深刻地啟發。


在課堂上,老師用思維導圖中的圓圈圖讓小朋友直觀地明白,什麼是他們能控制的東西,什麼是他們不能控制。圓圈由內圈和外圈構成,內圈是我們自己內心的東西(自我可以控制的東西),比如說我們的想法,我們的行為,我們的思考,我們的情緒;而外圈的是我們不能控制的東西,比如,他人的想法,他人的行為,他人的情緒。


在我們心目中,孩子是我們生命的部分,是與我們血脈相連的,但是他仍然是獨立的個體,外在於我們生命本身的,是不受我們控制的。所以,我們首先要有這樣的意識:孩子是我們生命之外的獨立個體,我們首先得先放下對孩子原先的預期期望,明白孩子的表現,他的智力發展水平,他的學習能力、學習效果等等,其實都不在我們的控制範圍之內。然而,放下預期並不等於放任自流,而是要媽媽們轉回來考慮什麼是自己能做的,自己能控制的,還是那句話——拼娃不如拼自己。


美式學習零距離


有一個媽媽和我聊天,她不止對孩子發脾氣,而且沒有讓孩子吃晚飯,什麼也沒讓吃。

情緒就像火山!它在生活中的負面效應遠遠大於正面意義,很多時候,我們都很難控制自己憤怒的情緒,永遠都如影相隨的追隨著自己,像狗皮膏藥一樣,怎麼也甩不掉。

看到孩子做的“不好、不對”的時候,說不到三句話,就要吼叫,不知不覺已成為習慣。事後又非常後悔,這樣下去不行,很想改變,下一次卻還是這樣,如此惡性循環,親子關係也非常惡劣,孩子對媽媽,一邊是恐懼、緊張,一邊是憤怒。


孩子的憤怒情緒並不會憑空消失,只是被你暫時壓制了下去。如果媽媽有覺知,去改變,孩子就願意打開自己向你抱怨(實為流淌和療愈),希望被你照見,這時媽媽再去積極傾聽孩子,他內心的憤怒就會嘩嘩地流淌出來,黑色能量轉化為白色能量;如果媽媽沒有覺知沒有改變,孩子的憤怒將深藏於潛意識,未來某天爆發將是核爆級的。



控制情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先要給孩子道歉。主動道歉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幸運!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就有很大的影響,人無完人,有錯能改善莫大焉!有錯能改,給予孩子學會承擔錯誤的信心!孩子的包容也是父母改掉壞脾氣的加油站!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每次看到孩子的不足,總著急的情緒不穩定,情緒很糟糕。父母應該有覺察,是不是自己又著急了,又沒有耐心了。沒有笨孩子,只有不會引導,不夠智慧的父母!


王雲育兒育己


控制不信跟孩子發脾氣,事後又很後悔,這大概是困擾每個媽媽的難題。

特別是孩子放假在家之後,感覺我一天要多說多少話,每天連說帶吵,不是一般的累,雖然一再提醒自己不要輕易發脾氣,但當一次不聽兩次不聽,再不發脾氣真的就是聖人了。

所以,我覺得對自己跟孩子發脾氣要理性看待,有時候也沒必要過分自責:

首先,人不是神,都會有情緒,做為媽媽更是如此。特別是一個人照顧孩子時,面對孩子的不配合或者胡鬧,發脾氣也是人之常情,並且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也是理解的。

其次,我們要注意的是不把自己的不良情緒,不滿發洩到孩子身上。就是孩子本身沒有錯,正常情況下我們也不會發脾氣,但這會正好有別的事情影響,使自己心情不好,不分黑白吼孩子一頓,這是需要改正的,其實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對別人,遷怒於人都是要不得的。

最後,就是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壞脾氣,輕易不要發火。對我們女人來說,生氣發火是最影響健康的。每當想生氣發脾氣的時候,深呼吸,平靜一下,恢復理性,效果還是有的。

人生是一聲修行,養孩子是修行中的修行,放平心態,就是母慈子孝的溫馨。


雙寶媽育兒


這個問題十分常見,當父母看到孩子的行為不符合或者與父母所秉持的價值觀,行為模式等特點不相符時,父母會對孩子的行為等進行糾正。但因孩子年齡小社會經驗不足,對事情的理解往往本能出現利己而非利他,不知道行為方式或有悖社會價值觀等多做情形。父母的干預措施等不到孩子積極的回應時,父母就會產生挫敗感,而挫敗的反應方式一般有三種:一,積極應對,減少挫敗;二,產生憤怒,予以反抗;三,放棄抵抗,放棄努力。

在對孩子教訓中,人們往往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合理化解釋。認為教訓或打孩子是孩子行為是誘因。父母行為被情緒左右,這樣父母往往會越打越來氣。這也很容易給孩子造成身體傷害。

等事情平息,父母情緒安靜下來,父母會對自己的行為開始有理性思維,對孩子的行為也開始有理性的寬容。愛子之心,人皆有之。看到孩子身上的傷害父母也會深深自責。

避免這類行為的發生是完全可以的,那就是通過事先對問題預設訓練,控制自己不良情緒,利用腦神經反應模式訓練,形成相對穩定的反應模式之後,再遇見類似的事情,自己也能很好的管控情緒,避免給孩子傷害,生活也會更加幸福。


心理專家李一


這個問題很典型,其實應該是很多媽媽的心態。

可以從幾方面解決:

1. 告訴自己沒什麼大不了的。

曾經見到一位媽媽,因為孩子在地上爬大發雷霆, 覺得把襪子,褲子都給弄髒了。我心裡想,這真沒什麼大不了,髒了洗一下就是了。相比孩子開心,衣服真不值得一提。

孩子不小心把碗摔破了,父母可能大發雷霆。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對比孩子的安全和對未知的探索,答案不言而喻。

多理解孩子,多想想孩子的未來,其他的事情都沒什麼大不了的。

2. 想想十年後現在的你。

記得有本書裡面提到這個方法,我覺得比較受用。想想十年後,你還會為這件事不開心嗎?你還會覺得這件事重要嗎?

培養孩子很難,父母會遇到很多困難,但痛並快樂著,想想十年後,這些痛苦都不是什麼大事,不值得一提。

關注蒙氏育娃,給您專業的育兒方法,謝謝!


蒙氏育娃


父母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動不動就發脾氣甚至摔東西,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孩子年齡小,不知道父母為什麼不高興,他會認為是自己惹父母不高興了,之類的自卑心理。

當你想發火的時候,嘗試這個覺察、對話、做決定。首先意識到自己生氣了,然後問自己如果發火會怎麼樣,最後做出決定,要不要發火,有沒有比發火更好的處理方法。這個步驟下來,你就不會受制於情緒,可以對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是讓孩子對你的情緒負責。

要在即將生氣的時候學會深呼吸,掌握一些自我放鬆的方法,這會對你的壞脾氣有幫助。深呼吸可以把家長從負面情緒中解救出來,多做幾次,自己慢慢就可以冷靜下來。其次,家長也可以暫離孩子20分鐘左右,這期間,家長可以出去給朋友打個電話,也可以找個地方刷刷朋友圈、微博等,等自己冷靜下來後,就能夠好好處理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