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書法家最怕寫楷書?

千千千里馬


引言

書法可以說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深遠的傳統文化之一,從古至今也出現過無數個書法家,不過時至今日,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寫楷書的書法家越來越少了,以至於有人說書法家最怕寫楷書,因為他們寫不好。小塵給各位書友分析一下現在書法家寫楷書越來越少的原因。

一、

楷書不容易形成自己的風格,因為楷書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幾十年的積累沉澱,方成名家。楷書從柳公權和顏真卿之後,很難再有突破,或者脫離不了這兩個人的影響範圍,想單純的以楷書聞名,實屬不易,所以當今書法家不願意寫楷書。所以很多書法家雖然都是從楷書入門書法但是,在有了一定基礎後,就不願意再繼續寫下去,而是另闢蹊徑尋求行書或者草書的路線,認為只有脫離楷書才可以有自己的風格,其實這也是對書法的一種誤解。

二、

寫楷書容易暴露自己的缺點,對於楷書,大家都不陌生,就算不是專業的書畫人,也能看出幾分門道,當書法家寫楷書的時候,哪一個字或者哪一個筆畫有了敗筆,欣賞者都會看出來,這對書法家是一種打擊,多年的練習,因為一個字或者一個筆畫而丟失顏面,自然不會去寫楷書。

但是在小塵看來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的作品也不是說一點敗筆也沒有,像《蘭亭序》《祭侄文稿》等在書法界如皓月般灼灼生輝的傳世碑帖期間也有很多塗改之處。在古代書法家只將書法作為一種愛好來培養,在書信往來和謄抄詩句中有著實在的作用。書法家並不是一種職業。所以無論寫的好與壞,都是內心情感的表達。

在古代,楷書出現的比較晚,但是在當代,楷書是書法的入門字體,很多書法家急於求成,楷書沒有練習好就去創作,這使很多書法家成名後也不願意用楷書作為自己的強項,因為寫的再好也突破不了前人的高峰,因此練習楷書後不想再以楷書闖天下了。也正是這些原因,促使書法家對楷書敬而遠之。

文|風塵君

【以上僅個人觀點,若有其他意見和觀點,歡迎在下方評論,謝謝對風塵君的點贊和關注!】


鄲攬風塵


怕寫楷書,倒是不至於。既然成了書法家,相信絕大多數都是系統臨學過楷書的。書法有行、草、隸、篆、楷五大書體,每一體例又細分為諸多的小門類,如篆書分大小篆,楷書有魏碑、唐楷,草書有章草、今草、狂草等等。術業有專攻,楷書只是其中之一,常寫楷書作品的書法家不算少,只是寫其他書體的人更多,如此而已。



從當前各類書展、大賽作品上看,入圍入展的楷書作品的確相對比較少。透過這個現象,或可反映這樣一個事實:楷書雖然是重要的書法體例,但在今日書法藝術領域並不是熱門,長期致力於楷書研究的書法家並不多。



究其原因,抱庸作一淺述。

一、楷書或被看作是書法入門的基礎,門檻較低,書法家們對其藝術探究的興趣不濃。插個話,有的三歲小孩子拿起毛筆都可以寫出像模像樣的楷書,田英章楷書培訓班流水線一樣,每年可培訓出成千上萬個能寫楷書規範字的學生,楷書太多太濫了,藝術的門檻太低了,所以很多書法家不願去搗騰楷書。不是書法家們都不寫,有的也經常會去臨楷帖,只是他不願意拿出來示人,不少人覺得楷書的藝術品味實在是太過低端。



二、楷書是五大書體中技法理論最寬域最系統最完備的書體,想創新突破難度最大。想與唐楷比楷法,基本上是痴心妄想,楷書的法度技巧在唐朝已經被挖空翻爛,想弄出些新花樣來,難如登天。書法家們對這一點都心知肚明,自然不會緣木求魚。很多書法家其實都會學唐楷之法,但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學楷不為工楷,而是吸收其養分,將來在其他書體上謀出路。


三、不少書法家抱有“趨金”和從眾心理。目前在各類書展中,最搶眼的不是行書就是草書,古玩字畫市場、藝術藏行最歡迎的也是一樣,正楷沒人看,也沒人收。書法家們也是要吃飯的,為迎合市場需求,也為自已的名聲利益,當時更樂意去寫行書草書而不是楷書。



抱庸淺談。


抱庸詩書


您好!不知道您指的書法名家是古代的還是現在的,還是古今一起。

古代的書法家,五體皆善的人很多,即便是以草書名世的張旭,他的楷書也非常出色。現在的書法家能寫五體的人不多,五體皆善的人沒有。


書體現在最常用於書法作品中的有楷、行、隸、草、篆五體。古代的書法是實用,楷書又是正式的通行文書字體,所以人人要會寫。現代書法是以欣賞而進行的創作。同時,還有價值的問題。名家的書法作品是能賣錢的。除了少數以楷書見長的書法家,他們的楷書價格高於其它書體的價格,大多數的名家作品楷書的價格並不高。從經濟效率上來講,楷書投入的創作時間比其他書體長很多,而收到的利益卻反不及其它書體,這是一點。

從觀賞性來講,“楷不藏拙”。楷書是大眾最熟悉的字體。會不會寫的人都能看出楷書中出現的敗筆。王羲之說:“一筆寫錯,如美人損一目”。行書草書寫壞了,重新寫也花不了多少時間。若是楷書,寫一首七絕二十八字,快一點的半小時,慢一點的四五十分鐘,加上題款一小時。重新寫也不一定保證不出錯。如果不是擅長楷書的人,誰還能幹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


子衿書法


應該說,怕寫楷書的書法家算不上真正的書法家,真正的書法家至少會寫三種以上字體,並且每種都不差,其中一種還特別好。一些歪書法家,為了出名快或為了經濟效益,把心思和時間都用在了鑽營上,沉不下心來。楷書寫得不好,小學生都看得出來;而要寫得好,非三五個月之功,需要花大量時間的。因此一些書法家不願寫楷書。下面這個楷書,是我花了四十餘年的水平。



刁治凱書法


宋,元,明,清至今,楷書名家寥若辰星。

唐以來,科舉時代的書法家,可以說無人不通楷書。但千餘年來,把楷書作為主要發現方向的書法家並不多。也就是說,歷史上絕對多數有成就的書法大家,不是楷書大家,不僅僅是當代如此。

這個現象,說明了幾個朝代的書法精英群體的方向選擇,不應當被忽略。

當代的書法,可以說,已經和實用沒有任何關係了。因此喜歡書法的人,都能以自己的喜好,想寫什麼書體就寫什麼書體,不再把學習楷書當作唯一的門徑,千軍萬馬去擠獨木橋。

當前的青年一代專業書法家,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寫一手漂亮的楷書,有些甚至可以說不謝古人。但大多以小楷見長,很少有一般意義上的寸楷書寫,所以在專業展覽上,見之甚少。

其原因是:

1.小楷寫成小品,冊頁,手卷,宜手中把玩,近看細賞;而大楷在展廳的展示效果並不理想。遠觀模模糊糊看不清,近賞僅能看到局部,整體感不好。

2.楷書是靜態字體,要在安靜的環境下書寫,不冝當眾表現。比如筆會場合,即使是擅長楷書的書法家,也很少寫楷書。

題主的問題,書法名家怕寫楷書,也有幾種情況:

一是一般的筆會,或者應酬請索,會寫楷書的書家也不寫;

二是有的名家,楷書並不是他的主攻書體,會寫楷書,但不是強項,揚長避短不寫楷書;

三是有的名家,是直接學篆隸或行草入門,不會寫唐楷;

四是有的書家是魏碑名家,或學《石門銘》,《瘞鶴銘》等六朝石刻為主,不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他們的楷書,許多人都不認為是楷書;

五是一些所謂的書法名家,大概是有名無實,根本就不會寫。

題主所說書法名家怕寫楷書,不知指的那一類名家。

古人說:筆墨當隨時代。在書法上,每個時代都有側重。這是個體無法左右的趨勢。

時代不同了,書法的表現方式,表現場合,表現形式不同了。讓所有的書法名家都寫方寸楷書,已經不可能了,也不適宜了。

關注“快樂書法營”,快快樂樂玩書法


快樂書法營


不會寫楷書的,試問:這類人是名正言順的書法家嗎?否!

中國楷書漢字,歷來貫通千年的大眾性,共同性的一種書法載體,一直沿用至今,作為共性的群眾書體,少不了也動不了。人民依賴她,國家各文書檔案,和交往載體的一種固定模式文字書法,誰也離不開誰。作為一名代表國家代表人民的書學者,楷書當之無愧少不了。不會寫楷書的人,何談書法家之有。


鬱香墨


快樂書法營講的有道理,我贊成。

為什麼非要逼著人家寫楷書?

說什麼楷書是練習書法的基礎,那請問,楷書的的基礎是什麼?

有的人不喜歡楷書,臨歸臨,可是人家就是不寫,還非常逼著人家岀來走兩步。就怎麼不去看看,那些楷書寫的挺好的,臨到落款時就著急呢。

唉!

不想說了。





楊炳升66


楷書最不藏拙,一點馬虎不得。死守規據又索然無味,太油滑了又失去楷味。楷書寫出韻味,實在太難!現代楷書田英章,廬中南老師各有千秋歐體書出味道了!拙見。


永明2578


關於書法,有太多的誤解與似是而非的觀點,比如楷書很簡單,比如學書法必須從楷書學起,比如書法好不好先看楷書寫得如何,等等。



先從游泳說起吧。在國內,初學游泳者,教練基本都是從蛙泳教起的。為什麼呢?一是入門動作相對簡單,二是呼吸掌握容易。

但是會游泳的人都知道,蛙泳實際上技巧性非常強,是個非常難的泳姿。


所以國外的教練聽說我們從蛙泳開始學游泳,他們很吃驚,因為國外基本上是從自由泳開始學的,但自由泳難入門,尤其是呼吸配合難,其入門時間比蛙泳長很多。

書法與此類似。

先說第一個問題:入門書體。

學習書法,從篆書、隸書、楷書入門都有道理,篆書、隸書入門相對容易,從楷書入門較難,花費時間長。

但楷書,相對篆書、隸書而言,筆法更加豐富,方筆圓筆兼施,中鋒側鋒並用,從楷書入門,練一體而將各種筆法一舉學會,事半功倍。

同時,相對行書、草書,楷書的規律性強,尤其是唐代楷書,唐代的諸位大家將其各方面的特點都總結得非常清楚,規律性越強,初學者學起來就越容易。

第二個問題:楷書難不難

前面說了,蛙泳入門容易,但學好很難。楷書與此相似。

楷書難,難在何處?難在難突破,難創新。

唐代是楷書發展是鼎盛時期,但同時,唐楷也禁錮了楷書的進一步發展。

唐代諸家將楷書的各種可能都研究透了,法度嚴謹到每個細節,可以說,將楷書各個發展方向都已堵死,後人已無路可走。

縱觀書法史,唐以後雖也產生了趙佶、趙孟頫等人獨具特色的楷書,但基本上還在晉唐書法範圍內,沒有大的突破。



後人學習楷書,基本規律是:以唐楷入門,而後向上向魏晉求韻味,向北碑求趣味。

第三個問題:入門書體與主攻書體

還是回到游泳的問題。

國內從蛙泳入門,那是不是每位游泳運動員,不管他參加什麼項目,首先要考查他的蛙泳成績?


同樣,國外從自由泳入門的,首先要考查自由泳成績?

這樣一說,大家應該很清楚了。

實際上,不管學什麼,一旦入了門,再學其他知識相對容易,此時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點選擇主攻項目了。

事實上,由於楷書發展之路已不大,唐以後的大家,在以楷書入門掌握基本筆法後,大多將主攻方向轉向更為自由的行草書,這從歷代書法家及經典法帖中,行草大家、行草作品佔絕大多數,可見一斑。

弄清了上面這些問題,你就不會糾結於類似的關於楷書與其他書體的關係了。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一,真正名家不會寫不好楷書,只是許多書法家沒必要回應你。你是誰?你讓人家寫就寫。二,楷書定義,秦篆,漢隸,魏碑,唐楷都可認定為那個時代的楷書,所以李斯,蔡邕,王羲之等書法家連"唐楷"都沒聽說過,誰會否認他們是書法家。三。真正名家對楷書必然下過功夫的,可能術業專攻,唐楷寫的一般,雖然一般,因筆法筆力高,仍會優於一般人,只是不突出而己。四,目前有一類江湖書法家,確認沒有任何楷書底子,全憑騙唬,所謂一筆虎,奔跑馬,童子拜佛,彎了又彎的龍,這類垃圾,不討論。五,醜書辨識。有一類醜書,沒有臨過帖,或不得法,全以奇,怪為美,是應該抨擊的。同時,有一類楷書底子好,為了突破,不符合普遍審美,這也要一分為二的看。改的好,就是金農,鄭板橋,張擇端。改不好,就是射書,是垃圾之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