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歷史上的蕭何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小易烊千璽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一句成語,這個成語出自於《史記·淮陰侯列傳》,是民間對西漢建國功臣韓信一生的經典概括。

“成也蕭何”是指韓信成為大將軍是蕭何推薦的,月下把韓信追回來的正是蕭何;“敗也蕭何”是指韓信被殺,是呂后跟蕭何商議的計謀,將韓信騙入宮中殺害。

現指不論是成功還是敗亡都是由於同一個人。


蕭何(公元前257年—前193年),沛豐(今江蘇豐縣)人,年輕時任沛縣(今江蘇沛縣)主吏掾,也就是縣縣委書記秘書兼組織部部長,比劉邦小一歲,是劉邦的同鄉和鐵哥們。當年劉邦能赴呂公宴會迎娶呂雉,實際上劉邦本不具有赴宴資格,多虧蕭何把劉邦放進去的。

劉邦起義後,成為劉邦的謀士,為大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被稱為“蕭丞相”。


在楚與漢之間進行著大大小小的戰爭時,蕭何就留守在關中之中,都是作為後勤部長,從關中這個堅固的後方不斷地想向前面打仗的軍隊士兵運送一切可以支持作戰的補給,也就是士兵、糧食等等。這對劉邦最後戰勝項羽,取得最終的勝利起了巨大的作用。

蕭何在漢高帝十一年的時候又幫助輔佐了高祖滅掉了韓信和英布等因為異姓所分封的諸侯王。而且在高祖死了之後,蕭何又繼續輔佐下一任皇帝漢惠帝。在惠帝二年的時候,蕭何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最後被追加為諡號“文終侯”。


幽雁南飛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指蕭何把韓信摧薦給劉邦,後來也是蕭何獻計於劉邦殺了蕭何。蕭何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歷史人物呢?

蕭何是一個佐君輔國之大才,其天賦和氣質乃天生具備的,他協助劉邦奪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又施展謀才大略為劉邦治國輔國作出巨大貢獻!

蕭何遇事處事沉著冷靜,從不居功傲慢,從不與其他將帥大臣爭權奪利。一生只為漢室封建王朝盡忠盡職,以國事為重!能屈能伸,雖然他把韓信推薦給劉邦,但他官位願低於韓信。最後也正是為維權劉邦漢室天下,不得不為劉邦謀劃策殺害韓信!

蕭何是中國封建王朝“賢相”第一人,幾千年封建王朝,很多將帥賢臣都死於帝王促狹的刀下。而蕭何為官恭謹勤勉,政績卓著;居家清貧素樸,少有是非,人生仕途端莊清淨,臻於完美。蕭何性格內斂、自持、嚴謹、周密。也從不拉幇結派。使他能夠平安度過風雲變幻的政治生涯,做到了“位冠群臣,聲施於後”,最終壽終正寢!




道中玄


蕭何的上級領導劉邦說: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劉邦打敗項羽後,論功行賞,最後定蕭何功勞第一。

蕭何謀略不如張良,又不能帶兵打仗,為何功勞第一呢?

不但很多人不服,就是劉邦手下的將軍們也不服:我們都是身經百戰,攻城略地,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蕭何沒有一點汗馬功勞,只憑一張嘴一支筆,不戰鬥,就騎在我們頭上,為什麼泥?

劉邦咳了兩聲:我讀書少,是個大老粗。我給大家來個比喻:獵狗。聽說過吧?

眾位將軍們一頭霧水,連連點頭說:知道。

劉邦說:打獵啊,追殺兔子的是狗,指揮發命令的是人。諸位將軍啊,你們是功狗啊!蕭相國,是功人啊!

眾將軍們聽到,大眼瞪小眼,自己是功狗,不但沒討到好處,還被劉邦罵了一頓。

鄂千秋說:皇上您跟西楚霸王互毆五年,經常被打得屁滾尿流,抱頭鼠竄,有時一個人沒了命似的逃回來。蕭何固守關中,您缺糧,他就被你補糧;您缺人,他就給你補人。陛下您屢次丟了山東,蕭何卻全守關中。蕭何是萬世之功啊!

蕭何是個極其精明的人,在劉邦和呂后大殺功臣時,保住性命。

蕭何與呂后設計,殺了韓信。

蕭何自汙,大量強買關中的田地,表示自己不會謀反。

劉邦知道了大笑:蕭何是個錢眼裡的人,留命一條。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蕭何是一個很有能耐,很有作為的人!她早就覺得劉邦非一般人!在秦末天下大亂的時候也是他鼓動劉邦起來反秦!主張立劉邦為王!當時的人們民不聊生,推翻暴秦無疑是拯救天下蒼生的辦法!

在劉邦打天下的時候他一直在為劉邦準備糧草儲備!他是一個濟世安民的人才!

劉邦被封到巴蜀去了之後有次蕭何無意間看到了韓信為求官職寫的用兵的文章!他一打聽才知道是韓信寫的!後來他就派人去叫韓信來!結果那個人回來告訴他韓信已經逃跑了!當時很多軍士看到劉邦願意就在巴蜀就覺得跟著他沒什麼希望了!有的人就逃跑了!其中也包括韓信!巴蜀在秦朝時期是流放犯人的地方,雖然沃野千里,但是人煙稀少!因此很多人不願在這裡久待!

在得知韓信走了以後,蕭何騎馬連夜去追韓信!終於把韓信給追回來了!

後來蕭何把韓信推薦給了劉邦,要劉邦封韓信做大將軍!劉邦本來不願意,但架不住蕭何堅持!就封了韓信做大將軍!

事實證明蕭何果然沒有看錯人!韓信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最終為劉邦建立大漢立下了不世之功!

在大家都封王封侯以後,劉邦開始逐漸的消滅異姓王!最終韓信也被劉邦給殺了!死之前說了那句名言: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在大漢建立以後,蕭何擔任相國!他一直對劉邦忠心耿耿!擒獲韓信就是他幫助呂后謀劃的!雖然韓信是他舉薦的!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決不含糊!他也懂得為官之道!避免了兔死狗烹!成為了歷史上少數能功成身退的名人!





南宮雁門說史


我們從一些具體事例,看蕭何是一個怎樣的人。

最初,蕭何與曹參,樊噲,劉邦都在沛縣任小官吏。陳勝起義後,沛縣民眾殺死沛縣令起事,推舉頭領,蕭何,曹參不願為頭,推舉劉邦為頭領。劉邦爽然答應。由此事看,蕭何是一個輔佐型的人才,而不是領袖型人才。

劉邦打進函谷關,佔領秦宮室。眾人都忙著去看宮殿,金銀,美人,蕭何卻忙著收集秦朝的典章文件。這件事雖小,卻充分顯示了蕭何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具有非凡的政治素質。

韓信是一個天才的軍事家。蕭何最先認識到這一點,極力向劉邦推薦。但劉邦沒有采納。韓信因此走人。蕭何得訊,連夜將韓信追回來,對劉邦說:"大王不想打天下,用不用韓信無所謂。如果想打天下,非用韓信不可。"由於他的堅持,劉邦終於找韓信談了話。談話之後,始知韓信之才,遂拜韓信為大將軍,並且終於因此而爭得了天下。後來,韓信涉嫌謀反,蕭何為了國家大計,又協助呂后誅殺了韓信。在這件事上,蕭何做得有欠光明正大,但在當時形勢下,他別無選擇。

楚漢相爭,劉邦屢戰失利。蕭何一直坐鎮關中,源源不斷地供給劉邦糧草和兵源,直到劉邦取得完全勝利。這是相當不容易的。可以說,沒有蕭何這位優秀的後勤部長,劉邦是不可能取得最後勝利的。

漢朝建立以後,蕭何為丞相,在秦法的基礎上,制定新的法律,以適應新的形勢。漢初所實行的發展生產,與民休息等政策,都是和蕭何的工作有關的。他在這方面的工作是相當出色的,以至於他去世以後,曹參接任丞相,一切都還按照他制定的制度辦事。

劉邦是一位很難伺候的主子,時常罵人,待諸侯將相如待奴僕。蕭何卻和他合作得很好,善始善終,福廕子孫後代。則蕭何為人之謙恭謹慎,克己奉公,任勞任怨,競競業業,也可以大略知道了。

總之,蕭何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劉邦推之為"漢初三傑之首",是公允的。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歷史上的蕭何是一個典型的利己主義者和投機行為的始終貫穿於一生的人,從他的身上沒有感情上的人情世故,只是一味的效忠漢家以達到自保的最高目的。

首先在蕭何身上你看不出他的人情世故,他的最高利益就是自保自己的蕭氏家族,他的聰明絕頂完全用在了這方面,察言觀色於劉邦、唯命是從於呂后,作為一個漢家的丞相這也難為他了,從在沛縣跟著劉邦一起拉起隊伍,革命有始有終,蕭何始終堅定的跟著沛公,沛公掌有天下坐穩君王,蕭何跟進封侯拜相,以至於蕭何後代失侯者四世,而漢天子輒復求何後,以續蕭何家族的榮耀。應該說蕭何的功業他做到了,甚至他做的近乎完美。

其次,蕭何做事上完全是以一個自我考量自己的人生態度來面對兇險詭詐的宮廷險境,蕭何留守巴蜀,填撫諭告、使給軍食,功勞甚多,漢王多次派遣使者慰勞蕭何,精明的蕭何猜度上意,在驚懼之中把自己的子孫昆弟悉數派往前線戰場,漢王大悅,這裡可以看出蕭何極其精明而做事謹慎。在呂后誘騙韓信斬殺於鍾室的過程中蕭何義無返顧的給呂后出謀劃策,唯恐自己落下嫌疑,他做到了在原則立場面前與人情世故的決絕,他也從來沒有把人情放在心裡,完全是利己者為唯一,這就是蕭何一生的作為,其歷史人物為相者做到了世間的極致,當然他也是歷史上有名的賢相,不然他又怎麼能在君王面前自汙自賤,唯恐自己被殺,在人情世故上差之遠矣,投機與利己中他做到了雙贏,他太精明瞭!


楊柳青青春之聲


我是木亢明,我來為你解答。

大將軍韓信在臨死前說了這樣一句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那麼蕭何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人呢?

在劉邦攻佔天下的過程中,有三個人起了至關重要的,這三個人也被稱為“漢初三傑”。他們分別是蕭何,張良和韓信,按照現在來說的分工就是後勤保障部部長,參謀部參謀長,集團軍總司令。

蕭何作為後勤保障部部長可謂是重中之重,在古代打仗一是靠謀略,二就是靠糧草。“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這個職位不僅僅是要有才能,同時還是要信任的人擔任的。蕭何便是三人中劉邦最信任的人。

作為劉邦的老鄉,沛豐人從劉邦一開始起義便跟隨著劉邦,同時在早年間兩個人還是同僚關係。當時的劉邦是沛縣的泗水亭長,而蕭何是沛縣的主吏掾,樊噲在沛縣做屠夫,夏侯嬰在沛縣做車伕,曹參在沛縣做獄掾,至於後來的名將周勃在當時是一個吹鼓手。

基本上劉邦的政治班底都在一起,所以作為當時這群人中地位最高的蕭何一直在幫助和偏袒他們,這也可能是他能做丞相的原因之一。正所謂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碳,在貧賤時期結交的友情往往是最牢固的。

當然了僅僅依靠關係是並不能讓他成為“漢初三傑”之一的,有不少史學家都認為當初楚漢對峙其中漢能勝利的最重要因素便是蕭何管理的後方井井有條。在當時項羽議和撤退最大的因素便是後方不穩,糧草不夠充足,但這些問題在漢這邊一點也沒有出現過。

要知道一點,在楚漢對抗的時候,漢方面在軍事上是處於劣勢的,基本是靠人多和防守的地理優勢取勝。這對糧草的消耗極為巨大,雖然蕭何沒有張良和韓信般耀眼,但是他卻成為了漢初三傑之首,被劉邦認為是開國首功。


木亢明


成也蕭何敗蕭何,說的是韓信和蕭何。韓信和蕭何兩個人也是有很多的故事和他們相關的比如說成也蕭何敗蕭何,還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等等。可見蕭何和韓信真的是分不開的。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沒有蕭何的話,韓信也是很難有如此成就的,但是韓信沒有成為劉邦的大將軍,也就不會有回來的被殺了。

成也蕭何敗蕭何,這個成語其實對於蕭何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或者說負面的評價很多的。當時韓信只是項羽的一個看門的,因為不甘心,就跑去了劉邦哪裡,一開始也是沒有得到劉邦的賞識,但是正是蕭何看見了韓信的才能,把韓信力薦給劉邦,才有了後來的大將軍,齊王韓信。但是到最後兔死狗烹,韓信被殺的原因正是因為蕭何,當時呂雉想殺韓信,就是蕭何給呂雉獻計把韓信帶進宮的,韓信被殺。所以說蕭何到底是小人,還是君子呢?

亂世很難評價一個人的德行,比如說曹操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呢?君子還是小人呢?喜歡曹操的人很多,不喜歡的也很多。對於蕭何也是一樣,蕭何的能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漢初三傑之一,可以說沒有蕭何的話,劉邦早就敗了。劉邦一直被項羽打敗,可以說劉邦對項羽只有垓下的時候打敗了項羽,之前是屢戰屢敗,但是每次劉邦都能夠東山再起就是因為有蕭何,蕭何在後方給劉邦源源不斷的糧草和兵源,才有了劉邦的一次又一次的東山再起。蕭何在後勤,管理這一塊可以說天下無人可以與之相比。管理學的鼻祖可能就是蕭何了。可以說蕭何對於大漢的功勞是無人可比的,所以劉邦也是封了蕭何為丞相。

但是說到蕭何為人處世的德行其實就很難去判斷了,當時可以說不管是呂雉還是劉邦早就想殺了韓信,而且韓信本來就是蕭何推薦的,這個時候不管是為了自己的前途考慮,還是要和韓信撇清關係,蕭何必須要做出選擇了,肯定是站在呂雉劉邦這一邊了。難道會有人站在韓信這一邊嗎?韓信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淮陰侯,如果蕭何站在韓信這邊,那麼只能是和韓信的結局。所以說蕭何在這件事上不能就說是錯的,只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個只能說蕭何很有眼光或者說很會看清形勢,比如說一開始沛縣起義的時候,當時也是有人推舉蕭何為首領的,但是蕭何拒絕了。所以說蕭何是一個非常冷靜,能夠看清形勢的人。不能就說蕭何的德行不行!

曾國藩有一句話我覺得說的非常好:“古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最難,自周漢以後,罕見德傳者。立功如蕭、曹、房、杜、郭、李、韓、嶽,立言如馬、班、韓、歐、李、杜、蘇、黃,古今曾有幾人?

所以說蕭何功是有,但是德不管是任何人都是很難給出評價的,而且歷史上的名人都很難說出他的德行就一定是好的或者是壞的,李世民被稱為千古一帝還有玄武門之變呢?


中國歷史研究所


劉邦本身就是一個好逸惡勞,遊手好閒,喜歡跑馬溜狗,吃喝嫖賭之徒。但是常言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劉邦確能吟誦一首大風歌傳唱千古,憑這點聰明能力最終平定江湖取的天下。一群屠狗殺豬,魑魅魍魎之徒,狡猾奸邪之士,在劉邦那裡確個個成了人材。蕭何本是秦朝舊吏,確跟隨劉邦打天下,最後為表忠心,迎合新貴呂后,將自己償識的"千里馬"韓信騙入宮中殺害,可見其人品何等低劣。韓信可是視蕭何為恩師知己之士的人呀!再看張良,狡猾奸邪之徒,他自己都認為,他的主意都是幹些害人折壽的事,所以最後隱居去了。還有那盜嫂昧金的陳平,正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些人都和劉邦一樣才聚合在了起。


鷹在長空16


很多人都聽過一個成語,那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現在經常用這句話來形容一件事情的成敗都是由一個人造成的,這也說明了人性的善變。那麼蕭何名頭這麼大,能流傳千古,後人還專門用他的名字作成語,他究竟是一個什麼人?

蕭何,生於周赧王五十八年(公元前257年),年輕時任沛縣(今江蘇沛縣)主吏掾。他平時勤奮好學,思想機敏,對歷代律令頗有研究。蕭何生性勤儉節約,從不奢侈浪費。性格隨和,很善於識人,結交了許多好朋友。其中秦泗水亭長劉邦,屠夫樊噲,獄掾曹參,車伕夏侯嬰,還有吹鼓手周勃(名將周亞夫的父親),由於他們年齡相近,性格相同,不久便成了莫逆之交。尤其是對劉邦,感情更不一般。他見劉邦器宇軒昂,風骨不凡,談吐也有別於眾人,是大貴之相,所以對他格外佩服,並曾多次利用職權暗中袒護他。

蕭何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高祖死後,他輔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諡號“文終侯”。

從史書上的記載來看,蕭何是一個性格非常老實的好人,在秦代就從事各種政府事務性的工作。大概就是因為他這種特長,所以總是被委以看守後方的重任,而他也總能兢兢業業地完成。因為有了他在後方細心的經營,所以劉邦才能在前方多次失敗之後,還總是能源源不斷地得到各種物質和士兵的補充,最終在長期的戰爭中打敗了。正是憑藉著這種看上去並不轟轟烈烈的功勳,在漢朝建立劉邦稱帝之後,蕭何被評為功臣第一。

劉邦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陸機:“堂堂蕭公,王跡是因。綢繆睿後,無競維人。外濟六師,內撫三秦。拔奇夷難,邁德振民。體國垂制,上穆下親。名蓋群后,是謂宗臣。”

周恩來:“劉邦百戰百敗,卻屢敗屢起,靠的就是蕭何為他當宰相,經營關中作他的根據地,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糧有糧。項羽百戰百勝,卻經不起一敗;一敗塗地,一敗就亡,原因之一是沒有蕭何這樣的宰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