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是一種很好的運動,為什麼群眾基礎卻不大?

卿為車狂


越懶越懶。川藏線,開車的佩服騎摩托車的,騎摩托車的佩服騎自行車的,騎自行車的佩服徒步的,徒步的佩服朝拜的。騎自行車剛剛好,不快也不慢。現在騎車的見多。一部分是少男少女,覺得騎行服一穿酷。還有一些老年剛退休的,鍛鍊身體。還有一部分是愛好者,騎車長途短途旅遊。蛙跳式騎車旅遊方便。最短時間玩最美的地方。一般是把車快遞到目的地。或者摺疊自行車飛機高鐵攜帶到目的地。在騎遊。結束後。再寄回或搭飛機高鐵在返回去。還有旅遊景點有自行車出租也可以滿足部分需求。注重身體健康的人會越來越多。跑步騎車的也會多起來。


碧水藍天16878


我就是從事自行車行業的人員。你的這個問題從幾個方面來看,第一,騎行相對於其他運動來說裝備基礎,也就是你至少要有輛自行車。頭盔、眼鏡、手套、騎行服、騎行鞋這些先不說。這個至少按最低標準來說也比其他運動項目費用要高。第二,就是騎行大多數情況屬於戶外運動,受天氣道路環境等因素制約。第三,這向運動的推廣力度不夠,就拿馬拉松來說,一年下來各種大大小小跑步比賽太多,而自行車比賽就少的可憐。當然原因還有很多,我認為這三點是主要的制約自行車運動大面積普及的因素,不過我從事自行車行業來說周圍都是騎車的人,所以覺得其實騎車的還是很多人在參與的。



昆明FC自行車工作室


首先肯定是是自行車確實是很好很獨特的有氧運動,最直接當然是鍛鍊心肺功能,增強腿部肌肉,燃燒脂肪,還能使身體和心靈發揮潛能,放鬆身心,創造樂趣和成就感,接受挑戰,還可以參加團體比賽,次就有趣,促進人際互動,跨越性別年齡,真是一項老少皆宜的好運動。

為什麼群眾基礎差呢?小區裡面好多跳廣場舞,打乒乓球,還有活動健身的爺爺奶奶,年輕人基本很少騎車,偶爾見有跑步的,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呢?我覺得有主要這倆方面原因吧:

1、經濟條件上,現在年輕人普遍生活壓力比較大,車貸房貸的,經濟壓力大,空閒時間少,上班下班基本上需要高速快捷的交通工具,誰也不想下班拖著疲憊的身軀騎車回家?我說的是大多數人,畢竟也有少數人騎車上班。況且現在好的自行車價格跟電動車差不多,電動車更實用些。

2、現在人們的社會交往面小,大多數人喜歡單漂,不善交際,很少能通過參加騎行活動來激發興趣,基本都是車店每週舉辦的,就算你喜歡騎車,沒人和你一起聊天騎車,你就會越來越沒興趣,到了冬天,更是如此,或許你打算把車放鹹魚平臺上賣掉吧,或者因為資金週轉方面吧,我自己目睹過好多騎友因為這方面退出騎行圈的,畢竟目前看來自行車是一種奢侈品。

其實騎士這一群體還是有群眾基礎的,主要集中在大學生,一些經濟條件好的未婚社會青年,包括一些退休喜歡旅遊的中老年大叔大媽。他們時間充裕,有閒散資金可以購買並裝備愛車,最主要外部壓力干擾少,可以全身心投入騎行這一終身運動中去。最後我想說的是,騎行是一項可以堅持一輩子的好運動,耐心培養這一愛好,終身受益。我向所有堅持這一愛好的騎士致敬!謹記: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陌上誰人依舊在


騎行可以鍛鍊身體,可以減肥瘦身,

騎行可以釋放壓力舒緩緊張的情緒,騎車散散心,不僅可以欣賞沿途的風景,還能讓自己出一身汗,從而達到放鬆身心的目的。

騎行沒有汙染氣體的排放,是一項環保的運動。

這麼多的好處,為何很多人都堅持不下來呢?其實重要的原因是自己能否有毅力遵從自己的初心。

下圖2是我的自行車,現在已經賣了半個多月了。而自己堅持騎行上下班已經2年有餘了,上面所有的好處我都受益了,但為何還是沒有堅持下來?

我給自己的理由是:一是每次騎停,一身臭汗,夏天還好,像現在11月份天冷了,那種感覺,出門冷颼颼,穿的多了,騎行不方便,騎個五分鐘左右才熱起來,到目的地後,那個汗流浹背,然後你還要暖個半天汗溼的衣服。

二是幹一天工作,有時候很累,還要騎車,上回家途中的一個大坡,沒有經歷過的人可能很難體會那種精疲力竭的感覺。

三是出個門,短距離還行,要是超過10公里的路程,很難把自行車推出來騎上。

所以,我這個雙十一換了電動車上下班。這是我的放棄理由,不知道大家都是怎麼堅持過來的。



南陽吃喝玩樂蒲


因為運動健身本身就是偽需求,騎行健身就更是了,不然那些個健身房也不會跑路了。

搞騎行的只關注車子什麼牌子,多少錢,出門能不能裝逼。讓他騎一天兩天行,時間長了還不得要他老命!

天熱了不騎,天冷了不騎,颳風了不騎,下雨了更不能騎,天晴了水坑沒幹也不能騎,心情不好也不騎,身體累了不騎,你知道騎一次有多難!

真要運動健身,我覺得摩拜就挺好又重又笨,鍛鍊效果直接翻倍!


野茫茫


不知題主說的群眾基礎不大,是指相對其他運動,還是有一個絕對的標準;是專指國內群眾基礎不大,還是從世界範圍角度觀察。我都略微談一談吧。覺得好的話,歡迎關注 騎行歐羅巴,對我也是鼓勵,將來創作更好的內容。


1)運動也是娛樂:球類運動的商業運作和推廣證明:要有明星讓人八卦,要有比賽讓人觀賞,運動才能做到:人人都知道,人人都想玩來玩兒。而

自行車運動商業比賽相對少,普及度自然不比各種球類運動。這點不分中外,全球範圍內都是如此

為什麼自行車比賽少呢?因為賺不到錢


其一,無法收取門票費。球類運動需要場館,天然地好收費。而自行車運動,尤其是公路車運動,用的絕大部分是公開路段。能給你暫時封路,舉辦比賽就不錯了,還想沿著100多公里的路,逢人就收費,顯然是不現實的。

荒郊野外,來去自由的,我就問你怎麼收費?


其二,看的人少,轉播權賣的也就少。為什麼看的人少呢?因為看不出專業選手(以下簡稱Pro)牛x在哪裡

各種球類運動的場地是標準化的,只要自己玩過一次,在跟電視上Pro一對比,馬上就心生敬意:Pro就是不一樣,我想看看學學。

反觀自行車運動呢,Pro們在意大利爬坡,我又沒去過意大利,甚至連爬坡都沒爬過,看著他們哼哧哼哧的,也看不出來比自己強多少。既然如此,我為什麼要看你們?。至於欣賞分析戰術這些東西,就更不用提了。

A:這傢伙瘦的跟小雞子似的,有什麼了不起?

B:他額定功率400瓦

A:So?我家電磁爐還2千瓦呢,弱雞 (A自己功率 180)


2)運動需要條件配合

這一點上中外的差距就比較大了。

其一,生活節奏,壓力:騎車速度當然比不上地鐵、電驢。很多時候,我們即使有心騎車通勤鍛鍊身體,也因為時間體力因素,只能作罷。

反觀歐洲生活節奏相對較慢,勞工權益也保護較好,明目張膽996的老闆,是要被罰地喝西北風的。這一點也使他們有時間,有心情去騎行。


其二,騎行環境:國內的交通亂,大家也都知道。自行車道上的佔道停車,逆行狗,等亂象,讓人騎著不放心,不安全。同時目前國內環境空氣質量,的確比不上歐美國家,這就讓本來強身的自行車運動,有了健康的隱患

反觀歐洲,以然叔我所在的德國為例,在省道騎車,汽車對自行車照顧謙讓,紅綠燈少,周邊都是田野鄉村或者森林,景色優美,令人放鬆,心情愉悅。

德國黑森林,距我住的地方,僅四十公里

我拍的一個小視頻

https://www.ixigua.com/i6781086471240548355/


這也就導致了最終認知的差別

咱們完成14億人口脫貧還沒多久,大部分人認為自行車就是一種日漸廉價,落後的交通工具。騎車多是無奈,並沒多少樂趣。咱們已經慢慢有錢起來了,但是錢也不能亂花。既然要我自己費力蹬,那就應該便宜。要是價錢相同甚至更高,憑什麼?更不用說周邊那些亂七八糟的頭盔,眼鏡,專業騎行服,手套,一大堆東西了。


而在歐洲喜歡運動的人幾乎都會買一輛不錯的自行車,作為專門的運動器材。即便是不那麼喜歡運動的,常常還是會買一輛好車,偶爾郊遊時使用。周邊裝備可以在廉價超市裡買便宜的,但是用途是專一的針對騎行的。可見其對騎車作為一項運動的認可。所以歐美的騎行氛圍最好,運動員水平也最高。


特別要提一嘴的是,在國內即便你突破了所有這些障礙,還經常會被,一些成天只想著“拉爆”別人的“騎友” 和一些騙你下個彎就到山頂的“老鐵”, 潑涼水勸退。他們只看到了自行車作為競技運動展現自我的一面,卻沒有看到作為大眾運動,促進團隊合作和人文關懷的一面,是一種短視和自私。

反觀歐洲,得益於其悠久的傳統,較完善的俱樂部制度,對新人的培養和普通愛好者的關愛也最為周到。有快組,有慢組。

要是一起騎車,平路大家輪流領騎,爬坡各顯神通,山頂重新集合,不落一個隊友。這早已是圈子裡的共識。

Radsportverein Vaihingen. 我所在的俱樂部.七八歲的小孩就已經找到了組織.

RTC Stuttgart,也經常和他們一起行動,今年準備參加他們組織的阿爾卑斯山騎行活動紅框是我。


#泛文化寫作營#


騎行歐羅巴


你沒見過上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真正的騎行大軍,那時幾乎家家都有自行車,除了路途遠擠公交的,一到上下班高峰路上全是自行車,自行車對於中國人來說已經騎怕了,現在已經晉級為電動車,誰還騎自行車,我家最後一輛兩千多的變速山地車被偷了以後再也沒買自行車,現在鍛鍊身體沒必要花錢買自行車,跑步就行,什麼時候自行車會再興起,那要等到馬路上很空,馬路上綠樹成蔭,馬路兩旁風景秀麗,馬路上空氣清新,那時騎自行車的人會再次多起來,那要到什麼時候呢,早了,起碼中國人要減一半,生活水平提高十倍,空餘時間提高一倍,現在不可能,這種問題提都不要提。


南攝


主要是懶惰,缺乏毅力,很多人嘴上天天說運動好,可是很少運動,而且能找出各種理由欺騙自己,甚至最省事的運動,比如快走慢跑,也不能堅持,我的小區有幾千人,堅持跑步的幾十個都沒有,不到百分之一。


用戶2391375299724


如果騎行僅作為一種交通方式的話,它的門檻很低,參與度也很高,看看每天早晚班時候的共享單車就知道了。倒是作為一種運動或者生活方式,就不見得那麼容易。一輛入門車數千,動輒上萬,幾萬往上也是很容易,這需要經濟基礎;週末騎行可能會花費你整個週末的事件,你的休息時間將會減少;騎行強度你能否適應,風險你可有條件承擔?這些都是問題。對於大多數忙碌奔波的人,騎行其實是一件奢侈的事。


GogZ


騎行很不錯,鍛鍊身體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但騎行的車多是變速車,不可能不出毛病,一但出了問題修理起來很麻煩,自己會修還行,不會修就得找修車點去修,北京過去到處都有修車攤,現如今很難找到了。沒了修車攤位那來的騎行快樂?所以騎行的人會越來越少。可惜,可惜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