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醫生叮囑:剖腹產產後一定要做盆底肌修復,不要錯過盆底肌修復最佳時機,為什麼?

桔桔桔子


我的兩次剖腹產,全麻vs半麻

我的第一次剖腹產是10年前,當時是全麻,橫刀口。打了麻藥就睡著了,手術結束才有意識,但是一點力氣都沒,能聽到別人講話,但我連睜眼的力氣都沒。過了6小時,護士來幫我翻身,我怕的要死,我說我自己翻。第二天中午就把導尿管拔了,第一次下床,是最痛苦的。其實就頭三天難受點,預留針拔了感覺就輕鬆多了。



第二次,手術前老公還提醒我要不要問問是半麻還是全麻,我說:應該是全麻吧,再說,醫生肯定會給我選最適合的方案,沒必要問。打了麻藥我就傻眼了。麻醉師掐我的腰問疼嗎,我說:疼。在往下掐問疼嗎?我說:疼。他說是不是沒剛剛那麼疼,有點麻麻的?我說不是啊,一樣疼。然後他就不理我了?(我懷疑是不是麻藥打少了)手術開始了,我才知道打的是半麻。手術中我都是有意識的,就不多說了,。幸好有個護士在我旁邊跟我聊天,告訴我要抱孩子了。。。要縫針了。。。還有幾分鐘就好了。。。才沒那麼害怕。



我感覺半麻比全麻恢復的快,就是腳很麻,覺得有千金重,我媽和老公一直幫我按才好受點。過了6個小時我就自己翻身了,晚上也是側睡的。感覺精神很好,第二天護士來掛水的時候我就要拔導尿管,要下床。這一次下床沒有想的那麼恐怖,沒有第一次那麼疼。



第一次在病床上我就在心裡說:再也不要生了,鬼才再生孩子呢。好吧,女人就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在來給大家說說我的產後恢復, 在醫院住了四天就出院了,回到家後開始了我和寶寶坐月子的生活,餵奶和換尿片是我每天都在經歷的,在這裡提醒各位家務不做不會有多大影響,所以不要急著在孩子睡著後立刻去做家務,而是好好休息一會兒或睡一覺。我懷著寶寶第八個月的時候,我的體重就135斤了,生了寶寶後,孩子睡覺無聊的時候玩玩手機看看頭條,聽一個寶媽說有一種產後,收,復衣穿著很舒適,效果也不錯。就找到了那個買家,瞭解了一下又是糾結買不買,最終下定決心買了一套,收到貨後就趕緊試穿,別說穿上後體。型馬上就改變了,肚子上鬆垮垮的肉收緊了,肚子看著平坦了好多。第二,也是最重要的,穿上後整個腹部感覺熱熱的,一個月9下來,我竟然痩了16斤!




頓時覺得沒有花冤枉錢,貼身穿也很透氣。 就這樣我穿了2個多月,肚子基本收平了,產後140到現在99斤,體重明顯下降。不建議節食和吃減肥現在一直堅持母乳,健康的灰復了。再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剖腹產一定要做盆底肌修復



有資料表明,我國有60%以上的孕婦在分娩時選擇剖腹產。雖然近年來,我國的剖腹產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有不少孕婦對剖腹產存在誤解。比如:剖宮產比較安全,不會造成陰道鬆弛;剖宮產後,身材不會走樣。這種錯誤的觀念不僅影響了分娩方式,甚至影響產後快速恢復。因為不少媽媽認為自己是剖腹產,盆底康復與自己無關,只有陰道分娩才需要做盆底康復。

這種思想有多可怕,它會讓你對產後盆底修復問題漠不關心,一旦出現了症狀,才發現已經錯過了康復時期,一切都太遲了。所以不管你是選擇剖腹產還是順產都會對盆底肌有損害的,這是不爭的事實,畢竟孕期這麼大的一個肚子本身就對盆底造成了一定損傷。無論你是選擇剖腹產還是順產,都應該在產後42天進行盆底功能評估,並通過盆底康復儘快恢復受損的盆底。

引起盆底功能障礙的兩大因素:孕期和分娩。剖產只是其中一種生產的方式,無法改變妊娠期對盆底造成的持續性的損傷。所以不可能完全避免盆底功能障礙的出現。在懷孕之前,腹腔壓力會將子宮向骶骨和尾骨的方向推,盆底所受的壓力較小。但隨著胎兒體重及羊水重量的增加,腹腔內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盆底肌也會因持續性的壓力而出現鬆弛疲勞。肌力下降就出現了盆底功能障礙。

不管你是選擇順產或者剖腹產的女性均有可能會發生盆底肌損傷,進而導致盆底功能下降,引發一系列盆底疾病的臨床症狀。所以剖產媽媽同樣需要做盆底康復治療。大部分的新媽媽對盆底康復的認知是不全面的,儘管大家對盆底康復有所耳聞,但是瞭解程度卻還遠遠不夠,特別是對預防知識的瞭解。不只是新媽媽,很多產婦媽媽也是缺乏正確全面的認識,甚至很多人認為懷孕和生產是女人的必經之路,所以盆底功能受損也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結局,而不是一種疾病。以至於產婦錯過了盆底康復治療的有效時機。盆底康復治療可以有效地改善產婦盆底功能障礙,使得產婦盆底肌力得以快速的恢復。


寧靜58987


今年三月份生寶寶,順產,我做了盆底肌修復。

我在懷孕8個月左右的時候偶爾咳嗽會漏尿,好尷尬哈~除此之外,整個孕產過程都很順利。

42天產後複查,檢查結果是子宮前壁輕微膨出,腹直肌分離兩指半,醫生建議做盆底肌修復。我最終選擇了盆底肌修復,腹直肌修復,形體修復和燻蒸各一個療程。盆底肌修復一個療程10次,一週做兩次,一個多月做完。我做的是電刺激的,配合凱格爾球訓練,電刺激是在醫院做的,凱格爾球是自己在家練習的,去醫院我倒是按時去了,在家的基本沒練啥,偷懶了哈哈~一個療程做完效果還是不錯的,沒有再漏尿了,和孕前差不多了。因為配合的還有其他的,腹直肌一指了,醫生說是正常。體重減輕了不少,我孕期胖了五十多斤,到現在五個月了,已經106了,孕前98。反正是湊合能穿上孕前的衣服了。

像這種情況主要是懷孕過程中子宮增大壓迫周圍臟器和生產時肌肉過度拉伸損傷造成的。其實,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都應該積極鍛鍊修復盆底肌的。最好是在產後6個月內去做,這個時間段內身體最容易恢復。





皓媽愛生活


二胎寶媽講述一下關於盆底肌修復的經歷吧,生老大的時候醫院還沒有嚴格要求產後42天覆查的事項,出院的時候只是告訴42天來複查,具體檢查什麼也沒說。老二的時候醫院已經很提倡42天產後複查了,醫生說要對自己和寶寶負責。


產後42天如約來到醫院做複查,做了盆底肌肉評估檢查,大約需要20分鐘,醫生根據測試結果提出建議。我的情況算是中度吧,也沒用讓我做盆底肌修復,只是告訴我回家好好做盆底肌訓練要不然現在沒感覺,年級大了會漏尿,出現婦科病。

為什麼要做盆底肌修復呢?

無論是順產還剖腹產,在懷孕的時候,隨著月份增大子宮承受的壓力變大,會使盆底肌受到壓迫變的薄弱。分娩的時候胎兒壓迫,用力不均等都會使盆地肌受到損傷,彈性降低變的鬆弛,造成產後失禁,子宮下垂,婦科病,尿路感染等,產後6個月是恢復的黃金期。

醫院建議對於輕中度的盆底肌障礙患者可以在家自己做盆底肌訓練,提肛運動。對於檢測結果重度患者要做專門的盆底康復訓練。

提肛運動:收縮肛門和陰道,相當於解小便是突然憋住的感覺。

建議:用力收縮肛門和陰道,保持3--5秒後再放鬆,每日累計100次,有能力可以做到150--200次,連續做6--8周(小便是不能做)

作用:鍛鍊盆地肌,預防子宮下垂,漏尿,提高性生活質量。有條件可配合盆底康復治療,效果更佳。

做產後42天盆底肌評估要惡露排淨不能流血。根據檢測結果決定做什麼訓練,僅遵醫囑。


琮媽育兒


在產後因為懷孕以及分娩對盆底肌功能會造成損傷,所以容易出現子宮脫垂,陰道壁鬆弛,在以後還有可能會出現張力性尿失禁等併發症。醫院做的盆底肌修復,對改善陰道壁鬆弛,預防子宮脫垂,有比較好的效果。盆底肌修復除了促進盆底肌肌肉收縮,還會應用生物電反饋作用,來改善肌肉功能。到醫院做盆底肌修復是需要按照療程做才可以起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豆子愛陽光


我自己的經歷分享出來,建議寶媽們,在條件允許下可以去做盆底肌康復,讓自己產後身體更好的恢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3e7000045434f9dc82b\

二胎寶媽小初


不論是剖腹,還是順產,產後都要有意識的對盆底肌鍛鍊修復。懷胎十月,一般孕媽媽的體重增加到12~15kg,增重的大部分就是子宮內胎兒羊水等,膨大的子宮對周圍的器官擠壓變形,娩出胎兒時候壓力都可能使相應的肌肉拉伸失去部分功能。產後修復就是要把腹部器官位置和功能恢復正常,同時也可以瘦小腹,塑造好體型,避免有產後後遺症等。



什麼是盆底肌?

所謂的盆底肌是固定和維持腹部器官功能的肌肉群,如膀胱,尿道,子宮,直腸,陰道等等器官,如果其功能變差,就會導致子宮下垂,遺尿,等產後後遺症。它像一張網一樣,緊緊的固定這些器官,並維持它們的功能。


修復盆底肌有什麼好處

從盆底肌位置和功能不難知道,盆底肌修復可以恢復子宮位置,正常排便,提高夫妻質量同房生活質量等好處,還能幫助產後身材恢復塑造,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如果盆底肌沒有得到應有恢復,這些疾病會伴隨著婦科疾病加重。所以對於女性來說,盆底肌修復是必須的。

什麼時間可以進行盆底肌恢復

一般對盆底肌恢復訓練在產後一年是最佳恢復期,半年是恢復的黃金期。所以產後要加緊訓練。現在也有許多在懷孕之前就開始訓練的,未雨綢繆。因為對於肌肉的訓練來說,不是一天倆天完成的,需要長時間的堅持。


這個恢復訓練可以在醫院裡由保健醫生指導訓練恢復,也可以自己找一些方法鍛鍊恢復。對於剖宮產的產婦,做保健操要在傷口恢復後,避免重新拉開傷口。


達令育兒


首先來認識下什麼是骨盆、盆底肌。

女性骨盆是胎兒經陰道娩出的必經之路,她由骨骼構成的盆狀物,包括了兩塊大的骨盆骨,在脊椎的底部(骶骨)下方聯結,稱為骶[dǐ]髂[qià]關節。骨盆骨的聯結,在前方有一關節,稱為恥骨聯結。在脊椎骶骨的下方,有四塊小的骨骼,構成了尾骨。

作用功能:骨盆是軀幹和下肢之間的骨性連接,是支持軀幹和保護盆腔臟器的重要結構。女性骨盆又是胎兒娩出時必經的骨性產道,其大小、形態與分娩密切相關。

盆底肌是指封閉骨盆底的肌肉群。這一肌肉群猶如一張“吊網”,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臟器被這張“網”緊緊吊住,從而維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作用功能:控制排尿、排便、維持陰道緊縮度、對夫妻生活和諧極有好處。

女性骨盆是產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胎兒經陰道娩出的必經之路。分娩時,胎兒會通過骨產道,在腹部、陰道以及骨盆肌的合力作用下娩出。

隨著分娩動作的結束,骨盆也完成了錯位、分離的過程,盆底肌肉群彈性也受到了極度的損傷:

骨盆錯位、分離的影響:人體比例的失衡及下半身肥胖骨盆變形;血液循環不暢導致的慢性疲勞、體寒、肩頸酸脹;腰部神經受到壓迫而引起的腰痛;便秘、痛經、經期不適等。

盆底肌損傷障礙:壓力性尿失禁(打噴嚏、咳嗽、大笑或者舉重物等腹壓增加時會不自主地漏尿)、陰道鬆弛、性生活不滿意、器官脫垂、反覆陰道炎、尿路感染等。


如何判斷是否損傷

寶媽們要學會自我測試和判斷,以便及時發現、矯正和恢復

1.腰痛,尤其是站立和身體前傾時即出現

2.恥骨疼痛、臀部疼痛。

3.腰腹部贅肉滋生,身材走樣。

4.四肢浮腫嚴重,出現“發胖”狀。

5.腰部以下兩邊有不對稱情況。

(測量膝蓋到地板的距離,右側高於左側表示右側骨盆朝右上歪斜,反之則朝左上歪。)

6.腰部後方下面兩側非常厚硬, 兩邊的腰是否一前一後,或一高一低。


其實無論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後寶媽們的骨盆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寶媽們腰痠背疼、肩膀痠痛、尿失禁、月經失調等狀況可能都與骨盆變形有關。

小咪繼續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產後盆骨修復操,寶媽們跟著學習起來吧!

- 神奇的凱格爾運動 -

凱格爾運動又被稱為骨盆運動,這種運動不僅適合產後恢復盆骨,降低尿失禁。

→熱身:進行凱格爾運動可以先從排尿訓練開始,在排尿時可以試試看在排尿的過程中能否隨意停止4、5次,找到這種中斷排尿的感覺後,以後就不要在排尿過程練習,以免引發尿路感染。

第一階段:縮肛運動

收縮並上提肛門10秒,再放鬆10秒,這是標準動作,也可嘗試快速收縮肛門,再放鬆,重複20-50次。

這種運動具有加強盆底肌肉的作用,能預防尿便失禁和盆腔臟器脫垂,同時還能促進盆部靜脈血迴流、增加生殖器官的血流。

第二階段:每天自我訓練

一、提肛運動

1、平躺、雙膝彎曲。

2、收縮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

3、緊閉尿道、陰道及肛門。

4、保持骨盆底肌肉收縮5秒鐘,然後慢慢的放鬆,5-10秒後,重複收縮。

5、運動的全程,照常呼吸、保持身體其它部份的放鬆。

重複10次為一組,每日3組以上,逐漸增加到25次為一組。

二、骨盆外開調整操

1、跪坐,大腿往內轉,使小腿在大腿外側貼地,臀部鼠蹊部下墊厚毛巾讓臀部坐穩地面,吐氣,雙手交握,掌心往正前方延伸,手肘伸直,注意雙手約與肩同高,背部仍往頭頂延伸。

2、吸氣,雙手交握,掌心朝上延伸,手臂儘量貼近雙耳,背部打直,停留5到10次深呼吸後,吐氣放鬆回到動作1。

三、浮腫消除操

幫助寶媽消除大腿、腹部和臀部的浮腫。

1、四肢撐地,手位於肩膀的正下方,膝蓋位於骨盆的正下方。

2、吐氣,背部弓起,腹部收緊向上,頭部下垂,靜止5秒。

3、吸氣,背部向下頂出,下巴抬起,同樣靜止5秒。

四、糾正骨盆歪斜消除肚腩操

1、四肢撐地,手置於肩膀正下方,膝蓋位於骨盆的正下方。

2、左臂抬起,手掌伸直,指尖指向天花板方向。靜止5秒。

3、換另一邊手重複動作,整組動作重複3次。

一般情況下,產後6-12小時就可起床輕微活動,產後第二天便可在室內隨意走動並練習輕微的產後體操,有利於體力恢復,同時預防便秘和尿瀦留。

一般來說,產後的寶媽都需要做骨盆恢復,特別是順產的媽媽骨盆變化會特別大,學習一些骨盆恢復操,寶媽們就可以自己在家做啦!


咪嘛月嫂


很多剛生完寶寶的媽媽對於自己產後身材的恢復十分重視,但對於由懷孕和分娩引起的可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健康的盆底功能損傷問題和產後盆底修復的護理卻知之甚少。

女性的盆底主要是由肌肉和筋膜組成的。盆底就像吊床一樣,在會陰肛門處托起膀胱、子宮、直腸等盆腔器官,維持我們的排尿動作、排便等多項生理功能。它們也有一定的彈性,所以我們才可以享受飲食男女那些事,

然而,在妊娠、分娩的過程中,受到胎兒的擠壓和撕扯,盆底肌肉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礙。也就是說肌肉的彈性變差了,彈力不足了,盆腔內的器官無法固定在正常位置,從而出現相應功能障礙,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臟器脫垂、性生活質量低等。

產後盆底肌鬆弛的症狀:

1、盆底肌力減弱。如無法對抗阻力、收縮持續時間≤3秒

2、產後出現尿失禁或者尿失禁在產後持續存在。

3、產後出現盆腔臟器脫垂,尤其是伴陰道前後壁膨出。

4、陰道鬆弛、陰道痙攣、性生活不滿意者。

5、反覆陰道炎,尿路感染患者非急性期。

產後42天是盆底修復最佳時機,這一階段的媽媽進行常規盆底肌肉訓練,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和彈性,使盆底功能恢復正常,並增強陰道緊縮度,提高性生活質量,同時有利於預防、治療尿失禁、子宮及盆腔臟器脫垂等盆底障礙性疾病的發生。

產後盆底修復訓練

1、盆底操

具體做法是有意識地收縮陰道,因為初學者很難體會陰道收縮的力度,因此可以在排尿時收縮盆底,如尿流在收縮時終止,而放鬆時繼續排出,就表示是正確的肌群收縮。在收縮盆底肌群的同時,要儘量避免其他肌肉,如大腿、背部和腹部肌肉的收縮。

訓練的強度和時間可以逐漸增加,開始每次收縮尿道、肛門和會陰5~10秒後放松,間隔5~10秒重複上述動作,連續5分鐘,每日兩次。以後逐漸增加訓練量。

2、產後操

就是通過增強盆底、腹部、腿部等部位的肌肉,促進盆腔及腹腔器官恢復,幫助新媽咪遠離分娩後遺症。產後操的2個階段:

第一階段:產後3天-3個月

盆底肌肉訓練、腹肌運動、腿部肌肉運動、胸部運動等。最好在床上完成。

第二階段:產後3個月-6個月

進行全身肌肉力量的恢復訓練,並加強腹部和盆底肌肉鍛鍊。

呼吸運動

目的:通過腹式呼吸運動腹部,增強腹肌,活動內臟。

動作要領:

(1)仰臥位,雙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

(2)深吸氣使腹壁下陷,內臟牽引向上,然後呼氣。重複數次。

3、提肛法

即有意識地對以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肉進行自主性收縮,以加強控尿能力及盆底肌肉力量。具體做法是反覆做縮緊肛門陰道的動作,每次收緊不少於3秒後放松,連續做15-30分鐘,或每日做150-200次,4-6周患者有改善,3個月有明顯效果。而對於重度盆底功能障礙者,則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電刺激治療或者相關的手術治療。

4、運動法

產後媽媽可以通過一些鍛鍊,如屏住小便、提肛運動、收縮運動或其它運動來加強彈性的恢復,促進陰道緊實。經過這些日常的鍛鍊,可以大大改善盆腔肌肉的張力和陰道周圍肌肉,幫助陰道彈性的恢復,對性生活有所幫助。除了恢復性的鍛鍊,產後媽媽還應該保證攝入必需的營養,保證肌肉的恢復。


元寶爸爸


盆底肌類似一張網,控制著女人的膀胱尿道陰道子宮直腸等器官被這張網吊著,如果網鬆了很多器官會受到影響,嚴重的會導致尿失禁影響性生活。

產後42天-1年是修復盆底肌最好的時間,產後半年是修復黃金時期


小叮噹的媽咪211


我覺得你是傻子啊

人家說的是產後有盆地功能障礙的需要做康復 修復

產後什麼症狀都沒有的做個屌啊

多少原因大炒特炒這種盆底康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