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在清晨的思索


抗疫——在清晨的思索

歸期難定,居家的日子愈顯漫長。

空氣中都是驚惶的因子。即便是風雨十七年的見證,也只微微撩起屬於自己的一絲小歡喜。不敢高調地撒狗糧,矯情地做秀,在疫情依然兇猛的時刻,所有的恩愛歡娛都不得不蒙上幾許灰色。

這或許給了我們更多的時間思考人生。

比如那些浮雲般的名利,比如那些在災難前經不起考量的人性,比如作為渺小個體或許也應有的擔當……

於是,漸漸地,也在等待中培養了某種習慣。

每天清晨睜開眼,都要打開手機去看更新的疫情數據。從初時的幾百到如今的幾萬,一天、一天地突破了想像突破了曾經的預估。

無法體會身處疫情漩渦中的人們是怎樣的感覺,料來必是無比灼心的。這灼心,有悲傷、有無奈,有許多種細微至極的情緒。

我們常說感同身受,實際上又哪能盡然?數據的攀升,最多激起你一聲聲驚歎,而背後,不知有多少人在生死邊緣掙扎,多少人在經歷著失望希望,多少人正不眠不休地戰鬥。

而舉家出國避難的鄉人李某某,卻成了這些天鋪天蓋地的抗疫信息裡最奇葩的一個。他自作聰明地逃離,抵消了所有張家界人抗疫的努力。

看起來,似乎他比武漢同胞們更接近病毒。所以,他“睿智”又果決地選擇了放棄一切。在生命面前,似乎什麼都不重要,說來,這該是另一種“豁然”。

遮羞布就這樣被撕掉,這讓所有張家界人都情何以堪。只不知這背後,又將發掘出多少不堪入耳的故事呢?

隨它吧!戰爭還在繼續,堅守還要繼續,好事與壞事,依然還會發生。

昨夜一陣稀里嘩啦,又下雨了。寒涼依舊,但終歸聽得見鳥叫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