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家禁止幼兒園進行小學拼音教學,為什麼很多家長還是會選擇呢?

早早早早817


這個問題其實是觸及到我們的教育和考試製度的,之所以還有家長不顧幼兒發展的客觀規律,自己教或是到培訓機構學,目的就是想超前,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心裡不是不是大力宣傳幼兒發展綱要可以解開的,中,高考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錄取機制,現在的問題和矛盾是從小學到大學都存在的優質教育資源的問題,名校的升學率高,就業前景好,社會認可度高這是不爭的事實。不改變教育質量不均的現狀,那麼幼兒階段就超前學習的弊病是根治不了的,在多數家長心中,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比“牽著蝸牛去散步”的心靈雞湯更實用。

筆者是不贊成幼兒園對有兒進行任何文化知識的教學的,的確是有背幼兒身心智力發展規律的。但也反對幼兒園的迷茫和無為。現在教育局不讓幼兒園教知識了,部分民辦幼兒園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了,一天除了帶娃娃的吃飯,睡覺,做個遊戲,不知道還能組織其他的幼兒活動嗎,可以組織但是成本有點大,這是民辦園特別是普惠性質的民辦園的顧慮。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德育教育,能力培養這些不是簡單就能組織開展的,相比知識的傳授,這些的教育是最難的,但對幼兒發展也是最重要的幾方面。只有優質的師資,加上良好環境的配合及有序的對老師監督考核才能實現,想想看,有多少民辦園能實現這一點?

公立園是可以做到,但少數的公立園遠遠滿足不了那麼多幼兒去上,一般都進不去的。迫切希望國家多辦些公立園,加強對民辦園的監督指導,把優質的師資能引進民辦園最好了。


北歐小語


關於這個問題,直白的講公立幼兒園的孩子進入一年級必輸在起跑線上。教育部有要求幼兒園不教基礎課,但現實是同令孩子公立私立出來的差別太大。可以說公立孩子一入學就是差等生,私立孩子就是好學生。從老師來講他喜歡好學生,對孩子來講差等生容易產生自卑不合群,認為自己是差等生而厭學。而私立好學生學習自信心更強上進心更強,直怕落後。什麼幼兒園學過了的東西,上小學會不用心學純無稽之談。

我們小區鄰居有幾個孩子,公立私立都有,上一年級家長反映明顯跟不上私立孩子,人傢俬立孩子早早完成作業出來玩,他們不行。

我外孫女明天上一年級,私立幼兒園出來的,2位數進位退位加減法已相當熟練,30道2位數連加連減或混合運算題,10分鐘內心算(不用筆)全部答對。珠算也行只是慢些,拼音更沒問題,只是漢字寫的不太規範。前幾天借來一年級語文算術課本,基本考不住她。還說太簡單了。中國幼小學教育怎麼搞才合理?需要研究一下了。主要問題是一年級如跟不上,是否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傷害,比如自卑不合群厭學沒信心。怎麼破?


花謝不敗803


我的孩子今年五歲半,我讓她上了學前班,而不是接著在那個所謂的北京市一類示範幼兒園上大班。

我起初是不想讓孩子上學前班的,可是我女兒在幼兒園,老師竟然會在有霧霾的天不能戶外活動,就讓他們看一天的動畫片,而且是熊出沒喜羊羊這種並不適合孩子們觀看的爛片。

學前班用了半年的時間,叫她們23個聲母,6個韻母。教了十以內的加減法。老師們要求孩子們每天放學回家第一時間寫作業,自己整理書包。最重要的是學會在課間喝水上廁所,而不是上課上到一半就開始跑廁所。

學前班老師也教認字,我家娃親子閱讀堅持了好幾年,但是一直沒有遇到識字敏感期。我一直期待著老師教會她認字和拼音,我家娃可以在小學時候實現自主閱讀。


TT三寶麻麻


哎,頭條又監視我的生活了。

我家小子今年九月也要上一年級了。說真的,我真的不敢什麼都不讓他學。不學,到了一年級跟不上怎麼辦?大部分小朋友都懂的東西他不懂,會不會傷他的自尊心,打擊他的積極性?

所以,現在我已經在教他認字,可以不會寫,但是要認得。十以內加減法(教的過程真是雞飛狗跳😂)。還有拼音也在學。


家有小子初成長


我覺得學一點沒什麼不好,我女兒下半年就應該小學了,本來幼兒園去年就讓拿了筆和本,說讓孩子學點拼音字母和數字,後來教育部門來個令,說不讓學,本和筆就拿回來了,頭幾天又要拿本子了,這幾天又沒動靜了,作為家長,其實我倒是挺希望馬上上一年的小孩學著認一些漢字,拼音,簡單的算數題的,因為這麼大的孩子已經渴望學到知識,而且對認到字後她很高興。幼兒園和一年級的差別在於,幼兒園主要以玩為主,學校主要以學為主,一年級是個過度,幼兒園中午必須睡午覺,一年級是不給時間午休的,這就出現了孩子會有個適應期,而這時候孩子生活上要調整,學習上又要緊鑼密鼓的跟上,有些孩子就會顧不過來,畢竟是小孩,不可能如大人那樣承接的那麼快。如果學前學了一些知識的話,這個階段孩子就能輕鬆的應對過去,反之孩子有可能會厭學,不喜歡學校的這種生活模式,並不是學前讓孩子學的多難,而是學前這一年裡可以讓孩子在玩的時候學到知識,其實是兩全其美的事,可偏偏有些部門有些人組織這一切


嗨我演我自己


我是父母寶典,一位竭盡全力教育孩子的父親,歡迎關注我,一起分享孩子教育路上的點點滴滴。

我的兒子今年上幼兒園大班,我的主張和做法就是,幼兒園堅決不能提前學拼音。國家教育管理部門也是不允許幼兒園提前給孩子教拼音的。這都是家長的跟風和互相攀比心理,都想著不能輸在在起跑線,有望子成龍的想法,還有就是家長根本不關心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那麼,幼兒園讓孩子學些什麼好呢?

  • 在幼兒園,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 在幼兒園,培養孩子交往、合作能力

  • 在幼兒園,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

  • 在幼兒園,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獨立做事及動手能力

現在的小學都不教拼音了,提前學拼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每到孩子幼升小階段,家長會被互相攀比搞得很焦慮。

一位漢語言文字學的學生提供的建議: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周有光老人家當初創立拼音體系的目的,根本不是針對中國人,而是針對外國人。因為漢字是表意文字,很多老外的母語屬於表音文字,設計出拼音體系,能夠幫助老外在語言習得中對漢語快速入門。
其次,中國小孩學漢字,根本不需要先從拼音學起。這也是由漢字特點決定的。一個一個的方塊字,是表意文字,很多漢字不知道讀音,不影響對意義的理解。而不像英文那樣,即使知道怎麼拼讀也還是不知道意思。說到實例論證,比如我家小孩,在學拼音前,已經陸續通過各種渠道認識了不下300個漢字,但這些漢字沒有一個是刻意教她認識的。
再次,拼音的定位,它就是一種工具。打個比方,如果你拿到駕照,你想每天從家到單位,其實你是有多種選擇的:你可以選擇自己開車,也可以選擇嘀嘀打車,或者坐班車等。所以孩子學會了拼音,就好比你拿到了駕照,多了個技能,有用處,但不是唯一選擇,不用它也行,尤其是幼兒園階段。

總體上說,讓孩子過早學拼音並非明智之舉。

從生理發育上說,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在4~5歲時開始形成,7歲之前發展緩慢,對事物的理解僅建立在直覺及肢體感覺的基上,無法滿足語言學習要求。此時學拼音,往往難以掌握對應關係、拼讀規律。

幼兒園教學的目的僅包括:廣泛的生活學習興趣、一般的學習方法、豐富的直接感受等方面。孩子即使接觸拼音,也僅需自然掌握,會識記字母即可。7歲後,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孩子能夠運用推理能力。因此,一般說來,小學一年級才是學拼音的最佳時期,這時會要求孩子能“聽說讀寫拼”,藉此建立拼音與漢字間的聯繫,把拼音作為輔助工具來識字。


那到底幼兒園要不要學拼音,總結一句話就是:幼兒園孩子沒必要學拼音,這不是剛需;如果非要學也行,但不能太早,到六歲了可以學起來。

如果您有其他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也歡迎您在評論裡發表您對這個問題的觀點。


父母寶典


我自己認為孩子上幼兒園,就是讓孩子瞭解瞭解,社會群體生活環境的,學習集體生活方式與家庭生活方式不同,學習文化知識好、不好是自身問題,作為家長一定搞明白的,孩子進入小學學習不好,不是幼兒園的問題,我帶了兩代孩子,一個自己的孩子,一個自己的孫子,我兒子因開口晚四歲多了才開口說話的,所以說上幼兒園晚,是單位的幼兒園,也是基本不教孩子學習的,孩子的身體不是很健康的時不時的去不了幼兒園的,上小學沒有別的同學學習成績好,上初中高中時學習成績優秀了。後來也考上大學了,孫子是因為家庭條件的原因,入幼兒園選擇了,就近入園自家門前的幼兒園,是私人幼兒園,孫子也是選擇四歲半左右入園的,但是,孫子喜歡學習,喜歡見啥問啥,我一一答覆,所以說,孩子入園時拼音字母,兩位加減法都基本學習過了。把孩子送幼兒園,主要的目的地是讓孩子接觸接觸社會群體生活的而已,孩子的學習好和不好不是強迫出來的。一切順其自然最好,最理智的選擇了


李姐133879568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普遍,就拿我家來說,一個大班,一箇中班,大班的已經在學拼音和詞語了,中班的在寫數字和筆畫,其實孩子寫作業也是很抗拒的,每次都哭,但是我都是讓他自己哭著寫完,其實我也不是說讓我兒子寫的多好,但是每次都要求他獨立完成,根據我對我兒子的觀察,應該學些簡單的是不成問題的,像我大寶都會寫自己和弟弟的名字了[笑哭],而且寫作業的時間遠遠超不過玩的時間,平時我很快就完成作業了,然後第二天玩兒一整天,做做手工,練下溜冰鞋,要不然就玩兒他的各種車,勞逸結合,對幼童來說養成寫字的習慣挺不錯的,等大了再去適應恐怕物極必反,不奏效了[笑哭]


94笑著笑著就哭了


因為教育部還要求每個孩子都要保持足夠的閱讀量。

0基礎的孩子進入小學,首先不可能保持足夠閱讀量,因為所有的字他們都不認識。

其次部編版教材的課時非常緊,我就很清楚,上學期我和我兒子都經歷了什麼,十一月十二月幾乎一週3~4篇課文的進度,每天孩子歸來,抄寫十幾個生字,生字組詞,默寫生字,拼音,以及練習卷。

最後,不僅僅語文,數學都有很多理解題,千萬別說拼音就是個工具學不學無所謂,拼音不好,你數學題目都看不懂。


我們的拼音在幼兒園中班就開始學了,學完後開始通過帶拼音的讀物進行鞏固閱讀,小學裡拼音課上了一個月左右,班裡沒學過拼音的,拼音課上完了,拼音仍然不會拼,父母焦急了一個月後躺平了。

但是學了拼音仍然沒用,你會發現依然跟不上進度,小學裡往往理解力強的孩子成績就優秀,理解力差的就會頻頻扣分,包括數學讀題不仔細,語文課外閱讀看不明白,句子順序顛倒等等。

對了,這只是公立小學的情況,私立小學也許更嚴。


檸萌的小普娃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一年級學拼音跟不上,最大的緣由是那些家長小時候自己學拼音學的很吃力,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幼兒園早一點學習拼音,以為這樣子就可以讓孩子學拼音學的好一點。

其實這裡最重要還是兩點,一點是部分家長把自己學拼音的不好體驗和焦慮轉移到孩子學習拼音上了,還一點是家長對於拼音學習的認知不夠,也不明白幼兒園為什麼要禁止學拼音,禁止小學化。

在我身邊為孩子學拼音焦慮的家長,幼兒園提前報班提前去學習,大部分都是小時候拼音學的很吃力的家長,或者可以說是拼音上吃過虧的家長,即使國家和幼兒園命令禁止,還是去給孩子報了補習班學習拼音。

而我家孩子在幼兒園老師說不學拼音,我家也不會報班提前學,也不會感到焦慮,我覺得孩子學習拼音是有一個過渡階段的。

記得我讀小學是二年級開始學拼音的,正好那年漲洪水,那學期我換了3個學校,也就是在不停的換學校中學了部分拼音,每個老師講的都不一樣,家裡也沒人能輔導,可以說是在比較惡劣的環境下學的拼音,但是到了三年級,我發現很多以前沒學懂的知識點突然就懂了。

就是在三年級去回顧二年級的拼音也不再覺得是難事。而自己跟那些從幼兒園或一年級就搶跑學拼音的同學,不差上下。

正因為自己是按學校大綱去學習的,所以後面學習也會更認真,因為有人提前學習過,所以自己會更努力趕上來,加上第一次學習,有對知識的渴求,也會認真聽。

不管是誰,當學過一遍的東西,老師還不停的講,孩子是會感到厭煩,從而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總覺得自己都會了。可更多的是隻是會了,但是還不會運用。

還有一部分學生因為幼兒園年紀小學習拼音,會感覺很難,學不會,就會產生挫敗心理,到一年級真的學拼音的時候,還是會覺得自己學不會,那種挫敗心理會後續一直影響孩子,加上家長也不停說拼音很難,讓孩子越來越沒信心。

幼兒園提前讓孩子學拼音,也會給很多家長一種錯覺,一年級成績還可以就是因為幼兒園提前學了拼音,可是不知道的是,拼音明明是一個月時間學習的知識,他的孩子用了幼兒園幾年和一年級,加起來幾年的時間去學,可能在一年級是可以過的去,因為這些知識炒都炒熟了,但是二年級的知識也要用幾年的時間學嗎?後面小學,初中,高中都能提前幾年搶學嗎?

我們在一年級要培養孩子的能力就是要讓孩子學會在規定時間裡學會規定的課程,如果家長不能在孩子高考前或人生中每個重要抉擇路口給孩子搶跑,幼兒園的搶跑只會害了孩子。

所以後面那些搶學的孩子到三年級慢慢落後的原因,也是因為孩子在他的意識裡,學知識要學幾遍的,就像幼兒園一樣一些知識要花幾年去學習的,學不會也沒關係還有補習班。孩子也不會真的學會利用課堂的幾十分鐘學習。

其實對於只要智力正常的孩子,到了一年級或者二年級一個月學拼音的時間也是夠的,學拼音的目的也是輔助識字。

就算拼音學的好,到了小學高年級,學多音字,詞組,也是需要大量的記憶和練習的,不是說拼音學的好就是語文能學的好,還需要靈活運用,就像寫文章,誰還不認識這些字,但是能寫出自己的文章的人為什麼是少數呢?

所以並不是識字早就文章寫的好,同樣的道理,不是拼音學的早就運用的好。

我是鄒曉茜,歡迎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70581743957732601"}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