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镖人》的隋唐风貌集-伍:隋唐三帝同台,未来瓦岗军首领参上!


《镖人》的隋唐风貌集-伍:隋唐三帝同台,未来瓦岗军首领参上!

《镖人》的隋唐风貌集 | 伍


《镖人》虽然说更新速度差强人意,让他的爱好者总是彷徨不知何时更新之中煎熬,但总还是能够给大家带来意外的惊喜。这不,在在漫长的休刊后终于再次进入连载状态,仅两话的篇幅就制造了新的刺激点,再一次将这个发生在隋朝的故事的时空延伸到了还没有建立的李唐王朝,而作者的手法就是再次抛出了建立唐朝的关键人物。

这种手法在《镖人》中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最早登场的秦叔宝,入玉门关之前出现的尉迟恭,都是辅助唐太宗李世民建功立业、承袭唐朝帝位的重要人物,更是被李世民列入凌云阁二十四功臣之位。下个王朝的人物在隋代的故事中登场,让观众产生了一种时空延续的奇妙观感。

《镖人》的隋唐风貌集-伍:隋唐三帝同台,未来瓦岗军首领参上!

而在最新的章节中,不仅出现了许多隋朝历史上的新人物,还出现了目前仍效忠隋王朝,但之后却推动了隋朝的覆灭,直接或间接导致号称中国最鼎盛的唐朝建立的历史人物,李渊、李世民以及李密在这一话粉墨亮相了,而且就是在杨广北巡东突厥的路上。

李渊父子真的随杨广北巡了?

隋代大业三年,也就是公元607年八月份,隋炀帝杨广开启了北巡之路,目的地就是已经臣服隋政权的东突厥。根据记载,此次北巡声势非常浩大,兵将随从共计五十余万人,马匹十万,整个队伍的长度延绵上千里,如此庞大的阵容,即便是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现代也见不到,更何况是一个刚刚结束中原群雄纷乱仅二十年的国家。

《镖人》的隋唐风貌集-伍:隋唐三帝同台,未来瓦岗军首领参上!

《镖人》中根据史书对于隋炀帝这场声势浩大的北巡的记载,也勾勒出了其庞大的阵势,不仅千军万马、万千车驾随行,隋炀帝及随行众臣更是乘坐在一架异常巨大的车辇上,不,与其说是车辇,倒不如说是一座行走的宫殿,巨大的车辇由无数犯人苦力依靠人力驱动,车辇之上竟建有完整的宫殿!据说当年隋炀帝北巡之时确实专门打造了一座行走的宫殿,其上可容纳数百名侍卫,以轮轴驱动前行,颇为壮观。

这次以东突厥可汗大帐(当时在内蒙古和林格尔)为目的地的北巡,庞大的阵势和巨大的车辇行宫着实惊呆了只见过营帐的东突厥子民,纷纷敬隋朝皇帝杨广为天人,隋炀帝可说是达到了此行目的,向东突厥展示了国家的强盛,稳固了东突厥与隋朝的附庸关系。

漫画中文武百官皆在北巡行列之中,但真实的历史情况又是如何?隋炀帝真的会将朝中重臣都带上他的北巡之路吗?

《镖人》的隋唐风貌集-伍:隋唐三帝同台,未来瓦岗军首领参上!

在新旧唐书关于隋炀帝的史记中,对于其在大业三年的北巡并没有文武百官随行的记录,从记录中可见其北巡队伍主要是保护其安全的军队以及侍从,并没有随行官员队伍。

大业三年八月,帝北巡,车驾发榆林,历云中,搠金河,是天下承平,百物丰实。甲士五十余万,马十万匹。旌旗辎重,千里不绝。

实际上稍微思考一下,一场北巡活动要带上文武百官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北巡之行已经让朝廷的核心人物离开长安城,而作为政治中枢的长安宫城仍需行使其行政机能,如此一来必须有掌握行政权力的行政官员驻守,让庞大的国家机器继续正常运转,如果文武百官都随杨广北巡,国内岂不是呈现权力真空状态?这样的情况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特别还只是一个新生国家政权,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事态,因此大部分的行政官员应该还是会留守长安。

《镖人》的隋唐风貌集-伍:隋唐三帝同台,未来瓦岗军首领参上!

李渊

那么漫画中随队的李渊历史上是否跟随杨广北巡?漫画中李渊的职务并没有明示,只是标明了他唐国公的爵位,这一点还看不出什么问题,因为他实际上七岁就已经承袭爵位了,但漫画中有一个细节,那就是在北巡路上隋炀帝安排李渊离队,让其留守当时途经的地处山西的楼烦郡,从此李渊一家就常驻山西。

《镖人》的隋唐风貌集-伍:隋唐三帝同台,未来瓦岗军首领参上!

而历史上李渊确实在杨广继位之初任职过楼烦太守,但此之前他的职务是河南荥阳太守,作为地方行政最高长官显然不适合离开属地,更何况是战略地位极高的中原地区郡守,因此李渊跟随隋炀帝北巡一事可能性极低。

《镖人》的隋唐风貌集-伍:隋唐三帝同台,未来瓦岗军首领参上!

《镖人》中的幼年李世民

另外漫画中还有另外一位未来的唐朝皇帝登场,那就是李世民,他随父亲踏上隋炀帝北巡的行宫,面对被杨广处决的元胄及其冷静,颇有帝王之相。既然历史上李渊并不太可能随杨广北巡,他的家眷自然也不可能在北巡之列,但《镖人》中安排

杨广、李渊、李世民这三个不同年代的帝王同台登场,实实在在的震撼到广大观众。

瓦岗军头领,前东宫千牛备身李密

除了未来的大唐开创者李渊登场以外,还有另外一个也是隋唐时代的著名人物,那就是隋末起兵叛乱的群雄之一,将来著名瓦岗军首领李密。

《镖人》的隋唐风貌集-伍:隋唐三帝同台,未来瓦岗军首领参上!

《镖人》中的李密

李密在成为隋朝叛军首领之前,其实还在隋炀帝手底下有过官职,而且此人并非一般的草莽,反而是自南北朝时期崛起的关陇世家、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弼之后,可算是名门贵族,他的父亲李宽也曾为隋朝的上柱国,但到了李密这一代却在官场上没有太大的作为。

李密靠着父荫在朝中谋得东宫千牛备身的官职,这是一个内宫侍从宿卫的职务,相当于内宫护卫的小队长之职,但即便是这样一个并不起眼的职位,李密也没有保住。据说有一次隋炀帝在仪仗队中看到了李密,于是便问当时的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关于李密的出身,然后说了一句:

"个小儿视瞻异常,勿令宿卫。"——出自《旧唐书·列传》

当时隋炀帝见到仪仗队当中皮肤黝黑的李密,也许是出于其外貌不扬不适合在代表朝廷面子的仪仗队伍中任职,因此才要撤了李密的内宫侍卫之职,而杨广对宇文述说出的理由是李密的顾盼的眼神不寻常,不适合在内宫之中,颇有杨广早已看出李密日后不简单的意味,但隋炀帝的这句话很有可能杜撰的,毕竟当时李密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史官没有必要记录皇帝对一个小小侍卫的评价。

但李密辞退了自己宫中职务这件事确是事实,《旧唐书》中关于李密的记载,李密之所以辞退了自己依靠父亲的声望获取的官职,是宇文述在得到隋炀帝的示下后,亲自找到李密,并劝说他道:

"弟聪令如此,当以才学取官,三卫丛脞,非养贤之所。"

《镖人》的隋唐风貌集-伍:隋唐三帝同台,未来瓦岗军首领参上!

李密牛角挂书的典故

一阵对李密才学的赞许,并说他现在的官职只不过是管些琐碎差事,并不是培养贤才的地方,宇文述用了比较婉转的说法劝离了李密,而李密也十分认同,于是便自己以生病为由辞官而去,回家专心求学。事实上宇文述也没有说错,李密此人颇有才华,在宫中至任一个侍卫小队长实在可惜,但无奈隋炀帝有看不上他,这也决定了他在隋炀帝治下无法取得过人成就,而他此后在隋朝内部动乱四起的时候,先后跟随杨玄感、翟让选择做一个乱世英雄,之后更是成为隋唐时期最有名的起义军瓦岗军首领,也印证了这一点。

《镖人》的隋唐风貌集-伍:隋唐三帝同台,未来瓦岗军首领参上!

至于《镖人》中关于北巡路上隋炀帝对李密颇有微词,并让宇文述将他革除内宫侍卫一事,前面已经提到却有此事,但是否发生在北巡路上,这一点现在难以考证,因为这件事的实际发生时间并没有得到记录,但这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最后李密辞去官职是事实,只是有一点倒是值得考究,那就是隋炀帝不用李密的真正原因。如果如史书上记载的,隋炀帝认为李密的样貌不适合在仪仗队中,那么完全可以做一个职务上的调整,毕竟李密是八柱国名门之后,可是隋炀帝却并没有给李密一点点照顾,原因可能是隋炀帝早已对关陇门阀心存戒心,从他借故铲除元胄、贺若弼等关陇势力,改革官制,推行科举制度等一系列举措来看,都是以削弱关陇集团为目的,可见李密之事多半也跟他关陇门阀出身有关。

《镖人》第一百话题名观风,意有大隋风向有变,隋炀帝开始对关陇门阀动手。无论是未来的唐朝开创者,还是隋末乱世英雄,亦或是隋朝内部其他势力,都在关注着这场隋炀帝亲自扬起的大风,下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李渊和李密的登场,就是在预示着大隋末路已现端倪,新的时代浪潮即将来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