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別有養兒防老的思想,因為這樣對兩代人來說都是痛苦。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不管怎麼看怎麼想,養兒防老這件事,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淡化。怎麼教育都沒用。看看周圍,別不承認。連韓國這種相當傳統的民族,也是子女越來越多不和父母住一起了。再想想房價,為啥呀,結婚單過。從前呢,不都是兒子的單人床多睡一個人就算結婚了嗎? 面對現實比啥都強。


dlsyyy


我68歲農民,當我看到有—個小包工頭對他父親的情景後,就醒悟了,下定決心,買養老保險,存錢,多投資老來能坐地收錢的投資,現在我實現了,有養老金,有門面出租,有廠裡股份,月收入近兩萬,兒子的確靠不住,但我不怕了,日子照樣過的爽爽的。


—針見血


別人如何想,我沒有詢問過,也就不知道他們的真實想法。我撫養兒子的時候沒有這樣的想法,目前還協助撫養孫子。但是我不能保證,如果有一天,我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我如果不能對自己下手,我就要靠兒子養老了。儘管我以後會有退休金的,但是退休金變不成服務。

假如我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時候,能很榮幸地在某個養老院歡度晚年,我也希望,我的子女能關注我。


隴人在黔


個人認為“養兒防老”是一個我們自古就有的傳統,這個傳統在一定程度上會讓我們的孩子更有孝心,所以這個思想可以一直保持,但是真的老了全部靠子女可能對現今社會來說有些困難,還是自己有一個養老的規劃好一些。

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我爸跟我說,他和我媽對我和我弟好,疼我們,當然因為我們是他們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他們老了需要我們照顧,這就是所謂的養兒防老吧。因為那時候還很小,並沒有給我造成什麼壓力,但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父母對我們的愛不能是看做理所當然的,要有感恩的心。記得很清楚那時候我是這麼回覆爸爸的,我說:你們老了我和弟弟會怎麼對你們關鍵取決於現在你們怎麼對爺爺奶奶。雖然那時候我還不知道言傳身教這個詞,但我明白這個道理。

但是現在我們有了女兒,我跟老公更多的計劃是開始存自己的養老金,我們的晚年生活裡沒有靠女兒養活這個選項,我們有兩個方案,一個是回老家養老,這也是首選。另一個是等女兒成家穩定下來,需要我們的話就去她的城市在她附近買一個小房子,不住在一起我們自己住。因為現在生活壓力確實很大了,我們的父母一直生活在農村,也沒有什麼退休保障,但好在他們需要養老成本也不高,我們還能負擔的起。不知道以後孩子的壓力會不會更大,我們提前做準備總是好的。

所以,可以適當的給孩子灌輸一下“養兒防老”的觀念,但也要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能到時候真的什麼都靠孩子。


牛團毛絨玩具回收


我反對這種觀點!

養兒為防老,是幾千年來的傳統。既然是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總結了這種思想,說明它有相當的可操作性。

養兒當然是一件很累的事,不能因為很累,很痛苦,就放棄養兒,不養兒,將來老了,爬不動了,或者是生病了,生活不能自理,沒有兒子在身邊照顧,怎麼生活?等死啊?

孩子養大了,等老人老了,需要照顧了,當然應該在身邊照顧,這是一種傳統,也是一種責任,小的時候,老人把你一把屎一把尿地養大,受苦受累的,不就是圖個將來他們老了,需要人照顧了,等你照顧他們嘛!照顧老人,當然很辛苦,甚至有些老人窩裡拉窩裡尿的,不好伺候,但是,不好伺候也得伺候,那是你的老人,是給了你生命的老人,難道他們在你小的時候不是不嫌贓不嫌累,辛辛苦苦把你養大的嗎?做人要懂得感恩,要知恩圖報,這是一種天理,違背了這種天理,就是大逆不道,是要遭天譴的!怎麼能說是養兒防老是一種痛苦就可以丟棄養兒防老的思想呢?

養兒防老,傳宗接代,既是一種繁衍人類的行為,也是人們生存和生活的一種形式,是人類有史以來的生活模式和法則。

狼都知道生兒育女,扶養和贍養,狗都懂得養兒育女,撫養和贍養,難道人還不如只狼?還不如只狗懂事?!

是誰提出的這個有悖人倫的“別有養兒防老的思想”的命題?簡直太過荒唐!是不是腦子進水了!?

如今社會,太多的思想流毒正在侵蝕著人類的傳統文明,我們的傳統文化正在遭受空前的衝擊和踐踏,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有識之士,能夠跳出來為維護我們的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而做出努力,將那些不健康的東西及扭曲的思想和精神流毒給清理掉,還社會一個潔淨和文明。

決不能讓那些所謂的現代文明和扭曲的思想擾亂了我們的生活,擾亂了生活規則。

我們的生活,需要一種道義框架下的傳統文明和生活規則。

錯誤的思想,惡劣的行徑,墮落的靈魂理應受到社會和道德的譴責和批判!

——李泉清



山東壽光李泉清


前幾天一個親戚家生了小孩,我們去祝賀,隨意聊天親戚說了一句話,要這個孩子就是為了老了依靠她,我聽了沒有說話,但心裡不舒服。都說父母的愛是偉大的無私的,養育孩子豐富了父母的生活,給予孩子的愛,父母也收穫孩子帶來快樂的。你付出的點點滴滴都會留在孩子的記憶裡,成為他們遠行打拼的動力和遭遇不公時暖的慰藉。每個人的生活不會是以父輩的條件願意一輩子不變,要想提高生活標準,原生家庭沒有資助的能力,那麼這代人就要承受幾倍的壓力。自己在能幹活的時候儘量自足,真的老了不能幹了,孩子回憶起他小時候你賦予的點點滴滴足夠溫暖的話,也會同樣回報與你。越是心態平和,你會滿足,越是渴求,你會痛苦!



蕙質蘭心31984291


人,別有養兒防老的思想,因為這樣對兩代人來說都是痛苦。怎麼看?

我認為這種說法很有道理。如果有這種思想的話,對父母和子女雙方確實都是一種痛苦。

1.父母方面有這種思想,無形中給兒女心理上增加了許多負擔。本來子女們都有自己的家庭需要承擔,現在又多了父母的希冀,自己的精力、能力都有限,對老人稍有疏忽,還容易落下不孝的罵名,子女心裡不樂意。另外,全指望孩子,還容易造成孩子不耐煩,反正你老了也得指望我,難免言語上會有些輕慢。

2.老人如果有這種思想,就容易傾其所有的對待孩子,以至於到自己老的動不了了,或生病了,就什麼能力也沒有了。手裡一點資本也沒有,得完完全全的依靠兒女。可俗話說得好:“久病床前無孝子”,自己有錢有能力還好些,真是一切都依賴子女,難免容易招子女們厭煩。所以,還是不要報‘養兒防老’的想法,自己為自己打算些,不要一切都想依靠孩子,靠自己更牢靠些

以上這些,不論從父母方面考慮還是從子女方面考慮,“養兒防老”的思想,都確實增加了彼此的煩惱和痛苦。所以,還是順其自然,互相理解,儘量不相互依賴,才更利於家庭和睦,幸福美滿。

我是【小李子的鐵粉】歡迎【關注 轉發 點贊♥】


小李子的鐵粉


所有的論題都是有正反方的。那這句話我們怎麼看?

果然還是看情況而定。有的人生兒育女是為了自己更加幸福,那樣的人多半心地善良,肯定也會對兒女負責。有的人生兒育女是被逼的,父母讓生,社會文化覺得你該生了,那樣的人多半之後會後悔當初,但我信這件事,絕大部分人都是有責任感的,也肯定會對兒女負責。

所以這句話對兩代人都是痛苦,是什麼意思?

你要說,家庭條件。這個是每個人都不一樣的呀,我明白,現在社會上唯金錢至上,所以大部分人所指的痛苦,就是生在了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家庭。你們所謂的痛苦,是來自於經濟的壓力。

但你看我這個人,誰讓我是個感性的不得了的人呢,我覺得愛是化解所有問題的辦法。具體的我不說,就說痛苦這個詞,從廣義上講,誰不痛苦?誰沒痛苦過?如果反過來說,我現在不養兒防老,那我就不痛苦了?我現在養兒就是為了防老,我難道也不痛苦了?後代的生活中,誰能保證沒有痛苦。

這麼一看,我覺得這一類問題真的好無聊呀,大家在這兒爭論,也是痛苦的一部分,因為別人和你的觀點不一樣。那又怎樣呢……

生活是自己的,不論你有沒有養兒防老的思想,痛苦也總是會有的,唯一要做的就是,emm……有點網感吧,奧利給!


BooksJing魏也靖


看了有些朋友的回答,心裡沉甸甸的。

說養兒防老是“對兩代人來說都是痛苦”,用現今人的眼光來看,現實的是存在這種現象的。

的確,現在人們的生活壓力都很大,人老了,完全靠兒子養老,兒子們,是有很多很人“承擔”不起的。

這在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落後的農村地區,表現的尤為突出。

“兒子”們連自己都照顧不過來,談何去養老人?

可是,真的不用兒子養老,可能嗎?現實嗎?在農村地區?

如果不用“兒子”們養老,現在的這些農村老人,誰給養老呢?

有一天,老了,幹不動了,收入來源也沒有了,他們指望誰呢?

真的是個值得大家好好思考一下的問題!

城市裡的老人有退休金,可以在需要人的時候,僱個保姆來伺候。農村老人有這個條件嗎?

沒有。

因此,我覺得,農村老人,到了需要人伺候的時候,唯一的選擇,還是他們含辛茹苦親手養大的“兒子”們,靠誰都不靠譜,更沒條件去僱個保姆。

這些老人們,一生苦累,一輩子的一切,都用到了“兒子”們的身上,到老來沒有幾個攢下什麼財富。他們的希望,原先就是放在“兒子”們身上的呀!

讓他們不要指望“兒子”養老,這多麼讓他們失望甚至絕望啊!

所以,這些說法,這種有些誤導人的宣傳,是有些偏頗有些過頭的。

一切還是從現實出現為最好。


笨刨


當錢能左右世界觀的時候,養兒防老具有實際意義。

當下的計生,放開二胎,給與了國民寬鬆的生育條件。兒女齊全那是福氣。二女戶也不必洩氣。

國家安排了養老機制,有社保做後盾。社保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僅僅靠社保生活是不夠的,尤其拿不到退休工資的這群人。因此各方面都不成熟,最終養老還是指望子女。

四十年運作,就業問題不成問題,只要肯做,都能找到對口工作。這就意味著,勞動力都有收入,雖然不很固定。如果沒有大的消耗,比如大病;比如大額彩禮,一般有勞動力家庭能積攢可觀的財富。似乎有了錢,養老就不成問題,有沒有子女無關緊要。其實這是認識的誤區。

一是孤寡老人送養老院。養老院是非盈利機構,人手少,工資低,有照顧不周情況。有些腿腳不好的老人在裡面遭罪。

一是跟子女一起生活。子女多,分擔不均,相互推諉,老人也過得艱難。到了生活不能自理,還是指望子女。也只有子女能盡心盡力。農村跟城鎮區別在於,沒有固定工作的可以在家伺候老人,有固定工作的請不了長假,只能委託護工。護工奔著錢,做些份內事,出多少錢做多少事。卻不可能替人家當孝子賢孫。

上下代都感到痛苦,是老人行動不便,需要人伺候。兒子感到痛苦是老婆吵著要打工掙錢養家餬口。怎麼辦,痛並快樂著。

將“老有所養”真正落地生根,這要靠幾代人接力努力。

不放棄不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