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别有养儿防老的思想,因为这样对两代人来说都是痛苦。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不管怎么看怎么想,养儿防老这件事,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淡化。怎么教育都没用。看看周围,别不承认。连韩国这种相当传统的民族,也是子女越来越多不和父母住一起了。再想想房价,为啥呀,结婚单过。从前呢,不都是儿子的单人床多睡一个人就算结婚了吗? 面对现实比啥都强。


dlsyyy


我68岁农民,当我看到有—个小包工头对他父亲的情景后,就醒悟了,下定决心,买养老保险,存钱,多投资老来能坐地收钱的投资,现在我实现了,有养老金,有门面出租,有厂里股份,月收入近两万,儿子的确靠不住,但我不怕了,日子照样过的爽爽的。


—针见血


别人如何想,我没有询问过,也就不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我抚养儿子的时候没有这样的想法,目前还协助抚养孙子。但是我不能保证,如果有一天,我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我如果不能对自己下手,我就要靠儿子养老了。尽管我以后会有退休金的,但是退休金变不成服务。

假如我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时候,能很荣幸地在某个养老院欢度晚年,我也希望,我的子女能关注我。


陇人在黔


个人认为“养儿防老”是一个我们自古就有的传统,这个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会让我们的孩子更有孝心,所以这个思想可以一直保持,但是真的老了全部靠子女可能对现今社会来说有些困难,还是自己有一个养老的规划好一些。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爸跟我说,他和我妈对我和我弟好,疼我们,当然因为我们是他们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他们老了需要我们照顾,这就是所谓的养儿防老吧。因为那时候还很小,并没有给我造成什么压力,但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父母对我们的爱不能是看做理所当然的,要有感恩的心。记得很清楚那时候我是这么回复爸爸的,我说:你们老了我和弟弟会怎么对你们关键取决于现在你们怎么对爷爷奶奶。虽然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言传身教这个词,但我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现在我们有了女儿,我跟老公更多的计划是开始存自己的养老金,我们的晚年生活里没有靠女儿养活这个选项,我们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回老家养老,这也是首选。另一个是等女儿成家稳定下来,需要我们的话就去她的城市在她附近买一个小房子,不住在一起我们自己住。因为现在生活压力确实很大了,我们的父母一直生活在农村,也没有什么退休保障,但好在他们需要养老成本也不高,我们还能负担的起。不知道以后孩子的压力会不会更大,我们提前做准备总是好的。

所以,可以适当的给孩子灌输一下“养儿防老”的观念,但也要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到时候真的什么都靠孩子。


牛团毛绒玩具回收


我反对这种观点!

养儿为防老,是几千年来的传统。既然是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总结了这种思想,说明它有相当的可操作性。

养儿当然是一件很累的事,不能因为很累,很痛苦,就放弃养儿,不养儿,将来老了,爬不动了,或者是生病了,生活不能自理,没有儿子在身边照顾,怎么生活?等死啊?

孩子养大了,等老人老了,需要照顾了,当然应该在身边照顾,这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责任,小的时候,老人把你一把屎一把尿地养大,受苦受累的,不就是图个将来他们老了,需要人照顾了,等你照顾他们嘛!照顾老人,当然很辛苦,甚至有些老人窝里拉窝里尿的,不好伺候,但是,不好伺候也得伺候,那是你的老人,是给了你生命的老人,难道他们在你小的时候不是不嫌赃不嫌累,辛辛苦苦把你养大的吗?做人要懂得感恩,要知恩图报,这是一种天理,违背了这种天理,就是大逆不道,是要遭天谴的!怎么能说是养儿防老是一种痛苦就可以丢弃养儿防老的思想呢?

养儿防老,传宗接代,既是一种繁衍人类的行为,也是人们生存和生活的一种形式,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生活模式和法则。

狼都知道生儿育女,扶养和赡养,狗都懂得养儿育女,抚养和赡养,难道人还不如只狼?还不如只狗懂事?!

是谁提出的这个有悖人伦的“别有养儿防老的思想”的命题?简直太过荒唐!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如今社会,太多的思想流毒正在侵蚀着人类的传统文明,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遭受空前的冲击和践踏,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跳出来为维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而做出努力,将那些不健康的东西及扭曲的思想和精神流毒给清理掉,还社会一个洁净和文明。

决不能让那些所谓的现代文明和扭曲的思想扰乱了我们的生活,扰乱了生活规则。

我们的生活,需要一种道义框架下的传统文明和生活规则。

错误的思想,恶劣的行径,堕落的灵魂理应受到社会和道德的谴责和批判!

——李泉清



山东寿光李泉清


前几天一个亲戚家生了小孩,我们去祝贺,随意聊天亲戚说了一句话,要这个孩子就是为了老了依靠她,我听了没有说话,但心里不舒服。都说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养育孩子丰富了父母的生活,给予孩子的爱,父母也收获孩子带来快乐的。你付出的点点滴滴都会留在孩子的记忆里,成为他们远行打拼的动力和遭遇不公时暖的慰藉。每个人的生活不会是以父辈的条件愿意一辈子不变,要想提高生活标准,原生家庭没有资助的能力,那么这代人就要承受几倍的压力。自己在能干活的时候尽量自足,真的老了不能干了,孩子回忆起他小时候你赋予的点点滴滴足够温暖的话,也会同样回报与你。越是心态平和,你会满足,越是渴求,你会痛苦!



蕙质兰心31984291


人,别有养儿防老的思想,因为这样对两代人来说都是痛苦。怎么看?

我认为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如果有这种思想的话,对父母和子女双方确实都是一种痛苦。

1.父母方面有这种思想,无形中给儿女心理上增加了许多负担。本来子女们都有自己的家庭需要承担,现在又多了父母的希冀,自己的精力、能力都有限,对老人稍有疏忽,还容易落下不孝的骂名,子女心里不乐意。另外,全指望孩子,还容易造成孩子不耐烦,反正你老了也得指望我,难免言语上会有些轻慢。

2.老人如果有这种思想,就容易倾其所有的对待孩子,以至于到自己老的动不了了,或生病了,就什么能力也没有了。手里一点资本也没有,得完完全全的依靠儿女。可俗话说得好:“久病床前无孝子”,自己有钱有能力还好些,真是一切都依赖子女,难免容易招子女们厌烦。所以,还是不要报‘养儿防老’的想法,自己为自己打算些,不要一切都想依靠孩子,靠自己更牢靠些

以上这些,不论从父母方面考虑还是从子女方面考虑,“养儿防老”的思想,都确实增加了彼此的烦恼和痛苦。所以,还是顺其自然,互相理解,尽量不相互依赖,才更利于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我是【小李子的铁粉】欢迎【关注 转发 点赞♥】


小李子的铁粉


所有的论题都是有正反方的。那这句话我们怎么看?

果然还是看情况而定。有的人生儿育女是为了自己更加幸福,那样的人多半心地善良,肯定也会对儿女负责。有的人生儿育女是被逼的,父母让生,社会文化觉得你该生了,那样的人多半之后会后悔当初,但我信这件事,绝大部分人都是有责任感的,也肯定会对儿女负责。

所以这句话对两代人都是痛苦,是什么意思?

你要说,家庭条件。这个是每个人都不一样的呀,我明白,现在社会上唯金钱至上,所以大部分人所指的痛苦,就是生在了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你们所谓的痛苦,是来自于经济的压力。

但你看我这个人,谁让我是个感性的不得了的人呢,我觉得爱是化解所有问题的办法。具体的我不说,就说痛苦这个词,从广义上讲,谁不痛苦?谁没痛苦过?如果反过来说,我现在不养儿防老,那我就不痛苦了?我现在养儿就是为了防老,我难道也不痛苦了?后代的生活中,谁能保证没有痛苦。

这么一看,我觉得这一类问题真的好无聊呀,大家在这儿争论,也是痛苦的一部分,因为别人和你的观点不一样。那又怎样呢……

生活是自己的,不论你有没有养儿防老的思想,痛苦也总是会有的,唯一要做的就是,emm……有点网感吧,奥利给!


BooksJing魏也靖


看了有些朋友的回答,心里沉甸甸的。

说养儿防老是“对两代人来说都是痛苦”,用现今人的眼光来看,现实的是存在这种现象的。

的确,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都很大,人老了,完全靠儿子养老,儿子们,是有很多很人“承担”不起的。

这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

“儿子”们连自己都照顾不过来,谈何去养老人?

可是,真的不用儿子养老,可能吗?现实吗?在农村地区?

如果不用“儿子”们养老,现在的这些农村老人,谁给养老呢?

有一天,老了,干不动了,收入来源也没有了,他们指望谁呢?

真的是个值得大家好好思考一下的问题!

城市里的老人有退休金,可以在需要人的时候,雇个保姆来伺候。农村老人有这个条件吗?

没有。

因此,我觉得,农村老人,到了需要人伺候的时候,唯一的选择,还是他们含辛茹苦亲手养大的“儿子”们,靠谁都不靠谱,更没条件去雇个保姆。

这些老人们,一生苦累,一辈子的一切,都用到了“儿子”们的身上,到老来没有几个攒下什么财富。他们的希望,原先就是放在“儿子”们身上的呀!

让他们不要指望“儿子”养老,这多么让他们失望甚至绝望啊!

所以,这些说法,这种有些误导人的宣传,是有些偏颇有些过头的。

一切还是从现实出现为最好。


笨刨


当钱能左右世界观的时候,养儿防老具有实际意义。

当下的计生,放开二胎,给与了国民宽松的生育条件。儿女齐全那是福气。二女户也不必泄气。

国家安排了养老机制,有社保做后盾。社保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仅仅靠社保生活是不够的,尤其拿不到退休工资的这群人。因此各方面都不成熟,最终养老还是指望子女。

四十年运作,就业问题不成问题,只要肯做,都能找到对口工作。这就意味着,劳动力都有收入,虽然不很固定。如果没有大的消耗,比如大病;比如大额彩礼,一般有劳动力家庭能积攒可观的财富。似乎有了钱,养老就不成问题,有没有子女无关紧要。其实这是认识的误区。

一是孤寡老人送养老院。养老院是非盈利机构,人手少,工资低,有照顾不周情况。有些腿脚不好的老人在里面遭罪。

一是跟子女一起生活。子女多,分担不均,相互推诿,老人也过得艰难。到了生活不能自理,还是指望子女。也只有子女能尽心尽力。农村跟城镇区别在于,没有固定工作的可以在家伺候老人,有固定工作的请不了长假,只能委托护工。护工奔着钱,做些份内事,出多少钱做多少事。却不可能替人家当孝子贤孙。

上下代都感到痛苦,是老人行动不便,需要人伺候。儿子感到痛苦是老婆吵着要打工挣钱养家糊口。怎么办,痛并快乐着。

将“老有所养”真正落地生根,这要靠几代人接力努力。

不放弃不抛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